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更新时间:2023-03-08 1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一.选择题

1.(2017?德阳)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 ) A8.0g . 考点: 专题: 分析: 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求出与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根据生成铜的质量可求出与氯化铜反应的铁的质量,还可求出氧化铜的质量,将三者加在一起就是原混合物的质量.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 设与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0.4g 解得:x=11.2g 设与氯化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 Fe+CuCl2═FeCl2+Cu 56 64 y 6.4g 解得:y=5.6g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B11.2g . C16.0g . D24.8g . 氧化铜的质量为:6.4g÷()=8.0g 所以,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1.2g+5.6g+8.0g=24.8g 由以上计算分析可知,D正确. 故选D. 点评:

2.(2017?盐城)根据下面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可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发生的反应有哪些,残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A44% . 考点: 专题: 分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与生成的氢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B46% . C54% . D64% . 析: 气质量和;设碳的质量为x,则铁的质量为10g﹣x,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再根据碳的质量与生成的氢气质量和,求出X的质量,最后求出碳的质量分数. 解解:设碳的质量为x,则铁的质量为10g﹣x,生产的氢气的质量为a, 答: Fe+H2SO4=FeSO4+H2↑ 56 2 x a 解得:a=x+, =50g+10g﹣55.4g 解得:x≈4.4g 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由以上计算可知.A正确. 故选A. 点本题中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是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在解答时要注意运=44% 评: 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得出计算所必须的已知量,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同时要学会求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

3.(2017?扬州)六硅酸镁可表示为aMgO?6SiO2?bH2O.确定六硅酸镁组成的方法是:取10.6g六硅酸镁,充分加热失水后,得固体8.8g;另取相同质量的六硅酸镁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经处理得SiO2固体7.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2 .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充分加热失水后,得固体8.8g,说明bH2O的质量为:10.6g﹣8.8g=1.8g; 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经处理得SiO2固体7.2g,说明6SiO2的质量是7.2g; 则aMgO的质量为:10.6g﹣1.8g﹣7.2g=1.6g. 解答: 解:bH2O的质量为1.8g,6SiO2的质量是7.2g,aMgO的质量为1.6g, 根据题意有:40a:360:18b=1.6g:7.2g:1.8g, a=2,b=5, 故选:AC. 点评: 根据组成物质成分的质量比和相对分子质量和之比可以计算某些未知数的值,要注意理解这种计算方法.

4.(2017?济南)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MgO和MgCO3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6g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 A16.6% .

B6.1% . C12.2% . D9.1% . Ba=3 . Cb=5 . Db=7 . 考点: 专题: 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根据MgO和MgCO3与盐酸反应的特点分析,MgO和MgCO3分别与盐酸反应溶液析: 的增重相同,当增重相同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应相同. 解解:由方程式: 答: MgO+2HCl=MgCl2+H2O 溶液增重 40 95 40 MgCO3+2HCl=MgCl2+H2O+CO2↑ 溶液增重 84 95 44 84﹣44=40 可知,当溶液的增重相同时,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MgO+2HCl=MgCl2+H2O 溶液增重 40 95 40 x 156g﹣150g 解得:x=14.25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1% 由此可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D. 故选D. 点由于不知道MgO和MgCO3的质量,做本类型题时若要用常规方法无法解答,可评: 以根据MgO和MgCO3与盐酸反应的特点找出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5.(2017?宁波)把盛有5g 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g 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A产生蓝色沉淀0.98g .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然后结合所给的数据判断出过量或不足,然后进行计算. 解: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 80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按照质量比2:1的进行, 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 80 146 98 10g×16% 5g×16% 1.46g 0.98g A、所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0.98g,故A正确; B、反应后没有气体生成,所以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是10g+5g﹣0.98g=14.02g,硫酸钠为1.46g,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为:×100%=10.4%,故C正确;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D、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4.02g,原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16g,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6.(2017?河南)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中的数据都是纯净物.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A. C. 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B. D. 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利用两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NaHCO3+HCl═NaCl+H2O+CO2↑ 84 36.5 44 8.4g 3.65g 4.4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10.6g 7.3g 4.4g 通过分析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故选:A. 点评:

此题是一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题,分别求出两物质的质量,然后比较解答. 二.解答题

1.(2017?义乌市)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

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操作1的名称是 ;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 专题: 分(1)根据物质间反应的规律以及物质的颜色,来确定物质的名称;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物质的鉴别、推断. 析: (2)操作1是分离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的一种方法; (3)根据氧化铜的质量计算出硫酸铜的质量,然后根据硫酸铜的质量计算出与之反应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而由图象可知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60g),最后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由图象可知,C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铜,加入的氢氧化钠与二者均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硫酸钠的质量即可. 解解:(1)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答: 以D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E是蓝色沉淀,则是氢氧化铜,那么C是硫酸铜,D是硫酸钠;黑色固体为氧化铜,酸为稀硫酸,故填:H2SO4; (2)操作1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方法,是过滤;故填:过滤; (3)解:设由CuO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160 8g x x=16g 设与Cu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2SO4的质量为a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80 142 16g y a y=8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4.2g 答: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4)解:设与H2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b H2SO4+2NaOH=Na2SO4+2H2O 80 142 60g×20% b b=21.3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1.3g+14.2g=35.5g 答: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35.5g. 点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是考试计算题中经常出=20% 评: 现的题型.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

