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珠宝琢型设计及加工串讲

更新时间:2023-10-06 20: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1.2.3宝石琢型的三要素 (1)琢型比例:指琢型的各部分的长度(或高度)相对于腰部直径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2)琢型角度:指琢型的各个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其中冠部主要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冠角,亭部主要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亭角(图1-2)。 (3)圆周分度:指琢型的各个刻面在琢型圆周上的分布方位,也称分度或分度指数。圆周平面平行于琢型的腰棱平面,一般将圆周(360°)划分为96、80、72、64、48、32等分度表示法,加工时以相应的分度轮来控制。 从理论上讲,利用刻面角度和圆周分度两项数据,可以在三维空间内精确指示或控制各个刻面在琢型上分布位置。第1节宝石琢型的分类

宝石的琢型式样繁多,但常见的琢型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弧面型、刻面型、链(念)珠型、雕件及异型。 2.1.1弧面琢型1、按弧面琢型的腰棱形状分类 根据腰棱的形状,弧面型宝石可分为圆形、椭圆形、橄榄形、梨形、心形、矩形、十字形、方形、八角形、垫形、垂体形及随意形等。

2、按弧面琢型的截面形状分类 根据截面形状可将弧面型宝石划分为单凸弧面琢型、扁平弧面琢型、双凸弧面琢型、凹凸弧面琢型及顶凹弧面琢型。

(1)单凸弧面琢型 单凸弧面琢型顶部呈上凸的弧面,底部为抛光或未抛光的平面。 (2)双凸弧面琢型( 双凸弧面琢型上、下两面均向外凸起,但顶面凸起高度大于底面。星光宝石、猫眼石、月光石多采用此琢型。最好的式样为白果型,上凸较高,较饱满,下凸较小,优质高档翡翠常用此琢型。 (3)扁平双凸弧面琢型 扁平(扁豆)双凸弧面琢型上、下而均向外凸起,且其高度相同、较低,整个外形呈 扁豆状。欧泊有时采用此琢型。 (4)中空弧面琢型 中空弧面琢型又称\凹凸弧面琢型\,该琢型是在单凸弧面琢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从单凸面琢型的底部向上挖一个空心凹面,以增加深色宝石材料的透明度,且能改善颜色。多用于色深、透明度较低的宝石材料

刻面琢型的式样很多,根据其形状特点和刻面的组合方式,可将其划分为四大类:明

亮琢型、玫瑰琢型、花式琢型、混合琢型。圆形明亮琢型方形阶梯琢型橄榄花式琢型明/阶混合琢型 1、明亮琢型 明亮琢型刻面琢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琢型的刻面从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按照规定的比例磨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使进入宝石的光从亭部很少漏出,以增加其亮度。 最常见的明亮琢型为标准圆形明亮型。明亮琢型的变型有橄榄形、半月形、梨形、心形、椭圆形、坐垫形及古老的坐垫形等,这些琢型划归为花式琢型,在后面的部分内容中介绍。 (1)圆形明亮琢型 琢型腰棱的轮廓为圆形。标准的圆形明亮琢型由57—58个刻面组成:其中冠部有33个刻面(1个台面、八个星小面、八个冠主面、16个上腰小面);亭部有24个刻面(16个下腰小面、八个亭主面);此外,底尖有时是1个平行台面的很小刻面,目的是为了避免亭尖部位破损。 对于钻石,圆形明亮琢型已有了几种被认为是能最好地显示亮度、火彩并保持重量的

2.1.3链珠琢型 链(念)珠琢型是指用于珠串的具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小件宝石。 常见的链琢型有:圆珠、椭圆珠、扁圆珠、腰鼓珠、圆柱珠、棱柱珠、刻面珠、不规则珠。 各种链(念)珠琢型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链珠琢型适用于中、低档的半透明至不透明宝石材料, 2.1.4雕件及奇异琢型 1、雕件 雕件是指通过雕刻手段而产生的琢型。根据其表现方法可分为浮雕、凹

雕和凹浮雕。 一般来说,适用于加工成雕件的宝石材料要具有中至低的硬度、较高的韧性、美丽的颜色条带、细腻的结构。具有这些特性的多为玉石材料和有机宝石材料, (1)浮雕 (2)凹雕 (3)凹浮雕 (4)浮雕二层石 其突起部分与底座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粘上去的。浮雕二层石极少制作, 仅见于某些陶瓷浮雕中。

