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事故案例分析ppt

更新时间:2023-11-24 05: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事故案例分析ppt

【篇一:建筑事故案例分析ppt】

事故案例分析?? 为了确定此墙面的严重网状裂纹是否为碱 骨料反应所致, 在裂纹处钻一直径70mm、 长120mm的混凝土圆柱芯体。 将此芯体横向锯成若干磨光薄片, 在反光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内部有许多网状裂缝(图2.6) 。

将此磨光薄片进行岩相分析, 发现每个薄片含有6~11枚粗骨料中有1~3枚粗骨料含微晶石英和玉髓。

将磨光薄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进行能谱分析, 发现骨料边缘的钾含量明显增加。

表明碱在骨料边缘富集。

但是, 对芯体中的细骨料鉴定表明没有活性矿物存在, 为非活性矿物(它与粗骨料来自不同产地)?? 该长露天堆场钢筋混凝土柱的混凝土保护层也严重剥落, 钢筋严重锈蚀,从剥落的混凝土中取得一些骨料进行岩相分析, 其中也含有典型的活性矿物玉髓和微晶石英。 因而, 此柱的混凝土剥落和钢筋锈蚀可视作是碱-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开裂, 从而加剧钢筋锈蚀, 而钢筋锈蚀又促使混凝土剥落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证明上述墙面严重裂纹是由于碱-骨料反应所引起的。事故案例分析背景??一、 什么是水泥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 外加剂、 混合材和水中的碱(na2o或k2o)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反应, 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若干午(数年至二、 三十年)逐渐反应, 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计性能。 由于活性骨料经搅拌后大体上呈均匀分布。

所以一旦 发生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内各部分均产生膨胀应力, 将混凝土自身胀裂、 发展严重的只能拆除, 无法补救, 因而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膨胀开裂、 导致混凝土失去设二、 碱骨料反应的分类和机理1. 碱硅酸反应1940年美国加利尼亚州公路局的斯坦敦, 首先发现碱骨料反应问题, 引起全世界混凝土工程界的重视, 这种反应就是碱硅酸反应。

碱硅酸反应是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成分反应产生碱硅酸盐凝胶或称碱硅凝胶, 碱硅凝胶固体体积大于反应前的体积, 而且有强烈的吸水性, 吸水后膨胀引起混凝土内部膨胀应力, 而且碱

硅凝胶吸水后进一步促进碱骨料反应的发展、 使混凝土内部膨胀应力增大, 导致混凝土开裂。

发展严重的会使混凝土结构崩溃。能与碱发生反应的活性氧化硅矿物有蛋白石、 玉髓、 鳞石英、 方英石、 火山玻璃及结晶有缺欠的石英以及微晶、 隐晶石英等, 而这些活性矿物广泛存在于多种岩石中。

