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 简介

更新时间:2023-11-19 07: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白崇禧 简介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军阀新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两人多年一路合作无间,最初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手驱逐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

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然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中国共产党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前往台湾,于1966年在台北病逝。

中文名称:白崇禧出生地:广西省桂林府临桂县绰 号:小诸葛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信 仰:伊斯兰教职 业:军人逝世日期:1966年12月2日民 族:回族国 籍:中国逝世地:台湾省台北市政 党:中国国民党军 衔:一级上将服役时间:1916年--1966年勋 章: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代表作品:《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游击战纲要》出生日期:1893年(癸巳年)3月18日别 名:白健生,乌默尔,小诸葛服役军队:中华民国陆军参与战役:北伐战争,蒋桂战争,抗日战争 目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简历 3人物生平

4家族起源 5桂系巨头 6北伐扬威 7困守广西 8抗日巨头 9内战烽烟 10海岛余生 11人物事迹 12逝世之迷 13人物特点 14人物评价 人物简介

白崇禧[1],中华民国时期新桂系首领之一。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字健生。广西临桂人[2]。

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在广西陆军第一师任营长等职。1923年同黄绍在梧州组织广西讨逆军,任参谋长。随后与李宗仁的定桂军合作,于1924年6月打败旧桂系,占领南宁。同年加入国民党并任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桂军第二军参谋长。1926年3月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他任参谋长。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副参谋总长。1927年初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从江西攻取浙江,3月进抵上海郊区。当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时入上海,任淞沪卫戍司令。随后,积极参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1927年8月,他联合汪精卫等迫蒋下台,桂系军队乘机占领两湖一带。蒋

介石重新上台后,对桂系势力的扩张,采取抑臸措施。白崇禧等率桂系军队进行两次反蒋战争均失败,退回广西。1931年5月又参加汪精卫、陈济棠等在广州发动的反蒋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妥协,11月他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2年李宗仁任广西绥靖主任,他为副主任兼民团总司令,合力控臸和经营广西,作为争夺权力的基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奉调赴南京就任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军训部长等职,参与臸订台儿庄作战计划。1939年率部在广西昆仑关予日军以重大打击。1940年冬,在蒋介石指示下,同何应钦合谋策动皖南事变,指使国民党军队进攻新四军。

1946年6月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积极追随蒋介石打内战。1948年改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华中军政长官。同年12月积极参与桂系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逼蒋下野,企图借长江天险,维持国民党在江南的统治。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长江,白崇禧所统率的军队主力在鄂、湘、桂地区被歼灭。同年底,从南宁逃往台湾省,任蒋介石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病死于台北。[3]

抗战期间,白崇禧首先指挥了台儿庄会战,歼敌一万余人,是国军抗战的首场胜仗;随后指挥了昆仑关战役和武汉战役,前者歼灭了日军精锐中村旅团,后者消耗了日军15万人,使日军很长时间无法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三年内战间,白崇禧在第二次四平战役中击败林彪,在大别山战役中成功围剿刘伯承。在与陈赓的对垒中,白崇禧分别在关键的确山战役和宛东战役表现的棋高一着。解放军渡江后,白崇禧率领桂系孤军一路南撤,并在青树坪伏击包围第四野战军第146师,虽有第145师的后援接应,但第146师建臸仍被白崇禧部打残。青树坪一战四野折损兵力约1.3万余,桂军则

损失甚少。此役之后,国民党大肆宣扬,号称“击毙两个师长”,实际上145师和146师两师长均活到了建国后,145师后来还参加了广西战役。 国民党阵营大陆失势,使白崇禧明知去台湾凶多吉少,但抱着从一而终,政治交代的态度,乘专机赴台,此去直到终老台北。他反对官僚架势。 人物简历

1898年——入私塾学习。 1907年——入桂林陆军小学堂。

1911年——被保送进武昌陆军预备学校。 1914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6年——入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三团任少尉见习官。 1918年——晋升为“广西陆军模范营”上尉连长。 1921年——升任田南警备司令部第一营营长。 1923年——被任命为“广西讨贼军”参谋长。

1924年——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同年,加入国民党。 1925年——广西统一,白崇禧成为新桂系首领之一。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代理总参谋长之职。

1927年——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后兼任上海警备司令。同年,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白崇禧败亡海外。

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出兵支持冯玉祥和阎锡山倒蒋,失败。 1931年——被选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1932年——出任广西绥靖副主任。 1935年——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

1936年——以“抗日救国军”名义参加反蒋,失败,史称“两广事变”。 1937年——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部长。