从琢型出现的先后顺序,刻面型琢型的演化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阶段:(1)尖琢型(2)桌形琢型(3)玫瑰花琢型(4)明亮琢型(5)花式琢型 1.尖琢型 尖琢型是最早的钻石刻面琢型,大约出现于14世纪。这种琢型是用钻石的八面体原石加工而成的。可以说,早期出现的尖琢型基本上就是钻石的八面体晶体原形,只不过是将钻石八面体的8个晶面打磨光滑了而已,以提高其对称性、光泽和透明度,称之为锥状尖琢型(图)。但由于八面体面为解理面,完全沿解理面抛光十分困难,因而抛磨的刻面与八面体面有一小的交角 2.桌形琢型 桌形琢型大约出现在15世纪早期。它也是利用了八面体钻石原石的形状特点加工而成的,只是简单地磨掉八面体钻石原石的一个角顶,这样便形成了冠部有1个较大的四方形台面和4

2

个(条)自然倾斜面(棱)的桌形3.玫瑰花琢型玫瑰花琢型大约开始出现于15世纪,但也有人认为可能出现在16世纪中叶,这主要是由于对玫瑰花琢型概念的理解不同造成的。 4.圆多面形琢型 圆多面形琢型是从桌形琢型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多面形琢型为单多面形琢型,它类似于现在的八面琢型,但其轮廓不是圆的,而是呈不规则的形态,是4个角顶被磨掉的斜截的桌形琢型(见下图)。 5.花式琢型 花式琢型的发展实际上与琢型的整个发展是平行的。花式琢型的出现可追朔到500多年前,即16世纪,当时出现的多为阶梯琢型。随后随着加工技术的日益成熟,出现了一些明亮形花式琢型。

第1节宝石琢型设计光学原理 3.1.1刻面琢型宝石的光学效果 刻面宝石的特殊光学效果是体现其美感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亮度、火彩、闪烁 亮度、火彩、闪烁的综合效果称为:明亮度 1、亮 度 亮度也称明亮度,指刻面宝石在白光照射下的反射光强度,它包括宝石表面反射光和内部反射光两个部分,也称表面亮光和 2、火彩 火彩指刻面宝石因色散作用而呈现光谱色闪烁的一种光学现象。火彩现象主要出现于具有高色散率的无色和浅色的透明宝石,并与琢型的比例和角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火彩的形成方式 火彩是刻面宝石对白光的色散作用而产生的光谱色闪烁,色光会随着白光的入射角度 不同而变化。3、闪烁 闪烁是指刻面宝石因光源移动,或观察角度的变化,引起刻面对光源的反射呈明暗交替变化的现象。

3.1.2琢型面角比例与光学效果的关系 影响宝石光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亭部角度、冠部角度、台面比例 1、亭部角度 亭部角度是影响明亮度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亭角决定了亭部的深度,亭角的陡缓决定了光线能否在亭部产生全内反射。只有使入射光线以大于临界角的角度射到亭部刻面上时,光线才能产生全内反射作用,这是产生亮光和火彩的前提条件,而内反射光的强弱和分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宝石整体明亮度的强弱和分布特征。 2、冠部角度 冠部角度对宝石光学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台面比例 冠部的台面与倾斜小刻面的相对大小也是影响亮度和火彩的重要因素。如下图所示,在光线垂直照射宝石的情况下,由于只有冠部倾斜小刻面才能产生明显的火彩,因此,台面比例越大,倾斜小面所占的面积就越小,火彩会越弱;反之,台面比例越小,倾斜小面所占的面积就越大,火彩会越强。冠部刻面大小对亮度和火彩的影响(a)台面过小,亮度和火彩受损;(b)台面大小适中,亮度和火彩皆佳台面过大,火彩不佳

