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特拉舞曲旋律分析

更新时间:2024-06-09 09: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妮特拉之舞》的旋律外形分析

《安妮特拉之舞》选自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第一组曲中的第三段, 该乐曲描绘的是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的场面。

《安妮特拉之舞》是一首极具东方风味的玛祖卡舞曲,其曲式结构为单三部曲式。接下来将对这首乐曲的旋律外形进行着重分析。

该首乐曲A段的前五小节,是整首乐曲最重要的材料,在第二小提、中提以及大提的三拍子的伴奏下,旋律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出。它可分为两小节和三小节长度的两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旋律外形,可分别叫做X和Y,主要特点见以下谱例和简表:

X型旋律的主要特征

音 程 上行跳进下行级进+连续的上行级进 局部外形 锯齿型+斜线型

整体外形 疑问式(这条旋律的最高音在旋律的最后,因此呈疑问式) 紧张度 静态------动态

Y型旋律的主要特征

音 程 下行跳进+下型级进 局部外形 射线型+斜线型

整体外形 离心式(从整体外形看,断续的重复音高音6和332176距离

越来越大,因此,整体呈离心式)

紧张度 动态------静态

A乐段旋律分析

6—9小节的旋律中,高音1的重复出现和65432的下行级进,与1的距离越来愈大,所以为Y型旋律的下型离心式重复,因此这部分仍为Y型。

10-13小节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重复音B贯穿整四个小节,环绕音以跳音呈半音下行级进,很明显使用了Y型旋律下型级进进行重复演奏,但节奏与Y型旋律相比变了短小紧凑而且更加活泼了,因此可把它叫做Y’。由此看来,他的动静关系是以动态为主的。

14-17小节中,15小节,上下行跳进然后下行级进,很明显来自于Y型。但其余小节旋律线由均匀的上下行音阶构成,且整体呈疑问式外形,很明显是X型旋律的扩充,故可把这部分叫做X’型。可见这一阶段的动静关系是以动态为主的。

接下来进入B乐段的旋律线分析。

18-20小节为旋律下上型级进,其材料明显来自于X旋律型中的斜线段,是写线段的逆行与发展,故可把它叫做XB。

22-25小节为一系列的的模进,进行模进的部分是下行跳进加下行级进,显

然来自Y前半段但节奏变得更为紧凑,所以称为YA。

26-33小节是前八小节的移调重复。而这一部分的动静关系则是由动到静的。由于前八小节到后八小节中有一个移调,使得这一部分旋律在进行中增加了冲突更富有动态,因此这16小节的整体动静关系是由静到动再到静的。

36-40小节和43-47小节均为该乐曲第一句的重复。动静关系仍然以静态为主。

48-62小节中的四条旋律,很明显均来自X型,故可把它称之为X’。前两遍重复中旋律的音调越来越高,使旋律在进行中冲突增加,推动了旋律的进行。第三、四遍的重复中,不仅保持了前两句的移调处理,还将前两遍最后结尾两个音呈现的下行射线变成了上行射线,使后两句与前两句在旋律上增加了冲突,为后面旋律的再现做了很好的铺垫。可见这部分的动静关系是以动为主的。

接下来进入最后一段旋律分析

最后一段为A乐段的变奏,因此很多旋律与A乐段非常相似。

63-67小节为XY型的重复。68-75小节中的两个乐句,同A乐段相同,旋律外形为离心式,所以依然为Y型。 76-79同A乐段相同,为Y’型。80-83最后一句旋律,与A段最后一句相同,故为X’型。连续的八分音符跳音演奏,到最后一句的疑问是外形结束,因此这部分依然是以动态为主的。

纵观整首乐曲旋律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概括出下图:

段 落 A(1-17) B(18-62) A’(63-83)

┌─────────┐ ┌──────────────┐ ┌─────────┐

旋律外形 (X+Y)+Y+Y’+X’+(XB+YA)*2+(X+Y)*2+X’*4+(X+Y)+Y*2+Y’+X’ 局部J/D J/D J J D D J J D J/D J J D D 总体J/D 静态(J)────────────────────────→动态(D)

结论 主题1-2小节即X型的扩大和再现

由上图可知,从旋律外形看, A、B、A’三个段落里,不管中间Y或Y’做了如何的改变,最后的结尾都是归到X’旋律中的;总体动静关系上看,是由静态到动态的,与X型旋律的动静关系相呼应。因此,该首乐曲的旋律发展即为X型旋律的扩大和再现。

该首乐曲的A段落中,首先展示出了XY两个材料,然后对材料Y进行了发展后,结束到X’旋律上。其整体动静关系是由静到动的。这一段描写的音乐形象,似乎是酋长女之女安妮特拉开始翩翩起舞,对佩尔金特跳着各种撩人的舞姿,赢得了周围观众的欢呼声,在音乐的伴奏下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接下来进入的B段落,首先是由XY发展来的新旋律XB和YA,接下来重复了最原始的XY材料,这两部分都是以静态为主的。说明在刚刚的小高潮后,安妮特拉的舞蹈进入了相对比较平缓的状态,可乐段最后将极具动态的X旋律进行边走重复了四次,这一极不稳定的旋律进行,将安妮的舞蹈推入了一个急需热烈释放的不稳定状态。基于此呼应上,A’段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其中一个Y乐句的旋律得到扩充,使得这一乐段比第一乐段情绪更加热烈饱满,动静关系也是由静到动。在此音乐上,安妮特拉的舞蹈进入了最热烈的高潮部分,最后热情而奔放的结束。

X与Y两条旋律素材的特征贯穿了全曲,使这首乐曲在旋律上达到了统一。而由静到动的紧张度呼应了玛祖卡舞曲的风格,成功的塑造了安妮特拉跳舞献媚的场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mo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