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方案书

更新时间:2023-08-24 05: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络施工方案

网络系统工程 设计方案书

2011年5月

目录

1. 前言 .................................................... 3 2. 客户需求分析 ............................................ 4 2.1.客户需求分析——技术方面 .............................. 4

2.1.1.建筑群功能及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 4 2.1.2.实现此种功能的网络技术及所需的带宽 ................ 5 2.1.3.此种网络技术需要的介质 ............................ 5 2.1.4.客户的布线规模 .................................... 6 2.2.设备制造商介绍 ........................................ 6 2.2.1.立孚公司及AMP公司介绍 ............................ 6 3. 开放式布线系统设计 ...................................... 8 3.1.建筑群/物的具体情况 ................................... 8 3.1.1.建筑物配线间位置、结构 ............................ 8 3.1.2.水平布线路由 ...................................... 8 3.2.综合布线系统图 ........................................ 9 3.3.工作区布线 ............................................ 9 3.4.水平布线 ............................................. 10 3.4.1.水平布线路由 ..................................... 10 3.4.2.水平布线设计 ..................................... 10 3.4.3.水平布线器件 ..................................... 12 3.5.主干布线 ............................................. 12 3.5.1.主干布线路由 ..................................... 12 3.5.2.主干布线设计 ..................................... 12 3.5.3.主干布线器件 ..................................... 13 3.6.配线间 ............................................... 14 3.6.1.线缆路由 ......................................... 14 3.6.2.配线间器件清单 ................................... 14 3.6.3.照明 ............................................. 15 3.6.4.接地 ............................................. 15 3.7.设备间 ............................................... 15 3.8.布线管理 ............................................. 16 3.9.系统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 16 3.9.1.概述 ............................................. 16 3.9.2.标准 ............................................. 17 3.9.3.被测线路的定义 ................................... 17 3.9.4.测试指标 ......................................... 17 3.9.5.AMP产品的测试性能 ............................... 18

3.9.6.测试仪器 ......................................... 19 3.9.7.试仪器清单 ....................................... 20 3.10.产品性能描述 ........................................ 21 3.10.1.信息插座 ........................................ 21 3.10.2.超五类线缆 ...................................... 21 3.10.3.信息模块系列: .................................. 22 3.10.4.光缆系列 ........................................ 22 3.10.5.光纤连接器 ...................................... 23 3.10.6.光纤配线架 ...................................... 24 4. 服 务 .................................................. 25 4.1.预期工期 ............................................. 25 4.2.库存及最短到货时间 ................................... 25 4.3.投入人力 ............................................. 25 4.4.质保 ................................................. 26 4.4.1.厂商提供的质保 ................................... 26 4.4.2.公司提供的质保 ................................... 26 4.5.用户培训 ............................................. 27 4.6.竣工文档 ............................................. 27

1. 前言

本方案书是由 (以下简称乙方)应甲方的邀请,根据甲方下发的招标文件具体要求以及建筑图纸对综合布线的规划所做的该建筑群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作为甲方进行方案论证与商务谈判的基础。

本方案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1. 充分满足甲方功能上的需求。 2. 结构和性能上都留足余量和升级空间。 3. 遵循业界先进标准。

4. 本着结构合理,高效低成本的原则。 5. 用户使用上和管理上的灵活性。

本方案书分为综合布线系统客户需求分析、开放式布线系统方案设计、服务和附录四部分。方案设计一章中详细描述了该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子系统的设计细节,包括布线系统的需求分析、布线路由、器件选型、材料清单和系统检测等部分。服务中论述了工程的品质保证和我方所要提供的培训及工程文档等等服务。附件中包括乙方资格证明文件的复印件、相关产品的性能材料和我方的项目参与人简历等等。

主机房位置、各楼层机房和竖井的位置、PDS线路的管槽铺设方法目前以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图纸设计为依据。与电话局的责任分界等问题需几方进一步协调确认。与建筑承包方(或装修方)的配合协议等问题也将协同甲方进一步敲定。

本标书全部满足招标文件对布线系统的需求,并在综合考察几种布线产品的基础上提供了最佳的全方位的布线解决方案。

此方案的读者应仅限于甲方的工程管理小组成员,请勿转借或出示给他人。

2. 客户需求分析

2.1. 客户需求分析——技术方面

2.1.1.建筑群功能及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本工程是佛得角国家体育场网络系统工程,建筑结构是佛得角国家体育场的网络布线,由于本工程规模较大,布线设计要提供灵活管理上的技术实现方法。

本布线系统满足如下的技术要求:

1. 符合最新的国际标准ISO/IEC11801超五类布线标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高

