如何提高护士职业的心理素质

更新时间:2023-05-14 05: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提高护士职业心理素质

严小纪

[摘要] 目的 为提高护理工作者更新知识,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方法 采用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技能培训、加强法律及安全意识教育。结论 提高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护士; 职业心理素质

护理学是为人的健康服务,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1】。护士不仅需要合理的文化结构、专业水平,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社会适应和调整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2】。

1 影响因素

1.1 人际关系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医护关系、护际关系、护患关系。在调查中发现医护之间对对方的角色要求不同,导致工作中出现矛盾,关系紧张。对护患之间往往不能体会对方的心理而引起冲突。

1.2 工作负荷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缺少护士,工作量大或加班,导致每日的疲劳积聚难以恢复,导致过度疲劳综合症,其发生率很高【3】,其躯体化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1.3 继续教育 三甲医院肩负着医教研任务,为适应时代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学科的发展要求,每天除了完成大量工作以外,护士们还要抽出一部分实践进行学习。

1.4 家庭负担 部分护士面临学习和生活双重压力,对护士的各种保

障不完善。

2 方法

2.1 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对护理教育而言,是指护士的职业情感领域的教育,其任务是使护士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产生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品质【1】。我们对人际关系应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及时、合适地化解各种矛盾,创造和谐地工作环境,减少影响职业心理素质地因素。另外可以用讲、看、讨论的方法来引导护士做好职业定位,把提高心理素质与自我的发展及护理事业紧密联结起来。

2.2 加强法律及安全意识教育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

【4】。可采用护理教学来讲解突发事件的预案如何处理,帮助理解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通过业务学习、教学讲课,对服务理念和护士服务礼仪规范,护士形象塑造来奠定护士职业素质,使护士明确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2.4 技能培训

加强护士操作技能培训,通过临床实践、演练、讲习或同时配合看录像,最后进行考核,做到技术娴熟,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3 结果

3.1 提高了护士的素质

各种培训方法学习服务理念、提高心理素质,调动了护士的主观

性,增强了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应变能力也得到提高,对教育的方式方法有了更深的体会。

3.2 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系统学习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有所提高, 病人满意度得到提升,从而护理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4 讨论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医护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指导,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医护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巍 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的探讨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

(12):1124

【2】 顾华芳 精神科和综合科护士的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

析 上海护理杂志 2006,3,6(2):7

【3】 周英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 现代临床护理,

2003,2(3):53-55

【4】 刘淑霞 护理安全问题提防措施 护理研究,2006,20(1):

19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b7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