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陆军士官学员的中国学生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4 01: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中国学生

从民国初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近40年里,在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法人军队里,派系众多,山头林立。其中,有三个因军校而得名的著名的派系:“士官系”、“保定系”、“黄埔系”,号称“陆军三大系”。这三个派系成员分别毕业于三所著名军校:日本士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官学校。而其中最诡异的是日本士官学校,今天我们就谈一下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中国学生。

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清人对于日本的观感进一步转变。此外在当时由于受到“政治学西洋,军事学东洋”的影响,很多的中国军政界要员也先后都在此校就学。从1898年开始,各省督抚陆续选派留学生赴日学习军事,第一批清国留学生于1900年12月(一说6月)进入陆士就读。头几年,既有清廷官费派遣,亦有各省官费派遣,甚至还有一些自费生。直到1904年,形成禁止自费就读,官费生由国家统一派遣的制度。 自1900年第一期,直到毕业于1938年6月的最后一期,中国(清国)留学生共计29期,约有1,300~1,500余名。将入学但未获毕业的也包括进去,则接近1,800余名。

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最主要来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留日士官生,保定军校生,黄埔军校生,此外还有一些地方讲武堂毕业生。其中以留日士官生发端最早,时间也较长,从1898年第一批留日士官生赴日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计有二十九期、一千六百余人。

虽然留日士官生的总体数量不及保定和黄埔学生,但是其历史作用却不容忽视。作为一个最早接受近代军事教育的群体,留日士官在清末至民国初年的中国军队近代化过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使中国军队不仅从装备上,而且从编制、训练、体制和思想上从中世纪走向了近代。不论是著名的保定军校还是更加著名的黄埔军校,在其创建者中,我们都不难看到留日士官生的影子,而那些地方讲武

堂的创办更离不开士官生的参与。

中国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始于明治33年(1900年),第一期入校是明治33年12月,明治34年11月毕业(类同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第13期),至1931年止,先后有22期。有意思的是,清皇朝所资助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最终却成了清皇朝的掘墓者。而这些留学生,也是其后中国数十年军阀混战时期的骨干,同学、校友纷纷兵戈相向,但随着黄埔军校生的兴起,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生们渐渐淡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此外在当时由于受到“政治学西洋,军事学东洋”的影响,很多的中国军政界要员也先后都在此校就学。比如:蔡锷,蒋百里,张孝准,徐树铮、许崇智,

孙传芳,阎锡山,尹昌衡,刘毓祺,蒋作宾,何应钦,汤恩伯,朱绍良,程潜等。

同时很多著名的中国将军,比如蔡锷、何应钦、李汝炯、汤恩伯等,亦毕业于此。

虽然,留日生的主要活动时间是清末到民初,但是直到抗战乃至三年内战的战场上,我们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中国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侵华战争做出了莫大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1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