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详案

更新时间:2023-07-17 14: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详案

《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详案

实习学生:王正文 撰写时间:2014年4月26日 指导教师:丁恒霞 拟执教班级:高一(8、10)班

1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详案

2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详案

环节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析内容(26分钟)

(5)合作译诗。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秋霜伤害枫树凋谢了木叶丛林, 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 峡中的江水波涛翻滚汹涌连天, 塞上的风云漫卷密布大地阴沉。 从菊已开两次回想他日要落泪, 孤舟永远系住游子的归乡之心。 寒冷季节处处都在催赶制冬衣, 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捶衣的声音。 涵咏赏析

提问:接下来就请同学来谈谈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或者你在朗诵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明确:秋的萧杀,人的忧伤与孤独、凄凉、悲伤、凄苦等等。这些 情感可以从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景物中体现出来。

提问:也就是说,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情感。“情感”加上“景物”就成了诗歌的一个要素,是什么呢? 明确:意象。

过渡:所以说,我们在读诗歌时一定要把握住意象。接下来,让我们齐声诵读一下这首诗,读完以后,选取意象进行思考、交流,这些意象带给你怎样的联想?接下来就一起朗读一下。

提问:请发表看法与见解。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做补充。 ㈠玉露凋伤枫树林

⒈提问:“玉露”用在这里合适么?

明确:白露(white dews)——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 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八月份的,八月份有中秋节,秋天,因此有想家的感觉。 ⒉提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把“伤”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这两个字换一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出来?明确: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 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

⒊提问:那我们说这里的枫树林会不会是杜牧《山行》里的枫树林呢?这里的“红”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红色呢? 明确:暗红、缺乏生命气息的红

⒋提问:这样的红与后面一句“巫山巫峡气萧森”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怎样的一种气氛?

明确:颓废、凄清、甚至是缺乏生命力的一种气氛。 ㈡巫山巫峡气萧森

提问:你认为诗中的“气萧森”指什么?

明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小结:首联短短14个字里,那满目衰飒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气,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给全文奠定了一个悲凉之基调。这里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㈢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3

吟诵,整体感受。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朗读吟诵以及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问:接下来就请同学来谈谈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或者你在朗诵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提问:“玉露”用在这里合适么?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详案

⒈提问:第二联是作者归家途中看到的风景。这风景又反映出作 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想念故乡的急切。

⒉提问:这两联中的意象能反映出诗人想念故乡的急切吗?朱光潜不是说过:文字上推敲就是在思想情感上进行推敲。你从这些意象中能推敲出这样的思想情感吗?

明确:波浪很大,也体现了作者心情的起伏不定。

⒊提问:也就说波浪在涌,他的心情也有涌动。那他的心情为何起伏不定?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进行想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阴暗、阴凉的气氛,不是很平静,山被云雾围绕,这里反映 出作者的心情是很悲伤的,也是很沉重的。

⒋提问:结合背景的话,会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明确:这首写于公元766年归家的途中,但是之后的几年他都没有 回到家,诗人在外流浪了好几年。

此刻,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 ㈣丛菊两开他日泪

提问:他是不是不能回去啊?要不然为什么在这里发感慨而不回去?让我们来看下一联。

明确:杜甫的晚年正好处于动荡的藩镇割据的时代,我们学过历史 应该知道。所以说环境十分的恶劣,阻碍着他回家的路途。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情感,一方面也是对当时环境的暗示。

提问:接下来我们看第三句,这一句是这首诗里的名句。看看我们同学能从这句诗中体会出什么来。

明确:“泪”的意象,这“泪”应该是“丛菊”掉的眼泪。这让我 们想到了杜甫《春望》中的一句诗“感时花溅泪”,人在很悲伤时景物带给人的感受。那实际上不是景物在流泪,而是诗人自己。

提问:诗人为什么不选择“残菊”而选“丛菊”呢?我觉得应该把“丛菊”改成“残菊”,你以为呢?说说看,要讲出理由的。

明确:菊花开得这么茂盛,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 凄苦之感。而且“感时花溅泪”,花得这么茂盛,在诗人的眼中却是在掉眼泪的,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诗人一种心境。而且白露时节,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 ㈤孤舟一系故园心

提问: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他急切地想回家?

明确:“系”。这里的“系”有双重含义,虽然这里说“系”的是 舟,但实际上这个“系”牵念的是自己的“故园”。也就是说,自己的“心”牵念的是“故园”,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系”在岸边,舟在此,心在故乡,形成了一种反差。

提问:那么“孤舟”是个怎么样的意象,你能否想象一下它处在怎么样的环境中?

明确:一只小船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

提问:这一只孤舟处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4

提问:你认为诗中的“气萧森”指什么?

提问:这两联中的意象能反映出诗人想念故乡的急切吗?朱光潜不是说过:文字上推敲就是在思想情感上进行推敲。你从这些意象中能推敲出这样的思想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详案

5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详案

6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详案

说明:1、课堂教学环节因课型、因人有不同名称,请指导教师自己确定;

2、教学设计(教案)中必须有清晰、可操作的师生活动设想; 3、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必须围绕学习目标;

4、自我评说按教学设计要求(可能前提下,结合试教)进行。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8a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