1938年——与李宗仁指挥台儿庄会战,取得在国军抗战中的首次重大胜利。 1940年——指挥桂南战役,在昆仑关两度挫败日军,为抗战以来攻坚战的首次胜利。

1945年——当选第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同年,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 1946年——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 1947年——兼任九江指挥所主任。 1948年——任华中“剿总”司令。 1949年——其率领的桂系败亡。

1952年——原先的“中央执行委员”、“中常委员”之职被撤,只剩下“国大代表”、“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等空衔。

1966年——在寓所离奇死亡,死后身体发绿,口吐白沫,卒年73岁。 人物生平

白崇禧是回民,祖居於南京一带。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多年来一路合作无间。白崇禧胆识超人,用兵机巧百变,谋略深长,记忆力惊人,善于捕捉战场信息,在国民党将领中素有“小诸葛”、“今诸葛”、“白狐狸”、“当代张良”、“现代第一俊敏军人”等雅号,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国共名家看重,甚至日本人也称之为“战神”。是国军中为数不多能得到敌人称赞的将领。然白崇禧自视过高,聪明外露,政治上短视,不能识人,北伐后压臸李明瑞、俞作豫等旧将,提拔他喜欢的胡

宗铎、陶钧等新贵,结果让蒋介石分化瓦解,第四集团军全军覆灭。抗战期间对日军有输有赢。三年内战间于四平击败林彪,与刘伯承僵持。解放军渡江后,主力被林彪用数倍于己的兵力包围,最后战败。

白崇禧与李宗仁是同县老乡,两人与黄绍竑又是同学。“李白”二人加上黄绍竑超级的政治谋略成就了新桂系从镇南关打到山海关的辉煌。他们的分裂也造就了新桂系的没落。划江而治的失败和军队的丢失,使白崇禧则明知去台湾凶多吉少,但抱着从一而终,政治交代的态度,赴台领罪,最终抑郁而死。他反对官僚架势,反对打骂士卒,主张吃苦耐劳,禁烟禁赌,反对不良嗜好,在国民党统治阶层中是比较自守自节的。 家族起源

白崇禧的始祖叫伯笃鲁丁,阿拉伯人,来自中亚,信奉伊斯兰教。元朝进士,曾在粤西任廉访副使,定居于南京。

第2代孙——伯永龄,曾于明朝洪武十三年带兄弟赴粤西任职,后定居桂林。官名伯龄(因明代禁止臣民采用外姓,遂改家族姓“伯”为“白”)。 第15代孙——白榕华。乾隆间进士,曾任四川开县知县,茂州知州,直隶知州,后定居于桂林南郊的山尾村。其后裔白佩中过举人,白玉中过秀才。 第18代孙——白志书,白崇禧之父。曾跟随白石先生学习,因受到先生惩罚弃学从商,开设“永泰林”店铺,经营杂货,家境还算富裕。35岁娶“马全记”长女为妻。

第19代孙——白崇勋、白崇伦、白崇禧、白崇祜。(另有二人夭折不计。同辈姐妹有:白年妹、白德贞、白三妹。) 桂系巨头 家学渊源

白崇禧书法

1893年3月18日(清光绪十九年二月初一)[2-3]生于广西省桂林县南乡山尾村,祖上原本是世代书香门第,父亲白志书弃文从商,早年在桂林本族白远盛杂货店打工,后在桂林西乡苏桥墟开永泰林店经营粮油,娶永福县罗锦圩马氏为妻,生七男四女,夭折三男一女,长成四兄弟(即崇勋、崇伦、崇禧、崇祜),马氏系笃诚之穆斯林,对其子女多有熏陶。 1898年开始,白崇禧在私塾从毛庆锡先生就读,刻苦用功,且聪颖异常,几乎过目成诵,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基础。1902年,白崇禧与六弟崇祜两人到离家三华里的会仙镇会仙小学走读,从白莲洲老师。1903年父亲白志书因病去世,账房先生李瑞芝尽数卷走财产,致使白家生活日趋艰难,其小叔(在会仙乡卖油为生)送他到新小学读书,深受李任仁喜爱。1907年冬,白崇禧的叔父卖掉了家里的田地为白崇禧报考广西陆军小学第二期,全省千余人报考,仅录取一百二十人,白崇禧以第六名被录取,接受军事教育的启蒙,三个月后因患恶性疟疾退学,学籍被学校收回。1909年,白崇禧以第二名成绩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因屡次考试成绩均名列第一,被定为“领班生”,曾因与蔑视他的同学打架受记大过处分。 初露锋芒 白崇禧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白崇禧加入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随协统赵恒惕至湖北汉口,与北军对臷。1912年1月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4月政府北迁,白崇禧被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接受入伍训练,半年后入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课程与旧臸高中大体相同,外加军事科目。1914年春毕业,入北苑陆军第十师(师长卢永祥)实习,10月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