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并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综合性、易扩容性。 2. 进行开放式布线,所有插座端口都支持数据通讯、话音和图象传递,满足电

视会议,多媒体等系统的需要;能满足灵活的应用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方便地任意连接计算机或电话。

3. 所有接插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方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很容易地

将设备扩展进去。

4. 能够支持千兆速率的数据传输,可支持以太网、高速以太网、令牌环网、ATM、

FDDI、ISDN等网络及应用。

本设计方案顺序遵循如下相关标准:

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和规范 1. CECS 92:97 2. CECS 89: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YD/T926 1-2-1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行业标准

4. JGJ/T16-92 5. GBJ42-81 6. GBJ79-85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

国际技术标准、规范: 1. ISO/IEC 11801:1995 2. EIA/TIA-568A:1995 3. EIA/TIA-569 4. EIA/TIA-606

建筑物综合布线规范 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建筑物电信布线路由标准 建筑物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建筑物电信布线测试标准 集中光纤布线指导原则

5. EIA/TIA TSB67 6. EIA/TIA TSB72

及《AMP SYSTIMAX SCS 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与工程》(9801)

2.1.2.实现此种功能的网络技术及所需的带宽

根据已有的网络系统设计,为实现上述功能,我们采用到桌面铜缆带宽大于100兆,逻辑上总线的树状星型拓扑结构。

2.1.3.此种网络技术需要的介质

为实现此种网络技术,常见的介质是光纤、铜缆。光纤的特点是容量大、速率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能好,但价格较贵,而且光纤网络设备也很贵,所以适用于作建筑群主干线缆和大型楼宇的垂直主干应用。

光纤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传输的优良传输介质,外界噪声(电磁波)对其不构成影响,同时信号不泄漏,保密性能好。光纤分为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两种。单模传输距离远,需要激光做光源;多模传输距离较近,应用普通光源(立孚单模光缆)。光缆的传输能力在国际上用模式带宽来表示的,模式带宽与对光缆所提供的光源有直

接关系。本工程选用多模光纤,在850/1300NM光源下,模式带宽为200MHz*KM,千兆支持的距离为220米,如用激光做光源,模式带宽变为550MHz*KM千兆可达600米。

超五类铜缆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目前超五类的标准已经通过。超五类所规定的数据带宽为125MHZ。超五类布线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兆位应用。本工程选用的AMP超五类电缆的传输速率要比可靠性最高的五类电缆快六倍。

2.1.4.客户的布线规模

考虑到甲方的具体应用,综合考虑了实际应用和未来升级的空间,我们设计主干容量为千兆4芯单模光纤(有一条作光纤备份)。本布线系统设计数据信息点总计为251个,共有2个汇聚层配线间(FD),5个接入层配线间(BD),1个主配线间。其中汇聚层配线间,具体位置在东看台一楼。中心机房设置在西看台一楼。各配线间与中心机房通过光纤,经架空、或地埋接至相应的楼层配线间,满足水平布线不超过90米的要求,同时完全遵循甲方对布线的总体规划和标书对布线规模的要求。

2.2. 设备制造商介绍

2.2.1.立孚公司及AMP公司介绍

一、立孚光缆集团介绍

立孚光缆集团公司是顺应国际通信和网络宽带发展的要求组建而成的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知名民营企业。

公司始建于1994年5月,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她历经了努力生存、发展、壮大的过程;历经了奋力拚搏却又始终生机盎然的过程。在与业界朋友的风雨同舟中,立孚已发展成一个具有世界领先技术、专业从事光缆、电缆、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光电接插器件的研发和生产,以及通信、网络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服务咨询等。下

属 北京、西安、成都、广州、武汉、济南等八家全资子公司及太原、乌鲁木齐、贵阳等办事处、全国各地300多家经销商的颇具规模和实力的集团公司。

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通过,更是使我们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管理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和台阶。

遥望未来,年轻的立孚人坚信能升起渤海上空最亮丽的通信明珠,更希望携手世界通信和网络的发展,为促进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二、AMP布线系统介绍

作为全球通信器件和电缆产品的主导厂商, AMP布线是安普公司的一部分, 我们可为各种建筑物的布线系统提供完整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的建筑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杰出工艺受到整个行业的赞赏。艾奈特布线可为客户提供符合行业标准的完整解决方案。我们设计和生产端到端布线解决方案,包括单模和多模光纤系统以及屏蔽和非屏蔽铜缆布线系统。

3. 开放式布线系统设计

总体设计说明:

