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总结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9 21:49: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 篇 组织学 组织学总论第 1 章 组 织 学 绪 论

第 2 章 上 皮 组 织 第 3 章 结 缔 组 织 第 4 章 血 液

第 5 章 软 骨 和 骨 第 6 章 肌 组 织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 7 章 神 经 组 织

组织学各论

下 篇 胚胎学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大纲要求:

1.熟悉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显微镜下常用的长度单位 3.熟悉组织学技术简介 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

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 细胞: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 组织:细胞群+细胞外基质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 器官:组织按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具一定形态结构,能完成特定生理功能 ? 系统: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系统,完成连续的生理过程. 三、组织学技术简介 (一)光镜技术 [1].石蜡切片术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 染色→封片 [2].冰冻切片

取材→速冻→冰冻切片→染色→封固 [3].其他:涂片、磨片、铺片等。 常用HE染色

苏木精(hematoxylin):染细胞核及细胞质内嗜碱性物质成紫蓝色。 伊 红(eosin):染细胞质及胶原纤维成粉红色。 嗜碱性 嗜酸性 中 性

特殊显微镜:荧光显微镜(DNA/RNA): 组织化学术 相差显微镜(活细胞): (二)电镜技术

1.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分辩率为0.2nm

固定→包埋→切片→染色 细胞内部结构、细胞外基质

2.扫描电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固定→脱水 →干燥→喷镀

组织、细胞表面立体结构

显微镜观察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 1微米(μm)=1/1000毫米(mm) 1纳米(nm)=1/1000微米(μm) 光镜最大分辨率为0.2μm 光镜结构(LM)

透射电子显微镜最大分辩率为0.2nm 超微结构(EM)

(三) 组织化学术(histochemistry)

组织化学术:应用化学、物理、生物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与组织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技术,能在组织切片定位、定性、定量地显示某种物质的存在与否、以及分布状况。

细胞化学术(cytochemistry):应用于游离细胞的样品。 1.一般组织化学术

在切片上加某种试剂,与组织中的待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原位形成有色沉淀物(重金属沉淀)。

显示糖类、脂类、核酸、酶类。 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反应):

(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

多 糖 + HIO4→多醛 + Shiff试剂 紫红色沉淀物 (乙二醇基) (乙二醛基) 2.免疫组织化学术(immunocytochemistry)

定义: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细胞内蛋白质及膜表面受体、抗原等大分子物质的存在和分布。 组织切片 + 标记了的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四).细胞培养术及组织工程 细胞培养(cell cultrue):是把从机体取得的细胞在体外模拟体内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技术(in vitro).

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利用细胞培养术在体外模拟构建机体组织或器官的技术。(五)放射自显影术(autoradiography)

通过活细胞对放射性物质的特异性摄入以显示该细胞的功能状态或该物质在组织和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六)图像分析术(image analysis)

利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对组织切片提供的平面图像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立体的组织和细胞内各种有形成分的数量、体积、表面积等参数。 试 题 测 试

1.下列有关HE染色法的叙述, 哪一项是 正确的

A 、能显示细胞内的高尔基复合体 B 、能显示网状纤维

C 、能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 D 、能将细胞膜染成蓝紫色 E、 能显示弹性纤维 2.PAS反应显示 A 、RNA B 、DNA C、 多糖 D 、蛋白质 E 、脂肪

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以定位 A 、多肽、蛋白质 B 、铁 C 、锌 D 、核酸 E 、铜

4.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是多少 A 、 2mm B、 0.2μm C 、 0.2ηm D 、 0.01 ηm E、 0.1ηm 本章重点

? 组织学、组织、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概念 ? 常用长度计量单位 ? HE染色法

第二章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细 胞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器官 系统 循环系统 免疫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男、女生殖系统 大纲要求:

? 1.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和几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关系。 ? 2.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

? 3.掌握上皮细胞游离面、侧面和基底面特化结构的超微结构和功能意义。 概 述

1.结构特点:

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 无血管,有极性 游离面 基底面 侧面

2.分布特点:体表或衬于体内各种有腔器官的内表面。 3.分类

(1)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 (2)腺 上 皮(glandular epithelium) 4.功能

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一.被覆上皮

(一)被覆上皮的类型和结构

被覆上皮

单层上皮 复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复层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变移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表面观: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中央;边缘锯齿状或波浪状,互相嵌合。

垂直切面:细胞扁薄,胞质很少,含核部分略厚 分布:

1、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

2、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 3、其它:肺泡、肾小囊

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

血细胞 正常值 红细胞 男:(4.0~5.5)×1012/L 女:(3.5~5.0)× 1012/L 白细胞 (4.0~10)× 109/L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5%~30%

