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26 10:39: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柞水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柞水中学马义华

【摘要】: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首先调查分析这些偏远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目前的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采用实地走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会宁县、临泽县、古浪县及安定区四个地区的22所农村中小学以及部分教育机构和农村家庭进行走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源匮乏;学生以及家长对信息技术的观念落后,意识淡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备欠缺,硬件资源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学校没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管理制度以及合理优化的信息技术教育考核制度。为此,本文从教育主体(信息技术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和教育客体(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及考核制度)两个角度出发,结合甘肃地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际,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开展。

调查活动概述

本课题选题的意义和调查目的

随着基础教育向信息化、现代化的迈进,信息素养【1】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在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如何满足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呢?

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还很少有人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因此,调查分析这些偏远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目前的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相关部门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作为未来的信息技术型人才,我们有责任深入农村中小学做调查研究,这样可以使我们较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和事实上的依据,同时也为以后投身于教育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因此,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调查研究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调查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状况以及在普及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识了当前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了解了不同区域农村、同区域农村中的不同经济主体的差异化现实,从而对未来信息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作一个较细致地分析和预测;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深入论证研究,为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做出力所能及的探索研究,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在偏远地区农村的传播和推广;

研究柞水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教学之路,为柞水实行新课程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数据依据,同时大胆尝试解决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的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途径;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提高我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查内容

在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柞水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配备现状;

柞水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体制和考试考核制度;

1

柞水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资源以及自身的信息素养;

柞水县中小学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以及学习现状;

柞水县中小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以及看法。

调查方法及步骤

问卷法

2008-7-14至2008-7-23十天期间,调查小组分别在会宁县、临泽县、古浪县及安定区等四个市的二十余所农村中小学,共发放学生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3份,有效率为76.7%,共发放家长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5份,有效率51.7%,共发放教育机构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51份有效率51%。

访谈法

本次调查对会宁县、临泽县、古浪县及安定区的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局进行访谈,特别是受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文化程度的局限,对学生家长的调查主要是以访谈问答的形式开展的。访谈内容根据问卷中设定的问题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并将有关调查内容进行整理汇总。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是在裘国永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的,雒朝梁、何聚厚老师也参与了指导。参加这次实践活动全部过程的有刘鹏飞、李娟、张丽霞、颜炜、李绵梁、于伟、马安山7名同学。这篇调查报告是由刘鹏飞、李绵梁、马安山完成的。

调查结果

教育主体

1.1教师方面

1.1.1

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Figure1The statistical chart of teachers’understanding of IT education

从图1中,可以看出62.75%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

2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自己不解的问题;35.29%的教师认为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外,最主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的意识;当然也有1.96%的教师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为他们的将来做准备。从图2中,我们得出41%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当前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上最需要提高的是教学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信息技术教育;33%的教师认为需要提高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应用,使网络更好的为教学与学生学习服务;18%的教师认为需要加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制作课件,多使用多媒体上课。

图2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的看法统计图

Figure2The statistical cha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view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1.1.2

Figure3Primary and secondary IT teacher’s operation

ability

3

图4小学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百分比

Figure4The percentage of primary teachers’computer operation

ability

Figure5The percentage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computer operation ability

从图3、4、5可以看出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着天壤之别,小学教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占14.52%,而29.03%的教师对计算机只是处于可操作阶段,另外56.45%的教师根本不会操作计算机,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这部分教师大多年龄比较大,他们认为已经没必要了解计算机;相反,仅有29.41%的教师不会操作计算机,而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了解计算机,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教师大约占25.49%。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1.1.3

Figure6The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ways that teacher ask for help

从图6中可以看出,当教师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疑惑时,46%的教师选择问家人或者同事的方式,12%的教师会找相关的书籍进行查询,而上网查找的教师占26%,16%的教师采用其他的一些方式,比如自己探索。在调查中,好多信息技术教师告诉我们他们也经常利用网上的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定西东方红中学的赵老师说:“学校在网络资源方面投资很大,101网、英才网学校都有开通,但是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针对这一情况,定西市教育局主管信息技术教育的杨老师介绍了教育部门采取的相关措施:

