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外小升初语文测试真卷(1)(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4-01-05 14: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是( ) A.强.调(qiǎng) 气氛.(fēn) 着.眼(zhuó) 芝麻糊.(hù) B.邻.居(líng) 符.合(fǔ) 给.予(jǐ) 模.样(mú) C.固执.(zhí) 晕.车(yùn) 笨拙.(zhuō) 憎.

恨(zēng) D.花骨.朵(gū) 压轴.(zhóu) 内疚.(jiù) 诊.断(zhēn) 2.下列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 )

A.孩子们身着节日胜装,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新春游园活动。

B.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幅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闪着亮光。 C.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式都急于模仿。 D.树林披上一层薄雾,好似漂浮起来一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成都的空气更加清新。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健。

D.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刚学做菜的小文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B.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C.小浩的悟性特别好,他才上过王老师一节课,就能将老师的神态动作模仿得栩栩旧生 。

D.校园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新闻类节目都办得绘中绘色。 5.填入画横线处的子与上文最连贯的一项是( )

有这样一种东西,它在我们面临断崖沟壑时,在我们面临激流险滩时!或是在我们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 。

A.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就是桥。

B.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桥,就是这种东西 。 C.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桥,就是这种东西 。 D.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它,就是“桥”。

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时问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可怜九月初三夜③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⑤遥知兄弟登高处⑥千山鸟飞绝 A.①④③⑤②⑥B.③①④⑤②⑥ C.③①④②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7.下列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与其他句子不一样的一句是( )

A.难不成你真的不认识这位清洁工阿姨?B.你不可能不认识这位清洁工阿姨。 C.你肯定认识这位清洁工阿姨。D.难道你会不认识这位清洁工阿姨? 8.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9.A.风吹雨打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 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如梦初醒 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 口若悬河 旁若无人 呆若木鸡

9.下列各组语词“”内的字,所指颜色系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选项是( ) 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 B.青红“皂”白/“玄”端章甫 C.“缁”衣羔裘/“黔”首黎民 D.“缟”衣白冠/玉貌“绛”唇 10.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一线光亮。

②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宝蓝色的天幕上。 ③渐渐的,渐渐的,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先前更明亮,更皎洁。 ④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⑤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⑥周围的繁星闪烁,傺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A.④⑥⑤②①③B.④⑤②⑥①③C.④⑤⑥②③①D.④⑤⑥③②① 二、古诗文知识积累(6分)

1、请你根据您平时的积累填上恰当的诗旬。(2分)

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2.“飞来峰上千寻塔”“连峰去天不盈尺”“白发三千丈”“千里江陵一日还”几诗中的“寻”“尺”“丈”“里”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请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2分)

3.“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的“李杜”指的是( )(2分)

1

A.李白和社甫 B.李商隐和杜牧 C.李白和杜牧 D李商隐和社甫

三、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故事,回答相应的问题。(4分) 有个农夫生命垂危,此时此刻,希望告诉儿子们一个秘密,就把他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经过了彻底的挖掘,葡萄却有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

请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你对该故事的看法:

(1)

(2)

(二)记叙文阅读(16分)

一个普通人 李娟

①有一个人,他的名字确实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②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找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来账本的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③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在那里又停一宿的,从南至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 ?? 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④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⑤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得跑来还债的人总是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不容易才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⑥可是,那个老账本上所有人的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地在那一页上停留了好几年。

⑦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个家伙的下落。

⑧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⑨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⑩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而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

11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自己为什么要买。

12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赖账的葸思。因为那字迹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

13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 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1,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 (1)牧民们为什么要赊账?

(2)这个“普通人”为什么一直欠账不还?

2,联系具体语境,说出下面两处人物吃惊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

2

?我妈更加吃惊。

4,赵襄主驾车比赛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请联系你的实

3.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

4.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然纸上的名手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4.“一个普通的人”却并不“普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心不在马

赵襄主学御①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②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③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于臣,上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 注:①御:驾车; ②调:协调; ③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 ④上:通“尚”,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三易马而三后( ) ?此君之所以后也( ) 2.下列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三易马/而三后 B.而先后心/皆在臣 C.此君/之所以后也 D.马体/安于车

3.翻译句子。(2分)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际谈谈。(4分)

四、语言运用题(4分)

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依照范例,从下面提供的形近字中,选择两组,发挥想象,分别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句子中要尽量包含提供的两个字。

例一: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如同元帅一样重要,只是戴着礼帽,多了一些文质彬彬的儒雅气质。

例二:教师就如同元帅二样,在课堂上应该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让学生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人”与“大”、“上”与“下”、“玉”与“主”、“心”与“必”

五、作文(30分)

请以“我不再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3、书写工整规范。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4r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