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浅谈

更新时间:2023-11-13 12: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浅谈

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国际教育学区 刘敏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中,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班级管理与教学质量、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直接相关,可以说班级管理是否科学是实现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班级管理在很多地方没有引起重视。许多教师不仅在行动上存在巨大的盲目性,而且在认识上也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当前的班级管理现状与理应达到的状态和效能相距甚远。

通过调查研究,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来自于班主任方面的问题:班主任工作态度不积极,班主任不尊重学生;班主任选拔班干部的方式不合理,班级目标制定不合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不顺畅,班主任的人才观比较陈旧,班主任不会处理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二是来自学校管理中的问题:个别班主任对学校考评机制不满意;班主任课程分配不合理,工作量大。

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是班主任层面,班主任年龄和性别结构不合理;班主任培训不及时,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作指导,导致班级管理没法有效进行;多数班主任受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消极怠工,阻碍学校的长远发展;班主任受应试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班主任选拔班干部缺乏民主,导致选拔的班干部在同学中没有威信;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不合理,导致家校联系不能顺利进行;班主任对待非正群体的方式不合理,个别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不足,缺乏正确的管理观;

过分强调统一,忽视学生的个性;班主任没有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没有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校管理层面:对外活动过多,影响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繁多,压力过大;学校不能有效调动班主任工作主动性,大班额影响班级管理,班主任管理考评机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简要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多渠道的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二是在实践中提高班主任管理技能,三是从学校到班级管理各层面凸显人文关怀。总之,只有教育管理者转变教育观念,制定科学有效的班主任评价体系,班主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脚踏实地地去开展班级工作,班级管理才能顺利地进行。 一、班主任层面 (一)客观因素

1.班主任年龄和性别结构不合理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可以看出,大多都是年轻的女性在担任班主任工作,而且年龄大多是在 30-45 岁以下,他们在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在学校还要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在双重压力下,他们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2.班主任不能及时参加培训

很多学校在班级管理这一工作中没有引起重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指导,学校没有及时的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班主任的经验大多都是和一些老教师学习获得的,或者是以前学习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都是凭借自己所认为的那些理论在工作,这样就可能导致班级管理没法有效的进行。

3.受职业倦怠感影响

教师经过很多年的重复的工作,面对现在的压力,对于工作缺乏了一种热情,大多数认为工作不是在享受,而是整天在混日子。多数的班主任都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对工作缺乏热情,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的满意度较低,缺乏人文关怀。 很多班主任都存在职业倦怠感的问题,职业倦怠感将会阻碍班主任的健康发展,阻碍学校的长远发展,如何帮助班主任克服职业倦怠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更需要学校的管理者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多替班主任想一下,多关心一下班主任,体现出学校的人文性,充分挖掘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校里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消除他们这种消极怠工的现象。 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想一下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我们就应该爱这个行业,所谓的干一行爱一行,我们经常被别人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身上的担子非常重,我们是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我们要爱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这份工作很特殊,我们只有爱我们的学生,才能爱我们的这份工作,在我们产生职业倦怠感时我们要想办法调整自己。 4.应试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

在当今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全社会仍然在拿着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的标准,这就会给学校和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想出一些考核教师的办法,考的好的老师在绩效考核中就会加分,考的不好的就会扣分,这就在无形中给班主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班主任为了能够在考核中有较好的成绩都会把压力施加给学生,就会把学生的成绩看的很重要,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班级管理。

小学高年级面临的这种成绩压力相对于低年级来说会更大,一是小学高年级面临着小升初的任务,因此高年级的压力会更大一些,他们会把成绩看的更重要,二是高年级经常面临抽考的危险,他们抽到之后代表学校的成绩,教育局会给学校排名,谁也不想给学校拖后腿,所以他们就拼命的抓学生的成绩。他们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其它的都无所谓,对学生管的非常严,不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这样孩子就会向木偶一样只知道学习,慢慢的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会下降,在班干部的选拔、班级文化的创设上都是围绕学习,这就与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不一致。

在应试环境下,班级管理成了次要的,学生的成绩成为了班级工作的重点,老师和家长都会把成绩看的很重要,有的老师在对待优等生和待优生上也是有差别的,学习好的学生会受到班主任的青睐,而学习差的学生班主任就会不愿意搭理他,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在学习上失去自信,班里的学生也会不愿意和这类学生相处,这就导致这类学生的其他潜能得不到发展,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没有体现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没有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主观因素

1.班干部选拔缺乏民主性

班干部的选拔要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班主任可以选定一些班级中威信比较高的、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管理能力较强的一些学生,然后通过在班级内竞选的方式或者是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选出的班干部老师分配给他们一些班级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了解,最终却定班干部的名单,选出的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的小助手,能够带动班级

的全体同学奋发前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但很多班主任仍然采用直接任命班干部的方式,班干部的选拔老是集中在几个人的身上,经常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作为选拔的标准,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比较窄,班干部没有经过选拔,没有演讲,这样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他们在班级中的威信度和认可度不高。

2.班主任对待非正式群体的方式不合理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55.56%的班主任对非正式群体采取不予理会的方式,这样使得这个群体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高年级小学生在交友方面已有一定的自觉性,择友标准更明确,对自己的小群体也有更强烈的归属感,所以老师更关注高年级学生的交往倾向,对非正式群体给予更多的指导。 3.与家长沟通方式不合理

与家长沟通不利是导致家校联系不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很多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他们的教育方式大多不是很正确,很多家长认为学生送到了学校,学校就应该全面负责孩子的教育,家长没有必要再参与其中,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达不成一致,这就使得班主任的工作很难开展,有一部分聪明的班主任他们在与家长的沟通上比较顺畅,那么班级工作做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如果班主任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班级工作做起来就比较费劲,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与家长沟通的方法,班主任应该在家长教育孩子方面做出相应的指导,班主任还要把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不要光借助网络联系,还要把传统的家访一直做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j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