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重点

更新时间:2023-08-11 13: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

名解: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2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机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3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为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4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

5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6脑复苏:心脏功能恢复后,主要针对保护和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治疗,目的是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加强对脑细胞损伤的防治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此过程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

7广义的创伤:也称为损伤,是指人体受外界的某些物理性刺激、化学性或是生物性致伤因素后所出现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障碍。

8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机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9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进入人体而造成组织、器官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

10人工气道:是指运用各种辅助设备以及特殊技术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者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以保证气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

选择或填空:

1院前急救的特点:(1)突发性(2)紧迫性(3)艰难性(4)复杂性(5)灵活性

2.医院急诊科:是EMSS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

3.灾难护理的原则应以全面救护与重点救护相结合为原则。

4.检伤分类标志:(1)红色 代表重伤,第一优先。1小时内转运。(2)黄色 代表中重伤,第二优先。4-6小时内有效治疗。(3)绿色(或蓝)色 代表轻伤,第三优先。(4)黑色 代表致命伤,死亡

5.分诊的程序包括:分诊问诊、测量生命体征、分诊分流、分诊护理和分诊记录。

6.心搏骤停动和停博。

7、冠心病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可靠的临床征象。

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

8、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是C、A、B、,分别是指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9、快速的识别和判断心搏骤停:成人轻拍重喊,婴儿轻拍足底。

10、心肺复苏按压部位:成人在胸部的正中,胸骨的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之间的胸骨处,婴儿是两乳头连线之间的胸骨处稍下方

11、开放气道的方法:仰头抬颌/颏法、托颌法-----头颈的创伤

12、除颤是终止室颤和无脉性室速的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

13、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唯一确切的最有效的人工通气的方法。

14CPR的首选药物。

15、现场救护的原则:先抢救生命,后保护功能;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16、呼吸道梗阻是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先解除呼吸道梗阻。

17、重度中暑可以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阵发性的疼痛,多发于四肢肌肉、咀嚼肌、腹直肌,最常见于腓肠肌,也可以发生于肠道平滑肌。热射病的主要表现是高热和神志障碍。

迅速降温是抢救重度中暑的关键

18从小剂量、低速度开始,以防短时间进入大量的液体,加重血液稀释和肺水肿。海水淹溺者:出现血液的浓缩症状时,应及时按照医嘱输入5%葡萄糖和血浆液体,切忌输入生理盐水。

19、电击伤的救护原则是迅速脱离电源,分秒必争的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和心电监护。

20、中毒颜色和气味:樱桃色——氰化物中毒,黑色——硫酸,黄色——硝酸,棕色——盐酸,无色——过氧乙酸,发绀——亚硝酸盐、苯胺、麻醉药,大汗和潮湿——有机磷。 酒味——乙醇,大蒜味——有机磷杀虫药,苦杏仁味——氢化物

21洗胃时间:服毒后6小时内,洗胃液温度35—37℃,若不能确定有机杀虫药种类,则用清水或0.45%盐水彻底洗胃。

22、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中毒机制:抑制体内的胆碱酯酶的活性。

临床表现:①毒蕈胆碱样症状——又称M样症状,出现最早,主要是副交感神经

末梢兴奋所致,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等症状 ②烟碱样症状——N样症状,决定于烟碱受体活性 ③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疲乏,烦躁不安等症状

分度:轻度中毒——以毒蕈碱样症状为主,血胆碱酯酶活性70%-50%,

中度中毒——烟碱样症状,50%——30%,重度中毒——30%以下

23、中心静脉压正常值:5-12cmH2O(0.49-1.18kPa)

24、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与测压:线水平

25、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正常值为96%-100%

26、动脉血CO2分压(PaCO2)正常值为35-45mmHg

27、少尿——24h尿量<400ml;无尿<100ml;多尿>4000-5000ml

28、黄疸是肝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

29、血清钠正常值为135-145mmol/L; 血清钾:3.5-5.5mmol/L

34、气管内插管术的适应症:(1)呼吸心搏骤停行心肺脑复苏者(2)呼吸功能衰竭需有创机械通气者(3)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咳出而需直接清除或者吸出气管内痰液者

(4)误吸患者插管吸引,必要时作肺泡冲洗术者

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

35、气管切开术适应症:(1)喉阻塞(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3)预防性气管切开

36、锁骨下静脉静脉穿刺时一般首选右锁骨下静脉,以防损伤胸导管

37、包扎禁忌症:厌氧菌感染,犬咬伤需暴露的伤口

38、机械通气相关人工气道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置管,护理重点包括人工气道固定、湿化和气管内吸引

39、吸痰注意事项:吸痰前后高浓度吸氧可避免出现低氧血症。每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以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颅脑损伤患者吸痰时,吸引的时间间隔应尽量超过10秒钟

简答:

1、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1)瞳孔:有效时,由散大开始回缩,无效,瞳孔由小变大、固定; 2)面色及口唇:有效,面色由发绀变为红润,无效,由发绀变为灰白;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按压一次就可以摸到一次搏动。如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应继续心脏按压。如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跳动,则说明患者心跳已复苏。 4)神志: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和对光反射出现。5)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呼吸的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微弱,应继续坚持人工辅助呼吸。

2、多发性创伤的临床特点??