3.1.3琢型角度和比列的确定 确定琢型角度和比例的方法很多,有查表法、估算法、类推法、理论计算法、电脑模拟法等,这里仅介绍前三种方法。 1、查表法 根据宝石材料的折射率和临界角可以计算出琢型的各部分刻面角度,常见宝石材料的折射率、临界角及其琢型主要角度数据见下表。冠主面和亭主面时参考,对于其它小面角度和比例的确定,还需要采用其它的方法。 2、估算法 该法是应用经验计算公式,首先根据宝石的折射率和临界角计算出宝石冠部角度和亭部角度(或通过查表直接获得冠角和亭角),然后再估算出其它各部分的角度和比例。此法主要适合于圆明亮式琢型及部分比较简单的花式琢型。 (1)台面宽度 台面宽度是相对宝石的腰棱直径而言,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一般,对于圆明亮式琢型,台宽比应控制在53%-60%(或66%)为宜;对于花式琢型,如椭圆型、橄榄型、梨型、祖母绿型等,台宽比(短径方向)宜控制在50%左右。 (2)冠部角度冠主面角度=8(45°-亭主面角度)星小面角度=冠主面角度-(12°~17°)上腰小面角度=冠主面角度+(5°~9°) (3)腰棱厚度 腰棱厚度与宝石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宝石越大,要求腰厚也相应有所增大。腰棱厚度通常以腰围面宽度与腰棱(围)直径的百分比来表示,一般控制在2~3%左右。 对于明亮式琢型而言,腰棱呈宽窄变化的波浪状,其厚度呈下式变化:T=0.017+(0.05~0.08)/D 式中:T-腰棱厚度;D-腰棱(围)直径。 (4)亭部角度亭主面角度要利用宝石的折射率RI和临界角φ来计算求得:若1.414≤RI≤2 亭主面角度=(90°+φ)/2若 2≤RI≤∞ 亭主面角度=(270°-φ)/6 下腰小面角度=亭主面角度+(2°~3°) 3、类推法 在一些宝石加工教科书或技术手册中,通常所给出的琢型角度只适合石英,即水晶角度。如果知道了石英的各种小面角度,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推算出其它宝石材料的相应小面角度,但冠主面和亭主面角度仍需查表。

第2节宝石琢型设计的美学原理 3.2.1 概述 宝石琢型设计一般需要考虑体现质美和形美两个方面的因素。 所谓质美:指由宝石自身性质产生的感官美,其中有些是显而易见的,如颜色、透明度、光泽、

3

质地

等。有些质美是潜在的,如亮度、火彩、闪烁,以及猫眼、星光、月光等特殊光学效应等,需要合理的琢型设计及精良加工才能将这些美发挥出来。 所谓形美:指宝石的艺术造型形式美,这是人们通过造型设计和精心琢磨而创造出来的美。质美是形美的前提条件,没有质美的形美毫无价值,而形美又是质美充分表达的主要条件。宝石琢型设计强调质美和形美的高度和谐和统一。

3.2.2宝石琢型设计的造型形式美法则 造型形式美法则是美学中的一个概念,其大意是指从形式美的独立意义出发,按照一定规律和法则创造美的形式的科学。 宝石琢型设计的造型形式美法则可概括为八项:齐一 对称 对比 反复 渐变 韵律 比例 和谐 1、齐一 为单纯齐一的简称,指在造型中,相同刻面的大小、形状、角度、位置等应具有一致性,不能出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这是琢型设计中的最基本的法则之一。 2、对称 指在一个造型中,使其左右或上下的刻面各形态及形态组合形式呈镜像对应相同或相似。对称是琢型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最常见的设计表现形式。对称造型又可分为完 全对称和反转对称两种形式: 3、对比 指在造型形式中,力求使不同刻面的形态、大小、位置等表现出差异和对立,突出反差,以求鲜明醒目。这是一种表现形式间差异性的法则,其主要作用在于使造型产生生动的效果,使之富于活力。 4、反复 指在一个造型中,通过相同或相似的造型要素重复出现来求得形式的统一。这种造型形式能使琢型产生统一的秩序美,加深视觉印象。 5、渐变 指在一个造型中,使刻面呈连续、近似形态的有秩序排列。这是一种通过类同要素的微差关系来求得形式统一的手段,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渐变形式的数量在渐增或渐减中必须具有一定的秩序和比率。渐变造型形式能使人视觉产生含蓄柔和的感觉,具有抒情的意味。 6、韵律 指在一个造型中,使不同刻面间具有规律的节奏和律动变化,其作用是使造型产生动感、富有生气,或具有抒情的意味 7、比例 即在造型构成中,使宝石琢型的各部分比例及各刻面的大小配置符合理想的尺度,以体现出和谐的比例美。但琢型比例和角度的设计,应是以考虑宝石的自身物性(颜色、折射率、色散、临界角等),能使宝石产生较好的光学效果为前提 8、和谐 和谐也称多样统一,也就是将造型形式的各要素集中于宝石琢型设计之中,使之成为完美和谐的统一体。和谐是对前面法则的高度概括,为造型设计中的最高法则,也是评价设计琢型美学效果的最终依据。从美学角度评价一个琢型的造型设计效果,就是看它整体上是否和谐,高度的和谐就是美感。 第三章 GemGad的用途