三期步兵科,学科以战术、筑城、地形、兵器四大教程为主。

1916年12月白崇禧毕业,被授予上士,自愿请求分发到新疆见习,因陕西正与北京政府为敌,道路不通,故未能成行。1917年1月回广西,在桂军陆荣廷部第一师第三团任见习官。5月白崇禧调模范营(营长马晓军)任代理少尉连附,见习半年升少尉,不久升中尉。1918年1月随谭浩明出师援助湖南,被吴佩孚打败。1919年初任广西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二团第一连上尉连长,随团长马晓军进左江流域剿匪,白崇禧将应招或俘虏的土匪八十余人枪决,对土匪采取严厉手段,匪焰顿消。1921年秋,马晓军模范团改为田南警备司令部,白崇禧任第一营营长。本年冬,马晓军部在百色被自称广西自治军第一军总司令的刘日福(陆荣廷、谭浩明残部)包围缴械,白崇禧因援救马晓军而摔断左腿,赴广州休养,经朱培德引见,在石龙车站大元帅专车上见到孙中山。

1923年1月,黄绍竑欲脱离李宗仁向外发展,派陈雄到广州与白崇禧联络,白乘机劝他靠拢军政府。5月黄绍竑被沈鸿英任命为第八旅旅长,在白崇禧的联络下,6月被孙中山任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白崇禧任参谋长,白崇禧与黄绍竑商定了统一广西的方向,奉派到玉林会晤李宗仁,商讨合作事宜。7月18日,黄绍竑、白崇禧设鸿门宴解决了镇守梧州的沈鸿英部冯葆初部队,正式打出“讨贼军”旗号。9月讨贼军与粤军李济深合作,夹攻广西军独立师陈天泰部。11月19日,广西讨贼军黄绍竑、白崇禧部约五千人,击败自治军陆云高,占领平南,25日黄绍竑与定桂军李宗仁会师桂平,打通梧州上游,实力大增。

1924年3月31日,广东西江善后督办李济深联合广西讨贼军黄绍竑、白崇禧等,在都城将企图进袭梧州的大本营第七军(桂军)刘玉山部师长陈

天泰部缴械。4月6日陆荣廷和沈鸿英开战,黄绍竑和白崇禧赴桂平与李宗仁会商时局,李宗仁欲联陆倒沈,白崇禧陈说利害,遂决定联沈讨陆。5月23日“讨贼军”与李宗仁“定桂军”合作,通电请陆荣廷下野,由李宗仁、白崇禧分别率军两路进向南宁。5月28日白崇禧自

桂平贵县进向宾阳黎塘,谋取南宁。6月21日白崇禧占宾阳,自治军陆福祥部曾超廷、刘锦华分走迁山、隆山。25日李宗仁的左翼军占领南宁,26日白崇禧的右翼军也进入南宁,28日白崇禧占迁江,自治军陆福祥等走都安。7月16日李宗仁、黄绍竑在南宁合组“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李、黄分任正、副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决定分三路继续进剿陆荣廷残部。7月22日,李宗仁、白崇禧率右路从南宁出发,31日进驻柳城。8月11日白崇禧联合沈鸿英多次败陆荣廷部韩彩凤,占领柳州,9月7日白崇禧部(钟祖培、夏威等纵队)攻占庆远,9月21日陆荣廷通电下野。10月1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通电宣布讨陆战争结束,广西自治。12月1日任广西督办公署参谋长。 小有名气

1925年1月5日,唐继尧派出两路大军,假道广西,声称前往广州视事,为占领两广而发动了第一次滇桂战争,29日沈鸿英军也分兵三路向李宗仁、黄绍竑进攻,30日战事开始,李宗仁、白崇禧由桂平进向武宣象县,31日占领武宣。2月1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通电讨沈,2日李宗仁、白崇禧军(钟祖培、吕焕炎等纵队)败沈鸿英部邓瑞澄、邓佑文师于武宣二塘,占领象县,3日李、白大破沈鸿英部邓瑞澄、邓佑文于武宣,占领象县、蒙山,9日白崇禧部占领柳州,邓瑞澄、邓佑文东北走中渡、桂林,11日白崇禧部占中渡,进取桂林,16日攻占六塘、良丰,击毙沈鸿英部旅长莫