血小板 (100~300) × 109/L 一、红细胞(erythrocyte)

1.结构:直径:7.5μm双凹的圆盘状结构,无核,无细胞器。 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Hb:男性:120~150g/l 女性:110~140g/l

2.功能:结合与运输O2和CO2。

肺 器官组织 (O2分压高) (CO2分压高)

CO2+HbO2 HbCO2+O2

? 变形性:

当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

? 血型:

红细胞膜中有血型抗原A和/或血型抗原B,构成ABO血型抗原系统 A型-有血型抗原A B型-有血型抗原B

AB型-兼有血型抗原A和B O型-二种血型抗原均无

蛇毒、溶血性细菌、脂溶剂等,也能引起溶血

? 红细胞无任何细胞器,不能合成蛋白质和酶类(120天)。

?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占

0.5~1.5%)。

网织红细胞

案例4-1

患儿,男性,8岁,偏食消瘦,面黄2个月就诊,母亲代诉;患儿近2个月来食欲下降,上学体力难撑,记忆力下降,易怒,体格检查:眼睑、口唇粘膜苍白,指甲扁平,无光泽,部分呈勺状。实验室检查:血涂片染色显示红细胞色浅,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3%,骨髓增生活跃;血红蛋白70g/L,血清铁、铁蛋白均降低,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肝、肾功能正常,经过加强营养,补充硫酸亚铁制剂1个月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问题:1.你知道患儿得的什么病吗?

2.用组织学知识能解释上述症状和体征吗?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血液内成分低下,突出表现为红细胞数目减少(RBC低于4.0×1012/L)或Hb减低(Hb<100g/L,引起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原材料的缺乏(如营养不良,缺铁),长期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等),血液的再生障碍等等。贫血的原因一旦找到,需要尽快消除病因,如及时足量补充体内缺乏的物质(蛋白,铁等),治疗慢性病(痔疮手术等),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首先保证营养供给,防止营养性贫血的发生,维护大众的身体健康。 二、白细胞(leukocyte)

为有核的球形细胞,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白细胞分类

有粒白细胞 中性粒C 嗜酸性粒C 嗜碱性粒C

白细胞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LM:

直 径:10~12μm

细胞核:杆状核或分叶 核,2~5叶 。

胞 质: 呈粉红色,含许多细小颗粒: 浅紫色嗜天青颗粒(溶酶体)

浅红色特殊颗粒

EM:

嗜天青颗粒:20%,体积较大 (0.6~0.7μm),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多种酸性水解酶。

特殊 颗 粒:80%,颗粒较小( 0.3~0.4μm ),内含吞噬素和溶菌酶等。 功 能

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吞噬大量细菌 —— 死亡—— 脓细胞 结缔组织中可存活2~3d

2.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 LM:

直 径:10~12μm

细胞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

细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紫蓝色。 EM:

颗粒: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胞质:白三烯 功能:

参与过敏反应,组织中可存活10~15d

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LM:

直 径:10~15μm

细胞核:常为2叶,呈八字型。

细胞质: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溶酶体酶,芳基硫酸酯酶,组胺酶和阳离子蛋白。

EM:颗粒多呈椭圆形,内含方形或长方形结晶体。

功 能: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分解组胺,灭活白三烯,抑制过敏反应;抗寄生虫。结缔组织中可存活8~12d

4.单核细胞(monocyte) LM:

直 径: 14~20μm

细胞核: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着色浅。 胞 质: 丰富,呈弱嗜碱性(灰蓝色),含有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溶酶体) 功能:进入CT或其它组织中,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5.淋巴细胞(lymphocyte) 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

小淋巴细胞, 6~8μm(多见) 中淋巴细胞, 9~12μm

大淋巴细胞, 13~20μm(L组织) 小淋巴细胞

LM:核圆,一侧常有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着色深。胞质很少,嗜碱性,染成蔚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功 能:机体防御疾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主要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分类

? T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产生于胸腺,占75%.参与细胞免疫.

? B细胞(bong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产生于骨髓,占10~15%,参与体液免疫.

? 自然杀伤细胞(nutrue killer cell NK) 产生于骨髓,占10%,为中淋巴细胞.

