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3-10-01 14: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据库系统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书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2007年5月

目 录

§1 数据库系统的课程标准与实验标准 ............................................................ 2

§1.1 数据库系统的课程标准 ............................................................................................................... 2 §1.2 数据库系统的实验标准 ............................................................................................................... 3

§2 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 .................................................................................... 5

实验一 数据定义与简单查询实验 ...................................................................................................... 5 实验二 表的连接和嵌套查询实验 ...................................................................................................... 7 实验三 表的集合查询与统计查询实验 .............................................................................................. 9 实验四 视图、数据控制与嵌入式SQL语言实验 ........................................................................... 10 实验五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实验 .................................................................................................... 12 实验六 数据库的设计实验 ................................................................................................................ 16 实验七 SQL Server 2000的备份与恢复实验 ................................................................................... 17 实验八 SQL Server 2000的并发控制实验 ....................................................................................... 22

§3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指导 ..........................................................................24 附录一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实验大纲 ..................................................29 附录二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大纲 ..................................................31

1

§1 数据库系统的课程标准与实验标准

数据库技术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的技术,上机实验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本节提出了“数据库系统”课程的课程标准与实验标准。

§1.1 数据库系统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数据库技术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应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技术。“数据库系统”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更合理地组织数据和存储数据、更方便地维护数据、更严密地控制数据和更有效地利用数据。

(2)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先行课是“数据结构”和“离散数学”等,后续课程是“软件工程”。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这些基本的数据库理论和概念包括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数据查询方法、优化技术和关系数据库理论等。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库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些技术和方法包括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数据库的保护技术和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SQL等,并能够运用一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数据库及其查询操作。

(3)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三、课程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

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

中的一般差错。

2

§1.2 数据库系统的实验标准

数据库系统的实验部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理论课同步进行的课程实验,是非独立开设的实验;第二部分是继理论课后开设,需要独立开设的课程设计实验。

§1.2.1 数据库系统课程实验标准

1、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上机实验是数据库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实验分为前期准备、基本操作和技术提高。

2、课程实验目的

数据库课程上机实验的主要目标是:

? 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 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 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用专业

适用于计算机类和通信类专业。

4、主要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2000.或Microsoft Windows XP。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标准版或企业版。

5、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 第一次实验前,教师向学生讲清实验的整体要求及实验的目标任务;说明实验安排和进度以

及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

2)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以理论课为主、实验为辅的课程。每次实验前,教师向学

生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对应的理论内容,学生应当先学习理论知识,预习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避免盲目上机。

3) 实验1人1组,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

不得包办和代替。

4) 学生最好能自备计算机,课后能多练习,以便能够熟悉和精通实验方法,如果能结合实际课

题进行训练,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6、考核与报告

本课程上机实验采用平时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法评定成绩。

实验报告要求采用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撰写实验报告要按制定的规范进行,实验报告中应附有实验原始记录。

7、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本课程具体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见下表1: 8、说明

由于数据库技术发展很快,在课程实验时,要求根据计算机发展的情况,选择比较流行的DBMS软件和高级程序设计软件

3

表1 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实验名称 数据定义与查询实验 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实验 连接和嵌套查询实验 集合查询与统计查询实验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实验 数据库的设计实验 SQL Server 2000的并发控制实验 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实验 分布式数据库实现和管理实验 主要内容 创建、修改或删除数据库对象 利用SQL实现表的简单查询 用SQL实现连接和嵌套查询 用SQL实现集合与统计查询 用SQL增加、删除或修改数据 结合实际,设计数据库模式 定义数据并发控制条件 定义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条件 用用SQL Server 2000实现分布式数据库 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实验属性 要求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综合 设计 综合 综合 综合 设计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选做 选做 选做 选做 视图、数据控制、嵌入式SQL实验 用SQL创建视图和数据控制 SQL Server 2000的备份与恢复实验 定义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方法

§1.2.2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标准

1、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是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软件工程及程序设计课程的后续实验课程,是一门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它对于巩固数据库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本课程分为系统分析与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和系统集成调试三个阶段。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

(1)系统分析与数据库设计阶段:通过社会调查,选择一个实际应用数据库系统课题;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写出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报告;设计数据模型并进行优化,确定数据库结构、功能结构和系统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2)应用程序设计阶段:完成数据库定义工作,实现系统数据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录入;实现应用程序的设计、编程、优化功能,实现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控制技术等功能,并针对具体课题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系统集成调试阶段:对系统的各个应用程序进行集成和调试,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改善系统用户界面。

2、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数据库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1)加深对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2)通过设计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应用课题,进一步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用专业

适用于计算机类和通信类专业。

4、主要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2000.或Microsoft Windows XP。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标准版或企业版。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Microsoft Visual C++ 6.0、Microsoft Visual J++ 6.0或Delphi 6.0及以上版本。 5、其它要求

其它要求见课程设计大纲。

4

§2 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

实验一 数据定义与简单查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SQL、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并学会使用SQL Server 查询分析器接收Transact-SQL语句和进行结果分析。

2、掌握查看、修改数据库和表的属性的方法

3、在建立好的数据库表中输入部分虚拟数据,学会如何实现基于单表的简单查询。

二、实验内容

1、使用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工具(即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一个“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

2、使用企业管理器查看Book_Reader_DB的数据库属性,并进行修改,使之符合你的要求; 3、使用企业管理器和在查询分析器中用Transact-SQL语句的两种方法建立图书、读者和借阅三个表,其结构为:

图书(书号,类别,出版社,作者,书名,定价,备注); 读者(编号,姓名,单位,性别,电话); 借阅(书号,读者编号,借阅日期)。

要求:① 对每个属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② 定义每个表的主码、是否允许空值和默认值等列级数据约束;③ 对每个表的名字和表中属性的名字尽可能用英文符号标识。

