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2013年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16 17: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班级管理2013年试题

选择题

1.近代意义的班级组织产生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予以系统

论证,但到十九世纪中叶,班级组织才得以普及。(p1)

2.皮亚杰的基本主张和他的理论。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教育应以发展

儿童的主动性和智力为根本任务,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相互协作在教育中居于优先地位,(p3)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八个阶段:第一,信任感对怀疑感(出生—1岁);第二,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1—3岁);第三,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第四,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第五,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青春期);第六,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第七,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第八,完善感对绝望感(成年晚期/老年期)(p3)

4.科尔伯格的基本主张和他的理论。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

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p3)

5.瑞士丹尼森从组织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内部整合性、灵活性、稳定性四个维度对大量的

企业组织进行研究后,总结出文化组织的四个特征:适应性、使命、参与性和一致性。

(p80)

6.班级文化营造的的途径:多样性。设计文化符号: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设计班徽、班旗、

班歌、班级口号(班训)等凝结着班级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符号,培养班级共同语言。作为班级的个性标志,它们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p85)

7.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含义:班主任管理是班主任对自己身体、思想、情感、意识等的管理,

是班主任在正确认识自身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班主任工作绩效的过程。(p221)

8.1949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建队纪念日。(p201)

9.少先队的组织建制。领导者: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党委托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少先队。少先队基层组织:队章规定,在学校、社区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长。小队有5到13人组成,设正、副小队长。中队和中队委。中队委由3到7 位委员组成。大队和大队委,大队委由7到13人组成。少先队代表大会,是少先队大队或大队以上的机构召开,由队员代表为主体参加的。反映少先队意志和愿望的会议,简称少代会。(p205)

10.班主任针对不同家长的工作要点。(p125)

11.班规及其特征。(p59)

12.对待学生叛逆行为不正确的是?

13.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而

进行教育”是马克连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可连柯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而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建立合理的集体”并“建立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p8)

14.学校的基础组织是班级。

15.班机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连线

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儿》,其主要观点:卢梭所倡导的自然教育

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大教学论》,主要观点:泛智教育,教学教育性

斯宾塞的代表作《教育论》,其主要观点:教育预备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马卡连柯的代表作《教育诗》,其主要观点:让学生在集体中自我教育,前景教育法。

杜威的代表作《明日之学校》,其主要观点: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道德教育论,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名词解释

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划分出的学

生单元,以及与为其配备相关教师所共同构成的一种组织。

2.群体影响:所谓群体,是指两个或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群体成员会把自己群体中

的看作“我们”而非“他们”。

3.从众: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表现主要有两种形式顺从和接纳。

4.叛逆: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

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5.少先队: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

导的少年儿童的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p199)

6.少先队的队旗:大队旗(长120厘米,宽90厘米);中队旗(长90厘米,宽60厘米);

红领巾(长100厘米,等腰短边60厘米或72厘米)(p203)

问答题

班级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班级管理的内容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事、时、地、物)的处置。在人方面包括知人为善,发掘学生专长及家长人力资源的有效应用等;在事方面包括班级一切事物的处理,如常规管理、教学活动、班级事务、亲师合作、不当行为的辅导处理、沟通管理等;在时方面包括每节、每天、每星期的时间运用与安排,也就是教师的班级时间管理艺术;在地方面包括班级情景布置、学生座位安排、教室学习角的布置等;在物方面包括教具、教材的安置与使用,班级物品的保管,班级图书的使用等。班级管理所要整合的资源不但包括班级活动顺利开展的条件性资源,而且包括素材性教育资源,以及班级内外各种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资源。

填空题

1.班级文化营造的途径有:告知;组织讨论;树立榜样;设计文化符号;仪式。(p85)

2.了解学生的常规策略:观察;访谈;资料分析法。(p39)

3.让班规更好执行的形式:醒目张贴;签约或宣誓;告知相关人士;定期评估;行为塑造。

4.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班主任的表现有:班妈妈;知心朋友;班级文化设计师;评判者;

家教顾问。

5.班级管理评判的作用:激励—导向作用;反馈—调节作用;沟通—互信作用。(p18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qk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