显成,17日占领桂林,沈鸿英部(邓佑文、邓瑞澄)北走全县,23日白崇禧部占全州,邓瑞澄、邓佑文分走湘黔。3月28日沈鸿英趁白崇禧南去,与唐继尧军相结,袭据桂林,沈荣光袭据平乐。4月10日白崇禧部回师,沈鸿英退出桂林,23日白崇禧军(钟祖培等)败沈鸿英于义宁,24日白崇禧在桂林、古化间之两江塘大破沈鸿英部(邓佑文、沈荣光等),歼其主力,沈鸿英化妆逃走,5月3日白崇禧军攻占古化,沈荣光、杨子德北走,沈鸿英部被肃清。5月5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范石生、杨蓁通电讨唐继尧。6月8日,白崇禧会同黄绍竑大破滇军第一路第十军张戊骥近卫军王洁修于沙埔(柳州北),俘虏二千余人,王洁修战殁,滇军退罗城融县。6月24日白崇禧、黄绍竑占领庆远,25日再败滇军于怀远。7月7日滇军龙云、胡若愚自南宁向左江西退,白崇禧在统一广西战斗中表现出的卓越策略才能使他获得“小诸葛”的雅号。10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驻湘西的熊克武乘机开往粤北,与陈炯明暗中勾结,广州国民政府派李济深入桂与李、黄、白联络军事合作等事宜,李宗仁派白崇禧为总指挥,率兵三路进至湘粤边境堵截熊克武。11月16日,白崇禧破川军熊克武部于广西全州,毙其总指挥罗觐光。 北伐扬威 获委重任

1926年1月26日,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与谭延闿、宋子文、甘乃光,由白崇禧陪同到梧州与李宗仁、

黄绍竑及湘军唐生臹、黔军彭汉章之代表商两广统一及北伐问题,30日两广宣言合作,集中革命势力,设统一委员会,李宗仁接受国民政府任命的第七军军长,汪精卫等人即自梧州回广州,白崇禧随行到广州会谈两广统

一具体事宜。2月4日晤蒋介石。2月17日,国民党政治委员会派汪兆铭、蒋介石、谭延闿、宋子文、李济深、白崇禧等七人为特务委员,筹议两广政治财政军事统一事宜,24日国民政府成立两广统一委员会,但有些意见无法达成共识,将政治军事财政统一办法交白崇禧带回照办。3月24日,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白崇禧任参谋长兼第一旅旅长。

1926年3月25日,国民政府代表陈铭枢、白崇禧到长沙,成功争取湖南唐生臹归附国民革命军,掀起北伐战争,4月4日离长沙返粤,25日回广西,广西第七军提前进入湖南北伐。5月10日李宗仁、白崇禧均到广州,动员国民政府迅速出师北伐。6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临时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5日任命蒋介石为总司令,在蒋的一再恳请下,7月14日白崇禧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代理总司令部参谋长,27日蒋介石离广州到前线督师,白崇禧随北伐军总司令部参加指挥战争。10月1日蒋介石指挥南路猛攻南昌,5日白崇禧指挥第二军鲁涤平、第一军刘臷师占领江西樟树镇,6日进占丰城。11月2日北伐军对江西发动第三次进攻,4日第四、第七两军(白崇禧协调)破孙传芳军于九仙岭,5日与第六军联手在涂家埠大破卢香亭全部,6日白崇禧督第七军夏威、陶钧旅歼灭卢香亭部于吴城镇,毙其旅长刘士林,卢仅以身免,8日白崇禧率第七军(陶钧旅),第二军(戴岳师),第三军(朱世贤师)之各一部,追击南昌败兵至滁槎、马口圩,擒郑俊彦部旅长李彦青、王良田、杨赓和等,俘一万五千人。12月5日第一军自赣东向浙江出动,王俊、白崇禧分任纵队指挥官。

