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讨论课学生手册-2014临床医学

更新时间:2023-03-08 08:22:3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人体寄生虫学》讨论课学生手册

一、讨论内容

1、患者,男,30岁,恩施州巴东县人,中专文化,2011年12月赴安哥拉务工,2013年1月13日回国,18日出现发热、胸闷、头痛、头晕、乏力,伴有呕吐,自以为感冒而未就诊;19日症状加重遂就诊建始县中医院急诊科,以抗病毒及预防感染输液治疗。随后2天自觉感冒症状有所好转,但仍觉乏力,时有发热感。23日中午患者自觉畏寒周身不适入院检查:神志尚清,精神差,T:40.5°C,巩膜轻度黄染,肝脏右肋下未触及,轻微触痛,脾脏稍增大;实验室检查:疟原虫(-),肝功能轻度异常,乙肝表面抗原(+)。24日10时及15时2次行血常规检查提示进行性贫血,持续发热,建议患者转州中心医院治疗。21时州中心医院收治后检查,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巩膜中度黄染,肝区叩击痛;T:39.5°C,血常规RBC:200×1010/L,HGB:66g/L,见幼稚细胞。询问患者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入院诊断:1、发热原因待查:急性白血病?2、病毒性乙型肝炎。

思考问题:你认为该病案的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还需要做什么检查?可能导致该患者死亡的直接死因是什么?分析该病原体在人体内的发育、繁殖过程及其与致病的关系。

老师将给出该病例的最后诊断和疾病结局。

后续思考题:从这个病例的诊疗过程中,同学们认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对医学寄生虫学的学习有什么思考?了解该病目前在全球的流行状况。

2、患者:李XX,男,32岁,安徽某县人,在浙江某企业打工,因发热、腹痛、腹胀、粘液血便,3 ~ 5次/日,呈脓血样;近半月头痛加剧,伴呕吐,呈喷射状,于2012年10月28日入院。体检:T:38.6°C;P:80bpm;R:24bpm;Bp:120/70mmHg;发育尚可,表情痛苦,神志清楚,心肺(-),腹部稍膨胀,肝剑突下3cm,有轻度压痛,脾可触及,四肢(-)。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项强三指,克氏征(+),布氏征(+)。四肢肌力可,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WBC: 12×109/L;N:66%;E:12%;L:22%。尿无异常。

1

粪软,呈稀糊状,镜检发现有寄生虫卵,特征为虫卵侧面具小刺状物。追问病史:发现患者二个月半前曾回老家农忙,期间曾多次到湖中捉鱼、捞虾,其时手足及身体其他部位皮肤出现红色小丘疹、伴“痒”感,以为是“痱子”所致,未予理睬;数天后,开始发热、咳嗽,疑为“感冒”,自己服用感冒药,症状缓解;幼时曾患“中毒性痢疾”,已愈。平素健康,偶患感冒。

思考问题:该患者可能感染了何种寄生虫病?为什么(找你认为的证据)?该寄生虫的主要致病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对该病的防制策略经过了哪些转变。

3、据2013年12月25日的《武汉晚报》报道,46岁的黄石人雷先生,在外打工期间,喜欢吃生鱼片、醉虾,10天前因肚子疼发烧、全身黄染,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就诊,门诊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遂收入该院微创外科进行胆管内取石手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手术后所置的肝脏引流管内,惊现50余条1.5公分长还在活动的神秘黑虫,

思考问题:雷先生最可能感染了什么寄生虫?请查寻其生活史。分析他的感染途径与感染方法以及感染阶段。此外,还可能感染哪些人体寄生虫病?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请推测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或各种肉类食物,将可能感染什么人体寄生虫病?简述其感染阶段、主要危害与流行现状。如何定义这类寄生虫病?预防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

除以上所列思考问题外,同学们还可以自己归纳出所感兴趣的重要问题。

讨论结束前,老师将给出该病例的最后诊断。

二、讨论日期及课时

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分别于2015-12-10,2015-12-17,2015-12-24晚11-12节完成3次讨论课教学,每次讨论课2学时。

2014级临床医学七年制1-5班学生分别于2015-12-30第6-7节,2015-1-5第1-2节,2015-1-6第6-7节完成讨论课教学,每次讨论课2学时。

2014级临床医学七年制6-10班学生分别于2015-12-14第1-2节,2015-12-23第1-2节,2015-12-30第1-2节完成讨论课教学,每次讨论课2学时。

2

每次讨论课仅就1个题目进行讨论,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参与讨论教学,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此外,每个讨论题目要求所有同学独立完成一份书面分析,写在作业本上。

三、授课对象(专业与班级)

2014级临床医学五专业和2014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

四、教学目的

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与人际交流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归纳、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实施步骤(课前、课堂、课后)

1. 课前:课前2~4周布置讨论题目,老师推荐参考书籍和学习资源,学生分成

若干小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复习教师的理论授课知识、查阅相关学习资源,协作完成演讲的ppt。

2. 课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讲解,其它同学协助或配合(形式不规定,甚

至可以合作表演模拟医患交流过程);通过问与答或讨论的形式,与小班其它同学交流;并在下课前由汇报小组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归纳总结。 3. 课后:师生可通过qq、微信、课程网站学习平台(正在建设)上继续交流,

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也帮助改善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

六、要求与评分

1. 学生形成性评价:每次讨论课、每位学生必须完成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学生评价表在第3次讨论课后的下一次实验课上由班干部统一收齐交教师保管。

2. 评学指标:学习资源利用情况(15%);PPT制作的好坏(15%);演讲或表演的质量与效果(20%);发言的次数(15%);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贡献次数(15%);团队协作精神(10%);课堂纪律情况(10%)。每位学生按上述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满分100分。无故缺勤当次计为零分。特殊情况下缺课学生将少一次评价,按2

3

次讨论课计算。

3. 成绩:学习评价采取综合判断的方式打分,成绩分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以下)5个档次。其中优评的比例不得超过10%,并就优评理由作出简短说明。

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2015年9月1日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o5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