首先,教育局每年派遣年轻的教师到广州等地去学习,让他们接受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一般期限是15到20天;

4

其次,教育局还组织各学校进行课件评优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以活动促应用”,还进行课程观摩,使教师能够面对面边交流边学习。

1.1.4教师利用计算机的环境

从图7中可以看出,教师使用计算机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利用信息工具的环境是学校的机房,他们大约占总数的72%,也有16%的教师在自己家里上网,还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在网吧进行学习,因为当地网吧很少,比如定西市西龚驿镇就没有网吧,白银市会宁县有的教师没有使用过计算机,他们大多是小学教师。

两个网吧,仅有8%

Figure7The environment that teachers use computer

我们在会宁县教育局还了解到他们为了加强设备的使用效益,开展了全县使用信息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设备的“大比武、大练兵、大检阅”活动,全县有460所中小学的3000多名教师参加,选送参赛课件达4000多件,以此督促并激发中小学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积极性,树立典型,以竞赛促使用,以活动促提高。

1.1.5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表1信息技术教师与教师总数

Table1The numbers of teachers and IT teachers

数据

教师总数信息技术教师数

地区

定西市30165776

会宁县8203435

古浪县4050167

临泽县173887

从表1和图8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定西市,会宁县,古浪县,临泽县信息技术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还达不到6%,而且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清楚的了解到了一些学校具体的师资状况。张掖市临泽县亢寨小学目前有十几名教师,但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却没有一个;武威市古浪县城关二小前几年还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近几年已经无法开设,而其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紧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当前城关二小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

5

图8信息技术教师所占教师总数比例

Figure8The proportion of IT teachers in total number

1.1.6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图9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Figure9Teachers’understanding of IT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从图9中可以看出,仅有3.00%的中小学教师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非常了解(这3.00%的教师基本上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教师,而且在信息技术能力相对较强);52.33%的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一定的了解,这也就直接表明了当前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的了解人数还是一个相对乐观的数值,但这些之中却大都是仅了解一点的;39.33%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仅听说过,也就是只是知道有这个名词而已,而其具体涵义和内容却还是个未知数;还有5.33%的教师就从来没听说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而这些大多是在偏远的农村中小学的教师。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

6

图10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

Figure10Teachers’attitude towards IT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从图10中可以看出,39.22%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多一些课程整合这样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才能体现出来;认为应该少一些学科整合的人数占50.98%;而没什么态度的教师占9.8%。而我们还更加深入的了解到这些认为应该多一些课程整合的教师大都是县城学校的教师,而认为少一些或是没什么态度的教师大都是偏远乡村的教师,这也直接的表明了就不同环境不同地区而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也是差异很大的。

1.1.7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就会宁县来说,信息技术教学【2】有三个教学模式。“模式一”学校每周光盘辅助教学的时间不少于16个课时;“模式二”学校每周光盘进行教学的时间不少于30课时,教师培训每周不少于5课时;“模式三”光盘教学辅助每周不少于16课时,教师培训每周不少于5课时,计算机教室ADSL宽带接入,全天开放。目前,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有81个,教学点有116个;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有441个,小学449所;模式三,计算机教室有45个,初中有45所。

在武威市古浪县第六中学我们得知,古浪六中在教学之中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其大概内容就是在教师备课时,共同在学校多媒体室备课、编写教案集;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每门课程在每周至少进行一节多媒体教学课;而其余学校几乎没有完整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

1.2学生方面

1.2.1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应用

关于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如下调查:

表2接受调查的对象数据表

Table2The data sheet of the objects who accept the investigation

调查对象男生女生合计

小学7550125

初中6040100

高中165110275

表3中小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情况

Table3The situation th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study and use of computers

使用情况小学初中高中

所占比例12%60%28%

从表2、3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所占的比例是非常低,多数小学生从来就没有

7

接触过计算机,更不用说是学习了,只是停留在“见过”这一层面上。初中生的情况也不理想,从调查中反映出的现状是学校的设备陈旧落后,仅有的几台电脑都配置较低,难以适应学习的需要。高中的情况有所改观,但信息技术课程只在高一开设。学生也只有在网吧或家里接触到计算机,学习的时间非常少。