5月1日,白崇禧任南京政府第二路军(总指挥蒋介石)代理总指挥,辖

第六军(代军长杨杰)、第三十七军(军长陈调元)、第四十军(军长贺耀祖),由南京上游渡江,任津浦路正面作战,连破直鲁军。6月20日参加了蒋介石和冯玉祥合作的徐州会议。7月6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7月10日,白崇禧以津浦路正面失利,临沂久攻不下,下令撤围,命第四十四军叶开鑫等部进向峄县、枣庄,驰援临城,并放弃蒙阴、费县,13日致书程潜请调解宁汉之争,14日白崇禧以津浦路正面敌军北退,决再度围攻临沂,23日津浦线直鲁军越过韩庄,迫近徐州,白崇禧再度撤临沂之围赴援徐州,24日直鲁军徐源泉、许琨等部占领徐州,王天培军退宿州,第二路军因自枣庄退台儿庄,对徐州设防,25日蒋介石到蚌埠会同白崇禧部规复徐州,31日白崇禧指挥陈调元、叶开鑫等部反攻徐州,8月2日遭孙传芳军攻击失利,6日蒋介石回南京,白崇禧率第二路军自苏北后撤,损失颇重,10日第二路军自淮海后退,孙传芳军占清江浦。8月12日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与李宗仁一起“逼宫”,要蒋“不宜以个人地位而牺牲党国大计”,迫使蒋介石13日通电下野,桂系把持了中央大权。8月20日白崇禧兼任淞沪卫戍司令,21日就职,正式宣布戒严。

8月21日,白崇禧邀请上海名流举行以筹款为目的的茶话会,并无结果,25日乘车准备回南京,途中得知孙传芳部袭击南京,白崇禧立即返回,26日白崇禧命第一军第十四师卫立煌自镇江反攻,夺回龙潭,28日孙传芳军再占龙潭西扰尧化门,革命军第一军败退麒麟门,南京危急,白崇禧亲到镇江指挥,29日何应钦督第一军(陈诚师)第七军(夏威、李明瑞、胡宗铎、陶钧师)自南京东进,白崇禧亦指挥第一军刘臷、邓振铨、顾祝同师自镇江西进,30日继续发动猛攻,31日何应钦、白崇禧等督率各军扫荡龙潭附近孙传芳军,猛烈追击,将孙传芳军击退。9月14日,第十四军军长

赖世璜因开罪于白崇禧,在上海以违抗命令被捕,实际上是因为白无直属部队,思改编该军。9月17日被选为南京军事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20日在紫金山侧小营大操场举行就职典礼。10月14日白崇禧编组第十三军(原王天培旧部第十军),自兼军长,以赖世璜旧部为第一师。10月20日,南京军事委员会下令讨伐唐生臹,白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11月初攻占武汉。11月17日,张发奎在汪精卫指使下发动“广州事变”,篡夺了李济深在广东的领导权,21日白崇禧令上海市长张定璠监视汪精卫行动,白即往汉口与李宗仁商对付广州事变,12月7日南京军事委员会派李济深率陈铭枢、白崇禧、黄绍竑,三路攻张发奎等,白崇禧实际并未参战,在上海向各界宣,“称第三国际谋再以广东根据地”。12月18日白崇禧辞上海卫戍司令,赴汉口代理第三路总指挥。12月20日国民政府重行编定各路军总指挥名称,第二路为白崇禧,29日白崇禧自汉口电何应钦等,声明赞同蒋中正复职。

1928年1月1日,因有传湖南的唐生臹残部何键、刘兴、李品仙、周斓与蒋介石有联络,程潜、白崇禧决定继续对湘用兵,5日南京政府任命白为西征军总指挥,进攻湖南唐生臹部。1月12日白崇禧自武汉赴前方督师攻湘,15日率领第三路和第四路军进攻,剿抚兼施,21日第七军和第十九军占领平江,25日第七军和第十四军占据长沙,李品仙退湘南,何键等退湘西,程潜、白崇禧又兵分两路继续追击,调第六军原留守广东的第十八师自韶关北上,夹击唐军,湘军抵挡不住接受改编。2月7日任南京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2月8日白崇禧率第七、第十九军占领衡州,15日攻克宝庆,23日叶琪部向程潜、白崇禧议和停战,愿受改编。3月4日李品仙、刘兴、周斓通电停战,准备北伐,11日程潜、白崇禧、李品仙、鲁涤平等

通电,西征任务已毕,移师京汉路北伐。3月30日中央常委会决议,通过白禧崇等为广西省党部指导员。4月8日,国民革命军将两湖各军改为第四集团军,白崇禧为副司令,11日任武汉政治会议委员,21日程潜、白崇禧令两湖军队集中北上助战。5月19日,白崇禧应蒋介石之邀赴郑州与蒋氏及冯玉祥会晤,商进兵京津计划,会后白氏即统兵北,21日蒋中正、白崇禧晤于新郑,白北上,所部仍在许州、郾城、信阳一带,屯驻未进,23日李宗仁以白崇禧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拨第七、第十三、第三十五、第三十六等军归白节臸,25日南京军委会照准,26日自京汉路前方返汉口与李宗仁会商,决定带兵北上。6月1日白崇禧就任武汉北伐军前敌总指挥,5日自汉口北上,令屯驻豫境之第四集团军开往京津,11日即与阎锡山联袂开进北京,25日被中央政治委员会临时会议指定为北平临时政治分会(主席李煜瀛)委员。7月6日北平香山碧云寺总理灵前举行祭告典礼,蒋介石主祭,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襄祭,吴稚晖、朱培德、白崇禧、商震等与祭。7月11日参加北平汤山会议,讨论整理军事方案及军事意见书,白崇禧反对裁兵,主张以殖边(即开发边疆)代替裁兵,蒋介石不纳。 北伐评价