因而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发生的碱骨科反应绝大多数为碱硅酸反应梁根断裂事故九??该工程某县公路段的机修车间(底层)和宿舍, 为2层砖混结构, 建筑面积556m2, 屋顶局部平面与剖面见图3-62屋顶层的挑梁尺寸与配筋情况见图3-63,混凝土c18, 在拆模时发现7根挑梁根部断裂。??事故九原因分析?? 1.混凝土实际强度无试验资料, 发现混凝土密实度很差, 有很多空隙,当时的水灰比不是由试配决定的。?? 2.挑梁的主要受力钢筋严重往下移位?? 3.悬挑部分比设计要长?? 4.屋面超厚, 自重加大。?? 5.拆模时间过早事故九处理措施?? 1.将墙上残剩的挑梁根部打掉500mm, 露出全部钢筋?? 2.在墙内100mm处将挑梁的主筋锯断, 重新焊接新的主筋?? 3.修改设计, 将悬挑结构改为全现浇配筋错误事故十?? 山西某教学楼为现浇10层框剪结构, 长59.4m,宽15.6m,标准层高3.6m,地面以上高度41.8m,地上建筑面积9510m2, 在第4和第5层结构完成后, 发现这两层柱的钢筋配错, 其中内跨柱少配钢筋44.53cm2, 外跨柱少配13.15cm2 事故十原因分析??该工程第4, 5层柱的配筋相同,第6层起配筋减少, 施工时, 误将6层的柱子断面用于4, 5层, 造成配筋错误。事故十处理措施??加固构件: 凿去4, 5层的保护层,露出柱四角的主筋和全部箍筋, 用通长钢筋加固, 加固直径, 间距与原设计相同空洞露筋事故十一??南京某单位办公大楼为5层现浇框架,其平面示意图见图3-90, 2层框架柱浇注后, 拆模时发现有6根柱存在空洞, 烂根,露筋等严重缺陷, 其缺陷情况见图3-91,92, 93事故十一原因分析1.柱浇注时分层厚度太大2.混凝土浇注后漏振或振捣不实事故十一处理措施??由于空同, 漏筋, 烂根十分严重,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混凝土内部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因此决定立即全部拆除, 绑扎钢筋后, 重新浇注混凝土。梁开裂事故四??某工程为混合结构, 屋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 梁跨度9m, 为矩形截面,高800mm, 宽400mm, 混凝土为c18。

例二原因分析?? 1.混凝土收缩?? 2.施工图漏画附加的横向钢筋。拆模过早引起的倒塌?? 事故概况?? 某轻工厂为二层现浇框架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单位在浇筑完首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及吊装完一层楼板后,继续施工第二层.在开始吊装第二层预制板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将第一层的大梁下的 立柱拆除,以便在底层同时进行装修,结果在吊装二层预制板将近完成时,发生倒塌,当场压死多人,造成重大事故.??

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经调查分析,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底层大梁立柱及模板拆除过早.在吊装二层预制板时,梁的 养护只有3天,强度还很低,不能形成整体框架传力,因而二层框架及预制板的重量及施工荷载由二层大梁的立柱直接传给首层大梁,而这时首层大梁的强度尚未完全达到设计的强度c20,经测定只有c12.首层大梁承受不了二层结构自重及结构辎重而引起倒塌.

【篇二:建筑事故案例分析ppt】

内容简介 2010年全国建筑施工事故总量上升。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特别是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5%和77.8%。2010年住建部官方网站公布结果,建筑施工企业事故中高处作业事故49%。

1.高处坠落:高处坠落。人员从临边、洞口,包括屋面边、楼板边、阳台边、预留洞口、电梯井口、楼梯口等处坠落;从脚手架上坠落;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和塔吊在安装、拆除过程坠落;安装、拆除模板时坠落;结构和设备吊装时坠落。

直接原因:临边高处悬空作业,不系安全带。违反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铺设压型钢板一块后,应首先进行固定,再进行翻板,而实际施工中既未固定第一

张板,也未翻板,而是采取平推钢板,由于推力不均从而失稳坠落。 施工作业面下无水平防护(安全平网),缺乏有效的防坠落措施。

间接原因: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冒险作业。项目部安全管理不到位,专职安全员无证上岗,项目部对当天的高处作业未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致使违章和违反施工工艺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作业指导书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没有对锚固、翻板、监督提出严格的约束措施,落实按工序施工不力,缺少水平安全防护措施……

2.触电:对经过或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没有或缺少防护,在搭设钢管架、绑扎钢筋或起重吊装过程中,碰触这些线路造成触电;使用各类电器设备触电;因电线破皮、老化,又无开关箱等触电。

3.物体打击:人员受到同一垂直作业面的交叉作业中和通道口处坠落物体的打击。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场地狭小,钢筋材料堆放困难,堆放不整齐,不稳。间接原因:工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工作场所情况不了解。吊装管理不到位。

事故教训: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对于场地狭小的现场,应进行科学的文明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场地,物料堆放必须整齐有序。

4.机械伤害:主要是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吊装设备、各类桩机等对人的伤害。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详细附图………… 共67页,编制于2011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r9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