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14 10: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部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进我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014年3月12日——3月27日教师进修学校初中部随教育局中教科一同对我市三道河子中学、三家子中学、一初中等12所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研概述

此次调研的12所初中校既有城区初中又有农村初中、既有课改先进校又有课改相对薄弱校,课型有新授课、复习课、写作课、实验课等。初中部语、数、英、物、化、政、史、地、生9个学科11名研训员全部参加调研活动,调研的目的是“深入各校把握课改动态,走近教师倾听课改心声。”通过听评课(271节)、教师座谈(约310人次)、查阅听课笔记和教案等形式进行。以听评课为主,侧重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活动设计、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状态、教师专业素养、讲学稿(导学案)的使用等,与教师座谈时还了解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校本研训开展情况、课改工作考核评价措施、在课改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或困惑、对学科研训工作有什么建议等。 二、主要成绩

(一)、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营造出浓厚的课改氛围。

各校领导、教师对课堂改革都很重视,课改理念已被绝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并且融于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中。他们对“课程是生活,是经验”的课程观和“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对“教学是交往,是互动”的教学观、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的教师观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发展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显现出来。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科教师都表现出践行课改的极大热情,教师上课时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和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愉快、开放、高效的课堂。

(二)、各校不断探索、研究,建构教学模式,形成本校课改特色。

1、三道河子中学“一案五环六度”课堂教学模式。“一案”指师与生共用的教学案或导学案。“五环”是指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环节,即“导、学、议、练、悟”。“六度”是要求教师教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2、前进中学“1+1+1”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内涵:师生关系来是“主导+主体+主动;教学上“教材+学案+训练”;学习方式上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上是“课前+课中+

课后”。

3、三家子中学“2631”课堂教学模式。“2”是对学生的要求,学生预习要做到两个百分比,即100%的学生参与预习,争取自主学会80%的内容;“6”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教学要求做到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留题、认真辅导、认真检测、认真反思;“3”是对课堂的要求,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板块,预习汇报、交流展示、检测反馈;“1”是对知识的总结与反馈,各科每周一次周清题。

4、万元店中学“三、三、一”课改模式初探。第一个“三”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单位,以教学案为根本抓手,切实抓好“充分预习——师生探究——展示测评”三个主要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第二个“三”是建立三个机制,即培训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一”是多维度开展好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

5、小城子中学建构“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巩固检测”为模块的课堂模式。

6、四官营子中学“自学——合作——展示——检测”四位一体的高效课堂模式

7、瓦房店中学实施“导——学——练——测”课堂教学模式。

8、牛营子中学“三模块”“六环节”课改模式。“三模块”即“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堂清巩固”、“六环节”即“明

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矫正——堂清巩固——拓展延伸”。

9、北炉中学“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拓展提升—达标检测”教学模式。

10、一初中“导学案——四步走”教学模式。即“出示目标、指导自学——交流展示、点拨释疑——理解归纳、巩固运用——当堂检测、延伸拓展”。

11、松岭子中学“137”教学模式。“一节课有三个过程七个环节”(“三”即“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预、研、展——学生固、拓、清”);“七环节”,即“明确目标——自主预习——研讨探究——交流展示——巩固——拓展延伸——堂清”)。

12、二初中创建“10+25+10”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预习展示——学习新知、合作探究——巩固训练、总结提高”。 各校经过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共同点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巩固拓展”,注重做到“六个”结合:课前自主学习与课上自主学习相结合,小组合作交流与展示评价相结合,小组探究与教师精讲相结合,堂清检测(或周清)与拓展延伸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相结合,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些模式有的正在实践,有的进入创新,有的逐步完善,有的初见成效。

不同的学科在本校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正在创建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三)、各学科彰显出研究教材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大部分中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比以往更展示出动人的风采,一部分年轻教师的表现令人欣喜。他们的课堂目标明确、教法灵活、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与生活做着自由和真诚的交流,主动求知欲望强,教学氛围活泼,课堂预设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且有新知生成,提高了学习能力,实现了有效课堂教学。 2、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评价的多样化,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师生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教师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努力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并且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教学策略多样化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效果的首要标志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发现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研中发现大