为有核的球形细胞,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 为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

LM:直径:2~4μm,双凸圆盘状,无核。 颗粒区:中央,有蓝紫色血小板颗粒。 透明区:周边,浅蓝色。 功 能

1.参于止血和凝血

2.保护血管内皮,参与血管内皮修复。 小 结

? 血液的组成。

? 血液有形成分的结构特点、功能和正常值。 单项选择题

1.正常成年男性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的 范围是

A.(3.5~5.0)×1012/L B.(4.0~5.5)×1012/L C.(4.0~10)×109/L

D.(100~300)×109/L E.120~150g/L

B 2.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A. 50%~70% B. 0.5%~3% C. 0%~1% D. 3%~8% E. 25%~30%

多项选择题

1.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颗粒中含 A.肝素

B.过氧化物酶

C.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D.组胺酶 E.组胺

2.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含 A.酸性磷酸酶 B.碱性磷酸酶 C.过氧化物酶 D.溶菌酶 E.吞噬素

AC

第五章 软骨和骨

大纲要求

1.了解软骨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2.熟悉骨组织和长骨的结构。 3.了解骨发生的一般过程。 一、软骨(cartilage)

软骨细胞

软骨组织 无定形基质 组成: 软骨基质

软骨膜 纤维

根据纤维成分: 透明软骨 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 (一) 透明软骨(hyalinecartilage) 分布: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软骨 (1)软骨细胞(chondrocyte)

LM:胞质弱嗜碱性,核小,扁圆形,位于软骨陷窝(cartilage lacunae)

C

ACE 周边:细胞较幼稚,体 积小,呈扁椭圆 形,单个分布。

中央:细胞接近圆形, 2~8个成群分布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 EM: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2)软骨基质(cartilage matrix) 软骨细胞分泌 1)无定形基质:

蛋白多糖

(分子筛)

呈凝胶状,

软骨囊(cartilage capsule) 2)纤维:胶原原纤维

(3)软骨膜(perichondrium) 外层:胶原F 内层:细胞

骨祖细胞(osteoprogenitor cell) (二) 纤维软骨(fibrous cartilage) 分布: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盘等处。

较小而少,基质较少,大量平行或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束,故韧性强大。 (三)弹性软骨(elastic cartilage) 分布:耳廓、咽喉、会厌等。 弹性纤维

(四)软骨的生长方式

1.附加性生长:软骨膜下生长(终身) 骨祖细胞 成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 2.间质性生长:软骨内生长(幼稚时期) 软骨细胞 生长、分裂增殖 软骨基质 二、骨(bone) 骨组织 骨髓 骨膜

(一)骨组织(osseous tissue) 细胞

细胞外基质:骨盐沉积 1.骨基质(bone matrix):(骨质) 胶原纤维(90%)

有机成分:无定形基质

无机成分:骨盐(bone salt),占干骨重量65%,羟基磷灰石结晶,呈细针状 类骨质(osteoid):无骨盐沉积

骨板(bone lamella)——骨质的基本结构形式

松质骨(spongy bone):长骨骨骺、扁骨板障、短骨中心 密质骨(compact bone):长骨骨干、扁骨和短骨表层

2.骨组织的细胞

(1)骨祖细胞(osteoprogenitor cell)位于骨膜内,干细胞

细胞较小,呈梭形,胞质少,核椭圆形或细长形,可分化为成骨细胞。 (2)成骨细胞(osteoblast)

LM:位于骨组织表面,有细小的突起,立方形或矮柱 状,核圆,胞质嗜碱性。

EM:大量的RER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类骨质,基质小泡(matrix vesicle)—钙盐结晶—进入类骨质—骨盐

(3)骨细胞(osteocyte)

有细长突起,胞体较小,呈扁椭圆形,突起间有缝隙连接。骨陷窝(bone lacunae), 骨小管(bone canaliculus)。

功能:具有一定的溶骨和成骨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 (4)破骨细胞(osteoclast): 少,位于骨组织边缘

LM:多核的巨细胞,胞质嗜酸性,近骨组织处有皱褶缘(ruffled border).(血液单核细胞). EM:溶酶体、线粒体丰富,突起,吞噬泡,吞饮泡, 亮区(clear zone),

功能:释放水解酶和有机酸.具有溶骨、吞噬和消化能力. (二)长骨的结构 1.骨干(密质骨)

环骨板(circumferential lamellae): 外环骨板 内环骨板

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 又称骨单位(osteon).

