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更新时间:2024-01-27 02: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卷类型:A

2016年陕西中考模拟试题 语 文 试 题 (均为原创)

一、积累和运用( 共6 小题,计17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沮丧 篡夺(cuàn) 含辛如苦 锲而不舍(qì) ....B.包罗 博识(shí) 凛然生畏 衣衫褴褛(lán) ....C.荒诞 愤懑(man) 纷至踏来 拈轻怕重(zhān) ....D.气派 剽悍(biāo) 见风始舵 脍炙人口(kuài)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为了参加下届冬奥会,队员们都在拼命地训练,几乎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B.素有“新加坡之父”的李光耀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但他的丰功伟绩会永远被世界人民....铭记。

C. 令人气愤的是,近20年来,荷兰不仅没有对“章公祖师”肉身像的来源进行彻查,反而在大庭广众展出。 ....D.谈到正在紧张建设的西成高铁,方玮峰说,只要进展顺利。可以畅想,两年后,陕西人早上西安吃泡馍,中午成都吃肥肠粉,将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清静和雅”系列钧瓷茶壶作为官方礼品馈赠给参会的外国元首及政要。 。 。 。 ; 。事实上,大宋官窑的陶瓷作品,近年来多次被国家领导人选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及政要。 ①另一半是天青色的瓷壶,象征高贵

②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 ③此次APEC会议定制的茶壶中有一半是中国红,寓意吉祥

④钧瓷过去是以大件居多,要烧制像茶壶这样的精密小件,对技术工艺要求很高 ⑤“清静和雅”系列茶壶是借鉴大宋官窑传统壶型,应用于钧瓷上创新而来 A.⑤④②③① B.②⑤④③① C.⑤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⑤ 4.经典诗文默写(第(1)—(7)题,任选五题。第(8)—(10)题,任选一题)。(6分) ........(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夜来南风起, 。(白居易《观刈麦》) (3)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 (7)其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8)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朱自清《春》)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毛泽东《沁园春·雪》) (10)后来啊/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余光中《乡愁》) 5.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3分)

①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②面对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③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④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寻找环境与经济的平衡点, 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请在第④句的横线处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填空。(2分)

我没法解决这个难题,只得修一道围栏把庄稼圈起来。我大费手脚,好不劳累,才完成这份活儿,尤其是因为我需要赶速度。然而,尽管我那片庄稼地挺小,我把它全部围好也花了约莫三个礼拜光景。

(1)上面这段文字中的“我”是谁?(1分)

(2)“我”为什么要将庄稼圈起来?(1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参加以“思热土,品乡愁”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思热土】“几十年来,他时时刻刻思念着家乡的热土。”此句中的“热土”为 的意思。(横线处填写序号)(1分) A.指长期居住过的,有深厚感情的地方。 B.指经晒过之后,摸起来温暖的土地。 【活动二:赞家乡】“谁不说俺家乡好??”虽是一句歌词,但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情感。请你也写一段话,赞一赞你的家乡。(2分)

【活动三:品乡愁】余光中说“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你认为乡愁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2分)

【活动四:抒真情】在本次活动中,班委组织了一个歌唱比赛。你们小组参赛曲目是《故乡》,请根据歌词说说你们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故乡(歌词)

忽然间一片云飘来,我怎会潸然泪下,那泪珠掉落花间,花儿告诉我你想家啦,突然看见肩上行囊,行囊问我家在哪啊,家在风起的地方,离开她已多少年啦……

三、阅读(共15个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养命之源”五门堰

①素有“养命之源”之称的陕西省城固县“五门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陕西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唯一一座古代水利工程,素有“陕南都江堰”之称。

②此堰系截湑水河流而建成的低坝拦河灌溉工程。五门堰由堰口、堰坝、堰渠三部分组成。工程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拦河坝长374米,坝高1.2米,坝顶平台宽2.5米,坝坡宽15米。渠首五洞下500米处,设有进水龙门2孔,退水龙门4孔,可控制水量,设计科学合理,颇有四川都江堰建筑之风。干渠长8.9公里,引水量2.5立方米每秒,现灌溉农田7300余亩。

③据《城固县志》记载,五门堰最早修筑时间是新汉王莽时代。堰口先是土筑,遇大水崩溃,元朝至元年间(1335—1340年),城固县令蒲庸对已崩溃的土坝重新修建,在土坝的原址,用块石垒砌,建起一座拦河石坝。在石坝底端,开五个放水涵洞,可以启闭。在每个涵洞出口,砌一条引水石渠,坝东两条引水石渠,坝西三条引水石渠,故名“五门堰”。

