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体会

更新时间:2023-10-12 20: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体会

武汉市杨园学校 钟治宇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这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教学效率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一、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集体教学弊端,具有扬长补短的优势。集体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效率高且容易控制,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教学不民主;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扼制;固定化、程式化,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缺乏分工协作,不利于社会意识、社会技能的增强与提高??与集体教学的上述不足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则具有明显优势。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能力分组,把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整体才能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他们为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继而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境界。对于先掌握的学生来说,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他必需对所要解释的知识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理解,这也提高了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自己本身也已进行了思考和尝试,同伴的告诉会更容易接受些。显然,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性。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的性格和气质各不相同,其能力自然也是各有千秋。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同分工,给学生提供了满足需要的机会和形式。通过开展各类互助学习活动,使其能力和特长在小组中得到体现,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能使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强化。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供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它有明确而统一的目标,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通过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前提。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则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流动组合,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其次,每个小组内要有合理的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监督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适时开展———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关键。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合作欲望,有选

择地开展。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一般而言,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学生意见不统一时,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最佳的。如教学《螳螂捕蝉》一课,在谈到:“‘螳螂捕蝉’的确是少年那三天中看到的趣事吗?”学生的意见明显不同。于是,笔者随即展开4人合作学习,使各小组明确各自的观点,摆出各自的理由。综合了小组成员的意见,又听取了其他组的意见后,大家一致认为,这应该不是真实的,而是少年的良苦用心。这样的合作就像一场及时雨,虽然短暂,却满足了学生的强烈欲望,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精当指导———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保证。大多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是走到哪个小组跟前,就指导哪个小组。这样的指导过于随意,缺乏目的性。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教师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指导和观察,及时地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特别是当研讨学习的内容有较大难度时,教师应该对相对薄弱的小组逐一地进行指导,适度地给一些提示。实在感到困难的,教师甚至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一起参与讨论,扩大本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增强本组学生的自信。教师经常这样指导,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就会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4.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根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小组中的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特别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讨论。合作学习的时机、时间、指导等,都是教师应该牢牢把握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同时做好顾问、参谋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

5、强化学习方式训练——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后盾。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要形成一定的约定,如对错判断、纪律要求等要约定俗成,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的技巧,学会参观交流,最终实现取长补短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uq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