4、实现相关约束:①使用企业管理器来建立上述三个表的联系,即实现:借阅表与图书表之间、借阅表与读者表之间的外码约束;② 实现读者性别只能是“男”或“女”的约束。

5、分别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修改表的结构。在“图书”表中,增加两个字段,分别为“数量”和“购买日期”。在“借阅”表中增加一个“还书日期”字段。

6、用企业管理器在上述三个表中输入部分虚拟数据。 7、在查询分析器中实现基于但个表的查询 ① select * from Book

② select * from book where Bclass=’计算机’ ③ select count(*) from book group by Bclass ④ select * from Reader

5

⑤ select * from Borrow

⑥ select rno, count(bno) from Borrow group by rno order by rno ⑦ select bno, count(rno) from Borrow group by bno order by bno

做实验时,还可以虚拟用户的一些其它查询要求,并用Transact-SQL语句予以实现。 上述每项实验内容相应的实验步骤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其整理后写在实验报告中。

三、实验环境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版或企业版。 实验准备工作: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数据定义的创建方法和约束的创建)。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和每一步骤实验的结果,按课程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可用手写或打印,尽可能打印,格式一定要规范。

2、实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环境;③实验内容、步骤、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④实验过程中主要使用的Transact-SQL语句。

3、实验报告由每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并于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交。

6

实验二 表的连接和嵌套查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SQL和Transact-SQL语言查询语句的理解。2、掌握多表的连接查询与嵌套查询语句的正确写法和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基于实验一建立的 “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输入部分虚拟数据;假定实验一的实验后的结果数据库的关系模式如下:

图书(书号,类别,出版社,作者,书名,定价,数量,购买日期,备注) 读者(编号,姓名,单位,性别,电话)

借阅(书号,读者编号,借阅日期,还书日期)

2、打开查询分析器,并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在数据库对象下拉框中选择“Book_Reader_DB”,在查询分析器输入区中输入Transact-SQL语句,然后点击“查询”菜单中的“执行”菜单项(或用F5快捷键),执行输入区的Transact-SQL语句,如下图所示;

数据库对象 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 查询结果区

3、用连接查询或嵌套查询的方法实现下列查询

在“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中,用连接查询的方法完成下列查询任务: ① 查询借阅了类别为“环境”类图书的所有读者编号、姓名及单位; ② 查询借阅过图书的读者编号、姓名及单位;

③ 查询姓名为“李明”的读者目前借阅的图书书号和书名;

④ 查询借书过期的所有读者姓名及所借图书名(假定借阅期为60天); ⑤ 查询没有借阅过图书的所有读者姓名;

⑥ 查询借出次数超过10次的所有图书的书号和书名;

⑦ 查询除已还的书以外,目前借了5本或以上图书的读者编号和姓名; ⑧ 查询书库中除借出的图书外,现存的图书书号、书名、现存数量;

上述每项实验内容相应的实验步骤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其整理后写在实验报告中。

7

三、实验环境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版或企业版。

实验准备工作: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表的连接查询与嵌套查询语句的原理与语句格式)。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和每一步骤实验的结果,按课程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可用手写或打印,尽可能打印,格式一定要规范。

2、实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环境;③实验内容、步骤、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④实验过程中主要使用的Transact-SQL语句。

3、实验报告由每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并于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交。

8

实验三 表的集合查询与统计查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SQL和Transact-SQL语言查询语句的理解。 2、熟练掌握数据查询中的分组、统计、计算与集合查询方法。

二、实验内容

基于实验一建立的 “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和实验二输入的部分虚拟数据,在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的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输入Transact-SQL语句,然后点击“查询”菜单中的“执行”菜单项(或用F5快捷键),执行输入区的Transact-SQL语句。

1、集合查询实验

在“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中,用集合查询的方法完成下列查询任务: ① 查询计算机类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② 查询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中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所有不相同的图书号与书名; ③ 查询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与环境类图书的交集;

④ 查询借阅过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据结构” 图书和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操作系统”图书的读者号的并集;

2、统计查询实验

在“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中,用分组、统计与计算的方法完成下列查询任务: ① 查找这样的图书类别:要求类别中最高的图书定价不低于全部按类别分组的图书平均定价的2倍;

② 求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各类图书的平均定价,用Group by来实现; ③ 列出计算机类图书的书号、名称及价格,最后求出册数和总价格;

④ 列出计算机类图书的书号、名称及价格,并求出各出版社这类书的总价格,最后求出全部册数和总价格;

⑤ 查询订购图书最多的出版社及订购图书的数量; ⑥ 查询2000年以后购买的图书总册数; ⑦ 计算各类图书的总册数;

⑧ 查询每本图书的平均借阅次数;

上述每项实验内容相应的实验步骤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其整理后写在实验报告中。

三、实验环境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版或企业版。

实验准备工作: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表的集合与统计查询语句的原理与语句格式)。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和每一步骤实验的结果,按课程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可用手写或打印,尽可能打印,格式一定要规范。

2、实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环境;③实验内容、步骤、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④实验过程中主要使用的Transact-SQL语句。

3、实验报告由每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并于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交。

9

实验四 视图、数据控制与嵌入式SQL语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SQL和Transact-SQL语言查询语句的理解。 2、掌握用查询分析器和视图创建向导的方法创建视图。 3、学会使用SQL数据控制语句来进行授权控制和权限回收。 4、了解高级语言中用SQL语句来连接和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基于实验一建立的“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和实验二输入的部分虚拟数据,在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的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输入Transact-SQL语句,然后点击“查询”菜单中的“执行”菜单项(或用F5快捷键),执行输入区的Transact-SQL语句。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1、视图定义与查询实验

① 在“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中,先用视图创建向导的方法创建视图View1和View2。其中View1包括书号、书名、定价、数量等属性。View2包括读者号、读者姓名、单位、电话、书号、书名、借阅日期、应归还日期、实际还书日期和过期天数等属性,其条件是所有借书已过期的读者和借书情况(假定借阅期为60天);

