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辩证发展

更新时间:2023-12-22 03: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为今用,辩证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中心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古为今用,辩证发展”。 正文:

近日,网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传承辩论激烈,有的说要原汁原味,有的说要融入流行,于我个人而言,这两个思想都有些极端和片面,何不学学儒家的中庸之道?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的是“古为今用,辩证发展”。

“古为今用”强调的是对于古人留下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文化,我们要原汁原味的传承;而“辩证发展”则是要求我们在对流行元素的辩证分析之下为传统文化融入新的活力。

那么为什么要“古为今用,辩证发展”呢?首先,我们从传统文化的定义出发。何以谓之“传统”?纵向为“传”,横向为“统”。“传”是指时间的历史性和延续性,指那些过去有的,现在仍在起作用的东西;“统”是指空间的拓展和文化的权威性。而传统文化就是既包含了过去存在的文化的一种延续,也包含着文化在现实中的一种创新。所以传统文化本身就要求我们“古为今用,辩证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古为今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强调原汁原味的传承古代好的文化,另一方面指出要摒弃传统文化中落后的思想。传统文化是不能被选择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它是一种历史的现实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转

化为时代精神来传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等,都能很容易地转化为新的时代精神。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将古人的文化与现实相结合,使传统文化变得更加有内涵,而不会那么空洞。

然而,对于那些掺杂了封建思想但又具有先进一面的思想,我们则应该除去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的思想要素。比如“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中却掺杂了很多的封建思想。我们应当剔除其封建内核,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如此一来,我们的文化必然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有生机。至于那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要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惟有除去这些落后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才可以不断的发展壮大。

“辩证发展”同样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我们要把当代流行元素中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东西融入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毒害人心,腐蚀传统文化的垃圾元素我们要将它们摒弃。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它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反映。文化不可能一层不变,也惟有发展传统文化才可以真正地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时代特性,每一个年代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例如,汉代的乐府,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

小说。如果他们都一层不变,只是延续古人而没有创新,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怎么会有今日的丰富多彩呢? 再者是文化的一个变化性,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创造,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唐三彩是我们都知道的文物,但是它在当时功能是“冥器”是下葬时的葬品,类似于我们如今的冥钱冥纸。当时是没有人把它放在家里摆在桌子上的,但是千年后的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文物摆在台面之上,供人观赏,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变迁和适应。另外,发展传统文化使之与现实结合得更加紧密,将更有利于广泛地传承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必须要发展,要创新,才能真真正正地传承。

流行元素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它不可能全是精华,必然有腐朽落后的一面,所以我们必须要辩证地发展我们的文化。

流行元素免不了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盲目。这种盲目有正面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是负面的影响。例如当下很多人盲目地在外国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上大做文章,可是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是淡淡而过。再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极力模仿欧美的生活方式,而将传统的生活方式视为落伍。这是多么令人担忧!我们都知道一个时代可以有很多流行元素,可是最终成为传统文化的却只有那么几个。所以在发展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盲目,要小心谨慎,辩证地发展。

针对于当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我不得不有所批判。现在大学居然没有了语文课,却有了上不完的英语课,各种各样的英语考级。虽然学习外语是我们所必需的,可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汉字啊?现在有那么多的国人只看重传统节日的假期,可是

去没有真正地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还有多少人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以传统的方式过节,向下一代讲述那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可笑的是,却有更多的人是在外国节日到来的时候讲述外国节日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消亡了,那么这个民族也将荡然无存。所以防止文化入侵也是当今国人应该时刻警惕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的是“古为今用,辩证发展”。惟有如此才能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这需要的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在实际的生活中去弘扬,特别是我们青少年一代,更加要坚持在“古为今用”的基础上“辩证发展”。如此,我坚信我们的传统文化必然会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可以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资料:百度文库上的几篇论文

各大贴吧上对于这个辩题的讨论。 《论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jr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