哈弗斯骨板: 4~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

板。

中央管(central canal):

穿通管(perforating) 间骨板(interstitial lamellae):不规则的平行骨板。

黏合线(cement line)

2.骨骺(松质骨)

3.骨膜

骨外膜:外层:厚,为致密CT.穿通纤维(入骨质)

内层:疏松CT ,含骨祖细胞、小血管和神经。 骨内膜:含一层骨祖细胞+少量结缔组织。

功能:营养骨组织,为骨的生长和修复提供干细胞。

(四)怎样能长得高?(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 遗传因素

? 维生素(A,C,D) ? 营养

? 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骺板软骨) ? 运动

? 各种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表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 单项选择题

1.对成骨细胞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细胞较大,呈柱状或椭圆形,分布在骨质的表面 B.细胞核呈圆形,核仁明显 C.细胞质强嗜酸性

D.电镜下可见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E.具有分泌骨质有机成分的功能

2.对骨单位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又称哈弗斯系统

B.是长骨干内的结构和营养单位 C.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 D.由同心圆排列的骨板组成 E.相邻骨单位之间有粘合线相隔

3.对软骨囊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位于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内 B.含硫酸软骨素较多 C.染色后呈弱嗜酸性

D.内含胶原原纤维少或无 E.染色后呈强嗜碱性

选择题 备选答案

A.成骨细胞 B.透明软骨 C.纤维软骨 D.破骨细胞 E.骨原细胞

1.细胞外基质内含粗大的胶原纤维束C 2.细胞外基质内含胶原原纤维B 3.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是D 4.细胞周围含大量嗜碱性物质B

C D C

备选答案:

A哈弗斯系统 B粘合线

C间骨板 D穿通管 E穿通纤维 1.其内的血管可分支形成中央管内的血管D 2.是含骨盐多,含纤维少的骨基质B

3.可从骨外膜外层经内层插入到外环骨板E 4.呈半环形或不规则结构C 5.长骨内结构与营养单位A 小 结

1.软骨的一般结构和分类特点。

2.骨组织的构成(骨基质,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 3.骨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意义。

第六章 肌组织(muscle tissue)

大纲要求

1.熟悉肌组织的特点和类型

2.掌握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其功能。 概 述

组成:肌细胞+少量CT、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肌纤维(muscle fiber)----肌细胞 肌 浆(sarcoplasm)------肌纤维的细胞质 肌 膜(sarcolemma)------肌纤维的细胞膜 分类:

骨骼肌 ————随意肌 (躯体N) 心 肌 横纹肌

平滑肌 不随意肌 ( 自主N)

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

肌外膜epimysium

肌束膜perimysium

肌纤维muscle fiber

肌束muscle bundle

肌内膜endomysium

(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1.为长圆柱形多核细胞,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横纹(cross striation)

2.肌原纤维(myofibril)丰富;周期性重复排列的明带(light band )、暗带(dark band)。 肌节(sarcomere) 1/2 I +A+ 1/2 I

概念:相邻两个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组成:1/2 I带+A带+1/2 I带

作用: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myofibril)

粗肌丝(thick filament):位于A带,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

细肌丝(thin filament):一端固定于Z线,另一端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侧。 H带—粗肌丝,明带—细肌丝, 肌丝的分子结构

细肌丝(thin filament) 肌动蛋白(actin):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肌钙蛋白(troponin) :TnT

TnI TnC

肌钙蛋白

粗肌丝(thck filament): 肌球蛋白(myosin)

头:具有ATP酶活性。 杆:2处类似关节

2.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

概念: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T小管 位置:T小管位于A、I带交界处。 功能:同一平面的T小管 分支吻合 肌纤维内部

3.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概念: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

环绕肌原纤维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

位置:位于横小管之间,

中部纵向包绕每一条肌原纤维纵小管(longitudinal tubule) 两端扩大呈扁囊状: 终池 三联体

(terminal cisternae)

横小管 (triad)

作用:膜上有钙泵和钙通道,调节肌浆内的钙离子浓度。 (三)骨骼肌收缩原理

1.神经冲动→T小管→肌浆网→释放钙

2.钙离子与TnC结合,肌钙蛋白构型发生变化,原肌球蛋白被压入沟底,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暴露;

3.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使ATP酶被激活,分解ATP,释放能量,使肌球蛋白分子头向M线旋转和划动,把与之相结合的细肌丝向M线方向牵拉, 4. H带和I带缩短,A带不变,肌节缩短。 二、心肌 (cardiac muscle)

自动节律性收缩功能;内分泌功能

LM:短圆柱状,有分支显横纹。核:1--2个,位于中央。连接处染色深 闰盘(intercalated disc) EM:肌原纤维不如骨骼肌规则明显。线粒体 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

肌浆网不发达,终池较小,只形成二联体(diad)。 闰盘: 横向: 桥粒

中间连接

纵向:缝隙连接

位Z线水平

三、平滑肌(smooth muscle) LM:

长梭形,核呈椭圆形或杆状,一个,位于中央,无横纹。 自动节律性收缩 EM:

无肌原纤维,含密体,密斑,中间丝,粗肌丝,细肌丝,少量的肌浆网; 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凹;

相邻肌纤维之间有缝隙连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o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