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7-28 23: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山西中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

第I卷 选择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香水挥发 B.蜡烛燃烧 C.食物变质 D.铁钉生锈

2.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米饭馒头 B.红烧鲤鱼 C.凉拌黄瓜 D.红薯粉条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植物油 D.食盐 D.食用纯碱

4.小李学习了水的有关知识后,自制了如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该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B.该净水器可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C.该净水器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该净水器可将自来水变为蒸馏水

5.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氮气

C.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D.露天焚烧垃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6.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B.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生铁和钢都是钛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粒子的是( )

8.探究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的选择方案不可行的是( )

A.Mg、Cu、FeSO4溶液 B、Mg、Fe、Cu、稀硫酸

C.Fe、Cu、MgSO4溶液 D、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9.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

B.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含有H

C.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OH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三、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21(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氮元素氧分子;钠离子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2)闻名全国的“汾酒”是山西特产,其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

C2H5OH除表示乙醇外,还表示的意义有:

①C2H5OH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2.某初中化学社团------“拉瓦锡实验室”的活动丰富多彩。下面是它们以“化学与社会

发展”为主题的两次活动记录:

活动1:在观看了“西气东输”与“石油分馏”等视频后,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认识到:

①、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

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是 。

②现在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所以开发和利用风能、

③人们将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工艺可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化学纤维、塑

料盒合成橡胶等。其中塑料属于 材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

污染”。

活动2:同学们展示了各自收集到的有关“化学物质与健康”的相关资料及一些常见

食品,如:高钙牛奶、加点食盐等。并针对“化学制品对人体有益有害”展开

了激烈的辩论,从而认识到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如缺铁元

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钙元素会引

起 ;

还认识到一氧化碳、甲醛等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大家形成了“保护自然,关爱生命”的共识。

2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可获得一条信息是

(2)若乙中混油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

是 ,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填“增大”、

“减少”或“不变”)。

(4)强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

质量 (选序号)

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

四.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4.下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察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 。

(3)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组

的 。

(4)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25.右图中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是导致温室

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 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

(2)物质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写出图中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A与B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五、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26.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之一是 (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此原理对应的

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

是 。

27.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后,老师将两瓶未贴标签的饱和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

液摆放在实验桌上,让同

学们区分。下面是“雄鹰小组”同学们的探究过程:

【讨论交流】

李壮:区分两种物质的原理是: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一种试剂与两种物质混合,产生两

(组长)不同的现象。大家据此来说一说,区分两种溶液应选用哪种试剂,并说明理由。 王志:我认为可以选择稀盐酸,理由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

钙反应无明显现象。

马凌:我选择的是碳酸钠溶液,理

是: 。

张云:马凌,你说的我没有听懂,你能再给我讲一遍吗?

在大家的帮助下,张云不但弄明白了,还选出其他两种溶液,如 溶液和 溶

液,最后得到大家的赞许。

【实验探究】

大家按照王志的方案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出甲试管中原溶液为碳酸钠溶液,

乙试管中原溶液为石灰水。

(2)在大家对乙试管中现有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马凌经过认真思考后, 又算则碳酸钠溶液作为检验试剂,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马凌从乙试管中取少量溶液加入到另一支新试管中,再向此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他得出结论:“溶液中的溶质有氢 氧化钙”。丹组长李壮对这个结论产生质疑,理由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大家讨论完李壮的质疑后,制定出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来验证他的质疑,并查阅资料

得到氯化钙溶液呈中

性,大家都鼓励张云来做实验。

张云测出乙试管中剩余溶液的pH 7(填“>”、“<”或“=”),证实了马凌的结论是错

误的。

【反思评价】

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

虑 。

探究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六、计算题

28.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们,预测定一定量的某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①配置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需图1所示盐酸的质量 g。

②量取盐酸与水时,实线要与两桶内液面凹液面的 保持水平,再读

出液体的体积;将两种液体都导入 中(填仪器名称),用玻璃棒搅拌,

使溶液混合均匀。

(2)将(1)中配制好的稀盐酸加入石灰石样品的烧杯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山西省2015年中考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A 2.B

3.B 4.A

5.D 6.B

7.C 8.C

9.D 10.C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21.(6分)(2015 山西)(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氮元素 N Na ;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S+ .

(2)闻名全国的“汾酒”是山西特产,其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0H,C2H5OH除表示乙醇外,还表示的意义有:① 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等 ;②C2H5OH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2 .

22.(6分)(2015 山西)某初中化学社团﹣﹣“拉瓦锡实验室”的活动丰富多彩.下面是他们以“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两次活动记录:

活动1:在观看了“西气东输”与 “石油分馏”等视频后.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认识到: ①、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

②现在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开发和利用风能、 太阳能 等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③人们将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工艺可以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化学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等.其中,塑料属于 合成 材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活动2:同学们展示了各自收集到的关于“化学物质与健康”的相关资料及一些常见食品,如: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并针对“化学制品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而认识到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如缺铁元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钙元素会引起 骨质疏松 ;还认识到一氧化碳、甲醛等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大家形成了“保护自然,关爱生命”的共识.

23.(5分)(2015 山西)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加入溶质 .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C (选序号).

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4.(6分)(2015 山西)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

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 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发生了物理变化;②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 ; (3)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原子 ,可能发生改变的分子的 数目 .

(4)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化合反应(合理即可) .

25.(6分)(2015 山西)图中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E是导致溫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

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灭火等 ;

(2)物质C与E

(3可)

(4)A与B +2+

四、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26.(6分)(2015 山西)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

(1)

式表示),此原理对应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序号〕.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则证明已满 ;

(2)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 D (填序号).理由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易溶于水 ,欲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选用E装置,则E中应装入的药品是 浓硫酸 .

27.(8分)(2015 山西)学习完“酸、喊、盐的性质”后,老师将两瓶未贴标签的饱和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摆放在实验桌上,让同学们区分.下面是“雄鹰小组”同学们的探究过程:

【讨论交流】

李壮:区分两种物质的原理是: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一种试剂与两种物质混合,产生两种 (组长)不同的现象.大家椐此来说一说,区分这两种溶液应选用哪种试剂,并说明理由; 王志:我认为可以选择稀盐酸,理由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

马凌:我选择的是碳酸钠溶液.理由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 张云:马凌,你说的我没有听懂,你能再给我讲一遍吗?

在大家的帮助下,张云不但弄明白了,还选出了其他两种溶液,如 氯化钙 溶液和 氢氧化钙 溶液,最后得到大家的赞许.

【实验探究】

大家按照王志的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现察到的现象,判断出甲试管中原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乙试管中原溶液为石灰水.

(2)大家对乙试管中现有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马凌经过认真思考后,又选择碳酸钠溶液作为检验试剂,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马凌从乙试管中取少溶液加入到另一支新试管中,再向此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他得出结论:“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钙”.但组长李 ②大家讨论完李壮的质疑后,制定出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来验证他的质疑,并査阅资料得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大家都鼓励张云来做实验.张云测出乙试管中剩余溶液的pH = 7 (填“>”、

“<”或“=”),证实了马凌的结论是错误的.

【反思评价】

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 探究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充分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五、计算题(共7分)

28.(7分)(2015 山西)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欲测定一定量的某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需图1所示盐酸的质量g.

②量取盐酸与水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积;将两种液体都倒人 烧杯 中(填仪器名称),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2)将(1)中配制好的稀盐酸加人盛有石灰石样品的烧杯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假设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nd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