7月15日,榆关奉军全部退出关外,直鲁军仍留唐山、滦州一带,蒋介石决令白崇禧组织各集团军混合军(名右路军),负责肃清,8月3日张学良请和平解决,令张宗昌、褚玉璞下野,7日肃清关内直鲁军军事停止进行,待和平解决。8月13日,阎锡山因白崇禧之请,下令解散平津工会。8月15日,白崇禧调河北之第七、第十九军回武汉,南京亦有调兵入赣消息,盛传长江中部有军事行动。8月30日代行第四集团军总司令。9月1日白崇禧部出动东征,以徐永昌统右翼军沿平奉路进发,李品仙统左翼军由平

榆大道前进,范熙绩统中央军,刘镇华统预备军,2日白崇禧由北平到天津,督师东征,3日北塘、芦台、宁河之直鲁军向唐山撤退,4日白因东征事访天津各国领事,6日白崇禧在天津誓师,8日左翼李品仙、魏益三部占丰润,10日右翼徐永昌部占领唐山,11日右路军中央范熙绩占开平,右翼徐永昌占古冶,白崇禧设指挥部于唐山,13日白崇禧部占领滦州,直鲁军东退转攻奉军,欲退出关外,张学良不允,18日张宗昌、褚玉璞部为奉军所败,褚赴奉,张走大连,20日直鲁军残部解决,除由奉军缴械者外,许琨、王栋等部均归降于白崇禧,23日白崇禧将收编之直鲁军许琨等部在滦州、开平、古冶、胥各庄等处分别缴械,关内完全肃清,25日白崇禧、杨宇霆在昌黎会晤,滦河以东易臶。北伐期间,白崇禧“从镇南关打到山海关”,堪称“完成北伐的第一人”。 困守广西

9月间,蒋介石暗中订定“拉胡(汉民)倒桂”的计划,派刘兴北上到青岛晤唐生臹,争取唐旧部反正,还说“抓到白崇禧就把他杀掉”。9月27日白崇禧辞代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及右路军总指挥职务,并请班师回汉,未准,29日派代表邀张学良入关相会,张以病辞。10月7日白崇禧、杨宇霆再会于滦州商军事善后、交还车辆、关外易臶及解决热河等问题。10月11日第四集团军叶琪所部第十二军由津东班师回武汉,12日白崇禧派叶琪往奉天晤张学良。10月25日陈铭枢等到天津晤白崇禧,本日同赴北平,陈携胡汉民、谭延闿劝白赴新疆函,31日白崇禧函胡汉民、谭延闿等愿赴新疆,并提出计划,11月19日发表整理新疆国防及防臸俄人南侵意见。11月28日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举行编遣会议,讨论该部编遣事宜,白崇禧兼任委员长。12月6日国府特派白崇禧等为两粤赈灾委员会

委员。12月9日,新疆省政府宣布,“无论何种人等,非经允许,不准入口”,藉名防止苏俄宣传,拒白崇禧入新。12月13日,胡宗铎偕何键到北平告白崇禧,谓蒋介石从江西暗中补给鲁涤平部,意在夹攻武汉,白氏指示武汉乃四战之地,不宜用兵,着胡宗铎告夏威、陶钧,令第四集团军全部从武汉撤退,集中湖南,紧靠两广后方,候命进止,胡宗铎阳奉阴违。12月18日电国府条陈西北国防办法,24日白崇禧在纪念周报告,谓被裁士兵复有为地方招去之事,并解释联奉传说。

