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重点

更新时间:2024-01-26 19: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醫診斷學重點

1 痄腮:一側或雙側腮部突然腫起疼痛,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按之有柔韌感。

為感受風溫毒邪,壅阻少陽所致。

2 發頤:顴骨之下,腮頜之上,耳前一寸三分發疽。多為陽明經熱毒上攻,氣

血凝滯而成。多為難治之證。

3 瘰癧:發於頸側頜下耳後的慢性感染性疾患,皮色不變,不熱不痛,難消難

潰難斂,其形結核如壘,少則一個,多則結核累累如串珠。多為肺腎陰虛,虛火灼津,

4 結成痰核;或肝氣鬱,鬱久化火,火熱煉液為痰,結成痰核。

5 癭瘤:頸前結喉兩側漫腫或結塊,皮色不變,不痛不潰,纏綿難消,隨吞嚥

移動。為肝氣鬱結,氣結痰凝所致,或與地方水土有關。

6 癰:紅腫熱痛,淺而高大,易潰易斂。為熱毒熏蒸,氣血凝滯而成。

7 疽:漫腫無頭,膚色不變,邊界不清,無熱少痛。為寒邪鬱結,氣血凝滯所致。

8 疔:初起如粟,根深形小,其狀如針,頂白而痛,或癢或麻或木。為邪毒侵

襲,氣血凝滯所致。

9 癤:淺表局限,形小而圓,紅腫熱痛不甚,易潰易斂,但易反復發作。為濕

熱蘊結所致。

10 失神有精虧神衰和邪盛神傷兩種情況。

11 精虧神衰的虛證,臨床表現為兩目晦暗,目光無神,面色無華,晦暗暴露,

精神萎靡,意識模糊,骨枯肉脫,形體羸瘦,反應遲鈍,手撒尿遺;提示臟腑精氣大傷,功能衰減,多見於慢性病之人,預後多不良。

12 邪盛神傷的實證,表現為高熱躁動,或神昏譫語,循衣摸床,撮空理線,不能自主,

亦有突然昏倒,兩手緊握,牙關緊閉,或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提示邪熱擾心,或肝風挾痰上擾,蒙蔽清竅,阻閉經絡,為臟腑功能嚴重障礙,氣血津液失調,病情較重,預後不良。

13 癲病患者常表現為表情淡漠,神識癡呆,喃喃自語,哭笑無常,悲觀失望等

症狀,多為憂思氣結,津液為痰,痰濁蒙蔽心竅,或先天禀賦不足所致。

14 狂病患者常表現為狂躁妄動,胡言亂語,少寐多夢,打人罵詈,不避親疏等

症狀,多因氣鬱化火,煎津為痰,痰火擾亂心神所致。

15 癇病患者常表現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醒後如常等症

狀,多因肝風挾痰上逆,阻閉清竅所致。

16 斑和疹的臨床表現及病機斑色紅或紫,點大成片,平鋪皮下,撫不礙手,壓

不褪色。疹色紅或淡,點小如粟,高出皮面,撫之礙手,壓之褪色。斑由溫熱邪毒,內迫營血或脾不統血、寒凝氣血引起,為出血性病變;疹由風熱時邪或營血虧虛而風邪中絡引起,為充血性病變。 剝落舌的苔象特點及其臨床意義。

17 剝落苔是指舌苔全部或部分剝落,剝落處光滑無苔。臨床主胃氣不足,胃陰

枯竭或氣血兩虛,也是全身虛弱的徵象。

18 簡要說明灰黑苔的苔象特點及其臨床意義苔色淺黑,稱為灰苔;苔色深灰,稱為

黑苔.兩者只是顏色淺深的差別,故常並稱灰黑苔.灰黑苔主陰寒內盛,或裡熱熾盛,其中苔質的潤燥是辨別灰黑苔寒熱屬性的重要指徵.如舌苔灰黑而潤,多主陽虛寒濕內盛,或痰飲內停;苔焦黑乾燥,多屬熱極津枯。

19 試述舌診的臨床意義。

20 1判斷邪正盛衰;如舌質紅潤為氣血旺盛;舌質淡白為氣血虛衰;舌苔薄白而潤

為胃氣充盛;舌光無苔則為胃氣衰敗。

21 2區別病邪性質;如白滑苔主寒邪,黃苔主熱邪,腐膩苔多是食積,痰濁,舌淡紫

而潤則為寒邪內盛,舌絳紫而乾為熱邪內熾.