② 根据上述定义的视图,在查询分析器中用语句完成如下查询:

A:通过视图View1查询书库中藏书的情况;

B:通过视图View2查询借书过期的读者和借书情况及罚款金额(假定超期罚款标准为1元/天); ③ 在查询分析器中用SQL语句来创建视图View3和视图View4,视图View3的要求与View1相同,视图View4与视图View2的条件相同。

2、数据控制实验

① 假定系统有U1、U2、U3 、U4、U5、U6六个登录用户,试将查询图书表的权限由管理员授权给U1, 以U1用户的身份重新登录系统后,再把权限授予给U2;

② 系统管理员把插入数据给借阅表的权限授予给U3; ③ 系统管理员把添加图书数据的权限授予给U4; ④ 系统管理员把修改读者数据信息的权限授予给U5; ⑤ 将U1访问图书表的权限收回;

10

3、嵌入式SQL语言实验

① 用VB建立一个工程,在对话框Form1上添加一些访问数据库和显示数据的控件,并通过ODBC建立与数据库Book_Reader_DB的连接;

② 在Form1上添加一个按钮Button1,对Button1添加一个点击事件(双击按钮Button1即可进入源代码输入界面),在事件上添加一些访问数据库中表对象或视图对象的SQL语句,运行工程,即可将满足要求的记录显示在界面的显示数据的控件上。换用不同的SQL语句,检查其执行结果。

上述每项实验内容相应的实验步骤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其整理后写在实验报告中。

三、实验环境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版或企业版,Visual Basic 6.0开发工具。

实验准备工作: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如视图的定义与使用,数据访问授权与权限的回收,嵌入式SQL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使用游标和不使用游标的情况),学习VB6.0开发工具的语法与语句格式和要求以及其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和每一步骤实验的结果,按课程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可用手写或打印,尽可能打印,格式一定要规范。

2、实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环境;③实验内容、步骤、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④实验过程中主要使用的Transact-SQL语句。

3、实验报告由每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并于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交。

11

实验五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实验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SQL、Transact-SQL和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向数据库中定义的表和视图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基于实验一建立的 “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使用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和在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的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输入Transact-SQL语句的两种方法,实现对Book_Reader_DB中 “图书”、“读者”和“借阅”三个表的数据插入、修改和删除。

1、使用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对三个表进行数据更新 在“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中,点击“表”结点对应的表,然后点击鼠标右键中的“打开表”→“返回所有行”,如图1所示,将显示对应表中的所有数据,如图2所示:

图1 SQL Server 2000控制台界面

图2 SQL Server 2000中显示表中的数据

12

根据上述打开表的步骤,将对应的表打开后,在表中输入或修改下列数据,并删除一些过时的数据。

图书表 书号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

读者表 编号 0001 0002 0003 0004 ……

借阅表

书号 0001 0002 0006 0003 0004 0005 0002 0006 0003 0004 …… 读者编号 0002 0002 0002 0001 0001 0001 0003 0003 0004 0004 …… 借阅日期 2001-9-2 2001-9-12 2002-1-12 2001-7-10 2001-7-2 2001-9-15 2001-10-15 2002-2-10 2001-8-17 2001-7-25 …… 还书日期 2001-10-1 2001-10-11 2002-2-1 2001-8-7 2001-7-22 2001-9-15 2001-11-1 2002-2-20 2001-8-29 2001-8-15 …… 姓名 张红 杨小鹏 王俊 刘建 …… 单位 电气学院 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 建筑学院 …… 性别 女 男 男 男 …… 电话 01032324565 01032333667 01043546789 01023242526 …… 类别 计算机 计算机 环境 环境 计算机 计算机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严蔚敏 单建魁 王小容 何强 傅清祥 蔡自兴 …… 书名 数据结构 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 环境化学 环境学导论 算法与数据结构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 定价 数量 15.00 10 15.00 30 32.00 20 35.00 20 36.70 10 28.00 10 …… …… 购买日期 1999-05-08 2000-03-01 2000-06-09 2000-06-12 2000-07-15 2000-09-17 …… 备注 ….

2、使用SQL Server 2000中的查询分析器的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输入Transact-SQL语句对三个表进行数据更新。

打开SQL Server 2000的查询分析器(注意要对数据库Book_Reader_DB进行数据更新),在Transact-SQL语句输入区中输入Transact-SQL语句实现对三个表进行数据更新。输入的数据如下所示表所示。在插入、删除或修改表中的数据时,特别要注意SQL语句的格式、输入数据的类型,插入、删除或修改的数据要确保数据之间的关联以及在实验一建立表时所设定的一些约束。

上述每项实验内容相应的实验步骤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其整理后写在实验报告中。

13

图3 SQL查询分析器

虚拟输入的数据如下三个表所示: 图书表 书号 0007 0008 0009 类别 出版社 作者 高传善 朱三元 戴树桂 林肇信 卜月华 周群英 …… 书名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软件工程技术概论 环境化学 环境学概论 图论及其应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 定价 数量 35.00 10 15.00 30 32.00 20 38.00 20 36.70 10 18.00 20 …… …… 购买日期 1999-07-08 2001-03-01 2002-06-09 2000-05-12 2000-07-10 2000-03-12 …… 备注 …. 计算机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 科学出版社 环境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00010 环境 00011 计算机 东南大学出版社 00012 环境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读者表

编号 0006 0007 0008 0009 ……

14

姓名 张珊 李红 刘则 王荣 …… 单位 电气学院 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 建筑学院 …… 性别 女 男 男 男 …… 电话 01032324566 01032333669 01043546779 01023242527 ……