④明代弘治、万历年间,三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使五门堰效益巨增。据《五门堰碑记》记载: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城固县令郝晟主持重开斗山石渠,“深两丈,广倍之”,水量巨增。明万历三年至七年(1575年-1579年),县令乔起凤扩建五门堰,“创修各洞湃水口,计田均水”,即现在控制水量的斗、升门,这个比较科学的均衡用水管理办法一直延用至今。明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公元1595年-1598年),县令高登明“私捐俸金,更木易石”,又主持修建五门堰,至此,五门堰水利工程才大抵告成,“共有分水洞湃三十六处,浇田五万余亩”,居城固群堰之首。

⑤解放后,五门堰又经多次整修、扩建,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为城固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现在的五门堰五洞中东南边的两个进水口仍在使用,西北边的三个洞已被封死。原因是进水太多,用不了,由此可以联想到历史上五门堰的农业发展该是多么得天独厚,时至今日,还在发挥灌溉功能,而且水量充沛。

⑥1992年,陕西省建立了五门堰博物馆,将其列为陕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门堰水利博物馆的成立,既填补了陕西省迄今无水利博物馆的空白,又有利于对五门堰水利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馆内藏有53通水利修建碑、水利纠纷碑、水利保护碑、歌功碑、堰产碑等历代碑石,号称“小碑林”。这些碑石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五门堰的创修、管理等历史。碑文语言流畅,字体娟秀,雕刻精湛,不仅为研究我国古代农田水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还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⑦博物馆成立之后陕西省又出资300多万元对五门堰的明清古建殿宇、楼阁、碑廊等进行修葺和重建,使得古堰面貌焕然一新。随着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开展,两岸的植被已被完全保护起来,与附近的万亩橘园遥相辉映,迅速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 8.请概况第③段至第⑤段的主要内容。(3分)

9.文章第②段列举一系列数字,有什么作用?(3分)

10.“(五门堰)是陕西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唯一一座古代水....利”,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分)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3 分)

A.据史料记载,五门堰是新汉王莽时修建,是保存最完整、时间最久远,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水利工程。 B.在明代,五门堰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到明万历二十六年五门堰水利工程才大抵告成。

C.五门堰博物馆内的石碑,都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地记载了五门堰的相关历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D.经过修葺和重建,五门堰焕然一新,和周边自然景观相辅相成,已经成为了陕西城固旅游胜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少年阿拉的麦收季节

符利群

马上要收麦了,可阿妈的腿还没好,阿爸呢,细胳膊细腿的能割麦吗?再说还得照顾阿妈呢。阿爸阿妈很头疼,十四岁的少年阿拉这时挺起小小的胸膛,承担起了收麦这重要的任务。四点钟,阿拉就醒了,他睡不着,他的眼皮兴奋地跳动,脑子里幻想着收麦的情景。可是,小小少年,你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吗?

A五月早晨的天空十分明净,淡蓝的天空衬着几缕细长白嫩的流云。草花被一夜露水一浸,浸出青涩清香的气息。

阿拉蹲下身,目光从齐茬茬的麦芒间隙望去。眼前的麦穗饱满结实,麦秆美丽整齐,像一片金色的森林。现在,这片金色森林即将消失在他手中。

他轻轻地用掌心碰触麦芒,感觉这奇妙幽微的疼痛与刺痒。

“阿拉快割麦啊。”有人从麦田经过朝他喊。阿拉应了声,跳进麦田,戴上手套,握紧镰刀。阿拉握紧左边的麦秆割下去,新镰刀的蓝光一泛,麦秆立刻倾倒在阿拉手中。阿拉举起麦秆看新收获的第一镰,内心喜悦无比。阿拉开始了第二镰、第三镰……很快他发现左边割麦非常别扭。阿拉试了试从右边开镰,这一试,阿拉发现左边开镰的方式奇蠢无比。 当他挺直腰背歇气时,发现身后衍生着一条金黄色的弯弯曲曲的麦龙,一直一直追随他的脚后跟。阿拉跑到高高的田埂,看到原本完整无缺的麦田,在他双手的改变下,出现了一个如月牙又如狗噬的豁口,豁口后拖着一条弯弯的麦龙,静静摊开在大地上。 “阿拉快点割麦啦。”田埂上响过啪啪啪的光脚板声。 阿拉跳下田埂继续割麦。

