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Microsoft Word 文档

更新时间:2023-11-07 09: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用班级经典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镇中心小学 谢晓贞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让儿童在不求甚解的前提下以轻松愉快地朗读和背诵传统文化的经典,是提高学生人文修养一个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班结合学校重点课题,大力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课题研究活动,全情投入。诵读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始易行难,只要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经历一番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

一、营造书香环境 1、营造氛围

教室环境布置,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熏陶,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神效。因此,我们的教室布置努力和经典挂钩,营造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学校环境。在每期的教室专刊上,都刊出一首经典诗文,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那是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互相启发的园地;走廊里悬挂着名人名言,孩子们天天看、天天念,不知不觉印入了心田,使他们从小受到优秀古文化的陶冶。在广泛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情况下,班里定期期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活动,使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营造乐浓郁的氛围,进一步促进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二、让家长了解“经典诵读”。

学生在学校诵读经典的的时间毕竟的有限的,让家长了解“经典诵读”,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从中感悟到经典的内涵,让他们知道经典诵读不仅能提高自己孩子的语文素养,而且能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在班级召开家长会时,介绍“经典诵读”的起源、目的、作用及方法。学生家长说经典、话感受,交流经典对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和善诚信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所起的作用,旨在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督促与检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诵读经典诗文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以开放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四、保证学生诵读的时间。

确保学生诵读的时间非常重要,有些老师喜欢让孩子作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我不大赞成,我认为这花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往往是读书十分钟,写字却要二三十分钟,这非常可惜。每天早上晨读抽出十分钟时间进行诵读或欣赏;每天利用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进行诵读,让学生诵读;每天中午放点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地阅读;还可以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家长的监督,每天晚上给于孩子一点诵读的时间。在家里,还可以带孩子参加有关诗文项目的一些活动,这样,

有集体诵读时间,有自由诵读时间,让学生天天与经典同行,于圣贤为友。

五、提供多种多样 展示的机会。

1、坚持运用快乐学习法。做到“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让学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读经典,按照“只求熟读、不求读懂”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多念熟背,不着意讲解。让学生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等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引导学生根据韵文的特点在游戏中背诵,在玩耍中背诵,在跳绳中背诵,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2、坚持遵循心理规律。推行“三百”诵读教学法,即起始阶段,让学生每天读背80个字的内容,坚持读背,给每个人满分的评价;对那些读背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随时间的推移,整体上适量增加读背量。在此过程中,注意遵循遗忘规律,实行滚动读背法,学生在完成当天的读背任务后,再把前一天、前几天连起来诵背,以达到复习巩固、强化记忆的目的。

3、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养成良好的“诵读经典”习惯。适量安排每周的读背任务,合理利用每天的读背时间。采取课前背即每节课上课前读背2~3分钟,课后背即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背以及师生对背,父子对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同学的夸奖、老师的表扬、家长的鼓励中真切感受到与经典同行,其乐融融。

4、出墙报要在指定的部分开辟“读经”专栏。如“每周欣赏”、“我最爱的一首古诗”、“我为古诗配幅画”等诗文专栏。让经典诗文名言警句随时可见,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5、自订诗文集。指导孩子们书写规范,装饰漂亮,有自己的风格。结果,一本本漂亮的诗集出现了,那是孩子们真正的“书”,见

于纸页,存之心脑,任何书店也买不到的。定期把诗集收集起来,同学间互相传阅、欣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以学习和借鉴,从标题设计到书写,从花边图案装饰到为古诗意境配画都越来越好,学生的审美、创意、书写、绘画等综合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学生在提高学习诗文的兴趣的同时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他们的学习欲望更上一层楼。

6、在班级里设立“诗文诵读”擂台赛,采取先报名后比赛的方式,每月选拔背诵篇目最多的学生为擂主,并把擂主的相片挂在教室里,以此为榜样。谁的背诵能力强谁就可以坐上擂主的宝座,每月进行一次。还要在每学期中安排与中华经典有关的主题读书会,这样,学生才会受益匪浅。

学生的背书能力逐渐在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气流畅,古诗文用得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展示了自我的风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流传千年,为圣哲所作,言语行间处处充满智慧,是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学生天天习读,犹如与圣人对话,时间越久,文化浸润,心性养成,尽在其中。诵读经典诗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这些古文蕴含着如何做人、做事的深刻哲理,是对《学生守则》的一种丰富和补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x7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