部分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师的角色真正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引领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相互对话、关注过程”的学习方式,以导学案(讲学稿)为抓手开展课堂教学,达到资源共享,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许多美好设想得以实现,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总之,大部分教师能巧妙地选择、组合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动口、动脑、动手,积极有效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

各校从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进行了教学研究,除了组织集体备课、常规听评课、引领课(或公开课、示范课),有的学校还采用课例引领、师徒结对、定向研讨(课标研训、课改专题);有的学校鼓励教师抓机会外出学习,回校后做课示范交流。可以说校本教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力地促进广大教师思想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专业素质、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我与新课改同行”。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被调研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有很多方面值得肯定,但也

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未被调研的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再思考。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实施新课程理念认识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听评课和与教师座谈,发现某些教师对新理念还是缺乏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有的学校推动课改深入的各种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够得力,致使课改不能深入推进。有的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还没有彻底转变,先进的课改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墨守成规,教学手段简单,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年龄较大的教师适应新教材比较慢;即使在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年龄的教师,也因其个人文化素养、责任意识、情感投入等差异,会产生高低有别的课改效果。造成各校之间课改进程不一,校际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二)、对课标理解不透、对教材研究不深、缺乏对教材的整合。

一部分教师还不能明确所教学科的定位,对课标理解不透,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钻研不到位,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思考还不到位,只重视对知识的教学和能力培养,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教教材,不能活用教材,对教材

挖掘的不深,不用教材教,缺乏与生活联系起来,不能对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加以整合,等等。

(三)、校本教研意识不强,教师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 有的学校学期(或学年)教研活动的计划性不强,更没有渐进提升的活动安排,有的学校缺少评价意见和改进措施及跟踪记录;有的学科还不能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有的表现出教研流于形式,教研无实效,为应付检查而教研;有的开展评课活动,要么不说实话,要么轻描淡写应付差事,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彼此保留,应付了事;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增无减,产生厌学情绪;一部分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只能在行政力量(考核、培训、评比)推动下获得一些专业成长,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规划,缺乏认真钻研的动力。这是因为校本教研意识不强、无计划性、没有实实在在地开展。

(四)、课堂教学设计不够精心,教学环节形式化(或格式化)。

1、俗话说的好,精心设计的课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目标都得到发展。反之,则是低效课堂。主要现象为缺少对问题的设计、活动的设计和板书的设计。有的在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上还有很多商榷之处,学案的内容、结构

需要优化,使用方法更需要改进,才能实现导学案助推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环节、流程,自主、合作、探究流于程序化,有其“形”而无其“神”,课堂学习形式化;教学中不能体现学科特点,教学方式不灵活,忽略对知识点的挖掘和拓展以及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表面自主,实际缺乏思维上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些教师的课堂环节设计得很全,但是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活动流于形式,整个课堂学生学习知识不深、不透、不实;大部分教师还不能恰当地选择多种课程资源来丰富课堂,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导学稿)的现象普遍存在,缺少必要的教具,如挂图、自制的教具、简笔画、实物教具等,实验教学只是简单地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做,而分组实验大多在中考前集中完成;由于学校设施设备条件等原因限制,不能把现代教学技术与教材进行很好整合,课堂教学受到制约;一部分教师对一节课中知识重点讲解得不够突出,不够细致,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有些教师课后作业布置随意性强,缺少计划性和连续性。 2、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模式的变革,注重教学形式的变化,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出现了表演式的倾向;用课件代替教学环节或进行教学实验更是不可取的,应该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实验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中的插图(表格)、

图册、实验仪器设备、教具模型、课件素材、自制教具、自制图表、校本教材、学生生活等进行教学活动,力争将学科教学与教育技术整合起来。其实,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运用。

3、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都用于大学科的预习、复习,小学科被“排挤”,是中考的一个焦点,只能依靠课堂、抓住课堂,在课堂上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强化训练,才是提高小科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小科如果忽视课堂上的巩固练习,把练习与作业混为一谈,把作业安排在课后完成是无益于提高教学质量的。