汗水不断地从十四岁少年的额头淌下。

阿拉突然感觉脸颊痒得难受,然后是手,胳膊,胸前,到后来背脊处像是有几百只蚂蚁在啃噬,然后自下而上延向脖子,自上而下延向腰背……抓不胜抓,挠不胜挠。阿拉脱下衣衫,只剩下长裤。他用衣服拼命拍打全身,又抓又挠,甚至用嘴去咬手臂的红疙瘩。 一阵风吹过来,阿拉打了个大激灵。

身上的痒一下子止住,像是一阵来势汹汹的急浪,瞬间无影无踪。阿拉疲惫不堪地倒在地上,像一匹中箭的小兽,嘴里发出微弱的哀叹。他把草帽盖在脸上,又撩起几绺稻草盖在身上。几只小虫子爬上阿拉的耳朵,阿拉捅捅耳朵,嘟哝了声“去”,用食指将小虫子轻轻碾成一抹绿绿的汁液。阿拉闻了闻手指,指头有青草腥气。

五月温暖的阳光照在阿拉身上。阳光的气味,青草的气味,泥土的气味,稻草的气味,麦子的气味。阿拉一时迷失于明媚灿烂的麦收季节……

一阵凉风把阿拉唤醒。B阿拉一抬头,太阳已挂在村口西边的树梢,像个通红的蛋黄。 阿拉望着漫无边际的麦田,心中升起漫长的绝望。 “阿拉,才割了两垄地,这样子什么时候才收起?” “明天叔来帮你。”

阿拉冲太阳跺跺脚,骂了声“你咋落得这样快”,蹲下身拼起劲来。 晚风一吹一凉,午间的慵懒感没了。阿拉此时感觉有人在身后推着他走,速度快了许多,身上的痛痒也消失了。

阿拉大把大把割麦,沉浸在孤独的收获里。

突的一阵锐痛把阿拉惊起。他蹦跳起来,四处寻找疼痛由来,这时他看见一滴滴鲜血落在麦地。鲜血从他的左手食指滴出,地上很快漫起一小片鲜红。 阿拉的镰刀割伤了阿拉的手指。

阿拉不知所措地用衣服擦拭,很快衣服也血迹斑斑。他跑到水渠边把手指浸进水。水很快洇成一片玫瑰红,源源不断地幻出各种奇妙图案,水里淡出淡入。阿拉蹲在水渠边欣赏了几秒钟。

忽然他惊慌起来,他会不会失血而死?他记起阿妈说过,放牛叔因为被铁铧犁破了脚后跟,以为没事,用草药敷了敷倒头就睡。早上人家推门借牛,看见一地的血,放牛叔失血而死。

C天越来越暗,西天边只有一抹微红。阿拉摇摇摆摆往家走,无声地喊:“阿妈,我要失血死了。阿爹,我要死了。我见不着你们了……”(3)回家的路从来没有比此刻这样长,好像有人跟他过不去,故意把路扯长似的。路上的小石子又狠狠地硌痛他的脚板,有几次他快要跌进水沟。

D温暖的五月,黑夜的原野,响起一个少年清脆嘹亮响彻麦收季节的哭声:“阿妈,阿爹……”

(选自2015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12.结合全文,说说少年阿拉的麦收季节给他留下了哪些深刻的感受?(4分)

13.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4.请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阿拉应了声,跳进麦田,戴上手套,握紧镰刀。(2分)

(2)阿拉疲惫不堪地倒在地上,像一匹中箭的小兽,嘴里发出微弱的哀叹。(2分)

15.文章中A、B、C、D四处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16.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阿拉的形象。(4分)

【古诗文阅读】(共6 小题,计1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曹操在兖州,引兵东击陶谦于徐,而陈宫潜迎吕布为兖牧,郡县皆叛,赖程昱、荀彧之..力,全东阿、鄄、范三城以待操。操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表为东平相。.

