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提升练(二十九)含答

更新时间:2023-03-08 10:01:1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时提升练(二十九)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2. 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 ①沙尘暴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台风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1题,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在东北林区。第2题,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尽相同。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容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 1.A 2.B

(2015·泉州模拟)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回答3~4题。

3.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4.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 A.春季的东南丘陵 B.夏季的黄土高原 C.秋季的山东丘陵 D.冬季的天山山脉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长,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故C项正确。第4题,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春季植被较密,所以截留降雨能力较强,地表受雨水冲刷较弱,故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山东丘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秋季植被较稀疏而截留降雨能力弱,不利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不利于水土保持。

【答案】 3.C 4.A

(2015·枣庄模拟)20世纪50年代一支考察队从S点出发考察该山区的自然资源,最终到达最高峰,考察日志中记录道:“河谷地带都发育有河流,山区植被茂密”。读我国某山区不同年代植被状况图,回答5~6题。

5.20世纪70年代,来自M取水口的供水总量减少且供水不稳定,原因包括( )

①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②当地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③过度开垦导致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 ④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有( )

①修筑梯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②扩大水域面积,发展水产养殖 ③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④在山区退耕还林、退耕还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该地区的天然林地被开辟为农田,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农田的增加也导致农业用水量大增。第6题,为了促进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应改善生态环境。因而要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还湖工程。

【答案】 5.A 6.D

(2015·合肥模拟)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完成7~9题。

7.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8.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

①吸烟除尘、放氧杀菌 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 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 9.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第7题,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指东北、华北和西北,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所以其作用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第8题,交通道路上,车辆较多,有汽车尾气污染空气,还会产生汽车的噪音污染,所以两侧的绿化带,可以吸烟除尘、放氧杀菌,降噪隔音、减轻污染。同时,绿化带还可以划分车道、隔离交通,绿色的植被还可以使人们提神醒脑,增强注意力,减少事故。第9题,长江中上游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植树造林的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 7.C 8.A 9.A

(2015·西城模拟)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 相对于我国,巴西的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土面积大 ②水热充足 ③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阔 ④土壤肥沃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11.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巴西的生物承载力有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降水减少 D.植被破坏

C.国土面积减小

【解析】 第10题,巴西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水热资源较我国更充足;巴西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的基因宝库。因此巴西的生物承载力较高。第11题,巴西热带雨林面积的逐年减小,导致其生物承载力下降。

【答案】 10.C 11.D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网消息:建设历时30多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 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二 “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1)写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

(2)图中字母D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作用。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4)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

【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三北防护林带的作用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结论。第(3)题,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第(4)题,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可以使长江径流量趋向平缓,长江含沙量减少。

【答案】 (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横断山区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 (3)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小。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和该区域石漠化景观图。

材料二 该区域A县的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漫山遍野的石旮旯(指狭窄偏僻的地方或角落),土地破碎到数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山连着山都是干沟,坡连着坡都是陡坡。据科学家研究,石漠化地区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

材料三 A县由于土壤贫薄,又缺少水分,当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但产量很低,遇到旱灾甚至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经常缺粮,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地方耕地已开垦到山顶。

(1)简述该区域石漠化的发生过程,并分析其成因。

(2)该区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结合材料分析其自然与社会经济原因,并为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第(1)题,石漠化是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在我国,石漠化严重地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区,其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自然原因是降水多、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等。第(2)题,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受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自然方面的原因应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应从工农业基础、交通、教育、劳动力、区域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分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进行阐述。

【答案】 (1)过程:在外力尤其是流水的溶蚀、侵蚀和搬运作用下,石质山地贫薄的土层逐渐流失,出现岩石裸露、类似荒漠般的景观。成因: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石灰岩广泛分布。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显著(或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崎岖);石灰岩成土速度很慢,土层贫薄;人多地少,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2)自然原因:该区域大部分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地表崎岖,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基础差;水陆交通不便;教育、科技水平低,劳动力的素质比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远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内又缺少大城市的辐射带动等。合理化建议: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种植经济林木和发展养殖业;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缓坡修建梯田;石漠化严重地区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种草;兴修水利,增强地表蓄水能力,缓解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开发沼气,减少农民对植被的破坏;在生态环境改

善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观光农业;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特色农林产品的外销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3c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