借阅表 书号 0007 0008 0009 00010 00011 00012 0007 0008 00011 00012 ……

读者编号 0006 0006 0006 0007 0007 0007 0008 0008 0009 0009 …… 借阅日期 2001-9-2 2001-9-12 2002-7-12 2001-7-10 2001-7-2 2001-9-15 2001-10-15 2002-2-10 2001-8-17 2001-10-25 …… 还书日期 2001-10-1 2001-10-11 2002-8-1 2001-8-7 2001-7-22 2001-9-15 2001-11-1 2002-2-20 2001-8-29 2001-11-15 …… 三、实验环境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版或企业版。

实验准备工作: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数据更新)。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和每一步骤实验的结果,按课程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可用手写或打印,尽可能打印,格式一定要规范。

2、实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环境;③实验内容、步骤、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④实验过程中主要使用的Transact-SQL语句。

3、实验报告由每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并于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交。

15

实验六 数据库的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任务和实验方法,并加深对数据库系统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学生根据周围的实际情况,自拟或从下列各项中选择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项目,并深入到应用项目的现实世界中,进行系统分析和数据库设计。可选的数据库应用项目有: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监考安排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或仓库管理系统等。

在实验时,首先模拟需求分析,讨论系统需求,然后进行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并在SQL Server 2000中创建好你的数据库和相关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关系、存储过程、登录用户、用户和角色等)。在进行概念模型设计时,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先设计局部概念结构,然后再设计全局的概念结构,并消除各种可能的冲突。逻辑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全局概念结构依据一定的转换规则转换成满足一定要求的关系模式。

三、实验环境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版或企业版。

实验准备工作: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数据库设计方法与步骤)以及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和每一步骤实验的结果,按课程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可用手写或打印,尽可能打印,格式一定要规范。

2、实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①需求分析采用的方法;②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③用E-R图表示数据库中要存储的信息及语义,对数据约束和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详细的描述;④对系统需要的基本表、视图、索引等对象进行详细的描述,对基本表中的主码、候选码、外码及被参照表进行说明,对基本表中的数据约束条件进行说明。

3、实验报告由每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并于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交。

16

实验七 SQL Server 2000的备份与恢复实验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SQL Server 2000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并掌握SQL Server 2000中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企业管理器创建一个备份设备; 2、为“图书读者数据库”(Book_Reader_DB)设置一个备份计划,要求每当一天工作结束时进行一次数据库的备份工作;

3、在企业管理器中恢复图书读者数据库;

4、修改图书读者数据库的备份计划,要求每星期对数据库备份一次。

三、实验环境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版或企业版。

实验准备工作: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数据库的恢复与备份)。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创建、查看和删除备份设备 (1)创建备份设备

在企业管理器中,在“管理”文件夹结点中找到备份文件夹,用鼠标右键单击该文件夹后,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备份设备”项,如图1所示,并将出现图2所示的备份设备属性对话框。

图1 控制台“备份”文件夹 图2 备份属性对话框

在图2的备份属性对话框中,执行下列操作:输入备份设备的逻辑名称,确定备份设备的文件名,单击“确定”按钮。

在确定备份设备的文件名时,需要单击文件名最右边的“…”按钮,并在弹出的文件名对话框中确定或改变设备备份设备的缺省磁盘文件路径和文件名。

(2)查看备份设备的相关属性

查看备份设备的相关信息时,需要执行的操作是:在企业管理器中,选择管理文件夹和备份文件夹,在“细节”窗口中找到要查看的备份设备;用鼠标右键单击该备份设备,在弹出的菜单上选择“属性”

17

项,将弹出与图3所示的备份设备属性对话框;用鼠标单击该设备名称右边的“查看内容”按钮,可弹出备份设备的信息框,从中可以得到备份数据库及备份创建的日期等信息。

(3)删除备份设备

如果要删除一个不需要的备份设备,首先,在企业管理器中选中该备份设备,并用鼠标右键单击它,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删除”项,在确认删除对话框中,单击“确认”按钮即可。

图3 备份设备属性对话框 图4 备份设备具体内容

2、备份数据库

(1)进入数据库备份对话框

在SQL Server 2000的企业管理器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要备份的数据库,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所有任务”上的“备份数据库”项,则会弹出一个数据库备份对话框。该对话框中有常规和选项两个页面,“常规”选项卡的界面如图5所示,“选项”选项卡的界面如图6所示。

图5 数据库备份常规页面 图6 数据库备份的选项页面

(2)在常规选项卡中完成以下操作:

在“数据库”中选择要备份的数据库,在“名称”框中为备份取一个便于识别的名称,选择备份方法,可以完全备份、差异备份(增量备份)、事务日志、文件或文件组之一,为磁盘备份设备或备份文件

18

选择目的地,即通过列表右边的“添加”按钮或“删除”按钮确定备份文件的存放位置,列表框中显示要使用的备份设备或备份文件,在“重写”栏中选择将备份保存到备份设备时的覆盖模式,在“调度”栏中设置数据库备份计划。

覆盖模式通过两个单选项指定:“追加到媒体”为将数据库备份追加在备份设备已有内容之后;“重写现有媒体”为用数据库备份覆盖备份设备中原有的内容,原有的内容将完全丢失。

(3)设定备份计划需要执行的操作

先要选中调度复选框,并单击“…”按钮,就会出现如图7所示的编辑备份计划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可以设置以下四中备份类型:

A:SQL Server代理启动时自动启动:每当SQL Server Agent启动工作时,都自动进行数据库备份; B:每当CPU闲置时启动:每当CPU空闲时进行数据库备份; C:一次:设定进行数据库备份的一次性时间; D:反复出现:按一定周期进行数据库备份

当选择“反复出现”备份类型后,还要用鼠标单击位于对话框右下方的“更改”按钮,在“编辑反复出现的作业调度”对话框中,设置备份的发生频率、时间、持续时间等参数,如图8所示。

图7 编辑备份计划对话框 图8 改变备份周期对话框

(4)设置选项页面内容

数据库备份对话框页面如图6所示。在“选项”卡中,需要设置以下内容:

