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哲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9 16: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届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哲学部分)

2012-12-26 内容主题 前言 知识内容及 认知要求 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核心知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两者是统一的。 4、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5、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关键词:正确地;实践性: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 客观实在性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具有的共同特性,也是它们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的特性。 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3、意识就其起源来说,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统一;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例题 单选题: 1、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这意味着( ) A.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世界观是方法论的体现 D.世界观来源于方法论 2、“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知识可以使人做事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 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规律的概括 B.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3、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段话体现了( ) A.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B.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 D.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 判断: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单选题: 1、尽管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是都有着共同的本质。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 A.现象 B.意识 C.精神 D.物质 2、西藏日喀则地区依托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找到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 A.意识离开物质独立存在 B.物质决定意识 C.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D.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 3、以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 A 感官能感知的就是物质 B 有些物质是不可认识的 C 物质就是存在的万事万物 D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4、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的概念表述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可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能动性 B.可知性 C.运动型 D.客观实在性 5、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①上帝创造了世界 ② “原子”颗粒是构成世界之砖 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④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元素构成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1)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识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分析说明: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 1

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4、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首先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同时,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充分肯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6、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方法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 7、在实际生活中怎样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客观事实,要重视调查研究,要出以公心,要求真务实。 (2)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识记: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概念;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及其相互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分析说明: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寻求真知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3、认为事物是绝对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4、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5、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 6、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本质和现象是紧密联系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7、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8、一个人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读书、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对而言的。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 9、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要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所获取的感性材料必须合乎实际;必须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0、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1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6、被恩格斯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的人的意识,就其本质来说,是( ) A. 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 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C.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 人脑像照相机一样对客观世界的复写 7、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以下选项中体现从实际出发的有( ) A.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时因地制宜。 B. 凭直觉 C. 靠经验办事 D.跟着感觉走 综合题: 8、判断: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 9、1991年2月,邓小平同志到上海考察时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在此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上海金融业蓬勃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从哲学上看,这表明意识可以 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单选题: 1、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目的 B.感性认识必然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2、经过十几次地面微重力仪实验和17天的“神舟八号”太空搭载实验后,八瓶番茄试管苗结出了果实。实验使科研人员获得了微重力条件下番茄开花结果的科学数据。这一过程体现了( ) A.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C.科学实验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认识是社会实践的来源 3、下列做法中,体现尊重规律的是 A.涸泽而渔 B.守株待兔 C.揠苗助长 D.因材施教 4、毛泽东同志在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所描绘的一惊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运动是相对的 B.静止是绝对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 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有规律的运动 6、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④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 A.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7、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的描写一个人被踢后的感觉,但没有这种体验而难以下笔。于是,他就走到大街上,对一个乞丐掏出钱说:“喂,请踢我几脚吧,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莫泊桑忍痛跑回屋子,飞快的记下了被踢后真实的感受。莫泊桑花钱买踢说明了(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8、“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这句话强调了( ) A.读书 B.读教材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9、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有( ) 2

本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 1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实事求是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 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各组成部分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全面掌握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 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④用理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在长期的抗灾救灾实践中,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抗灾救灾的工作机制。事实证明,这些工作机制在大灾面前发挥了有效的作用。这表明(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1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 ) ①科学的态度和作风 ②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③马克思主义的精髓④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综合题: 12、我们可以看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表面上看来是设备因雷击引起的故障,而实质上还是由于在岗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设备上积累的问题,管理方面出现了漏洞所致。 (1)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 的规律。 (2)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与 的关系。 13、判断:认识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间接经验。( ) 单选题: 1、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专家比喻说,“对大自然来说,这个生态系统是一架飞机,拆掉任何一个零件都可能导致飞机的坠毁。”这一观点说明( ) A. 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 B.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 C. 事物的联系都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D. 做任何事情都要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2、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强调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等之间关系。这种统筹兼顾的方法体现了( )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 C.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观点 D.世界时永恒发展的观点 3、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 A.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B.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D.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表明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前景的新征程。这一新征程( ) ①是一个由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过程 ②是一个由新的质变到新的量变的过程 ③是一个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④是一个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和发展的过程 A①③ B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严惩腐败的同时,更要注重治本,更要注重预防,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反腐败之所以要更加注重预防,从哲学上说是因为( ) (3)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识记: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 理解:联系的概念;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分析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因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评价: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 2、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横向联系是指空间方面的联系;纵向联系是指时间方面的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 研究事物的联系就是研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整体和部分既有严格的界线,整体高于部分,部分隶属于整体,两者功能不同。两者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办事情既要通观全局,又要抓住关键性的部分。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指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 3