图1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欢程度

Figure11The enjoyment degree of the students to the IT course

读图11可知,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应从小学就开始有目的,有步骤的抓起。

1.2.2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农村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的调查,得到如下数据:

图12甘肃中小学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学习途径

Figure12The learning ways th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gain IT

knowledge

8

图13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

Figure13Students'satisfaction degree to teaching materials

图13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当前信息技术教材不满意的学生竟然占86%。

随着《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普及,经过调查的所有农村初级中学都至少配备33台电脑,以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甘肃省2003年起实施的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远教工程,项目实施地区的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已初步形成,并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三种模式的应用和工程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

表4学生上网对学习的利弊

Table4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at students accesse the net to study

上网对学习的帮助有帮助有、但比较少没有

所占比例15%23%62%

在调查中,我们听到了很多家长的声音:上网就是把孩子带坏。表4数据表明,同意上网学习的学生家长的仅占15%。

1.3家长方面

1.3.1家长文化程度

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张掖市临泽县、武威市古浪县四个地区中小学生家长的抽样调查,统计如下:

表5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

Table5Students guardian's educational degree

学历父母大学本科及

以上

大专中专及高中初中及以下

父亲25315594

母亲153237136

1.3.2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与看法

由图14可知,73%的家长很愿意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仅有3%的学生家长不愿意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需求,此外,还有24%的家长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

9

图14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小学时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看法

Figure14Parents’view towards children studying the IT in primary school

表6家长给孩子准备学习计算机环境状况统计

Table6The study environment that parents prepare for children

项目一定会不确定没必要

人数19812540

所占比例54.5%34.5%11%

由表6可知,大多数家长都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有一部分还是有所顾忌的,他们怕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习,因而在是否给孩子尽早配备计算机上心里还是很矛盾的。

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一部分已经意识到了计算机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家长表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则愿意为子女在信息技术教育上投资,少数已经拥有家庭电脑,并给子女提供学习计算机的宽松环境;部分没有电脑的家庭也为子女购买了键盘式学习机,积极引导子女正确认识、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家长也愿意给子女购买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来引导和鼓励子女学习信息技术。

教育客体

2.1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与维护

2.1.1为孩子能够提供的学习环境

不同学习环境对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各个区域经济状况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的家庭能够为孩子创造的家庭学习环境存在差异。

表7学生家庭计算机的拥有情况

Table7The families who own computers

受调查家庭总数拥有计算机家庭数

36319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甘肃部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都不容乐观,部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特别简陋。

中小学普遍没有能力也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张掖市临泽县新华镇调查

10

的亢寨小学只有一台计算机,学生在学校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景坪小学只有一套《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项目投放的专用设备;会宁县第一中学作为省级示范中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从2000年才开始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两个机房,他们学校的电脑也是配置较低的联想台式电脑。

再来看一组来自定西市教育局的《定西市信息技术教育现状》【3】统计的数据,见表8。

表8定西市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一览表

Table8The situation of IT education in Dingxi

单位项目教学

完小

九年

初中高中完中高职合计

学校数(所)4691679100143835192453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

校数(所)

0120457972711289

拥有计算机总数(台)1480417664834835349217651749 7

生机比例1419

3:1

62:129:124:132:121:111:134:1

拥有卫星接受设备总

数(台)

1122898152439131535拥有卫星接收设备学

校数(所)

112039112433291463拥有校园网学校数

(所)

0182749545

已接入互联网学校数(所)拨号方式0

85

11435105159专线方式0466374208121

2.2信息技术教学管理模式及考试考核制度

甘肃经济相对较落后,有的中小学管理体制与教学理论的建设基本空缺。在我们所调查的这些学校中,有的学校条件稍微好一点,可以有一或两个微机室。我们就以古浪六中为例,这所初级中学有一个微机室,他们有一个副校长分管微机室。如表9为对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情况统计表:

表9学校信息技术课的考试情况

Table9The situation about IT course test

选项

项目

考并且很重视考但不重视直接不考试

11

学生人数89123250

所占比例(%)1926.554.5

在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体制调查中,甘肃农村中小学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及应该完善的地方:没有建立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引入和奖励机制。