①通过设置“完成后验证备份”复选框决定是否进行备份设备验证。备份验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全部信息都正确无误地保存到备份设备上。通过备份验证,用户可以检查备份设备的性能,从而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大胆地使用该备份设备,而不必担心是否有错的危险。

②通过设置“检查媒体集名称和备份集到期时间”复选框决定是否检查备份设备上原有内容的失效日期。只有当原有内容失效后,新的备份才能覆盖原有内容。

③通过设置“初始化并标识媒体”复选框初始化备份设备。备份设备的初始化相当于磁盘格式化,必须是在使用的覆盖模式是重写时,才可以初始化备份设备。

④在完成了常规页面和选项页面中的所有设置之后,单击“确定”按钮,并在随后出现的数据库备份成功信息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3、SQL Server 2000的数据恢复方法 (1)调出数据库恢复对话框

在SQL Server 2000的企业管理器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要进行数据恢复的数据库,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所有任务”中的“还原数据库”项,如图9所示。屏幕上会出现数据库恢复对话框,该对话框中有两个页面:常规和选项。

(2)常规页面

常规页面中有3个单选按钮,分别对应于3种数据库恢复方式:“数据库”按钮说明恢复数据库;“文

19

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 萨师煊,王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1]苗雪兰 刘瑞新 梁永霖编著,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和习题解答,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王珊 朱青 数据库系统概论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单建魁等编 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六、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1 实验名称 数据库的定义实验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实验 数据库的简单查询与连接查询实验 数据库的嵌套查询实验 数据库的组合查询和统计查询实验 数据库的视图和图表的定义及使用实验 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实验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实验 内容提要 创建数据库和查看数据库属性;创建表、主码、和约束条件;查看和修改表结构 使用SQL Server 2000向数据库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 在SQL Server 2000中对数据库表进行投影、选择、排序和连接操作 在SQL Server 查询分析器中用IN、比较符、ANY、ALL和Exists操作符进行嵌套查询 在SQL Server 查询分析器中对表进行分组、统计、计算和组合的操作 创建、查看、修改和删除视图和数据库图表 熟悉使用SQL Server 2000中有关用户、角色及操作权限,学会创建和使用规则、缺省和触发器 了解SQL Server2000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学会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方法 了解SQL Server 2000提供的3种并发控制(封锁)机制,并掌握SQL Server 2000如何使用Select语句来完成并发控制中的封锁操作。 每组人数 1 实验时数 2 实验者类别 本科生 所在实验室 信息学院机房 信息学院机房 信息学院机房 备注 2 1 2 本科生 3 1 2 本科生 4 1 2 本科生 信息学院机房 5 1 2 本科生 信息学院机房 信息学院机房 6 1 2 本科生 7 1 2 本科生 信息学院机房 8 1 2 本科生 信息学院机房 9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实验 1 2 本科生 信息学院机房

30

附录二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编号:04061918

课程总学时: 64学时 学分:4 学分 课程设计周数: 1 学分:1学分 本大纲主笔人:钟茂生 本大纲审核人:李正凡

一、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配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加深对数据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数据库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实际需求或模拟一个组织,用SQL Server 2000或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制作一个小型*********管理系统,设计的管理系统应包含输入输出、查询、插入、删除等基本功能。系统实现时,首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再根据项目的基本需求,画出流程图,编写程序,进行程序调试,最终实现一个小型*********管理系统,并据此写出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和课程设计报告书。

三、 课程设计方式

按1~2个人分组进行,用计算机编程实现。

四、 时间安排和学分

课程设计安排在本课程讲授完后进行,课程设计总时间为1周。为给学生充足的准备和思考时间,可在课程讲授到一半以后开始布置任务。课程设计总学分为1学分

五、 考核方法和内容

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必须进行系统演示)、课程设计报告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按照30%、50%、20%加权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不及格者需重新做课程设计。

31

部分习题答案 实验二:

⑥select book.bno,bbookname from book

where exists(select bno,count(rno) from borrow

where book.bno=borrow.bno group by bno

having count(rno)>=10)

⑦select reader.rno,rname from reader

where exists(select borrow.rno,count(bno) from borrow

where borrow.returntime is null and reader.rno=borrow.rno group by rno

having count(rno)>=5)

⑧ 查询书库中除借出的图书外,现存的图书书号、书名、现存数量;

if exists (select * from dbo.sysobjects where id = object_id(N'[dbo].[TempT]') and OBJECTPROPERTY(id, N'IsUserTable') = 1) drop table [dbo].[TempT]

CREATE TABLE [dbo].[TempT] ( [bno] [char] (6) 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ULL , [bqty] [int] NULL ) ON [PRIMARY]

insert

into TempT select bno,count(rno) from borrow where returntime is null group by bno

select book.bno,bbookname,qty from book

where book.bno not in (select TempT.bno from TempT) union

select book.bno,bbookname,qty-TempT.bqty from book,TempT

where book.bno=TempT.bno

if exists (select * from dbo.sysobjects where id = object_id(N'[dbo].[TempT]') and OBJECTPROPERTY(id, N'IsUserTable') = 1)

drop table [dbo].[TempT]

32

实验三

统计查询

③select bno,bbookname,bprice from book

where bclass='计算机'

select bclass,sum(qty),sum(qty*bprice) from book

where bclass='计算机' group by bclass

33

件组或文件”按钮说明恢复数据使用的文件组或文件;“从设备”按钮说明根据设备中包含的内容恢复数据库。不同的选项,其选项卡和设置恢复的方法也不同。

图9 选择还原数据库功能

① 恢复数据库

选择恢复“数据库”单选项后,常规选项卡界面如图10所示,恢复数据库的操作步骤为:

选择还原栏中的“数据库” 单选项,说明进行恢复数据库工作:在参数栏中,选择要恢复的数据库名和要还原的第一个备份文件,在备份设备表中,选择数据库恢复要使用的备份文件,即在单击还原列中的小方格,小方格出现“√”号则表明已选中,单击“确定”按钮。