22 3分析病位深淺:如苔薄為疾病初起、病淺,多屬表證;苔厚則病邪入裡,

較深,病多屬裡。

23 4推斷病勢進退:舌苔若逐漸由薄轉厚,提示邪氣漸盛,或病邪入裡,為病

進;若逐漸由厚轉薄,或舌上復生薄白新8苔,提示正氣勝邪,或內邪消散外達,為病退。

24 5估計病情預後:舌榮、苔薄—病吉預好;舌枯、苔剝—病兇預差。

25 喘: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實喘:喘聲高,氣粗,

以呼出為快,為肺有實熱,或痰飲內停。虛喘:喘聲低,氣怯,以吸入為快,為肺腎氣虛。

26 哮:呼吸急促似喘,發時喉中哮鳴有聲,是一種發作性疾病,具有時發時止,

纏綿難癒的特點。

27 語聲重濁,又稱為聲重,是指發出的聲音沉悶而不清晰。多為外感風寒,或濕

濁阻滯,以致肺氣不宣,鼻竅不利所致。

28 “金實不鳴”指實證的喑啞或失音,“金破不鳴”指虛證的喑啞或失音。

“金實不鳴”多因外邪(風寒、風熱)乘肺或痰濁阻肺,以致肺氣不宣,清肅失職;“金破不鳴”多因精氣內傷,肺腎陰虛,虛火灼肺,以致津枯肺損而出現失音。

29 癃閉:小便不暢,點滴而出為癃;小便不通,點滴不出為閉。一般統稱為癃

閉。實證可由濕熱下注、淤血或砂石阻滯所致。虛證可由腎陽不足、腎陰不

足所致。

30 失眠的總病機是陽不入陰,神不守舍。常見以下:若睡後易醒,不易再睡,

兼見

31 心悸,納少乏力,舌淡,脈虛者,多屬心脾兩虛;不易入睡,兼見心煩多夢,

潮熱盜汗,腰膝酸冷者,多屬心腎不交;失眠而時時驚醒,兼見眩暈胸悶,

膽怯心煩,口苦噁心者,多屬膽鬱痰擾;夜臥不安,兼見脘悶噯氣,腹脹不舒,舌苔厚膩者,多屬食滯內停。

32 嗜睡是多由機體陽虛陰盛或濕困脾陽所致。常見以下:若困倦易睡,兼見頭

目昏沉,身重脘悶,苔膩脈濡者,多屬痰濕困脾;飯後神疲困倦易睡,兼見形體衰弱,食少納呆,少氣乏力者,多屬脾氣虛弱;極度衰憊,神誌朦朧,困倦易睡,肢冷脈微者,多屬心腎陽衰;昏睡譫語,身熱夜甚,或發斑,舌絳脈數者,多屬溫病熱入營血,邪陷心包,蒙蔽心神。

33 既可以見於實證又可以見於虛證的疼痛主要有冷痛、灼痛、掣痛、酸痛。其

中,冷痛是寒證疼痛的特點,常見於腰脊、脘腹及四肢關節等處。因寒邪侵入,阻滯臟腑、組織、經絡所致者,屬實寒證;因陽氣不足,臟腑、組織、經絡失於溫煦所致者,屬虛寒證。灼痛屬火熱邪氣為患。因火邪竄絡,陽熱熏灼所致者,屬實

34 熱證;陰虛火旺灼傷絡脈所致者,屬虛熱證。掣痛多因筋脈失養或經脈阻滯

不通所致。如胸痛徹背,背痛徹胸,見於瘀阻心脈的真心痛;小腿掣痛,可

因寒凝經脈或肝血不足所致。酸痛常見於四肢、腰背的關節或肌肉部位。多因風濕侵襲,氣血運行不暢,或腎虛、氣血不足,組織失養所致。

35 28脈名稱。浮脈、沉脈、數脈、遲脈、虛脈、實脈、洪脈、細脈、長脈、短

脈、緊脈、弦脈、緩脈、滑脈、澀脈、結脈、代脈、促脈、散脈、芤脈、革脈、伏脈、疾脈、濡脈、弱脈、牢脈、動脈、微脈. 36 弦脈:端直以長,如按琴弦,挺然指下,應指有挺直和

37 勁急之感。主肝膽病,痛症,痰飲。

38 緊脈:脈形緊急,如牽繩轉索,按之左右彈指,比弦脈更緊急有力。主風寒

搏結的實寒證,及痛症、宿食內阻。

39 芤脈:浮大中空,如按蔥管。主大出血;嚴重吐瀉。 革脈:浮弦搏指,中空

外堅,如按鼓皮。主半產,失精,亡血,漏下。

40 表證:由於六淫之邪從皮毛口鼻侵入,邪留肌表所引起的證候。多見於外感

病初期階段。

41 裡證:指病變部位在臟腑氣血的一類證候。概括地說凡非表證的一切證候皆

屬裡證.多見於外感病中、後氣機內傷病。

42 寒證:感受寒邪或體內陽氣不足時所表現的證候。

43 熱證:感受熱邪後陽氣亢盛、陰液不足時所表現的證候。

44 寒熱錯雜:是指同一病人同一時間既有寒證的表現,又有熱證的表現。是一

種寒熱同時並見的複雜病理現象。 真熱假寒:內有真熱而外見假寒的證候。產生機理多為陽盛格陰。

45 真寒假熱:內有真寒而外見假熱的證候。產生機理多為陰盛格陽。

46 虛證:正氣不足所表現的證候。多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先養所致。

47 實證:由於邪氣抗盛所表現的證候。一是外來邪氣侵犯人體形成的病證;二

是有形病理產物積聚所形成的病證。

48 實證轉虛:病本為實證,由於失治、誤治,病情遷延久,雖然邪氣漸去,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b0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