(五)、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信息的单向传输和师生一问一答的双边活动方式,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信息交流方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生动、更富有有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然而,有些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是迎合新课标,赶时髦,搞花架子,没有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些教师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一名学生唱独角戏——其他同学则是观众和看客,或者出现“跑龙套”现象(一堂课讨论、合作学习多达三四次,问题设计零碎、肤浅,探讨的价值不高);有些教师在进行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看到一两个人在小组里发表见解后,就“草草收兵”进行小组反馈,其他学生成为“旁听生”,组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有的教师缺少对小组作学习情况的评价措施。

(六)、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缺乏专业教师。

由于近几年招聘大学毕业生,大学科表现不太突出,而小学科表现明显。小学科教师大多非专业教师担任授课,还有其他学科教师兼课现象,学校内学科间流动性比较大,这种情况农村学校尤为严重。频繁更换学科教师和非专业教师都缺乏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对教材缺乏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视野不宽,仅有的知识也是零零碎碎的,上课也就只能讲讲教材,不敢深究高论,教法单一,缺乏很好的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无趣无法,积极性不高,学科知识不系统,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更谈不上高效了;有些教师教学语言不够严谨,经不起推敲,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 四、 对策与建议

2014年是我市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年,通过对12所初中的调研,针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困惑,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市课改工作,寻找解决课改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进一步提高领导的课改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各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课改,领导的课改意识强不强,课改决心大不大,直接影响着本校课改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领导,

特别是一把手,提高课改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课改当成学校第一要务来抓,加大力度,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领导、教师对“课程标准”和“走进新课程”的共同研究学习,让教师明确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为了三个“一切”,领导亲临课改一线,进教研组、进备课组,进课堂,凝神聚力搞课改,真做课改,做真课改;任课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人才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教育观,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全校上下积极营造课改氛围。

(二)、进一步抓准、抓细、抓实学校常规教学管理。 学校要加强备、教、批、辅、考、研等常规教学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力度,必须让教师知道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学科课标对初中两个(或三个)年段的教学要求、教学评价和教学建议”、“怎样梳理教材体系、编排意图、知识体系”、“如何在备课中对教材内容二次重组”、“备课中如何做到对教材、对学生、对教辅用书的深刻分析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或活动、环节)”、“怎样使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效”、“集体备课怎样做更实用高效”、“课堂教学怎样关注学差生”、“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做实每一环节,常检查,细指导,有活动,有记录,有评比,有奖励等等,最重要的是抓课堂教

学这一环节,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实现有效课堂常态化。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课改综合能力。 1、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有课改的热情,各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听评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学案导学、教学反思、同伴互助、跨校教研等研训活动,特别是在本校开展扎实有效地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注重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走出去”机会,参加各级组织的的课改培训、交流研讨、教学观摩等教研活动,感悟课改真谛,使教师得到更具体、更专业的指导;通过做示范课、专题讲座、谈体会等做好教师“走出去”回来后的资源共享工作;通过各种研训途径尽快提升教师课改综合能力。

2、师校研训员下基层调研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学科全员研训,特别是对中青年教师加强学科课标理论和教学专题的培训,以活动为载体(如课堂诊断、案例撰写、评课、说课、课例分析、经验交流、送教等)分学科组织课改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为教师实践课改、改进课堂教学提供样板,让中青年教师更多地学习典范课例(或课改专家的课例和理论),通过“模仿设计——反思设计——自主设计——再反思设计”的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四)、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为了有效开展教学,就必须对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就目前各校现有的条件而言很难满足教学需要,这就需要学校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尽最大可能来满足教学需求;想办法改善现有的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的最大作用;同时,制定开发教学资源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结合学科教学积极开发并有效利用,特别是应用教育技术来整合教学资,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有吸引力、有魅力感、充满乐趣,实现有效教学效益最大化,竭力打造高效课堂。

(五)、建立课改保障机制

各校加快课改保障机制建设,一是加大教学评价的研究力度,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适应课改发展的评价体系,把课改与教师的评模评优、职称晋升、绩效工资考核等切身利益挂钩,形成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长效推进机制;二是学校组建课改优秀指导示范团队;三是学校设立课改的专项资金,开展各项专题研究与学习,促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业务部门强化检查、指导工作力度。

我市经过十年课改,已经营造出浓厚的富有生机的课改提质氛围。这其中凝结着凌源教育人的智慧和汗水,留下了凌源教育人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坚实足迹。