图10 恢复数据库的常规页面 图11 恢复数据库的常规页面

② 恢复文件或文件组

如果选择恢复“文件组或文件”单选项,则常规选项卡如图11所示。此时的操作步骤为:在参数栏中选择要恢复的数据库名:如果要进行部分恢复或有限制的恢复,可选中“选择备份集中的子集”复选框,使它有效,并单击它右边的“选择条件”按钮,在弹出的过滤备份设备对话框中设置选择条件,在备份设备表中选择数据库恢复使用的备份设备,即单击还原(Restore)列中的小方格,使之出现“√”号,单击“确定”按钮。

③从备份设备中恢复

如果选择了从备份设备中恢复单选项,则常规选项卡如图12所示。参数设置时,首先单击位于窗口右边的“选择设备”按钮,并在弹出框中选择备份设备,设置还原类型单选钮。

20

还原类型有两种:“还原备份集”选项,一般应选择该项;“读取备份集信息并添加到备份历史记录”选项,获取备份设备信息和增加备份历史。

如果选择了还原备份集的类型,还应选择恢复方式。恢复方式通过4个单选项来实现,它们是:“数据库-完全”选项,从完全数据库备份中恢复;“数据库-差异”选项,从增量备份中恢复;“事务日志”选项,从事务日志备份文件中恢复;“文件或文件组”选项,从文件或文件组中恢复。

图12 使用设备恢复数据库的常规页面 图13 数据库恢复的选项页面

(3)选项页面

数据库还原的“选项”卡如图13所示,页面中使用3个复选框设置附加特征:“在还原每个备份后均弹出磁带(如果有)”选项,表示是否在恢复完每个备份之后都弹出磁带,它仅对磁带备份设备有效;“在还原每个备份前提示”选项,表示是否在恢复每个备份之前提示用户;“在现有的数据库上强制还原”选项,表示恢复过程中是否强行覆盖现有数据库中的数据。

在“选项”页中列出了数据库的原文件名和恢复后的新文件名,缺省时两者是一样的,可以直接在表中修改恢复后的新文件名。此外,还要设置数据库恢复完成状态。

当完成了“常规”卡和“选项”卡的参数设置后,可单击下面的“确定”按钮。SQL Server 2000就开始了数据库恢复操作,屏幕上也会显示恢复进度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显示恢复的进度。

上述每项实验内容相应的实验步骤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其整理后写在实验报告中。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和每一步骤实验的结果,按课程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可用手写或打印,尽可能打印,格式一定要规范。

2、实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环境;③实验内容、步骤、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实验报告由每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并于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交。

21

实验八 SQL Server 2000的并发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SQL Server 2000提供的3种并发控制(封锁)机制,并掌握SQL Server 2000如何使用Select语句来完成并发控制中的封锁操作。

二、实验环境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版或企业版。

实验准备工作: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1、SQL Server 2000的3种封锁机制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且允许最大量的并发用户,SQL Server 2000提供了3种封锁机制,即独占封锁、共享封锁和更新封锁。封锁的对象可以是表格、页或者记录。

(1)共享封锁

共享封锁是为读操作设置的一种封锁,目的是想读到一组不变的数据,也就是在读数据的过程中,不允许其他用户对该数据进行任何修改操作。

(2)更新封锁

当需要对一个记录或一组记录进行更新时(只是修改,不包括插入和删除)使用更新封锁,该封锁的目的是防止其他用户在同一时刻修改同一记录。已经实施更新封锁的记录,拒绝来自其他用户的更新封锁或独占封锁。

(3)独占封锁

独占封锁也叫排他封锁,这是最严格的一类封锁。当需要对表实施插入、删除或修改操作时,应该使用独占封锁。已经实施独占封锁的表,拒绝来自其他用户的任何封锁,但不拒绝其他用户的一般读操作。

所有的封锁都将在事务结束(提交或撤消)时自动释放。 SQL Server 2000使用Select语句完成封锁操作,在指定选择的表的同时在From字句中指定对表所实施的封锁。

2、SQL Server 2000的封锁命令

SQL Server 2000的封锁操作是在相关语句的WITH(table_hint)字句中完成的,可用在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等语句中指定表级封锁的方式和范围。常用的封锁关键词有:

? TABLOCK:对表施加共享锁,在读完数据后立即释放封锁,它可以避免读“脏”数据,但可能

引起不可重复读问题

? HOLDLOCK:与TABLOCK一起使用,可将共享锁保留到事务完成,而不是在读完数据后立即

释放,它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重复读。

? NOLOCK:不施加任何封锁,仅用于Select语句,它会引起读“脏”数据。 ? TABLOCKX:对表施加排他锁。

? UPDLOCK:对表中指定元组施加更新锁,这时其他事务可对同表中的其他元组也施加更新锁,

但不能对表施加任何锁。

3、SQL Server 2000的隔离级别

22

SQL Server 2000支持标准SQL中定义的4种隔离级别: ? 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ED):事务隔离的最低级别,仅可保证不读物理损坏的数据。 ? 提交读(READ COMMITED):SQL Server 2000的默认级别,可以保证不读“脏”数据。 ?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可以保证读一致性。 ? 可串行化(SERIALIZABLE):事务隔离的最高级别,事务之间完全隔离,在该级别上可以保证

并发事务均是可串行化的。

事务必须运行在可重复读或更高隔离级别上才可防止丢失更新。设置隔离级别的命令是: SET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COMMITED | READ UNCOMMITED | REPEATABLE READ | SERIALIZABLE)

4、实验任务

基于Book_Reader_DB数据库,分别实现下列操作:

① 对Book实施一个共享锁,并且保持到事务结束时再释放封锁 相应的命令是:SELECT * FROM BOOK (TABLOCK HOLDLOCK)