(1) 共一个总配线中心(MDF),设在西看台,对全体育场数据进行配线管

理。

(2) 东看台分设一个配线中心(MDF2),对东楼数据进行配线管理 (3) 各分配线中心(IDF1-IDF5)集中相应楼层的水平线缆,通过垂直干

线和总配线中心连接。

(4) 场地重要信心点位采用4芯多模光纤,确保先进性和稳定性。 (5) 水平子系统采用超五类双绞线,确保先进性和兼容性。 (6) 电缆通过线槽连接至各信息点。

(7) 网络用户终端独享100M,可满足视频图象的传输要求。

3.1. 建筑群/物的具体情况

3.1.1.建筑物配线间位置、结构

楼配线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在每个配线间的底层或弱电井内设置本区域的楼层配线间FD,部分楼层无弱电井时,可考虑其它房间(如储藏室等)。 同时还要考虑电源、接地、照明、防水、防尘等等对计算机机房的基本要求。

3.1.2.水平布线路由

水平布线插座部分一般距地30CM摆放,最终通过水平垂直段线槽(管)、走廊主线槽等汇至相邻的FD。基本的水平布线走线方式有暗敷和明设两种。

3.2. 综合布线系统图

本工程共有251个数据信息点,分布于体育场内。本布线系统设计选用AMP超五类布线系统解决方案。整个布线系统选用星型结构,自插座至楼层配线架(少部分直接汇至主配线间),最后通过数据/语音主干线缆统一连接至数据和语音机房,以便于集中式管理。下图中的FD表示各个楼层配线间,BD表示主配线间,并附相应的管理编号。以后的器件搭配过程也是基于这种结构和对布线元素的命名。

3.3. 工作区布线

工作区布线仅指工作区的跳线、与机器连通的网卡、还有一些可能遇到的平衡设备,如RJ45-TO-RS232等。由于其器件的不稳定性,在综合布线标准中一般不列入讨论范围。我方在此强调一点:

用于计算机点的跳线有两种,即一种为AMP提供的成品跳线,此种跳线为采用特殊工艺一次加工完成,跳线的每一芯由若干根细如毛发的铜丝组成,质地极其柔软,不会折损,长期使用不会影响数据的可靠传输。我们建议采用此种跳线。另一种为使用专门的工具自制的跳线,采用此种跳线成本

略低,但为保证系统的绝对可靠,我们不推荐使用此种跳线,尤其针对于超五类系统。

种类繁多的AMP跳线

3.4. 水平布线

3.4.1.水平布线路由

本工程水平布线路由可详见深化设计后的布线施工平面图,其中详细标明了水平管槽的铺设方式、走向及尺寸。

一般地,水平电缆自插座(距地面通常为30CM)走墙内预埋管,至吊顶出房间汇至走廊水平线槽,最后至楼层配线间。

走廊的吊顶上应安装有金属线槽,进入房间时,从线槽引出金属管,以埋入方式沿墙壁而下(或上)到各个信息点。

水平布线路由图

3.4.2.水平布线设计

下图是水平部分电缆沿公共的水平线槽分支到工作区各个插座的针对本工程的直观示意图:

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如下图所示:

3.4.3.水平布线器件

本工程外网水平布线系统选用的器件说明如下:

插座模块:选用MGS400, AMP最新超五类模块,该种模块与固定的线缆配合时,有极好的电气性能,可以灵巧吻合地连接至任何M系列模块化插座、支架或表面安装盒中。语音与数据点均选用此类模块,便于将来二者灵活调节换用和扩展。

插座面板: AMP国产面板,白色,86X86,单、双孔,墙上型安装,适配国产86X86暗盒。

水平线缆:数据和语音水平线缆全部选用超五类线缆,支持高宽带应用,数据传输速率要比可靠性最高的五类电缆快6倍,向后兼容5类产品,有良好的工艺设计,使其安装快捷简易。

具体各个水平布线器件型号可详见后面的器件总清单。

3.5. 主干布线

3.5.1.主干布线路由

本工程数据主干为8芯单模光缆,整个建筑物间的主干线缆在每层有贯通的桥架相连,经各个弱电竖井至各楼层配线间FD、再经竖井内垂直预设桥架、最后汇至主配线间BD,楼内主干在竖井桥架里走线并良好绑扎。 3.5.2.主干布线设计

主干线由总机楼到通过8芯单模光纤连接到汇聚层配线间仓库、南楼、

职工食堂、机电楼、北1变电站、保卫科。然后再从汇聚层配线间通过8芯单模光纤连接到接入层交换机,构成3层交换模式,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传输模式,使用户充分利用到现有的网络资源。