部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2014-04-25 15:08:28 来源:中教部 评论:0 点击:340

为深入推进我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014年3月12日——3月27日教师进修学校初中部随教育局中教科一同对我市三道河子中学、三家子中学、一初中等12所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研概述

此次调研的12所初中校既有城区初中又有农村初中、既有课改先进校又有课改相对薄弱校,课型有新授课、复习课、写作课、实验课等。初中部语、数、英、物、化、政、史、地、生9个学科11名研训员全部参加调研活动,调研的目的是“深入各校把握课改动态,走近教师倾听课改心声。”通过听评课(271节)、教师座谈(约310人次)、查阅听课笔记和教案等形式进行。以听评课为主,侧重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活动设计、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状态、教师专业素养、讲学稿(导学案)的使用等,与教师座谈时还了解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校本研训开展情况、课改工作考核评价措施、在课改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或困惑、对学科研训工作有什么建议等。 二、主要成绩

(一)、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营造出浓厚的课改氛围。 各校领导、教师对课堂改革都很重视,课改理念已被绝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并且融于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中。他们对“课程是生活,是经验”的课程观和“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对“教学是交往,是互动”的教学观、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的教师观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发展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显现出来。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科教师都表现出践行课改的极大热情,教师上课时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和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愉快、开放、高效的课堂。

(二)、各校不断探索、研究,建构教学模式,形成本校课改特色。

1、三道河子中学“一案五环六度”课堂教学模式。“一案”指师与生共用的教学案或导学案。“五环”是指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环节,即“导、学、议、练、悟”。“六度”是要求教师教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2、前进中学“1+1+1”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内涵:师生关系来是“主导+主体+主动;教学上“教材+学案+训练”;学习

方式上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上是“课前+课中+课后”。

3、三家子中学“2631”课堂教学模式。“2”是对学生的要求,学生预习要做到两个百分比,即100%的学生参与预习,争取自主学会80%的内容;“6”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教学要求做到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留题、认真辅导、认真检测、认真反思;“3”是对课堂的要求,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板块,预习汇报、交流展示、检测反馈;“1”是对知识的总结与反馈,各科每周一次周清题。

4、万元店中学“三、三、一”课改模式初探。第一个“三”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单位,以教学案为根本抓手,切实抓好“充分预习——师生探究——展示测评”三个主要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第二个“三”是建立三个机制,即培训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一”是多维度开展好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

5、小城子中学建构“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巩固检测”为模块的课堂模式。

6、四官营子中学“自学——合作——展示——检测”四位一体的高效课堂模式

7、瓦房店中学实施“导——学——练——测”课堂教学模式。

8、牛营子中学“三模块”“六环节”课改模式。“三模块”

即“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堂清巩固”、“六环节”即“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矫正——堂清巩固——拓展延伸”。

9、北炉中学“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拓展提升—达标检测”教学模式。

10、一初中“导学案——四步走”教学模式。即“出示目标、指导自学——交流展示、点拨释疑——理解归纳、巩固运用——当堂检测、延伸拓展”。

11、松岭子中学“137”教学模式。“一节课有三个过程七个环节”(“三”即“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预、研、展——学生固、拓、清”);“七环节”,即“明确目标——自主预习——研讨探究——交流展示——巩固——拓展延伸——堂清”)。

12、二初中创建“10+25+10”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预习展示——学习新知、合作探究——巩固训练、总结提高”。 各校经过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共同点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巩固拓展”,注重做到“六个”结合:课前自主学习与课上自主学习相结合,小组合作交流与展示评价相结合,小组探究与教师精讲相结合,堂清检测(或周清)与拓展延伸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相结合,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些模式有的

正在实践,有的进入创新,有的逐步完善,有的初见成效。不同的学科在本校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正在创建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三)、各学科彰显出研究教材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大部分中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比以往更展示出动人的风采,一部分年轻教师的表现令人欣喜。他们的课堂目标明确、教法灵活、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与生活做着自由和真诚的交流,主动求知欲望强,教学氛围活泼,课堂预设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且有新知生成,提高了学习能力,实现了有效课堂教学。 2、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评价的多样化,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师生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教师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努力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并且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教学策略多样化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效果的首要标志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发现