2.(2017?江西)为测定某氨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即质量分数)是否与如图标签相符,小林取一定量该氨肥样品与烧杯中配成溶液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 反应后 氯化钡溶液质量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45g 55g 76.7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4,其他成分能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 (1)反应共生成BaSO4的质量为 g

(2)若所取氨肥样品的质量为15g,试通过计算确定氨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请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前后,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 (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即可求出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根据称帝的质量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硫酸铵的质量,硫酸根转化成沉淀,故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减小,据此解答. 解答: 解:(1)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55g﹣76.7g=23.3g,故填:23.3; (2)设硫酸铵的质量为x (NH4)2SO4+BaCl2═BaSO4↓+2NH4Cl4 132 233 x 23.3g x=13.2g 氨肥中硫酸铵的纯度:=88%<96%,故不符合标准; (3)反应后,硫酸根转化到硫酸钡中沉淀下来,故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减小,故填:减小.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计算出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然后根据方程式计算即可.

3.(2017?济宁)低钠盐是一种健康食盐,以普通钠盐为基础添加一定量氯化钠(氯化钠70%左右,氯化钾30%左右),有助于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另外,由于食盐中导致咸味的是氯离子,因此,低钠盐能较好实现减钠补钾不减咸味的目的.

课外探究小组为调查市场售低钠盐是否合格,选用一种常见低钠盐进行实验分析:

步骤一: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低钠盐样品2.00g,放入洁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至样品充分溶解; 步骤二:向上述小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边搅拌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 步骤三:将沉淀经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4.51g.

(1)某同学参照样品配比,计算出2.00g低钠盐样品中氯化钠(氯化钠70%)与硝酸银反应所得沉淀的质量为3.43g,请你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所得沉淀的质量;(简单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经计算,你认为样品是否合格? ;

(3)可我探究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取同质量样品再次精确实验,最终得到沉淀的质量为4.56g,比较两次实验所得沉淀的质量.请分析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 .

考点: 专题: 分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硝酸银能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析: 酸钾,根据低钠盐中氯化钾的含量计算出氯化钾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解解:(1)设样品中氯化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x 答: 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是:2.00g×30%=0.6g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0.6g x x≈1.16g (2)而此样品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51g﹣3.43g=1.08g,故不合格; (3)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是进行第一次进行过滤时,滤纸上的沉淀没有全部被称量,故填:第一次进行过滤时,滤纸上的沉淀没有全部被称量. 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

评: 已有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进行.

4.(2017?温州)小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克,导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表所示,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反应前总质量(克) 反应后总质量(克) 275.58 274.92 反应前后总质量差(克)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克) m (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为m为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CaCO3+2HCl=CaCl2+H2O+CO2↑).钙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考点: 专题: 分析: (1)根据干燥剂应具备的性质分析; (2)根据气体的密度、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分析计算;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出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该实验中,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要干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应具备的性质是:能吸收水但不吸收二氧化碳;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气体的干燥(除水).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为m为:(ρ2﹣ρ1)V; (3)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g+0.22g=0.88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88g 解得:x=2g 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故答为:(1)能吸收水但不吸收二氧化碳;(2)(ρ2﹣ρ1)V;(3)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点评:

5.(2017?潍坊)铝合金的生产与销售是潍坊市一条重要的产业链,为测定某种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铝铜合金的质量(g) 30 30 3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生成H2的质量(g) 392 588 600 2 3 3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固体质量的减少量和反应器内气体的增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气体的质量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质量分数即可. (1)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该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 专题: 分析: 加入392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2g,加入588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3g,继续加入稀硫酸时不再产生氢气,说明588g稀硫酸和铝恰好反应生成3g氢气,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硫酸和铝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量分数和该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设铝的质量为x,588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y, 2Al+3H2SO4═Al2(SO4)3+3H2↑, 54 294 6 x y 3g ==, x=27g,y=147g, 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填:25%. (2)该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答:该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90%. 点评:

6.(2017?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镀金)含有金.铁(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画边角料,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gH2,剩余固体质量为0.1g. (1)求样品中铁的质量. (2)求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 考点: 专题: 分因为金、铁这两种元素,只有铁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故可根据化学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因此过程中产生的氢气都是由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 ×100%=90%, ×100%=25%, 析: 方程式得出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式,求出铁的质量;由题意可知,所以剩余固体就是金. 解解:因为金、铁这两种元素,只有铁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故可根据答: 化学方程式得出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式,求出铁的质量.剩余固体质量为0.1g即为金的质量. 解:设铁画边角料中所含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0.3g x=8.4g 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答案: (1)样品中铁的质量为8.4g (2)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为1.1% 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以及对物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力.学生100%≈1.1% 评: 必须熟知所给物质的性质,才能正确分析发生反应的过程,据此判计算物质质量,进而计算出质量分数.

