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篮球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15 21: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篮球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篮球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篮球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在发展机制和市场化运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国家体育管理体制,产业法规以及篮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找出影响我国篮球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并对如何发展我国篮球产业提出一些基本的建议,力求解决我国篮球产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篮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篮球产业,CBA联赛、现状、建议 前言

篮球产业是利用篮球自身功能及附属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篮球产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与经济组织的总和。它是围绕篮球而建立起的相关产业,它既包括了与篮球直接相关的球服和球鞋等运动产业,同时它囊括了与篮球联盟和篮球运动员有关的所有活动所起到的经济作用,比如说电视台的转播权,代言等。我国篮球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处在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因此,需要正确认识我国篮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制约我国篮球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把握机遇,因势利导,推动篮球产业的快速发展。 1中国篮球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上世纪80 年代以前,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的竞技体育实行的是“举国体育”, 我国的篮球运动也得益于这种举国体制。“举国体育”是适合计划经济的体制, 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 确保了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办竞技体育, 为我国的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赶超世界先进篮球水平提供了可能。在上世纪60—70 年代, 我国国家队、八一男篮曾先后战胜过世界强队, 当时, 我国男、女篮球队均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升国旗、扬国威, 振奋了民族精神, 增强了国民体质。这一时期尚无成形的篮球产业, 篮球器材、服装的生产, 品种单一, 质量也较低。篮球器材的消费者主要局限于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厂矿; 能买得起专用篮球用品的人很少, 大部分由单位的篮球队购买; 篮球竞赛市场没有形成, 也没有电视转播权的出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生产力得到解放, 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发展, 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特别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后, 人民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 昂首大步地迈向小康,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参与体育观赏、娱乐、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长期以来单纯依靠国家办体育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的需求。因此, 体育事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 走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路子, 形成国家和社会共同办体育的格局。1995 年, 中国篮球市场拉开了篮球产业化、职业化的序幕, 以赛制改革为突破开始走向市场。1997年, 中国篮球管理中心成立, 开始了以实体化、俱乐部和篮球产业开发为重点的竞技体制转轨。经过篮球管理中心和各俱乐部的不懈努力, 篮球市场初见雏形, 成绩令人瞩目。尤其是最近几年, 通过完善竞赛办法, 引进外援, 营造赛场气氛, 使得观看篮球、关心篮球、了解篮球的人不断增加, 值得欣喜的是, 中国篮坛也涌现出自己的球星。中国的三大中锋进入NBA , 标志着中国开始有自己的国际篮坛巨星, 使得关心篮球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目前中国篮球产业的框架已趋清晰,篮球竞赛表演市场的主体地位基本上确立, 已具一定规模;部分地区球市特别火爆, 竞赛表演的门票要提前几天才能买到; CBA 运动鞋服也已经初步得到开发。

除了甲A、甲B 篮球联赛外, CUBA 开展得有声有色, 吸引了大批的球迷。另外全国各地的3 人篮球赛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以篮球竞赛表演为核心的主体市场带动了篮球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调查, 城乡居民篮球鞋服消费居运动服消费的首位; 在大、中、小学, 篮球服装与篮球器材都居体育。 2.中国篮球产业的现状

2.1庞大的消费群体为篮球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广阔的空间

篮球运动是最受人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它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开展,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为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它既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又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因此,篮运动颇受大众欢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1%,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国人口总量还会继续增长,到2005年总人口数已达到13.32亿,平均每年的新增人口仍保持在1200万以上,2010年达到14.23亿,2020年前后突破15.18亿。随着人口的增加,家庭数也会自然上升,以年参加一次体育活动的频度进行统计,我国的篮球人口已达3亿,这是个非常可观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为篮球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广泛建立篮球群众协会和篮球俱乐部,动员组织群众进行锻炼,从而促进消费,可见我国篮球产业将孕育着巨大市场。

