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更新时间:2023-11-29 23: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庐山)地理学综合实习简介 1.1实习安排实施表 日期实习内容阶段

9月3日概括学习庐山地理实习的基本情况,了解安排,进行准备准备阶段 9月4日抵达庐山进行第一天的实习内容 乘车——长城宾馆(驻地)——大林路——牯岭街——合面街——柏树路——汉口峡路——大月山水库——原路返回驻地抵达、实地实习阶段

9月5日长城宾馆——牯岭街——窑洼(中国移动、大礼堂)——牯岭街——伴月公园——剪刀峡谷底——望江亭——诺那塔——山门——城口(莲花谷)——莲花谷及东谷风水岭——穿越东谷丛林——回到驻地实地实习阶段

9月6日长城宾馆——如琴湖——天桥(锦绣谷)——仙人洞——天池寺——龙首崖——大桥——两谷谷口——穿越丛林——花径——如琴湖——回到驻地实地实习阶段

9月7日长城宾馆——牯岭街——庐山电影院——东谷——(横穿)女儿城——(横穿)大校厂谷底——(横穿)大月山——植物园——含鄱口——三逸乡盆地——梭子岗——五老峰——原路返回驻地实地实习阶段

9月8日长城宾馆——月照松林——美庐别墅旁——东谷——芦林湖——博物馆——植物园——上中南路——大校厂谷底——女儿城——东谷——回到驻地

9月9日长城宾馆——美庐旁——返回驻地(雨太大)——回到驻地整理总结 实习以及整理总结阶段

9月10日长城宾馆——牯岭气象台——美庐旁——河西路与中四路口——解放军疗养院——庐山会址——芦林桥下部——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水电大坝——花径——如琴湖——回到驻地实地实习阶段 9月11日返回武汉整理材料 9月12日

9月13日综合实习总结

9月14日书写实习报告总结阶段 9月15日整合实习内容 9月16日

1.2 庐山地理位置

庐山地区的范围界定为北至长江,南至星子县,东到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东岸湖口县,西至瑞昌县,包括鲁山山体以及以外的广大平原地区。庐山地处东经115~30~---116~20~,北纬29~20~---29~50~。气候上属于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地势上属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地貌上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势平缓,江河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植物葱郁,土壤肥沃,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1.3 实习内容、目的及意义

本次的庐山地区的综合考察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将理论与地理实体和现象通过对照学习并且掌握庐山地区的基本地质以及地貌情况,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情况。主要通过研究区域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大气、地理环境(其中重点的内容是庐山的地貌特征以及水文情况)等。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用理论去联系实际,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际,增强感性认知。了解个自然要素在地图上表示的原理以及方法、地图的地理信息特征以及地理数据特征,掌握必要的野外实习工具的使用。

本次实习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庐山地域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文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将地图与实际地理实体相对照,为以后借助地图、遥感影像以及空间数据库研究这些现象、虚拟现实、显示这些现象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思维方法、技术方法。学会利用不同资料以及资料的综合应用节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原理。

1.4 庐山地质地貌概况

庐山地区出去江南台背斜的北段以及淮阳弧形构造的顶端,受地壳上升运动和南北水平运动的影像,东西收缩而南北伸长,造成东北——西南向延伸的断块山,与外围地区断裂下陷的江河平原——九江平原,湖泊——鄱阳湖在地貌上形成鲜明对比。

庐山地区的地层复杂,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都有分布。根据地质与地貌的差异,一般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山体分为南、北两部分。山体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地层;山体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地层。庐山山体东南侧和西北侧,在温泉和莲花洞大断裂线以外,地层呈条带状分布,有越向外时代越新的趋势。本次实习的主要地点大多在庐山背部,地质构造类型主要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以及单斜构造。 庐山的地貌形体在山体的北部和南部有明显差异,南部以断裂构造地貌为主,山体中谷底狭窄深邃,谷底尖锐。山体以独立山峰为主,山顶尖锐,山坡陡峭险峻。而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断层的构造地貌也很发育。除了构造地貌之外,庐山还有特征明显,分布相当密集的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等。

1.5 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概况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基带气候受到大范围气候的制约,山体也具有山地气候的特点。庐山的牯岭镇还把1165米,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在冬季庐山也会受到蒙古冷高压控制,一片诶气流占优势,偏北风为主;在夏季庐山受到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像,盛行偏南气流,以偏南风为主。在庐山,四季的分配状况是:夏短、冬长、春长于秋。山地上部阴雨日碧山下平原多,由于庐山海拔高,降水也有垂直分布。同是,结合我国亚热带自然地理条件、庐山海拔高度以及人为因素考虑,庐山阔叶林被强烈破坏后,形成草丛和灌丛,类型多种多样,组成成分也比较复杂。在庐山上按照海拔高度的不同,同是还分布着不同层次的红壤、黄壤及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上帝沼泽土、浅色草甸土以及水稻土。

庐山地区人口分布在山顶部和山麓地带,人类的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生活、宗教信仰山上上下相互交融。首先是庐山颇具声誉的宗教文化,南部山麓上有着五大丛林——万杉寺、海会寺、秀峰寺、归宗寺、七贤寺;在北部山麓上同样有著名的诺那塔和山下九江平原上著名的XXX(汇源和尚)遥相呼应。在南部还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一直的白鹿洞书院以及四大古桥之一的观音桥,都是最好的文化瑰宝。同时,庐山还是国共两党共同开过重要会议的地方,如蒋介石故居、庐山会议会址都是庐山政治名山的最好证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oi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