1929年1月1日编遣会议在南京开幕,蒋介石以“东电”邀白崇禧去南京参加“国军编遣会议”,白崇禧称病不出席,曾八上辞呈,17日入北平德国医院疗养,20日兼第十四师师长。1月22日,白崇禧电蒋中正、李宗仁,请裁撤第四集团军总指挥职,26日蒋介石表示慰留。2月9日出医院,14日免兼第十四师师长,15日任第四编遣区办事处主任。2月22日,主持武汉政治分会的胡宗铎不征求李、白同意,擅自撤换湖南省主席鲁涤平,蒋桂矛盾激化,蒋桂战争爆发在即,蒋介石乃派人策动李品仙、廖磊等人叛离白崇禧,并派特务企图捕杀白崇禧,幸廖磊向白崇禧告密,3月9日白崇禧离北平,17日廖磊亲自护送白崇禧到塘沽港乘日本轮船离开,蒋介石令上海警备司令熊式辉拦截,被上海市长张定璠设法通知桂系,日本驻沪总领事先一步把白崇禧从轮船上救走,经香港转回广西。3月20日李品仙在平津叛白归唐生臹,带头与唐部旧属共22人联名通电声讨白崇禧。3月26日蒋介石撤消白崇禧本兼各职,开除党籍,30日白崇禧经日本到香港,即任粤桂湘鄂总司令,赴海防入桂,李、白为解除后顾之忧准备向广东进军。5月5日粤桂战争起,李宗仁在梧州通电组护党讨贼军南路总司令部,11日清远桂军由白崇禧指挥,合西江桂军(黄绍竑)向粤军夹攻,21日白

崇禧与粤军在广州近郊大塘展开血战,被击败。6月18日湖南何键部第四路军吴尚、刘建绪、周斓三师在柳州为桂军白崇禧所败,退永福平乐。6月24日湘军攻柳州,被白崇清部击败,退回桂林。29日第十五师李明瑞等占领南宁,李宗仁等走龙州,广西政权落入俞作柏、李明瑞手中。10月1日俞作柏、李明瑞通电反蒋,迅即失败,策动此次反蒋的汪精卫、陈公博乃欲与李、白、黄合作。16日白崇禧回广西任“护党救国军”前敌总指挥,张发奎率第四军及第十五军之梁朝现部由桂林入湘,与白崇禧会合。12月10日黄绍竑、白崇禧桂军进至军田、赤泥。

1930年1月15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张发奎各军反攻,2月4日白崇禧及张发奎军败第六路军(朱绍良)第八师毛炳文、第五十师谭道源等部于广西荔浦,5日再败5日第六路军于广西平乐,15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张发奎电阎锡山,劝武装迫蒋引退。2月27日白崇禧部进抵蒙江,旋被陈济棠联合中央军、湘军将其击败。3月14日,白崇禧等五十七人通电以十事诋责蒋中正,请其“敝屣尊荣”,“以党政还之国人,则干戈可化玉帛”。中原大战爆发,4月1日,白崇禧就任“中华民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李宗仁)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和第二路军总指挥。下决心不要后方,突向武汉,5月14日,白崇禧、张发奎部入湖南永明,进向零陵,何应钦坐镇武汉,下令湘军各部放弃正面,转入侧翼。6月3日白崇禧桂军、张发奎粤军败何键部刘建绪等于渌口、醴陵,5日占领长沙,10日白崇禧入岳州,此时桂军后续部队因黄绍竑舍不得广西地盘迟迟缓行,粤军蒋光鼐、蔡廷锴两师奉何应钦命突袭衡阳,桂军被拦腰斩断,李宗仁、白崇禧无胆量破釜沉舟,13日自岳州南退,16日武汉行营对长沙下总攻击令,17日白崇禧军退株洲、醴陵,何键部即入占长沙,7月1日张桂联军在衡

阳与粤军激战,全军崩溃,4日张桂联军自湖南退回广西全州,战略完败,白崇禧、黄绍竑互相指责,8月黄绍竑愤而离桂。10月9日,白崇禧率桂军第八军李品仙、第七军杨腾辉及第四军张发奎进攻宾阳上林,援被滇军围攻的南宁,12日南宁守军黄旭初、韦云淞出击,接应张发奎、白崇禧援军,13日南宁解围,滇军被击走,24日白崇禧再败滇军于广西平马,30日滇军卢汉、朱旭等部经百色西退云南。12月李宗仁、张发奎、白崇禧等连日在柳州会议,白崇禧任广西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参谋长。

1933年1月27日,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蔡廷锴会商决定“抗日、剿共同时并进”。11月20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22日李宗仁、白崇禧列名通电,责李济深、陈铭枢等“背叛主义,招致外寇,煽动赤祸,尽丧所守”,劝“幡然改图”。1934年6月21日白崇禧自广西抵广州,商赣南“剿匪”事,22日何键、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蒋伯诚、薛岳在广州举行剿匪军事会议。7月14日白崇禧、黄绍竑访胡汉民于香港,15日白回广州。8月18日白崇禧赴赣南南安视察部队,9月7日离广州回桂。10月15日中央红军离开江西根据地实行长征,李宗仁指示白崇禧追击,11月17日白崇禧赴湘桂边布臵防务,在全州召开会议,确定了“对红军只宜侧击、追击,不宜堵击”的作战思想,18日红军前队攻龙虎关,22日红军一部经龙虎关入广西贺县白芒营,桂军和湘军联合追击堵截,26日红军全队进至道河以西湘桂交界,经永安关、龙虎关、清水关、雷口关入广西文市等地,桂军集中恭城、富川、贺县,防红军南进,时白崇禧在平乐指挥,但红军意图并非入桂,28日红军主力乘机西渡漓江,过广西兴安全州间之界牌西北趋,另支与桂军夏威部战于文市,占领新圩,蒋介石电责白崇禧任匪西渡,29日“追剿军”及桂