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师的角色真正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引领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相互对话、关注过程”的学习方式,以导学案(讲学稿)为抓手开展课堂教学,达到资源共享,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许多美好设想得以实现,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总之,大部分教师能巧妙地选择、组合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动口、动脑、动手,积极有效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

各校从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进行了教学研究,除了组织集体备课、常规听评课、引领课(或公开课、示范课),有的学校还采用课例引领、师徒结对、定向研讨(课标研训、课改专题);有的学校鼓励教师抓机会外出学习,回校后做课示范交流。可以说校本教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力地促进广大教师思想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专业素质、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我与新课改同行”。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被调研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有很多方面值得肯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未被调研的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再思考。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实施新课程理念认识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听评课和与教师座谈,发现某些教师对新理念还是缺乏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有的学校推动课改深入的各种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够得力,致使课改不能深入推进。有的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还没有彻底转变,先进的课改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墨守成规,教学手段简单,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年龄较大的教师适应新教材比较慢;即使在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年龄的教师,也因其个人文化素养、责任意识、情感投入等差异,会产生高低有别的课改效果。造成各校之间课改进程不一,校际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二)、对课标理解不透、对教材研究不深、缺乏对教材的整合。

一部分教师还不能明确所教学科的定位,对课标理解不透,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钻研不到位,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思考还不到位,只重视对知识的教学和能力培养,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养。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教教材,不能活用教材,对教材挖掘的不深,不用教材教,缺乏与生活联系起来,不能对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加以整合,等等。

(三)、校本教研意识不强,教师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 有的学校学期(或学年)教研活动的计划性不强,更没有渐进提升的活动安排,有的学校缺少评价意见和改进措施及跟踪记录;有的学科还不能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有的表现出教研流于形式,教研无实效,为应付检查而教研;有的开展评课活动,要么不说实话,要么轻描淡写应付差事,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彼此保留,应付了事;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增无减,产生厌学情绪;一部分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只能在行政力量(考核、培训、评比)推动下获得一些专业成长,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规划,缺乏认真钻研的动力。这是因为校本教研意识不强、无计划性、没有实实在在地开展。

(四)、课堂教学设计不够精心,教学环节形式化(或格式化)。

1、俗话说的好,精心设计的课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目标都得到发展。反之,则是低效课堂。主要现象为缺少对问题的设计、活动的设计和板书的设计。有的在

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上还有很多商榷之处,学案的内容、结构需要优化,使用方法更需要改进,才能实现导学案助推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环节、流程,自主、合作、探究流于程序化,有其“形”而无其“神”,课堂学习形式化;教学中不能体现学科特点,教学方式不灵活,忽略对知识点的挖掘和拓展以及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表面自主,实际缺乏思维上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些教师的课堂环节设计得很全,但是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活动流于形式,整个课堂学生学习知识不深、不透、不实;大部分教师还不能恰当地选择多种课程资源来丰富课堂,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导学稿)的现象普遍存在,缺少必要的教具,如挂图、自制的教具、简笔画、实物教具等,实验教学只是简单地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做,而分组实验大多在中考前集中完成;由于学校设施设备条件等原因限制,不能把现代教学技术与教材进行很好整合,课堂教学受到制约;一部分教师对一节课中知识重点讲解得不够突出,不够细致,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有些教师课后作业布置随意性强,缺少计划性和连续性。 2、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模式的变革,注重教学形式的变化,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出现了表演式的倾向;用课件代替教学环节或进行教学实验更是不可取的,应该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实验操作能力。这就要求

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中的插图(表格)、图册、实验仪器设备、教具模型、课件素材、自制教具、自制图表、校本教材、学生生活等进行教学活动,力争将学科教学与教育技术整合起来。其实,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运用。

3、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都用于大学科的预习、复习,小学科被“排挤”,是中考的一个焦点,只能依靠课堂、抓住课堂,在课堂上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强化训练,才是提高小科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小科如果忽视课堂上的巩固练习,把练习与作业混为一谈,把作业安排在课后完成是无益于提高教学质量的。

(五)、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信息的单向传输和师生一问一答的双边活动方式,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信息交流方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生动、更富有有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然而,有些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是迎合新课标,赶时髦,搞花架子,没有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些教师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一名学生唱独角戏——其他同学则是观众和看客,或者出现“跑龙套”现象(一堂课讨论、合作学习多达三四次,