1)伤情重且变化快,死亡率高;2)休克发生率高;3)低氧血症发生率高;4)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5)感染发生率高;6)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高;7)伤情复杂,处理矛盾多,治疗困难;8)并发症发生率高。

3、中暑患者的降温措施及注意事项??

1)环境降温:室温20--25℃;2)体表降温:冰帽、冰槽进行头部的降温,可在腹股沟、颈动脉、腋窝等处放置冰袋;3)体内中心降温:注意①放置冰袋位置要准确,注意及时更换,以防冻伤;冰水和酒精擦浴时,顺着动脉走向进行,大动脉处停留时间延长,禁止擦拭胸部、腹部、阴囊处。②冰水擦拭和冰水浴时,用力按压患者的四肢及躯干,以防周围血管的收缩,导致皮肤血流瘀滞。③老年人、新生儿、昏迷、休克、心衰、体弱或伴心血管基础疾病者,应禁用。④应用冰帽和冰槽进行头部降温时要及时放水和添加冰块。4)药物降温:注意防止虚脱。高热大汗者应及时更换衣裤及被褥,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定时翻身,防止压疮。

4、急性中毒的救治与护理??

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二、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三、促进已吸收的毒物的排出;四、特效解除毒剂的应用、五、对症治疗

(1)部位准确: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尽量靠近伤口(2)压力适当:止血带的标准压力上为上肢250-300mmHg,下肢为300-500 mmHg,无压力表时以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出血停止(3)下加衬垫:止血带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应先用衬垫垫好再扎止血带(4)控制时间:上止血带的总时间不应超过5小时(5)定时放松:应每隔0.5-1小时放松一次(6)标记明显:上止血带的伤员要在手腕或者胸前衣服上做明显的

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

标记(7)做好松解准备:松解前要先补充容量,做好纠正休克和止血用器材的准备。

6、包扎的注意事项??

(1)包扎伤口前,先简单清创并盖上消毒敷料,然后再行包扎,不准用手或者赃物触摸伤口,不准用水冲洗伤口,不准轻易取出伤口内异物,不准脱出体腔的内脏还纳。(2)包扎呀要牢固,松紧适宜,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过松易致敷料脱落或移动。(3)包扎时伤员取舒适体位,伤肢保持功能位,皮肤褶皱与骨隆突处要用棉垫或纱布做衬垫,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予适当的扶托物。(4)包扎方向应从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以帮助静脉血液回流,包扎四肢时,应将指端外漏,以便观察血液循环(5)绷带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外侧面,严禁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打结(6)解除绷带时,先解开固定结或取下胶布,然后以两手互相传递松解,紧急时或绷带已被伤口分泌物浸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一氧化碳中毒:

特效疗法——高压氧治疗

分度:轻度——血液COHb浓度为10%-20% 中度——30%-40% 重度——50%以上

救治原则:1、现场急救:迅速脱离中毒的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疗:①吸氧—

—清醒患者用面罩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5-10L\min,;②高压氧治疗——针

对重度中毒患者,并防治肺水肿;3、防治脑水肿;4、对症支持治疗;

护理措施:1、即刻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昏迷并高热和抽搐患者,降温和

解痉的同时应注意保暖,防治自伤和坠伤;③开放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输

液和药物治疗。2、氧气吸入的护理:立即给氧,时间不超过24小时;3、

高压氧护理:进舱前给患者更换全棉衣服,注意保暖,严禁火种,易燃易爆

物品进入氧舱。对轻度中毒患者,教会其在加压阶段进行吞咽、咀嚼动作。

进舱后,如需输液,开始加压时,要将液体平面调低,并注意输液速度变化。

减压时注意保暖。4、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瞳孔的大小、液体的出入

量及滴速、神经系统的表现及皮肤、肢体受压部位损害情况。5、健康教育:

加强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

了解内容:

1、了解、多看:P22 ICU收治原则

2、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种复杂;各种侵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多重耐药菌在ICU常驻等。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进入ICU要更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口罩、洗手,因事外出必须更衣或穿外出衣。接触特殊患者时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患者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患者,应戴N95口罩。严格手卫生规范和正确使用手套。

3、现场救护的范围:(1)对呼吸、心搏骤停的伤病员,立即进行初级心肺复苏。(2)对昏迷伤病员,安置合适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窒息。(3)对张力性气胸伤员,用

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

带有单向引流管的粗针头穿刺排气。(4)对活动性出血的伤员,采取有效止血措施。(5)对有伤口的伤员行有效包扎,对疑有骨折的伤员进行临时固定,对肠膨出、脑膨出的伤 员行保护性包扎,对开放性气胸者做封闭包扎。(6)对休克或有休克先兆的伤病员性抗休克治疗。(7)对有明显疼痛的伤病员,给予止痛药。(8)对大面积烧伤伤员,给予创面保护。(9)对伤口污染严重者,给予抗菌药物,防治感染。(10)对中毒的伤病员,及时注射解毒药或给予排毒素处理。

4、不同工具转送的途中护理要点:P35

5、多发伤护理措施中的5、6、7点。注7、伤口处理的注意事项。P84

6、机械通气的适用症和禁忌症区分275页看几遍

7、呼吸机的撤离指证282页看几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o4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