干线区子系统示意图

3.5.3.主干布线器件

3.5.3.1.主干布线容量及器件选型

本工程布线数据主干主要选用立孚4芯单模光缆对应在楼层配线间、主配线间中使用光纤配线架端接,光纤连接选用单模ST耦合器。

另外考虑到各楼层配线间与主配线间应作必要的数据传输备份,所以本方案在满足光纤主干容量的要求下留1根光纤作为主干备份。以确保网络

运行的可靠。

具体各个主干布线器件型号可详见后面的器件总清单。 3.5.3.2. 主干布线清单

3.6. 配线间

3.6.1.线缆路由

各配线间线缆一般可从主干线槽经过防静电地板进入相应机柜,在完成分组、上架、理线、绑扎后进行最后的线缆卡接,具体情况应根据现场施工要求灵活处理,但总体须保证线缆的安全和理线的整齐美观。

为了保持配线间的布局美观,引进的配线间垂直主干线槽应紧贴墙面,切忌矗立于房屋中间。要求施工时,处理好线槽入口处的切角,既不能成直角,也不可探出墙面。 3.6.2.配线间器件清单

配线间就是一管理子系统,它把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连在一起或把垂直主干和设备子系统连在一起。通过它可以改变布线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管理网络通信线路。

我们设计楼内主干容量为立孚8芯单模光纤(一条或多条),在中心机房与各分配线间的数据光纤作备份;

在配线间,配线架器件安装在落地式的机柜中,机柜置于高架地板上。到配线架来的电缆应从吊顶上通过线槽从上方进入机柜。

配线间大部分器件实际上已经在“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两节中描述,这里又多加了一些布线管理器件,如背板、机柜等等,可以直观地了解、

检查配线间里的布线情况。 3.6.3.照明

按有关设计要求,配线间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强电总体设计时机房应有设计院特别考虑。 3.6.4.接地 配线间接地要求如下:

1. 提供合适的接地端,机架/机柜应用直径4mm*4mm的铜线连接至接地端; 2. 单独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3.7. 设备间

各层设备间及配线间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中心,它的布放、选型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到将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

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如下:

1. 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 2. 温度保持在18-27摄氏度之间。 3. 湿度保持在30%-50%之间。 4. 通风良好,清洁。

5. 室内应提供UPS电源配电盘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 6. 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不小于3000W。

7.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

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

8. 设备间的室内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等安装应在装机前进行。设备间

内的装修应满足工艺要求,经济适用。若根据设备、环境要求需设活动地板时,活动地板应作防静电处理。

9. 应尽量靠近服务电梯,以便装运笨重设备;

10. 应尽量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炸物处。 11. 设备间应远离强振源、强噪声源,避开强磁场的干扰。

为了便于网络设备的跳接管理及维护,本布线工程设计建议设备间与配线间设置同一处。

3.8. 布线管理

本布线工程信息点按以下规则统一标号,如:

1. 一层数据点是1CXX(C=Computer), 2. 一层数据主干是1CBXX(B=Backbone),

3. 各信息点标号与相对应的配线架卡接位置标号相同,特殊标号另行注明。 4. 标签颜色统一使用白底黑字宋体。

另外所有电缆在距末端10~20公分处我方将进行永久性色码标记。

3.9. 系统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3.9.1.概述

施工完成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两种测试:

线路测试:采用专用的超五类电缆测试仪对标准所规定的布线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包括所有信息点的接线图、长度、串扰、

衰减量等指标。

联机测试:选取若干个工作站,进行实际的联网测试。

整个布线系统包括双绞线和光纤两种线路,每条链路我们都要用专用的测试仪测试。 3.9.2.标准

双绞线连接:根据ISO/11801国际标准。标准要求双绞线的超五类测试要搭配相应厂商的适配模块。

光纤连接:根据ISO/11801国际标准Optical Class之要求制定。 3.9.3.被测线路的定义 双绞线连接

3.9.4.测试指标

超五类测试标准,我方将采用TIA/EIA所规定的CAT6指标或ISO11801 CLASS E 指标,并且选用三级精度的测试专用仪器。 这一标准要求测试的指标包括:

接线图,Wire Map 长度,Length 阻抗,Characteristic 近端串扰,Near-end

* 衰减和近端串扰两项指标,按照标准要求,在0-250MHZ的频率区间内多

< 100米 100±15ohm *

次采样,标准要求的限值也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公式,在不同的频率点有不同的值。

测试仪内自动存贮了各种标准的限值,它自动地逐项指标进行测试、比较,并报告结果。

鉴于当前超超五类标准只是一个事实标准(草案),我们将执行最新测的相应标准。

光纤线路的测试只要求测试一项结果──率减,按照标准要求: 衰减量<1.5 (500M,波长1300nm) 衰减量<3.5dB (500M,波长850 nm) 3.9.5.AMP产品的测试性能

下表给出的是AMP产品的百米通道性能测试指标:

下表给出的是AMP产品的连接硬件的超五类测试指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6k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