② 考虑图书馆图书多个终端进行借阅时的情况,显然此时必须采取更新封锁最为适合。假设基本关系不变,仍是:Book(Bno,Bclass,Bpublisher,Bauthor,Bname,Bprice,Bnumber,Bbuydate,Bmemo)

Reader(Rno,Rname,Runit,Rsex,Rtelephone) BorrowBook(Bno,Rno,Borrowdate,Returndate) 假定每位读者对同一本书只能借一本。 下面是相应的程序段:

DECLARE @BnoX char(6),@RnoX char(6),@BnameX char(20),@BorrowdateX datetime,@Bcount BEGIN TRANSACTION T1 WITH MARK

SELECT @Bcount=Bnumber FROM Book(UPDLOCK) WHERE Bname=@BnameX or Bno=@BnoX IF @Bcount>0 THEN Begin

UPDATE Book SET Bnumber=Bnumber-1 WHERE Bname=@BnameX or Bno=@BnoX INSERT INTO BorrowBook WITH(TABLOCKX) (Bno,Rno,Borrowdate) VALUES(@BnoX, @RnoX, @BorrowdateX) COMMIT TRANSACTION T1 end ELSE

ROLLBACK TRANSACTION T1

上述程序段只包含了和封锁及更新有关的核心语句,其他语句都省略了,其中的Select语句是查询书库中是否还有指定的图书,Update完成对Book表的更新操作,Insert完成对BorrowBook的插入借书记录操作,如果完成了更新和插入任务并自动释放封锁,否则就撤消事务并自动释放封锁。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和每一步骤实验的结果,按课程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完成实验报告。报告可用手写或打印,尽可能打印,格式一定要规范。

2、实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环境;③实验内容、步骤、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实验报告由每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并于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交。

23

§3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指导

一、 课程设计目的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要求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配合《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巩固和加深对数据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数据库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

以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以VB 6.0 、VC6.0或其它开发工具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学生2人1组,自愿组合,每组从以下课题中选择一个或自拟课题,完成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

(1) 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通用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报刊订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 医药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电话计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 宾馆客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 车站售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 汽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 仓储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 选修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1)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调查一个书店的图书销售业务,设计的图书销售系统主要包括进货、退货、统计、销售、查询功能。 ①进货:根据某种书籍的库存量及销售情况确定进货数量,根据供应商报价选择供应商。输出一份进货单并自动修改库存量,把本次进货的信息添加到进货库中。

②退货:顾客把已买的书籍退还给书店。输出一份退货单并自动修改库存量,把本次退货的信息添加到退货库中。

③统计:根据销售情况输出统计的报表。一般内容为每月的销售总额、销售总量及排行榜等信息。 ④销售:输入顾客要买书籍的信息,自动显示此书的库存量,如果可以销售,打印销售单并修改库存,同时把此次销售的有关信息添加到日销售库中。

24

⑤查询:允许用户设置条件进行进货、退货、统计、销售和库存书籍的信息查询。 ⑥系统维护:如数据安全管理(含备份与恢复)、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等; (2)通用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考察某中小型企业,要求设计一套企业工资管理系统,其中应具有一定的人事档案管理功能。工资管理系统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建立在人事档案系统之上的,其职能部门是财务处和会计室。通过对职工建立人事档案,根据其考勤情况以及相应的工资级别,算出其相应的工资。为了减少输入帐目时的错误,可以根据职工的考勤、职务、部门和各种税费自动求出工资。

为了便于企业领导掌握本企业的工资信息,在系统中应加入各种查询功能,包括个人信息、职工工资、本企业内某一个月或某一部门的工资情况查询,系统应能输出各类统计报表。 (3)报刊订阅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对某企业的报刊订阅业务进行分析、调查,设计该企业的报刊订阅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①录入功能:录入订阅人员信息、报刊基本信息; ②订阅功能:订阅人员订阅报刊(并计算出其金额);

③查询功能:按人员查询、按报刊查询、按部门查询有关订阅信息,对查询结果能进行预览和打印; ④统计功能:按报刊统计、按人员统计、按部门统计,对统计结果能进行预览和打印; ⑤系统维护:如数据安全管理(含备份与恢复)、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等; (4)医药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调查从事医药产品的零售、批发等工作的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设计医药销售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①基础信息管理:药品信息、员工信息、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等; ②进货管理:入库登记、入库登记查询、入库报表等; ③库房管理:库存查询、库存盘点、退货处理、库存报表等; ④销售管理:销售登记、销售退货、销售报表及相应的查询等; ⑤财务统计:当日统计、当月统计及相应报表等;

⑥系统维护:如数据安全管理(含备份与恢复)、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等; (5)电话计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对邮电局电话计费业务进行调查,设计的系统要求:

①能用关系数据库理论建立几个数据库文件存储用户信息、收费员信息和收费信息等资料; ②具有对各种数据文件装入和修改数据的功能; ③能在用户交费同时打印发票;

④能通过统计制定未来邮局服务计划方案; ⑤有多种查询和统计功能。

⑥系统维护:如数据安全管理(含备份与恢复)、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等; (6)宾馆客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具体考察本市的宾馆,设计客房管理系统,要求:

①具有方便的登记、结帐功能和预订客房的功能,能够支持团体登记和团体结帐;

25

②能快速、准确地了解宾馆内的客房状态,以便管理者决策; ③提供多种手段查询客人的信息;

④具备一定的维护手段,有一定权利的操作员在密码的支持下才可以更改房价、房间类型、增减客房;

⑤完善的结帐报表系统;

⑥系统维护:如数据安全管理(含备份与恢复)、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等; (7)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调查学校学生处、教务处,设计一个学籍管理系统。要求: ①建立学生档案,设计学生入学、管理及查询界面;

②设计学生各学期、学年成绩输入及查询界面,并打印各项报表;