7.(2017?重庆)硫酸锌溶液可以作木材防腐剂.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是ZnO)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O+H2SO4=ZnSO4+H2O.计算: (1)硫酸锌中锌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间的质量比为 .

(2)如果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锌溶液配制10%的硫酸锌溶液,需要加入多少克硫酸锌固体. (3)取50kg某红锌矿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最后得到80.5kg硫酸锌,则红锌矿中氧化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假设红锌矿中的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即为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 (2)根据配制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3)根据硫酸锌的质量计算氧化锌的质量,进而计算红锌矿中氧化锌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硫酸锌中锌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间的质量比为:65:32:(16×3)=65:32:48; (2)设需要加入硫酸锌固体质量为x, 100g×1%+x=(100g+x)×10% 解得:X=10g (3)设红锌矿中氧化锌的质量为y ZnO+H2SO4═ZnSO4+H2O, 81 161 y 80.5kg =y=40.5kg 红锌矿中氧化锌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1)65:32:48; (2)10g (3)8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化学式计算、溶液计算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8.(2017?遵义)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g稀硫酸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得到沉淀2.33g,求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由沉淀的质量求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进而求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设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x BaCl2+H2SO4=BaSO4↓+2HCl 98 233 x 2.33g ,解得x=0.98g ∴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答: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9.8% ×100%=81%

19.(2017?长沙)镁铜合金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现取某镁铜合金10g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是6.4g,请计算: (1)该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为 g (2)生成H2的质量. 考点: 专题: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镁铜合金放入稀硫酸中,只有镁反应,所以剩余的6.4g固体是铜的质量,由此求出镁的质量,再根据镁的质量求出铜的质量,据此解答. 解答: 解:(1)镁铜合金放入稀硫酸中,只有镁反应,所以剩余的6.4g固体是铜的质量,所以镁的质量为:10g﹣6.4g=3.6g,故填:3.6; (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24 2 3.6g x x=0.3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3g. 点评:

20.(2017?乌鲁木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里,利用旧电池的外壳锌皮制取氢气.在200g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皮,完全反应后,制得了0.2g氢气,试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计算出镁的质量,进而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算氢气的质量.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解答: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硫酸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硫酸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2g =x=9.8g, 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4.9%, ×100%=4.9%.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1.(2017?绥化)现有在敞口容器中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分析得知含水6.62%、碳酸钠2.38%、氢氧化钠91%.将此样品1g放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4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过量的稀盐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43%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用去氢氧化钠的溶液20.5g.蒸干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g. 考点: 专题: 分析: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钠元素完全转化到氯化钠中,因此根据稀盐酸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计算氯化钠的质量. 解答: 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由Na2CO3+2HCl=2NaCl+H2O+CO2↑,NaOH+HCl═NaCl+H2O可知,HCl~NaCl, 46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46g×3.65%=1.679g, HCl~NaCl, 36.5 58.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679g x =x=2.691g, 故填:2.691. 点评:

22.(2017?绵阳)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0%的盐酸加 入到10.0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1)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其它杂质,溶解10.0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0%的盐酸的质量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配制113.0g 10.0%的稀盐酸,需用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的体积是多少毫升?(结果精确到个位)

解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根据转化关系可以找到简单的计算方法,要注意理解. ,

考点: 专题: 分析: (1)根据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图,可得知碳酸钙完全反应时放出二氧化碳3.3g;由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钙与水垢样品的质量比即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分别计算水垢中碳酸钙与氢氧化镁完全反应所消耗HCl的质量,利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由溶质质量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液的质量.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 解:(1)根据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图,可得知碳酸钙完全反应时放出二氧化碳3.3g;设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消耗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3.3g == 解得:x=7.5g y=5.475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75%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75%; (2)设氢氧化镁完全反应消耗HCl的质量为z 2HCl+Mg(OH)2═MgCl2+2H2O 73 58 z 10g﹣7.5g=2.5g = 解得:z≈3.147g 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故答案为:86.2g (3)设需用38%的浓盐酸的体积为V 113.0g×10.0%=38%×1.19g/mL×V V=25mL 故答案为:25mL 点评: 解读折线是初中化学计算中的一种常规题型,解题时首先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再看曲线的三点:起点、折点和终点,获得并处理信息,找到解题突破口,解答试题.设未知数按照规定不带单位.

=86.2g

23.(2017?鄂州)为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g该合金放入到盛有4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9.9g.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2)计算原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考点: 专题: 分根据黄铜的成分铜和锌的性质可知,加入稀硫酸时,只有锌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析: 酸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内质量的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氢气质量,据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锌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铜的质量和铜的质量分数. 解解: 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氢气的质量为:10g+40g﹣49.9g=0.1g; (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1g x=6.5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答案: (1)0.1g;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点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100%=35% 评: 律计算出氢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24.(2017?福建)实验室有一瓶长期存放的固体氢氧化钠,由于保管不当已经变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测定其变质的情况.实验过程如下,取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80g过量的稀盐酸,得到296.2g溶液.试计算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解:设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由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即可.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答: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280g﹣296.2g=8.8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8.8g x=21.2g 答: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1.2g. 点此题是对化学方程式以及溶液相关问题的考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反应放评: 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mo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