缺乏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的培养,只有个别学校对非专业老师进行岗前培训。我们所调查的定西市西关小学,他们学校的所有老师都经过一两轮信息技术教育技能培训。

很多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效果的反馈,他们一点都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考试,有的学校根本就不考试

通过在教学理论建设方面的调查,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简陋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建设。

对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教育主体方面

1.1教师方面

作为教师或教育主管者,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育、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或者课程改革趋势、面对新的教学要求,这都需要教育主体方具有新的思想与新的教学模式。而教师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化教育能力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作为教育主体,就更应该重视自身信息技术的提高和信息素质的培养【4】。

经过调查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知教师方面在信息技术上的各种所调查的现状上相对还是很不容乐观的。因此也就对教育主体方在信息技术的以下问题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1.1.1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问题及几点建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5】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6】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有三个层次: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它由主修"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等多个模块组成。新课标提出以下基本理念: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面向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达到一个明确而又准确的标准。在这里,建议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上做到以下几点: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待教师喂的“鸭子”,而新型的教学形势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有一个相当的水平,这一点就需要教师首先具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

对新课标应具有明确的认识。虽然在我们调查的甘肃省目前还没有施行新课程改革,但还是在向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甘肃省也就会施行新课程改革,而作为当前的教师,就应该对这个发展趋势具有关注的意识,进而对新课标具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计算机知识有相当的认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有相当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教

12

师应该对计算机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之所在有明确的认识;

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与联系,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实行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达到互相促进。信息技术,基于其自身发展迅速的特点,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千万不能固步自封,如果自己的知识更新跟不上的话,那如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呢?以往我们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而现在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活水”。

1.1.2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问题的几点尝试

信息就是力量,资源就是保障,有资源但是没能力能充分的利用是一种浪费,因此,面对当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薄弱的问题,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而这方面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的学习或是培训方式对信息技术知识方面进行学习与加强,以在信息技术方面达到一个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平,而这就要通过各种培训方式进行学习了(培训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师的队伍建设问题中已做有关分析);

另一方面,要加强还没上岗的教师在大学所受教育阶段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就是要求教师在从事职业前就对信息技术知识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而这正是对以后的从事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和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省级重点中学——白银市会宁一中教师的王斌老师的交谈中,他对当前在校大学生所受教育上有这样的感触:愿学校今后在培养计算机教师人才的同时,更注重当前实际和学生的就业方向,因为有好多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走向教师岗位后具有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的委屈心理,而这正是由于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在从教之中是没有用处的,而在教学中所必需的却恰恰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中没有学到。希望学校及在校的大学生们及早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如果在校大学生以后要在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除了掌握现学的计算机核心课程之外,更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应用性软件的应用和开发,否则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因此,建议师范大学在对未来教师的教育中,更应该注重对未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这也不仅限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

1.1.3加强建设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几点尝试

信息技术教师的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进行,还直接影响到了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而如何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师的队伍壮大起来,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尽量加大信息技术教师在这些地区的投入外,还可以使这些非信息技术教师同时成为业余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白银市会宁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市、县级组织的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其中500多名骨干教师取得了县教育局颁发的岗位合格证书,200多名教师具备了研制开发CAI课件的能力。培训后的教师具备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懂信息技术、懂信息化教学,他们将学到的信息方面的新型知识应用到课堂演示上,并且能够熟练的将计算机作为他们的备课工具。因此,在教学中使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通过各种培训方式学习一些教学中有用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使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计算机方面“专业化”,进而在这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熟练的利用信息技术这个新工具推动教育的发展。培训有如下方式:

在学校集中办培训班,请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做培训师,在集中的培训之后使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专业化;

通过脱产学习方式,使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后才能进行教学工作,一方面,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综合能力;

13

通过函授学习方式,即就是学校将教材发给教师,使教师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时通过通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专业的信息技术专家进行交流,从而能够通过考试而取得相应的证书。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使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

学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有关信息技术培训中心进行集中培训,如信息技术培训学院或信息技术技校等,通过培训,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得以提高。

