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子夜》有感

更新时间:2024-01-29 07: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子夜》有感

这个假期在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矛盾先生的《子夜》。当然,在读之前我就听说了这本书,而且也有所了解。它是矛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社会分析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对旧中国的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剖析,成功地塑造了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一批民族资本家的形象。它恰切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社会的现状,那就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且,世界经济危机又波及中国,在外资的压迫下,在整个社会动乱,农村经济破产的影响下,中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破产。为了转嫁危机,民族资本家加紧了对工人的剥削。而在这种社会现实中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也充分地暴露出来。一方面,民族资本家想要发展民族工业,反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另一方面,由于民族资本家本身资金缺乏,技术薄弱等原因使得其无法与外国资本主义及其买办资产阶级对抗,而把自身遇到的经济危机转嫁到对工人的剥削上。而这种剥削又导致了其与中国无产阶级的矛盾的激化。而由此也引发了工人的罢工等。总之,这本书正如瞿秋白先生所称,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要说这本小说,就不得不提它的名字。《子夜》写成于1932年12月,其实这部小说的现存手稿上的书名是《夕阳》。

按作者当初的意思是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意。暗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面上进入了一个全胜时代,但实际上已经走下坡路,“近黄昏了”。但是,当矛盾写完全书后又决定放弃《夕阳》一名,将书名改为《子夜》。他觉得“夕阳”一词只能说明旧中国社会正如日薄西山,处在一片混沌暗淡之中,并即将被黑暗吞没,显得过于悲观。而《子夜》不同,它象征着黑暗即将逝去,黎明就要来临。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从作者对书名的更改上我就有一个感触,那就是无论在何时都要心存希望,有一句话说“心若在梦就在”而这里的心就我个人认为就是无论生活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我们始终都要心存希望,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战胜困难,拥有幸福的生活的。而一本好的书就要让读者在阅读之后,仍然心存希望,而不是对生活失去信心。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写了开丝厂的吴荪甫在乡下

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

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的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

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上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

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

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

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

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

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

而最终告捷。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害

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

甫联合各方面有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

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

通、矿山等几项企业。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他的野

心是大的,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

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

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

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工潮此起

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

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他先是

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

事发之后,姚金风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

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

情捅出去的女工。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

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

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

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

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

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

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

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几个回合

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

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

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

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

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

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

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

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

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

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

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

杜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总之,作品

以1930年5月到7月间发生的一些大事件作为时代背

景,描写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振兴民族工业,力图构

筑自己的“双桥王国”,迅速增加其企业的活动资金,

就想利用南北大战来发一笔横财。但是美帝国主义的

掮客、金融资本家赵伯韬却对他百般加以阻挠。最后,

在军阀混战,农村破产的恶劣形势下,吴孙甫虽然竭

力应会,加紧压迫和剥削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

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他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

产。

本书中矛盾重重,而吴荪甫同赵伯韬的矛盾,是贯

串全书的中心线索。吴荪甫同赵伯韬的斗争反映的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主子帝国主义

的矛盾。还有一个重要的矛盾就是吴荪甫与工农的矛

盾,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动性。以及吴荪甫与一

般的民族资本家的矛盾。在作者描写吴与赵的具体矛

盾斗争中,作者通过刻画吴荪甫刚愎而虚弱的个性特

征,同时也提示了中国民族资本家必然失败的悲剧根 源。在吴、赵斗争中,吴虽然处在被动地位,但是他

还是同赵斗争到底,这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的爱国心和民族感。总而言之,在这一斗

争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暴露无遗。在与工农

的矛盾中,吴很有对付工人的手腕,这显示了他的狡

猾、阴险、凶残。当工人挑起罢工高潮时,他施以种

种诱骗、镇压工人的卑劣手段;但当他的汽车被工人

包围时,他却吓得“卜卜地心跳”,回到家后,他那颗

心还“兀自摇摆不定”。这说明他的凶残、阴险又常常

和怯懦、恐惧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显示出了他性格的

双重性。吴荪甫与一般的民族资本家的矛盾,突出表

现了他刚愎自信,富有魄力,深谋远虑的性格特点。

但因吴后面有赵伯韬的钳制,所以他再大的才能也无

法施展出来。在吴与各个阶层人的斗争中,故事情节

才得以发展,而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在吴的性格的复

杂性充分显现的同时他的性格也经历了从他自己在事

业上兴旺时,指挥一切,君临一切,派头十足。到他

事业不景气时,举旗不定,垂头丧气的变化。这一变

化表现了吴荪甫性格的基本特征:外强中干,色厉内

茬。

而赵伯韬则是一个骄横奸诈、凶狠残酷、荒淫腐

朽的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形象。屠维岳则是吴荪甫在工

厂里的得力走狗。至于她的姐夫杜竹斋,他和吴荪甫

是“至亲”关系。吴把杜看作可信赖的“知己”,对其

推心置腹轻信不疑,但是杜却多疑贪利,狡猾心毒。

在吴碰到困难时,不惜落井下石。文中还有很多的人

物形象,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总之,《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

,在文学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1e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