2.2 职业篮球俱乐部始终是篮球产业的主题

篮球职业化是指在商品经济发展与体育文化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利用高水平篮球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参与社会商业活动与社会文化活动,为社会提供相应服务,同时获得经济收入。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大部分建立在原有计划制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篮球产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必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同时又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投资合作形式,由于合作形式的多样,俱乐部产权归属和管理方式就有了差异;加之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协会与各俱乐部没有直接的纵向领导关系,虽然通过章程和制度有一定限定,但仍会产生暂时的矛盾和困难。 2.3联赛资金来源单一及不够稳定

我国篮球职业联赛主要是由商业推广,大型商业集团独家代理,采用买断形式,主办者没有经营风险,但易受制于人,协议期内不能单方采取大的改革措施,而且收益很有限。同时篮球职业俱乐部大多都是企业出资组队参赛,企业对俱乐部球队投资有限,使球队经营运作困难,甚至有些球队因资金紧缺难以维持,更谈不上引进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CBA所属各俱乐部主要收入渠道有:企业投入、门票、CBA分成、广告收入、电视转播权、俱乐部冠名权等。每家俱乐部均有企业投入、门票和CBA分成,其余企业投入占各项收入之首。CBA联赛资金来源的单一和缺乏稳定性,其结果是严重影响联赛的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2 .4 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我国目前实行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篮管中心组织联赛、地方篮协承办、俱乐部负责出资经营的一种管理体制。管理手段主要依靠篮管中心的行政指令和法规约束, 并与俱乐部协商相结合。因此制定的有关法制、法规在总体上比较薄弱,水平不高,可操作性差,执法过程中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料显示绝大多数俱乐部认为篮管中心管理过死,缺乏经营自主权,俱乐部自身体制不健全,缺乏经营人才,限制了俱乐部的经营活动。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就使一些关于篮球的相关政策成了一纸空文很难落到实处。如虽然中国篮球管理中心颁布了运动员转会条例,许多球员急需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并能够提出转会申请,但领导不放

人,使转会体制成了一纸空文。其结果是比赛缺少悬念和观赏性,联赛未打,几支球队座次已基本排定,这种没有悬念的比赛,无法激起球迷的热情,球市就变得萧条,要想尽快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真正走职业化道路,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流动渠道。 2.5 对青少年没有足够的重视

一些地区体育课成为装点门面的课程,可上可不上,即使上了也是采取简单的“放羊式”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很难学到真正的体育技能,因此没有培养出他们对篮球的兴趣。另外C B A 球员与青少年交流不够, 年轻的球迷没有机会和自己崇拜的球星进行近距离地交流,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他们是篮球产业发展的后备资源,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3. 结论与建议

我国篮球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虽然篮球职业化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竞赛水平与NBA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市场经济意识落后、机构管理简陋、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不能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法制、法规尚待健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篮球市场的发展。为此,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 下发展对策:

(1)篮协领导层应全盘策划,对球市较差地区和某些市场制定针对性政策,以刺激和促进市场的发展。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处理好公共关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多方位多渠道挖掘篮球市场。

(2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完整的管理机构,加强法制、法规建设, 以保障俱乐部、教练员、运动员的合法权益, 保障篮球市场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3 )重视青少年这个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消费市场,通过搞学生联赛, 开发富有特色的篮球消费品, 组织有趣的篮球活动等多种途径, 促进篮球产业的蓬勃展。

参考文献:

[1]陈 胜:中国篮球市场发展潜力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 年第6 期:41

[2]鲍明晓:体育产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2— 123 [3] 席玉宝. 学校体育用品消费的调查[J].武汉:第六届全国体育 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56.

[4] 白喜林.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 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4.

[5] 李日成.篮球运动在体育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J].益阳师 专学报,2001,6

[6] 李敦厚.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M].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1999.13. [7] 徐跃杰.篮球经纬[M].湖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206-214. [3]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ii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