通过这些相关的培训方式,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也同时也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才会有效地进行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从而在当前农村中小学为新型的多媒体化教学在教学中的普及提供有力的保障。

1.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尝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在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要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当前新的教学模式与新形势下教学的改革趋势有相当的了解,也就是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当前新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内容,是他们首先很清楚的认识到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及其价值之所在;

其次,在了解当前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应具有敏锐的判断力与改变自我课程教学模式的意识,能够在教学中很快的判断到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意义之所在,并能够很快的使自己的教学模式顺应新的教学趋势,向新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

另外,教师应对教学理论具有浓厚的兴趣,以至于时刻关注各地区乃至于全国全世界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具有挖掘新的教学模式的意识,这样一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会在教学者心中立足于很重要的位置。

有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当的认识以后,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应用也就成为一条必然的路。在当前一些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中,面对非常有限的信息资源,如何才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发挥到最好呢?

首先,确立一套适合于自身情况的课程整合模式,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学校而言,课程整合的模式肯定是有差异的,这里有三种课程整合模式【7】仅供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Learn about IT)。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

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Learn with IT)。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其次,充分挖掘自己的信息资源,并合理的应用于课程整合之中;当前农村地区虽然没有完整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但基本上都启动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即都具有了获取最新信息资源的教学设施,而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信息的获取源,将其应用于自身所实施的课程整合模式之中。比如,某学校实行多媒体光盘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远程教育工程中的远程信息资源获取设施获取最新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理并通过光盘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

最后,应注重改善与更新课程整合,把课程整合尽量做得完美;课程整合并不是确定了以后

14

就一成不变,还要在今后使用中善于发现漏洞,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体系,力求课程整合能给教学带来非常大的改革。

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5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建议

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质量必然会大有提高。而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应该做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下是针对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的几点建议:

组织教师团队,共同制定符合当前情况的教学工作计划。在信息技术上制定一套符合当前情况的可行的理论方案,是教学理论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前提,而制定这一套理论方案,不是随便将别人用得好的理论方案照搬过来自己用,而是就自身当前的情况,认真的制定出最符合自身情况的理论方案,而这一理论方案也就必须要求是能够对当前的教学起到重要作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案;

共同交流研讨,并不断完善与改进所制定的计划。一套很好的方案并不是一直都会对教学起到非常积极地作用,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理论是在实践中具有不断的完善与改进的,这种对理论有甄别的运用与完善是保证教学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中应具有信息方面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重要能力,而且也是教师素养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选择有价值的、有实用性的素材,运用调查、研究、提炼、综合、创新等方式,在传统的教育思想、目的、内容、方法及教育评价有关的教育领域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探索,不断总结新经验,构建新模式。

1.2学生方面

1.2.1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的几点建议

改变认识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就当前中小学生在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的偏差,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学校应该对学生开展一门信息技术学科导引课程,让中小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本质所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指引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家长应该在孩子的信息技术学习上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的学习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生自身深刻了解信息技术的价值,把信息技术当作今后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必备技术。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探索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1.3家长方面

1.3.1如何改善家长对子女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的几点尝试

就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家长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应该投入一部分资金,对学生家长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导教育子女学习信息技术,还可以让家长利用信息技术发家致富,同时对于社会进步也是大有裨益的;

2.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开设成人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因为家长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大对家长的教育宣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生家长应该互相交流关于子女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共同探讨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家长在购置电脑时还可以相互提供经济和技术上的帮助;

15

4.学校应该向家长说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家长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可以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教育客体方面

2.1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与维护问题的几点建设性方案

基础设施匮乏现状最主要的问题在经费筹措上,众所周知,发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就基础设施匮乏现状下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几点尝试:

微机教室建设:要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向贫困乡镇的中小学捐赠设备和教育资源,倡导有关企业和公司以市场运作方式支持信息技术教育。各地政府每年能够从教育经费中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各区县可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低息教育设施建设贷款等,购买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要合理使用经费,凡是投资项目必须经过仔细论证,并且实行采购过程公开化、明朗化,除购置硬件设备外,每年有必要从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用于教学软件的引进、学习及利用,设备的维护、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