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 7、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P88~89 A.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B.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综合题: 6、判断:联系是客观的,人对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 7、201年上海市政府首次将“帮助成功创业一万人”列入实事项目,以帮助创业者突破创业“瓶颈”。受政策鼓舞,大学毕业生小吴在郊区创办了一个小型生态农场。 (1)小吴的创业过程充满了艰辛。他在农场的有机鱼塘养殖特种鱼,这种鱼对温度、光照等各种生存条件要求很高。由于疏忽了这些条件,养殖的第一批鱼苗大量死亡,他倍感沮丧。假如你是小吴的朋友,你将如何劝慰他,使他重振信心?(要求: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8、材料: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PM2.5的标准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 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大家普遍赞成公布PM2.5数值。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历时4年修改后,PM2.5终于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上海将于今年6月起正式对外公布PM2.5数据,成为中国公布PM2.5数据的首批城市之一。 (1)“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体现了哲学上的哪一种联系?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一对非常重要的哲学关系。从上述材料中概括一段能体现这对哲学关系的内容。 单选题: 1、下列哲言中,能够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是( )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2、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这说明( ) A. 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C. 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外因通过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3、我国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主要在于( ) A. 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B.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 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D. 符合客观规律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4、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下(4)分析矛盾辩证思维 理解:矛盾的含义及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科学思维方法的含义 分析说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第一位原因、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两者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的哲学依据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5、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支配地位、决定作用、规定 4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 评价:矛盾的观点 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次要矛盾: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每一种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地位、主导作用,规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的次要方面: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矛盾的观点包括: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7、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是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两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8、科学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指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合乎逻辑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9、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 “扬弃”即“辩证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通过扬弃使事物发展到新阶段。 树立创新意识,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 )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③因材施教,因人而异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①③④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而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段论述体现了( ) (1)要避免用形而上学、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用辩证观点全面分析矛盾 (3)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4)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区别的 A.(2)(3)(4) B.(1)(3)(4) C.(1)(2)(3) D.(1)(2)(4 6、下列说法中,强调矛盾特殊性的有 ①天下乌鸦一般黑 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根据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贫困地区的发展最根本的要靠 A.国家加大扶持力度 B.发达地区鼎力相助 C.贫困地区自身努力 D.国际友人不断支援 8、2011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50周年纪念。他提出的“移步(改革发展)不换形(京剧的本质形态不能变)”思想至今仍指导着京剧的发展。“移步不换形”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辩证否定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C.外因是发展的根据 D.辩证否定就是要坚持肯定一切 9、下列成语中,反映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 ①刻舟求剑 ②物极必反 ③断章取义 ④墨守成规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综合题: 10、判断: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是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对立。( ) 11、创业之初,小吴从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到:上海市政府针对创业者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小额贷款利息补贴新政策;针对创业者经营场地紧缺的矛盾,出台了创业场地房租补贴新政策。政府针对不同创业难题,出台不同创业扶持政策,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12、小吴在经营中勇于创新。为了提高测量土壤肥力的精确性,他对现有传感器进行改良,在保留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技术元素,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性能。这一过程遵循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单选题: 1、检验真理的标准是 A.人民群众的实践 B.科学家的科学理论 C.领导者正确的决策 D.经典著作中的权威观点 2、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紧密联系的。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任务是( ) A.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B. 转变人的思想方法 C. 改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其中首条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是因为( ) (5)改造世界追求真理 识记: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真理的概念 理解: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1、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任务是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会。 2、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4、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体系才是科学理论。 5、实践和理论的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ac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