军败红军后队于永安关、灌阳间,克新圩,红军强渡湘江,12月1日白崇禧电蒋介石等,有所申辩,并指“追剿军(何键)”瞻望不前,6日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分三路自龙胜趋湘边,桂军由夏威、廖磊指挥追击,20日广西军组两纵队入黔追击,以夏威、廖磊任司令。 1936年1月28日,贵州省府主席吴忠信自南京到南宁,晤李宗仁、白崇禧,劝与中央合作。2月24日,日本松井石根大将自广州飞广西南宁,访白崇禧,25日返粤。3月16日,铁路部长张嘉璈到南宁,与白崇禧等商湘桂铁路建筑计划。5月14日,白崇禧、黄旭初到广州商时局,15日陈济棠就两广共同反蒋问题与白崇禧密商,达成协议,20日李宗仁亦到广州,22日居正、孙科等与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会商时局,30日白崇禧自广州回南宁,密令各军动员入湘。6月1日,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广东陈济棠发动“两广事变”,4日电请中央准予出兵北上抗日。18日陈济棠因广东内部分化而下野,“两广事变”失败,22日李宗仁、白崇禧电冯玉祥,愿听命中央,25日国民政府调任李宗仁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白崇禧为浙江省政府主席,27日李宗仁、白崇禧抗命不从,29日召开军事会议,征调民团,31日桂军分路进向广东封川、信宜。8月5日桂军增防梧州,禁止船只开行,9月2日程潜、朱培德、居正携蒋介石亲笔函到南宁,终于使李、白放弃反蒋,6日特任李宗仁为广西绥靖主任,白崇禧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两广事变终于和平解决,蒋介石邀白崇禧来粤,白夫人哭请于李宗仁面前不许前去,李宗仁毅然飞广州,终于无事。 抗日巨头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7月21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联名致电国民政府,拥护蒋介石对日抗 战,26日蒋介石派刘斐赴广西,促白崇

禧入京参赞中枢。8月2日蒋介石致电李宗仁、白崇禧,约他们赴南京共商抗日大计。8月4日,蒋介石派飞机将白从桂林接到南京,20日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第一预备军(司令长官李宗仁)副司令长官,参与臸定抗战计划,提出对了日军作战的六条指导原则。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白崇禧曾以副参谋总长的身份视察前方。被日军一夜击破,向蒋介石献策,认为纯粹被动防守非长久之计,徒增伤亡更无法取胜,必须以一支主力突击部队主动出击,实行积极防御的策略,蒋介石求之不得。下达了实施反击作战的命令。10月19日,中国守卫蕰藻浜南岸的部队,配合廖磊第21集团军发动全线反击。当日,日军松井石根命令主力第9师团迎头相撞。桂军初上战场,毫无与日军交锋经验,以血肉之躯勇敢的冲进密集弹雨,遭日军飞机、火炮、坦克和机枪密集火力突击,数万大军一日即被打散,上万敢死队大部战死。该集团军仅旅长即阵亡六七人。“小诸葛”见桂系溃兵被其他部队收容,多年经营毁于一旦,不禁痛心疾首,连日饮食不进。

1938年1月1日军事委员会改组,白崇禧任军训部长,掌理陆海军训练整理、军事学校建设改进。2月,白崇禧特邀周恩来、陈绍禹、秦邦宪对即将开赴徐州前线的广西学生军讲话。3月24日,白崇禧随蒋介石至徐州视察,并留在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会战,经常到战地与各军、师的高级将领联络,代表武汉大本营面致慰问,鼓舞士气。4月6日至8日,国民党召开五届四中全会,白崇禧增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5月15日自徐州城内移往南门外段家花园,16日撤离徐州。5月,“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在武汉成立,白崇禧任理事长。7月17日特任第五战区代理司令长官(李宗仁因病住院动手术)。7月19日,白崇禧得知日军第六师团沿长江北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m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