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15 21: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在介绍我国创新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合实践基地的重要作用,联系大学生个性和产品设计专业特点,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表现为专业不对口。据不完全统计,近半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高,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不高;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不够明朗清晰,反映在学生在校期间不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应在培养方式和培养手段上做进一步探索。本文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展开,联系实践基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

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仅仅培养一线的操作工,而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和研究人才,需要有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仅能做好眼前工作,还要有创新和持续发展潜力;从本科生的自我定位来说,他们也期望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他们在本科教育阶段要有创新能力,为他们以后提供发展能力的保证。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就业要求。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解决。 1.高校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矛盾

企业希望找到毕业就能上岗的员工,高校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学习理论知识。社会和企业认为高校有岗前培训的责任,而高校认为学生毕业到企业就职中间的岗前培训是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共同的职责。 2.高校的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1)现阶段大学生(90后)的性格特点: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过度依赖家庭和父母;(2)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实践技术为基础,理论知识为指导,实践性较强。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举措 1.时间跨度上

(1)学生在大一时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本校优

秀毕业生的案例示范;(2)在大二开始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积累;(3)在大三着重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创新知识的教育;(4)到大四时进行实践准备就业和创业。 2.培养方式上

(1)在专业教师的课题里了解概况并进入;(2)在教师工作室参与实践项目基础工作;(3)在社会实践基地(合作企业)中进一步接近社会需求。 3.教育手段上

(1)本科生要区别高职和技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要保持,一二年级注重理论学习,三四年级注重实践环节,理论对将来的发展是有重要帮助的;(2)在实践环节要联系理论,巩固理论知识。 4.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教师工作室(具体的空间);(2)教师的课题和项目(抽象);(3)合作企业(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是内容,实践基地是形式,大学生创新能力(内容)需要实践基地(形式)来承载和体现。 (1)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联动

1)呼吁政府继续出台激励政策和扶助学生创新,营造氛围;2)建议企业注重人才储备,相关企业加大科研投入;3)高校在教学体系改革方向中注重实践课程的建设,因理

论教学的考核易于量化,而实践教学的考核不易量化,应通过改革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方法,激励教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提倡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1)重视引进实践型教师;2)加强本校教师的实践锻炼,制订政策鼓励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规定每几年一个周期有半年时间企业挂职常态化,通过企业考核后学校认可,避免教师知识脱轨社会。 结语

通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载体,突出其重要作用。推进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发达国家正在兴起的一个趋势。创新教育不再是少数学生自我实现的要求,而应该在高校教育中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创新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ii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