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12-31 18: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试题举例

名词解释:心理发展

填空:1、心理的发展可能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2、童年期的年龄阶段划分是()

单项选择:3、个体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4、少年期的年龄阶段是()A1-3 B3-7 C7-11 D11-14

多项选择:5、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A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不同 B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止时间不同C不同系统到达成熟的时间不同 D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E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1不平衡性 2 6、7-11、12 3B 4D 5ABCD

试题举例

名词解释:学习准备 关键期

填空:1、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时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是() 2、最早提出关键期概念的是()

3、有效的教育实施必须以一定的() 为依据,同时教育又对心理发展起()作用 单项选择:4、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岁A2 B3 C4 D5

6、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是()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

判断题;7、学习准备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成功,也会影响学习的效率 1学习准备2劳伦兹3心理发展特点4D 5C 6B 7√

试题举例

名词解释:同化 顺应

填空:1、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在()阶段。

2、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 阶段 3、皮亚杰认为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 4、皮亚杰认为适应的两种不同的类型是()和()

5、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个体在与()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6、皮亚杰认为()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7、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 ) 8、人在认识客观世界中形成的独特的认知结构是()

1具体运算2前运算3平衡4同化顺应5建构环境6动作7适应8图式

单项选择9、皮亚杰将个体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从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的机制称为()。A.泛化 B.顺应 C.同化 D.分化

10、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A自我中心性 B客体永久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11、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获得守恒概念,具有明显的逻辑性 B象

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具有命题组合能力

12、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 )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

13、感觉动作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 A客体永恒性 B自我中心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14、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能达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9C 10A 11D 12D 13A 14C

15、一个小女孩清扫房间,她决定把自己书架上的一大堆玩具从最高到最矮重新摆放,这个女孩的认知处于()阶段。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16、四岁的丽丽知道小明是自己的哥哥,但当问她小明有没有妹妹时,她却回答没有,这体现了她的()思维特征。A可逆性B不守恒性C自我中心性D客体永久性

17、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知至少处于()阶段。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18、思维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年龄大致为()岁A0-2 B2-7 C7-11 D11-成人 19、()阶段的儿童思维呈现出早期的符号功能。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20、儿童完成守恒的阶段是()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15C 16C 17A 18B 19B 20C

多项选择:21、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可以对儿童进行起前教育E存在着七种智力

22、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A建立守恒概念B出现去自我中心化C思维可以逆转D能够顺利解决抽象问题E解决问题仍局限于具体事物

23、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A早期信号功能B自我中心性C泛灵论D不可逆运算E形成守恒概念

24、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A成熟B练习C经验D平衡E适应

25、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有()A去自我中心性B可逆性C守恒D分类E序列化 26、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类型有()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21ABC 22ABCE 23ABCD 24ABCD 25ABCDE 26BC

27、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是( )。A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B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一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质疑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判断题:28、儿童第一次见到飞机时把它叫做“大白鸟”这是顺应现象 29、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30、形式运算也叫命题运算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 31、皮亚杰认为适应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32、人在认识世界中形成的独特认知结构叫同化

33、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最突出的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 27ABDE 28X 29√ 30√ 31X 32X 33√

试题举例:

名词解释:内化 支架式教学 最近发展区 填空:1、维果斯基创立了(“ ”)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2、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的核心思想是()

3、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其通过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可进行()教学

4、在维果斯基看来,教学的可能性由学生的()决定并提出了“良好的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点 5、()是指个体将外在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为自己的内在表征 6、在维果斯基看来,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 7、维果斯基区分的两种心理机能是()和()

1社会-历史 2内化论 3支架式 4最近发展区 5内化 6最近发展区 7低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单项选择:8、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c加涅 D桑代克

10、按照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 )。 A记忆能力 B语言能力 C思维能力 D行走能力

11、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2、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8C 9A 10D 11C 12B

多项选择:13、下列关于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描述正确的有()A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B同化说是其心理发展观的核心C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D提倡支架式教学E个体发展是从社会化到个体化的过程

14、下列做法符合支架式教学思想的是()A把学习内容分割成易于掌握的小的片断B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C向学生做必要的技能示范D提供有提示的练习E做好反馈评价

15、支架式教学的步骤有(ABCDE)A搭建支架B进入情境C独立探索D协作学习E评价 判断题:16、教学要效果适应学生现有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 17、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18、最近发展区实际上是两种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3ACDE 14ACD 15 ABCDE 16√ 17√ 18X 试题举例:

名词解释:自我同一性

填空:1、埃里克森认为在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着() 2、埃里克森认为2-3岁的儿童应发展的任务是培养() 3、埃里克森认为与勤奋感相对立的是()

4、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0~1.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单项选择:5、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看,青少年期个体面对的最大冲突是( ) A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自主感对羞耻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亲密感对孤独感

6、(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1发展危机 2自主感 3自卑感 4信任感 5A 6B

8、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会使儿童产生()A羞耻感B自卑感C内疚感D不信任感

9、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鼓励或妥善处理,儿童就会产生()A主动感B自主感C信任感D勤奋感

10、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活动,就会使儿童产生()A羞耻感B自卑感C内疚感D不信任感 11、如果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就会使儿童产生()A羞耻感B自卑感C内疚感D不信任感

12、如果父母对儿童给予适当的稳定的关切照顾,儿童就会产生()A主动感B自主感C信任感D勤奋感

8A 9A 10C 11B 12C

单项选择:1、对于智力的性别差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男性较之女性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比较强 B女性的抽象思维比男性更优秀一些 c男性的智力普遍比女性高 D男性的嗅觉普遍比女性灵敏

2、某学生的智商为110表示( )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3、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4、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 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幅合型

5.对于认知风格属场依存型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A为其提供无结构的材料,让他自己探索 ,B鼓励学生自学, c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总结出结构性知识 D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明确的指导和讲解 1A 2B 3B 4B 5D

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冲动性 D沉思型

7、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A性格 B认知风格 C学习策略 D定势

8、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沉思型 B冲动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9、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 )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0、最容易给学生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型 B冲动型C辐合型 D发散型

6D 7B 8D 9B 10B

多项选择:11、以下属于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是()A场独立与场依存B沉思与冲动C独立与顺从D外倾与内倾E辐合与发散

12、 下列关于智力的说法正确的有()A有的人长于记忆有的人善于想像,这体现的是智力类型差异B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属于中等水平C智力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明显,总体水平大致相等D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E智力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发生、速度、数量和学习迁移

13、下列属于学生个别差异内容的有()A大器晚成与聪慧早达B深思熟虑与急急忙忙C天才达人与痴傻笨愚D人云亦云与独立自主E同化顺应与内化迁移

14、性格差异有()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理智特征D意志特征E思维特征 11ABE 12ABCD 13ABCD 14ABCD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6j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