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第二章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10 08: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 班级 学号 姓名

2-1、求各点的第三投影,并填上各点到投影面的距离。 2-2、已知点K(10,15,20)、M(20,15,8)、N(10,15,8)三点的坐标,作出三面投影和在直观图中的位置,并判别可见性。不可见点用括号括起。 2-3、比较A、B、C三点的相对位置。 (下) mm B点在A点 (左) mm A点距V面( 5 )、距H面( 6 )、距W面( 8 ) B点距V面( 4 )、距H面( 3 )、距W面( 2 ) C点距V面( 2 )、距H面( 2 )、距W面( 2 ) D点距V面( 0 )、距H面( 3 )、距W面( 6 ) E点距V面( 2 )、距H面( 0 )、距W面( 3 ) F点距V面( 6 )、距H面( 5 )、距W面( 0 ) (前) mm (上) mm B点在C点 (左) mm (后) mm (下) mm C点在A点 (右) mm (前) mm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 班级 学号 姓名 2-4 已知E(22,30,20),F点在E点之左10mm,作出点E 、F 、G的三面投影。 2-5已知A(24,18,20),B点(24,18,0),以及点CB 、C的三面投影。 2-6 作出点D(30,0,20)、点E(0,0,20),以面投影。 之下10mm,之后 10mm;G点在E点的正右方12mm,在点A之右10mm,之上16mm,之前 12mm,作出点 A 、及点F在点D的正前方25mm,作出这三个点的三 13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的投影 班级 学号 姓名

2-7已知物体的立体图和投影图,试把A、B、C、D、E各点标注到投影图上的对应位置,并把重影点处不可见点加上括号。 2-8已知A、B两点是一对V面重影点,相距10mm;A、C两点是一对H面的重影点,C在H面上;D点在H面上,且在C后15mm,右15mm,求B、C、D三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重影点的可见性。 Za′(b′)b″a″Xbc′dd′Od″c″YWa(c)YH 14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的投影 班级 学号 姓名

2-9 在立体的投影图上,标出直线的三个投影,并说明其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参照立体图)。 (1) (2) b′a′k′b\a\k\(e′)(e\(d\h′(f\g\(h\c′(c\)f′(d′)g′ab(d)ckABKe(h)(g)fEDHFC AB是 正平 线; BK是 水平 线; AC是 一般 线。 DE是 正平 线; DF是____正垂____线; GH是____侧垂____线。 G 15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的投影 班级 学号 姓名

2-10 判断下列直线的位置。 2-11 根据已知条件,作直线的投影。 (1)已知AB∥H面及ab和a, (2)已知CD∥V面,且距离V面20, 求a′b′。 求cd a′Xa AB是 侧平线 , CD是 水平线 , EF是 侧垂线 , MN是 正垂线 。 2-12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b′c′OXd′Obcd (1)AB//W面,β=300; (2)AB//V面,γ=600; (3)AB | H面,点B在点A之下。 点B在点A之下、之前。 点B在点A之下、之右。 Za′a\a′Za\b\OYWXb'Oa′Za\b'Xb'Ob\YWXb\YWabYHabYH a(b)YH 16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平面的垂直问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2-84 过直线KM作平面垂直于△ABC。 2-85已知点到平面△ABC的距离为20,求点K的水平投影k。 b′b′k′m′k′a′c′ac′kba′b20c 2-86 过点K作一般位置平面垂直于△ABC。 b′aka′2′1′k′c′n′m′cm c a1b2knm 37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投影——综合问题分析 班级 学号 姓名

2-87 作一平面平行三角形ABC使DE在二平面间的线段实长为20mm。 2-88 在直线AB上取一点K,使K点与C 、D二点等距。 c′b′k'l'c′m'e′n'a′k'Xakb′bd′dXa′d′dbkcmlaen c 2-89 已知直线AB | BC作出b’c’。 2-90 已知K点与L对称与三角形ABC,作出L点。 c'b′l′a′b′a′Xbkk′c'Xcaalc b 38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投影——综合问题分析 班级 学号 姓名

2-91 求M点到平面ABC的距离。 2-92 求交叉二直线AB、CD间的距离。 m′Lb′a′ac′ba′Ln'd′mcb′e' c′Xcab′dnb 2-93 以AB为底边作一等腰三角形ABC,C点在直线DE上。 c′a′Xadced'b 39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换面法 班级 学号 姓名

2-94 用换面法求AB线段的实长及对H面的倾角。 2-95 用换面法将线段EF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垂直线。 a′e′f′b′XXfX1aX1e(e'1)f'1 bαa'1ABb'1 40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换面法 班级 学号 姓名

2-96 用换面法求∠ABC的真实大小。 2-97 用换面法求D点到三角形ABC的距离。 a′d′b′c′b′Xc′Xa′bcac'1adcc'1b'1LbX1a'1θb'1a'1 X1d'1 4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g9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