唐庄宗与梁人相持于河上,梁将王檀乘虚袭晋阳。城中无备,几陷者数四,赖安金全帅子弟击却之于内,石君立引昭义兵破之于外,晋阳获全。而庄宗以策非已出,金全等赏皆不行。.操终有天下,庄宗虽能灭梁,旋踵残覆亡,考其行事,概可睹矣。

(选自《容斋随笔》)

【注】陶谦、陈宫、程昱、荀彧、王檀、安金全、石君立皆为人名。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而陈宫潜迎吕布为兖牧 (2)赖程昱、荀彧之力 ..(3)操还,执昱手曰 (4)而庄宗以策非已出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2 分) A.引兵东击陶谦于徐 不求闻达于诸侯 ..B.全东阿、鄄、范三城以待操 卷石底以出 ..

C.唐庄宗与梁人相持于河上 微斯人,吾谁与归 ..D.考其行事 其真无马邪 ..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2) 考其行事,概可睹矣。

20.对待有功之臣,曹操和唐庄宗的做法有何不同?(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 分)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21.第二句中的“得意”和“竞”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 分)

22. 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 分) 四、作文(5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喷薄而出的日出,自然会领略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欣赏强劲的对手,你就会避其锋芒而变得比他强大。当然,你肯定也渴望被别人欣赏,因为这是人性最深层的需求。

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016年中考模拟试题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2分)B 2.(2分)A 3.(2分)B 4.(6分)(1)采菊东篱下 (2)小麦覆陇黄 (3)山河破碎风飘絮 (4)赢得生前身后名 (5)会挽雕弓如满月 (6)温故而知新 (7)虽乘奔御风 (8)成天嘹亮地响着

(9)欲与天公试比高 (10)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5.(3分)(1)(1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1分)面对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 (3)(1分)只有??才?? 6.(2分)(1)(1分)鲁滨逊 (2)(1分)因为岛上的动物会啃食庄稼刚刚长出来的嫩苗,致使庄稼长颗粒无收,所以鲁滨逊将庄稼圈起来,防止动物啃食。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7分)【活动一】(1分)A 【活动二】(2分)示例:路旁的篱笆花草,墙上的风土漫画,路边的果树田园??我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可爱。村中不仅有活动广场、社区服务中心,还有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这样的农村没有城市的呆板和喧嚣,却有乡村的温暖和生动。(语言连贯通顺,情感真挚即可) 【活动三】(2分)示例:乡愁是母亲炕头亮的那盏灯。因为那盏灯寄托着游子的期盼,温暖着游子那颗思乡的心。(描写有诗意,理由表述充分合理即可) 【活动四】(2分)①歌词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动人;②感情真挚,容易打动人;③表现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答出两点即可)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12分)

8.(3分)主要介绍了五门堰的名称由来和历代对五门堰的修筑、整修、扩建的经历。 9.(3分)列举具体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五门堰工程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设计之科学合理,这样使说明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10.(3分)两个“最”字强调了五门堰从保存完整性和年代久远上来讲都是超过陕西省其他古代水利工程的;“唯一”一词强调了陕西省正在使用的古代水利工程只有五门堰没有其他。

11.(3分)D (二)(18分)

12.(4分)兴奋,喜悦,沮丧(绝望),害怕(恐惧)。

13.(3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主人公阿拉;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4.(4分)(1)(2分)“跳进”、“戴上”、“握紧”连用三个动词,写出了小小少年阿拉初次尝试割麦时表现出的干练神气。三个短语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富有表现力。 (2)(2分)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疲惫不堪的阿拉比喻成中箭的小兽,表现了阿拉的疲惫和惹人怜爱,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生动形象。 15.(3分)属于环境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从早到晚),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由愉悦到害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6.(4分)(1)阿拉是一个勇于承担的小大人,在阿爸阿妈无暇收麦的情况下,勇敢地承担起了收麦的责任;(2)阿拉是一个充满童真的小孩,十四岁的阿拉还没有真正长大,所以他的行为处处充满了童真。如碾死小虫子、闻手指、欣赏血滴在水里形成的各种图案、手指割伤后认为自己就要死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12分)

17.(4分)(1)暗中,偷偷的。(2)凭借,依靠。(3)牵着。(4)计策,办法。 18.(2分)C

19.(4分)(1)(2分)如果没有您出力(的帮助),我就没有地方可去了。 (2)(2分)考察他们的处事行为,大概也能看出一些来。

20.(2分)曹操能够大封有功之臣,而唐庄宗却因一己私念,没有对大臣进行赏赐。 (四)(4分)

21.(2分)这两个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花儿竞相开放的热闹景象。

22.(2分)天气和暖,春光明媚,生机勃勃。(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1分)

四、作文(50分) 23.(50分) 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ms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