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910国际政治学考研核心题库

更新时间:2023-04-05 21: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46 页

目录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910国际政治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2)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910国际政治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12)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910国际政治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19)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910国际政治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27)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910国际政治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36)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46 页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910国际政治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说明:本套核心题库按照考试大纲、历年真题、指定参考书等结合考试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核心题库更突出针对性和实战性,考研冲刺必备资料。

——————————————————————————————————————————

一、概念题

1. 国际体系

【答案】国际体系又称世界体系,包括国际经济体系和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具体表现为行为主体在追求财富与权力、维护和平与发展等经济政治活动中进行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对抗与合作,主要反映阶级关系、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国际体系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和不平等性的特点。

2. 证伪方法

【答案】证伪方法是指有针对性地搜集反面事例,并用它来订正原来结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创始者是卡尔·波拍。该方法论认为,任何事实本身都是不可穷尽的,采用传统的归纳方法,不可能证明普遍的定律和理论确实是真的,只要找到一个与普遍的定律和理论相矛盾的事实,就可以判断原来的定律和理论为假。

3. 民族分离主义

【答案】分离主义是指一种目标是从现存的主权国家中分离出一部分领土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思想倾向和社会运动。分离主义的核心推动力一般是来自该国内的某少数族群,并且该族群有自己的集体认同和自己宣称的家国领土。一般是指国内少数族群针对其所在的主权国家的单方面要求分离的行为,其正式表现方式一般是单方面宣布独立(可以是通过在其主导地区的全民公决支持独立的方式或在选举中选出主张分离主义的政府的情况下宣布独立),而其分离成功的标志一般是新政权为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正式承认而且成为联合国的正式会员国。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分离主义的要求广泛存在但真正取得最后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

4. 南北关系

【答案】南北关系是指大多地处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与大多地处北半球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战略问题。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标志着南北关系问题被正式提上了国际议事日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条件恶化,资金转移和技术转让条件苛刻,都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严重障碍。南北关系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46 页 5. 经济战

【答案】从国际安全的角度来说,经济战就是国家之间以强制性经济手段进行的政治对抗。经济战大体划分为两个范畴,即经济封锁与经济制裁。①经济封锁的主要含义是以强制性措施断绝一国与他国的经济联系,包括断绝贸易关系和金融往来,实行禁运,冻结该国政府和私人的海外资产等。②经济制裁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比经济封锁要广泛得多,它包括程度不同的各种惩罚性措施,既包括最严厉的经济封锁,也包括较轻微的惩罚措施,诸如仅对贸易的某些方面进行限制。

6. 极

【答案】“极”是指国际权力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大国。这些大国与一般国家的行事有明显的不同。利维认为,大国不同于其他国家是因为:①高水平的军事能力使它们在战略上比较自足,并有能力使它们的权力突出地表现于国界之外;②它们的广义的安全概念包括对于地区和全球权力平衡的密切关注;③在界定和挥卫其利益时它们比弱小国家更加武断。从以往的权力结构看,大国所构成的国际权力结构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情况:单极、两极和多极。单极是指权力集中于一个国家,两极指权力集中于两个国家,多极则是指权力集中于三个以上的国家。

7. 综合国力

【答案】综合国力是指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实力的综合性指标。目前,“综合国力”这种提法还可、能说是一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的概念。在国际学术界,人们在思考影响权力的因素时,往往比较强调领土与地缘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能力这五个方面。

8. 形式模型

【答案】形式模型是指作为一种涉及对数学、图形和符号方法的使用的方法,其中博弈论运用最为普遍。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形式模型可以发挥三种功能,即描述、演绎和验证。运用形式模型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特别适于进行决策研究,这是该方法的长处。用形式模型说明现实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

9. 难民

【答案】“难民”是个源于法语的词汇,本意是指逃到国外以躲避危险和迫害的人。按照联合国的界定,所谓难民,是指那些有正当理由畏惧因种族、宗教、民族、参与某政治团体或政治见解等原因遭到迫害而离开了原籍国,并且因为这种畏惧而不愿接受该国的保护,或那些没有国籍,离开了他以前的居住国并因此畏惧而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当今国际关系中得到承认的难民,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离开了其原籍国,并受到已签署联合国或其他地区性难民公约的相关国家政府认可的难民;另一类是联合国难民署根据相关公约认可为难民的人,这后一类难民也被称为“托管难民”。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46 页 10.集体安全

【答案】集体安全是指一批国家构成一定的安全共同体,诸如同盟、条约组织、国际组织等,在这个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国承诺共同行动,援助受到侵犯的成员国,对于破坏和平的国家实施强制性措施,诸如经济制裁,必要时则实施军事制裁。集体安全的提出是出于这样一种假定,即单个的民族国家在国际范围内常常不能实现自己的安全,因此需要依靠某种国家的集团,这样就提出了相对个体安全而言的集体安全问题。

二、论述题

11.国际体系形成的客观历史条件?

【答案】国际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开始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终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国际体系的形成的客观历史条件如下所述:

(1)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在英、法、德、美几国相继发生了,机器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19世纪后期开始的,以电力、钢铁工业、铁路交通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更新了工业结构,是重工业比急剧增加,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加速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垄断统治的确立。它加快了领土瓜分,彻底消除了民族壁垒,加深和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从此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整个体系中的各个环节。科技的发展,的确给世界经济和政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主要现象,构成了新时期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垄断的发展,必然使帝国主义走上瓜分世界以获取超额利润的道路。垄断资本的扩张遍及全球,而且随着资本的输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扩展到了全世界。垄断统治以资本偷出为手段,既可把输入国变为债务国,又能实现对输入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控制,使其相互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不仅扩大了,而且更加深刻了。

(3)殖民政策的出现是国际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

这种殖民政策给殖民地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即瓦解了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移植了新的生产方式,刺激了当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把广大亚非拉地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祸,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不能不说是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变化。也正是由于这一变化,加快了世界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体系的最终形成。

(4)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殖民体系的建立 国际分工始于地理大发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它是世界经济全部发展过程的基础,它与殖民扩张相配合,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把世界各国联结成一个无法分割的国际体系。

由此可见,国际体系主要由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ud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