③根据各年度总成绩,查询、输出学生学籍管理方案(优秀、合格、试读、退学); ④毕业管理;

⑤系统维护:如数据安全管理(含备份与恢复)、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等; (8)车站售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考察市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售票业务,设计车站售票管理系统。要求:

①具有方便、快速的售票功能,包括车票的预订和退票功能,能够支持团体的预订票和退票。 ②能准确地了解售票情况,提供多种查询和统计功能,如车次的查询、时刻表的查询等; ③能按情况所需实现对车次的更改、票价的变动及调度功能; ④完善的报表系统;

⑤具备一定的维护功能,如数据安全管理(含备份与恢复)、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等; (9)汽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调查本地从事汽车销售的企业,根据企业汽车销售的情况,设计用于汽车销售的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有:

①基础信息管理:厂商信息、车型信息和客户信息; ②进货管理:车辆采购、车辆入库; ③销售管理:车辆销售、收益统计;

④仓库管理:库存车辆、仓库明细、进销存统计;

⑤系统维护:如数据安全管理(含备份与恢复)、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等; (10)仓储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调查一个仓储企业,对仓库的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库存的变化通常是通过入库、出库操作来进行。系统对每个入库操作均要求用户填写入库单,对每个出库操作均要求用户填写出库单。在出入库操作同时可以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各种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帐目核对等工作。另外,也可以用图表形式来反应查询结果。 (11)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调查本地的企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有: ①人事档案管理:户口状况、政治面貌、生理状况、合同管理等; ②考勤加班出差管理;

26

③人事变动:新进员工登记、员工离职登记、人事变更记录; ④考核奖惩; ⑤员工培训;

⑥系统维护:如数据安全管理(含备份与恢复)、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等; (12)选修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调查学校教务处,设计用于管理全校学生选修课活动的系统。主要功能有: ①全校选修计划课程管理; ②全校选修开课课程管理; ③全校学生选课管理; ④全校选修课成绩管理; ⑤打印报表;

⑥系统维护,如数据安全管理(含备份与恢复)、操作员管理、权限设置等; 要求:

①设计学生选课录入界面及学生选课查询界面;

②设计课程输入界面和学生选课表及课程选修情况查询界面;

③根据学生库和课程库,输出学生课程表(选课冲突时按学号分配课程);

以上(1)~(12)各题均有如下要求:

(1) 针对给定的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系统结构图和系统功能模块图;

(2) 针对需求分析,画出E-R图表示的概念模型,并将其转换为至少满足3NF的关系模式,设计较为合理的数据库模式;

(3) 系统中应能体现对数据库的保护(数据恢复、并发控制、安全性和完整性); (4) 系统应该有较为友好的用户界面;

四、课程设计要求

1、选好题目:先分组,每组两个人(或单独完成),每个题目最多允许6人选做(即有三组),必须确保每题有两组人员选做,各班学习委员将本班同学的选题情况汇总后于第十周星期四(2005-4-28)下午5点之前交到教研室来。

2、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中各任务的设计和调试要求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可以讨论,但不可以拷贝,否则不管是抄袭还是被抄袭,直接评定为不及格。

3、做好上机准备:每次上机前,要事先编制好准备调试的程序,认真想好调试步骤和有关环境的设置方法,准备好有关的文件。

4、根据编程实现的结果,按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规范完成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中必须有相关原理分析、程序设计、程序实现和程序调试等内容);课程设计报告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课设报告按照规定用16K纸张进行排版打印,要求装订平整,否则要求返工; ②课设报告的装订顺序如下:封面—任务书—中文摘要—目录—正文—附录;

27

③正文不少于3000字,正文部分至少包含以下内容,并可大致作如下安排(以“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例,可在此基础上扩充内容):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引言(包括设计目的、要求、设计环境、同组人员及分工等内容) 2、概要设计(含系统需求分析、系统结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等内容)

3、详细设计(含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可用流程图表示)和各模块的主

要算法对应的原代码等内容)

正文 4、调试与运行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调试、运行和存在的问题) 5、课程设计小结(或总结)(对此课程设计所做的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系统还可以进

行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必须按照标准的格式进行,可参考教材后面的参考文献格式)

5、每组实现的结果必须进行检查和演示;程序源代码和可执行程序必须上交,作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上交时每组交一份即可,文件夹的取名规则为:“课设题目(***_***)”,***为完成人,如“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张三_李四)”。该文件夹下包括四个目录:“源代码”、“可执行文件”、“张三_课程设计报告”、“李四_课程设计报告”。由学习委员按规定时间统一上交)。

6、报告提交:时间——待定;形式——纸介质(要求打印稿) 和 电子文档。

五、指导及答疑安排

地点:信息学院2楼;时间:待定(监考及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时间除外)。 预约联系电话: 7046811

六、考核方法和内容

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必须进行系统演示)、课程设计报告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按照30%、50%、20%加权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不及格者需重新做课程设计。

28

附录一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实验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类必修课 课程编号:04061106 实验类型:设计性、验证性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时学分:总学时64,总学分4,实验总学时16 本大纲主笔人:钟茂生

实验指导书名称: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和习题解答、数据库系统实验

一、

实验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课)》是《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实践DBMS的核心技术如查询处理、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学会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且能够在商用DBMS之上完成实际应用的数据库设计,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

实验内容及学时安排

(1)数据库的定义实验(2学时); (2)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实验(2学时); (3)数据库的简单查询与连接查询实验(2学时); (4)数据库的嵌套查询实验(2学时);

(5)数据库的组合查询和统计查询实验(2学时); (6)数据库的视图和图表的定义及使用实验(2学时); (7)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实验(2学时); (8)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实验(2学时); (9)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实验(2学时)

其中(7)、(8)、(9)三个实验选择两个实验进行。 三、

实验考核

根据实验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任务要求进行考核。 四、

设备与器材配置

微机、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五、

本课程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gv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