问题设计零碎、肤浅,探讨的价值不高);有些教师在进行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看到一两个人在小组里发表见解后,就“草草收兵”进行小组反馈,其他学生成为“旁听生”,组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有的教师缺少对小组作学习情况的评价措施。

(六)、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缺乏专业教师。

由于近几年招聘大学毕业生,大学科表现不太突出,而小学科表现明显。小学科教师大多非专业教师担任授课,还有其他学科教师兼课现象,学校内学科间流动性比较大,这种情况农村学校尤为严重。频繁更换学科教师和非专业教师都缺乏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对教材缺乏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视野不宽,仅有的知识也是零零碎碎的,上课也就只能讲讲教材,不敢深究高论,教法单一,缺乏很好的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无趣无法,积极性不高,学科知识不系统,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更谈不上高效了;有些教师教学语言不够严谨,经不起推敲,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 四、 对策与建议

2014年是我市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年,通过对12所初中的调研,针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困惑,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市课改工作,寻找解决课改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进一步提高领导的课改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各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课改,领导的课改意识强不强,课改决

心大不大,直接影响着本校课改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提高课改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课改当成学校第一要务来抓,加大力度,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领导、教师对“课程标准”和“走进新课程”的共同研究学习,让教师明确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为了三个“一切”,领导亲临课改一线,进教研组、进备课组,进课堂,凝神聚力搞课改,真做课改,做真课改;任课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人才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教育观,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全校上下积极营造课改氛围。

(二)、进一步抓准、抓细、抓实学校常规教学管理。 学校要加强备、教、批、辅、考、研等常规教学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力度,必须让教师知道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学科课标对初中两个(或三个)年段的教学要求、教学评价和教学建议”、“怎样梳理教材体系、编排意图、知识体系”、“如何在备课中对教材内容二次重组”、“备课中如何做到对教材、对学生、对教辅用书的深刻分析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或活动、环节)”、“怎样使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效”、“集体备课怎样做更实用高效”、“课堂教学怎样关注学差生”、“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做实每一环节,常检查,细指导,有

活动,有记录,有评比,有奖励等等,最重要的是抓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实现有效课堂常态化。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课改综合能力。 1、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有课改的热情,各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听评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学案导学、教学反思、同伴互助、跨校教研等研训活动,特别是在本校开展扎实有效地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注重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走出去”机会,参加各级组织的的课改培训、交流研讨、教学观摩等教研活动,感悟课改真谛,使教师得到更具体、更专业的指导;通过做示范课、专题讲座、谈体会等做好教师“走出去”回来后的资源共享工作;通过各种研训途径尽快提升教师课改综合能力。

2、师校研训员下基层调研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学科全员研训,特别是对中青年教师加强学科课标理论和教学专题的培训,以活动为载体(如课堂诊断、案例撰写、评课、说课、课例分析、经验交流、送教等)分学科组织课改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为教师实践课改、改进课堂教学提供样板,让中青年教师更多地学习典范课例(或课改专家的课例和理论),通过“模仿设计——反思设计——自主设计——再反思设计”的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师尽快提高教育

教学研究能力。

(四)、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为了有效开展教学,就必须对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就目前各校现有的条件而言很难满足教学需要,这就需要学校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尽最大可能来满足教学需求;想办法改善现有的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的最大作用;同时,制定开发教学资源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结合学科教学积极开发并有效利用,特别是应用教育技术来整合教学资,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有吸引力、有魅力感、充满乐趣,实现有效教学效益最大化,竭力打造高效课堂。

(五)、建立课改保障机制

各校加快课改保障机制建设,一是加大教学评价的研究力度,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适应课改发展的评价体系,把课改与教师的评模评优、职称晋升、绩效工资考核等切身利益挂钩,形成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长效推进机制;二是学校组建课改优秀指导示范团队;三是学校设立课改的专项资金,开展各项专题研究与学习,促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业务部门强化检查、指导工作力度。

我市经过十年课改,已经营造出浓厚的富有生机的课改提质氛围。这其中凝结着凌源教育人的智慧和汗水,留下了凌源

教育人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坚实足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zm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