网络资源收费:首先继续坚持走由部分教育机构与电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途径,通过教育局统一规划,由教育局与学校共同分担网络资源费用,可以适当减轻学校的财政压力,形成教育教学资源宽带网络的优化利用,可以使更多的学校得到更加优惠的网络资源。其次,我们建议教育部门直接与电信公司或其他网络资源提供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得每一所学校每一学期有定量的免费流量,能够基本满足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教育部门应当把“教育定额免费流量”作为一项长期有效的政策尝试推广实行,真正使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

2.2管理体制建设与教学理论学习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改善教学管理体制的几点途径:

学校有必要开设基于互联网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鼓励和帮助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各学科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通过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专题小组,在普及的基础上培养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生;

信息技术课堂模式的变革。长久以来,学生在的“以教为主”教学环境中一直都听从教师讲授,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也有一些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这种“以学为主”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以“主体--主导相结合”【8】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是课堂的主导;

倡导各级教育部门成立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政策,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设备配置、软件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统筹领导与协调。各区县、学校应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责任具体化,管理细分化,成立各级单位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有效地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体系。各区县、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应由上级统一领导,做各级部门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统筹、实施等工作,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

16

17

【参考文献】

[1]张义兵,李艺.“信息素养”新界说[J].教育研究,2003(3)

[2]姬平章.会宁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情况[R].会宁县电教中心,2007

[3]定西市全市范围内现代远程教育现状统计[R].定西市教育局,2008.7.18

[4]郭敏,裘国永,李葆华.高等师范院校转型中教师信息素质培养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11):5-7

[5]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S].2002

[6]张夏.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S].2003.2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实践[EB/OL]. ec9a484759eef8c75ebfb351/Thesis/Economics/Economics_Theory/051NO022008-1211067781,2 008-05-17/2008-08-20

[8]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1)

[9]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EB/OL].教基[2000]33号, ec9a484759eef8c75ebfb351/edoas/website18/searchinfo.jsp,2008-08-20

[10]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EB/OL]. ec9a484759eef8c75ebfb351/xiang_guan_zheng_ce_252/20060323/t20060323_20080.shtml,2001-11-26/20 08-08-20

致谢:

共青团陕西师范大学委员会、甘肃省定西市教育局、武威市教育局、古浪县教育局、会宁县教育局以及各地区农村中小学等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

同时,对此次社会实践中给予我们理解和支持的当地农村家庭致以崇高的谢意,对裘国永老师在此次实践活动、论文撰写中给予我们的指导与帮助表示感谢,同时一并对何聚厚、雒朝梁等老师的帮助致以崇高的谢意!

18

附一:甘肃省部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问卷

(问卷一、学生填写)

亲爱的同学:

为了更好地普及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特别适应新课改的形式,以及更好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们陕西师范大学07级学生一行7人,对甘肃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回答本问卷要求尽可能地坦诚和完整。这是确保本次调查可靠性的关键所在。本问卷的回答方式,除极少数必须以简单的文字填写外,基本上是采用选择答案的方式填写,只要在相应的答案编号上画上标记便可以了。回答时独立思考,勿与他人商量。另外,本问卷只是对客观情况的一般调查,它并不作为考核你学习情况或你校水平的标准因此,请不要顾虑。

您回答的问题对我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您的合作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年级()

A、小学1-3年级

B、小学4-6年级

C、初中

D、高中

性别()

A、男

B、女

父亲学历()

A大学本科及以上B大专C中专D初中及以下

母亲学历()

A大学本科及以上B大专C中专D初中及以下

你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场所是:

A、家中或朋友家

B、网吧

C、学校

D、没有使用过

你了解或掌握一些信息技术主要渠道是:

A、自我学习

B、学校学习

C、跟同学学

D、其他方式

老师平时在讲课过程中有没有涉及到过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有关话题()

A有,但很少B很多C从来没有过

你认为计算机可以和老师一样给我们上生动的课程吗()

A可以,在电视上或别的地方见过B可能可以吧C不可能吧,不知道

你觉得计算机课程应不应该被重视起来()

A应该,而且急需被重视B应该稍微重视一下C没必要重视

你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计算机()

A没上学前B上小学时C小学毕业后D还没接触过呢

你希望以后成为计算机方面的专家或者高手吗?

