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3-08-05 17: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小学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这种辅助教学,既能训练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交流、表达的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信息能力,为小学语文全面落实科改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 多媒体 阅读教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素养

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试验中,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有个性地探求和创建信息,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多方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动态的开放系统,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这一智能环境,能提供大量的信息。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搜索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随时与同学探讨,随时向老师提问,自由开放的网络,四通八达的站点,使学生有了更多自由选择探究和利用信息的机会,也就能从中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如:教学《恐龙》一课时,我以课后 “思考练习”设计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环节。首先组织学生收集信息。其次帮助学生整理信息。第三,指导学生运用信息。这样,不但能在学语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表达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在自己创

设的问题情境中,始终情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发现中创造新知。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海底世界》一课中,教师讲到海底动植物多这一部分时,展示出《海底世界》的课件。这时,学生们个个都瞪大眼睛,尽情地观赏着眼前五彩缤纷的动植物,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似乎已置身于海底。这时让学生讨论回答:“在海底你看到了什么?”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又问:“海底有那么多动植物,课文为什么只写这几种?”,学生又马上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之中,最后领悟到课文是按总分顺序动植物的特性来选材和叙述的。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神奇,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奥秘。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西湖》一课,由于身处农村的孩子一般没有去过西湖,课上就可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西湖的美景,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得仔细、描绘得细腻。然后又可出示大量的西湖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阔阅读视野。

在课改中有个崭新的理念,即“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中具体提到“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南极风光》,那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光让学生体味文字毕竟是比较抽象的。教师事先搜集有关南极气候、地形、动物、南极光等知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的学习,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是很有趣的。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活动课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是一种开放式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我常常借助多媒体网络,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如:学生在学完了《虎门销烟》一课后,仍然处于一种“曲已终,而意犹存”的情绪当中,我抓住契机开设了一节语文实践活动课,围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上的资料来作为自己辩答的依据。一番准备之后,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有的举双手赞成,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少年面对毒品要经得起诱惑,坚决远离毒品,禁止毒品;有的则投反对票,以适当吸食毒品可以缓解生活压力,强身健体等。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议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从网上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从对方的言语中捕捉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作为反驳依据。参与争议的同学,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火花竞相迸射。这样的思辩过程升华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也使他们的信息素质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优势,突出它的 “学科性”----即它只是语文课和“不可替代性?”----即运用这种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非信息环境所不能替代或不能取得的。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体认,从中培养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素养,为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陈至立“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3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