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文化史提纲

更新时间:2024-02-01 13: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必修3文化史阶段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2、 主要人物的观点:

孔子:①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民本思想)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④ 文化:编撰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后称六经)

孟子:①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 “民贵君轻”的思想。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质原来善的。

荀子:①施政主张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② 民本思想上,提出了“君舟民水”的观点。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礼法并用可改造)。

老子:①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②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法家: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②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③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④战国末期的韩非将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墨子:①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②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③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3、 儒学的兴起: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A、 背景:①社会各方面的事务需要更多的人才协助帝王处理。②汉武帝时,汉初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③汉武帝数次“举贤良对策”,发掘了一批治国

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为汉武帝所接受。

董思想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限田、薄敛、省役等相应措施。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B、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③教育上: a从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有专门研究、传播五经的“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b兴办太学。太学的兴办,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儒学地位。c通过初步建立的地方教育系统(各郡设立学校),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此后,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韩愈、李翱:韩率先提出复习儒学的主张,提出“道统”思想,李提出“性命之源”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北宋:(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有益的成分,儒、道、佛三家融合,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形成新兴的儒学即理学。)

周敦颐为“理”生外物的理论提供依据,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张载:开创了理学中“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准确的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程颢、程颐兄弟: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仁是与万物俱生的,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南宋: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其观点主要有:①提出“理气论”,同时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是天理的反映。 ②主张“心性论”,人们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存天理,灭人欲)。

明朝:王阳明(心学,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①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②提出“致良知”学说;③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强调“知行合一”(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

5、 明清儒学的发展:

明中期李贽的主张: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抨击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赞扬政治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清初黄、顾、王的基本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后被梁启超演变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王夫之主张耕者有其田。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主张“经世致用”;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这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顾、王都主张“经世致用”,顾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顾反对道学的空疏浮泛的学风,提倡

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知。王夫之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唯物思想家)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领域 重大成就 地位与意义 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取代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造纸术 火药 四大发明 指南针 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军事实践、经济生活、航海) 欧洲借鉴印刷术,创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印刷术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推动着欧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巨大进步,使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使得西欧的发展领先于世界,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①儒家注重以人文问题为论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对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②中国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比较重视实践总结,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7、 汉字起源和演变:

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的原始文字即文字图画,后越来越符号化,形成汉字。 演变:文字图画-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形体演变:两个阶段: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隶楷阶段(正式书体):隶书(汉)→楷书(隋唐) 辅助书体:草书,行书

著名书法家:

楷书: 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盛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晚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草书: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盛唐张旭、怀素《自叙贴》

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上第一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画中有诗:

①中国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 、山水画、花鸟画 三大画料;艺术风格上,可以分为工笔重彩画和水墨谈彩画两大类型。

②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创作上强调主要艺术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苏轼的诗,反映传统中国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8、金声玉振

秦汉设立乐府机构,广泛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南北朝、隋唐时,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

宫廷舞和民间舞

①夏商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周代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汉代设乐府。

②民间舞蹈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

戏曲

一人主唱、曲排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2. 昆山腔经艺人精研细磨形成“水磨调”; 皮黄腔梆子腔等地方戏曲声腔兴起,促成了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元杂剧——标志中国戏剧成熟:

产生:元代城镇经济的繁荣,这是元杂剧繁荣的物质基础;元朝注意保护艺人;科举考试又长期停止,士子中的部分人与民间艺人一起,吸取杂剧和诸宫调之长,把音乐、舞蹈、表演熔于一炉,形成一种新的戏曲-----元杂剧。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

代表作品: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 西厢记 》、马致远《汉宫秋》 9、京剧的形成

背景: 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兼收昆曲、秦腔以及民间小调形成新剧种――“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著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杰”。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诗的经典

1.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周初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雅是周王朝所在地的诗歌,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主要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和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的歌颂。

楚辞的魅力

1.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楚国 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与《诗经》创作方法不同,楚辞是现实主义 的,人们又称楚辞体为“ 骚体 ”。

2. 屈原 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是《离骚》,他的著名诗篇还有九章、天问 、九歌。

汉赋的风采

1.西汉早期的赋,有贾谊的《吊屈原赋》、《赋鸟赋》,枚乘的《七发》开汉武帝时代长篇赋的先河。

3.汉武帝时代,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其中的精品。 4.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杨雄 李杜诗篇万口传

1.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2.盛唐大诗人李白,有诗仙的美誉。杜甫则有诗圣的美誉。 宋词

1.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号为“曲子词”。 2.在北宋词坛上,出现了一大批词人如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 元曲

1.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散曲和元代杂剧两大类,即通常所说的“剧曲”和“散曲”。 2.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 演唱的,因此又被称为北杂剧或北曲。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现实的剧目。当时在城市里有固定的演出场所称之为“瓦肆”或“勾栏”。

明清小说

1.元末明初,在 宋元话本体裁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体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2.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楷模。

3.清代小说代表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通过贵族家庭的变故,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 由强大到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之目睹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od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