A非常希望B希望C不希望D不知道

19

12.你认为你们的微机老师的专业知识()

A非常扎实B一般C几乎不懂D基本不懂专业知识

13.你们上信息技术课都在学什么()

A玩游戏B跟老师学习专业知识C自己动手操作D根本没微机课14.你们每周能上几节微机课()

A一节B两节C三节D三节以上E根本没上过15.你们对上计算机课()

A非常喜欢B不太喜欢C无所谓D一无所知

16.你们的计算机课程考试吗()

A每学期都考,很重视的B考,但很轻率C随便考察一下D从来不考试17.除了学校,你还能接触到计算机吗()

A经常接触B很少接触C根本接触不到

18.和语文数学相比,你认为计算机重要性如何()

A很重要,应该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B不太重要,随便学习了解一些就行C更本不重要,现在无所谓学,以后再看D不值得一提

19.语数外和信息技术课程相比,哪个你最喜欢()

A语文B数学C外语D信息技术

20.你们学校的计算机能上网吗()

A能一直可以B只是偶尔可以

C从来都不能,只有老师能上D老师都不能上

21.你对你们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现状满意吗()

A很满意B不太满意C根本不满意

22.你们学校平均一个计算机老师给几个班上课()

A一、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或者以上

23.你认为计算机课程开的如何()

A很好,能从中学习到好多知识B效果不太好,只能了解一下而已

C根本没什么意思,还不如不开D没感觉

24.评价一下目前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A、很棒

B、一般

C、知道一点

D、没有接触过

25.通常您上网的目的是(可多选):()

A、收发邮件

B、阅读新闻

C、查找资料E、聊天

D、玩游戏或娱乐(音乐、电影等)F、其他()

26.您会在网上搜索资料吗?()A、不会B、会一点C、比较熟练

27.现有《信息技术》课程中,你认为最急需改进的方面是()

A.教材内容

B.授课方式

C.学生操作内容

28.本课程对学生实践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 A.较强 B.一般 C.较差

29.你觉得《信息技术》课程对你其它课程的学习提供的帮助()

A.很大

B.一般

C.没有

30.在信息技术课上,您遇到问题时常常会(可多选):()

A、问老师

B、问同学

C、上网找资料

D、有时就不管了

E、自己看书

31.您最喜欢的学习计算机的方式是:()

A、老师边讲,我们边做

B、和同学一起合作

C、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D、独自完成作业

E、其他

32.当你完成作业后,您最希望得到哪方面的评价:()

20

A、教师评价

B、小组评价

C、自己评价

D、多种评价方式组合

33.您是否参加过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

A、是(所获奖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没有

34.你现在对上信息技术课感兴趣吗?(不是指玩电脑)()A、是B、否C、不知道

(问卷二、教育机构或教育主管填写)

尊敬的教师:

为了更好地普及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特别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肩负着未来信息技术教育的重任,因而对甘肃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回答本问卷希望是答案尽可能地坦诚和完整,这是确保本次调查可靠性的关键所在。另外,本问卷只是对客观情况的一般调查,它并不作为考核您工作的标准。并对调查结果严格保密,因此,请不要顾虑,对您的合作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您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场所是(可多选):()

家中或朋友家B、网吧C、学校D、没有使用过

你认为能更快、更多的了解最新知识的最佳渠道是:()

报纸B、杂志C、上网D、电视

您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渠道是(可多选)()

自我学习

受过培训

和同事学一些

其他方式(说明内容)

您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

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知识与技能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中、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等

除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意识;

您对信息技术教育和计算机教育的理解是:()

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包含在计算机教育之中

计算机教育包含在信息技术教育之中

一样的两个概念

您认为学生在学习了信息技术课以后,对学习您所教的课有帮助吗?()

有很大帮助,学生能借助网络等其它工具自学。

有少许帮助,学生知识面加宽了,理解能力略有增强。

没什么帮助,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对我所教的学科没有促进作用。

作为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您认为当前最需要得到提高的是(可多选):()

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知识的实际使用

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

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ua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