(1)检验琢型(2)编辑琢型(3)创建琢型

GemGad设计顺序:腰围面角度90,分度2——下腰面角度42,分度2——亭主面角度41,分度64,翻转——上腰面角度34,分度2——冠主面角度28,分度64——星小面角度16,分度4——台面角度0。

宝石加工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锯切、琢磨、抛光。这三种方法的作业过程构成了宝石加工的三大工序。宝石切磨加工的三大工序

第1节锯切法 5.1.1锯切法原理 锯切是将宝石材料分割及修整成适当大小和形状的加工方法。锯切作业一般为宝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以便为进一步的琢磨加工提供合适的坯料。不同的宝石材料应视其块度大 小和贵重程度不同,使用不同的锯机和锯片。 1、锯切机理 锯片带动磨料对宝石材料线性磨削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磨削颗粒在支撑体(锯片)的带动下对宝石材料进行磨削,所产生的磨削力主要是侧向力,使磨削作用面呈线状向宝石材料纵深发展,形成切缝以及切缝两侧的微破碎层,从而使宝石材料被分割开来。

第2节琢磨法

5.2.1琢磨法原理 琢磨即研磨,是对宝石材料进行造型加工的基本方法,一般在将宝石材料分割及修整 成一定规格大小和形状的坯料基础上进行,几乎所有加工余料都要通过琢磨去掉,直至工件具备成品形态。 1、琢磨方式 按磨料使用方式:①以游离磨料琢磨——将磨料与水混合使之粘附在磨具上对宝石进行琢磨,现在已较少使用。②以固着磨料琢磨——将磨料制成磨具直接对宝石进行琢磨,这是现代宝石加工的

4

主要方式。 按磨具磨削方式:①轮磨②盘磨③带磨④滚磨 2、琢磨机理 一般认为,琢磨作用的过程主要是磨料对工件的摩擦切削作用,此外还有冲击压裂作用和化学水解作用的参与。 (1)磨擦切削作用 首先分析一行单粒磨料颗粒对宝石材料的磨削力和磨削作用,如下图所示。单粒磨料颗粒对宝石材料的磨削力矢量(左)及磨削作用(右)分析 磨粒对宝石的磨削作用有两个方面:①对宝石表面的压碎作用,主要由径向压力Fn产生,使磨粒尖棱角部分压入宝石表层(h),并在产生范围更深的碎裂;②对宝石表层的切削作用,主要由切向压力Ft产生,使磨粒尖棱角部分对宝石产生侧向挤压碎裂,并带出碎屑,形成一切向凹痕。 单个磨料颗粒对宝石材料的磨削作用是线磨削,而磨盘上大量随机分布的磨料颗粒所产生的许许多多的磨削凹痕相互穿插迭加就形成了面磨削作用。使宝石表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凹凸层,其深度相当于磨粒的压入深度h,也称磨削深度。 (2)冲击压裂作用 由于磨料颗粒的各向尺寸不同,粒度大小不均匀,被磨削的宝石表面总是支撑在部分少量的磨粒上,使琢磨具有振动冲击和压裂作用性质,从而加快磨削剥离速度。 (3)水解裂挤作用 冷却水渗入压裂纹中,在摩擦热作用下发生膨胀,同时还可能与宝石新生裂面发生水解反应,如与硅质水解反应生成硅酸薄膜,体积增大,挤压裂缝表面,加速琢磨过程。第3节抛光法 抛光是对宝石进行光整加工的方法,一般是在宝石加的是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其作用是消除宝石被加工表面因前道研磨工序所残留的破坏层(凹凸层、裂纹层),以获得光滑明洁的光学表面。宝石加工品只有通过彻底抛光,才能使其许多特有的光学性质或潜在美,如光泽、晶莹、火彩、星光等充分展现出来。 5.3.1抛光法原理 宝石的抛光机理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形成一种完善的理论。最为流行的抛光学说是如下两种:

1、微粒机械磨削说 抛光过程与研磨类似,都是以硬质的磨料磨削软质材料表面的过程,差别在于所用的磨料粒度不同,磨料粒度越细,被磨削宝石表面的磨痕也就越细密、轻微,当磨削深度在100nm左右时,表面就会出现光滑的镜面效果。 实验依据:①已抛光的宝石表面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到明显的起伏(磨痕)现象,用多波干涉显微镜可测定其起伏深度;②金刚石微粉几乎可以对所有的宝石进行抛光,而且效果可达最佳,因为金刚石硬度最大。③当用金刚石微粉对刻面宝石某一小面进行抛光时,随抛光时间加长,该小面面积增大,表明金刚石微粉有磨削作用。④用低于宝石硬度的抛光剂对宝石进行抛光,其效果一般不佳。 但有例外:不能解释某些低硬度抛光材料(如玛瑙粉、硅藻土)能很好地抛光高硬度宝石(如刚玉宝石)。

2、塑性流动说 20世纪初,Beilby研究发现,抛光过程是由于抛光面受到摩擦热作用,而引起在被抛光面微米级范围内产生热塑性-熔化流动的液状层重新分布,形成一种光洁平整的表面层过程。。 5.3.2抛光加工的常用设备 由于抛光工序是琢磨工序的继续,工作方式基本相同,因此宝石加工中的许多琢磨设备与抛光是通用的。如加工刻面宝石和凸面宝石,只需把磨机上的磨具、磨料更换成抛光工具,然后再配合使用合适的抛光剂,就可进行抛光加工。盘磨机磨盘←抛光盘轮磨机砂轮←抛光轮带磨机砂带←抛光带 对于珠形和随形宝石的加工,则而要使作专门的抛光设备:振动抛光机、滚动抛光机 第6章宝石加工常用的工艺耗材

第1节磨料 磨料指可用于是研磨或抛光的材料,它们是一些具有棱角和一定硬度及韧性的粉状物质,可直接研磨工件和制成磨具用。 6.1.1磨料的基本特性(1)硬度较高,一般不应低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2)韧性较好,不能因有研磨压力而易变形和被磨损。(3)自锐性较好,即当受研磨压力而碎裂时,破碎后的各部分仍保持尖锐的多棱角状。(4)熔点或软化点较高,在研磨发热作用下,磨料尖角不易熔化或变软。(5)化学稳定性较好,不与被加工的材料起反应。(6)形状和粒度较均匀,每号磨料粒度在一定范围内。

6.1.3磨料的种类和性能 磨料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粒状或粉状的矿物质材料。按成因可分为天然磨料和人造磨料两大类。天然磨料:金刚石、刚玉、石榴石、石英,等等。人造磨料:金刚石系、碳化物系、刚玉系,等三大系列。 1、金刚石包括天然和人造金刚石。Hm=10,Hv=10000kg/mm2。有一定韧性,但脆性相对较大,因易沿八面体完全解理方向破裂,自锐性较高。因而,耐磨性强,磨削性能好。耐热性良好,在无氧化条件下加热1000℃无变化。化学性质稳定,与酸碱物质不起反应。 2、碳化硅(SiC)以石英、石油焦碳为主要原料在1800℃以上高温下炼成的结晶化合物,是一种常用人造成

5

磨料。 3、碳化硼(B4C)人造成磨料的一种,由硼酸与碳在电炉中2000℃以上的高温下合成。暗灰至黑色,硬度很高,耐磨性好,Hv=4000~5000kg/mm2属高级磨料,常代替金刚石用作研磨和抛光中、高档宝石。 4、刚玉(Al2O3)包括天然和多种人造成刚玉(棕刚玉、微晶刚玉、单晶刚玉、白刚玉、锆刚玉等)。硬度高,Hm=9,Hv=1800~2400kg/mm2,韧性较大,切削力强,但自锐性相对较低。石、碳化硅和碳化硼。6.1.4抛光剂的种类和性能 抛光剂是磨料中的一些可用于抛光的微粉状特殊材料。宝石加工常用的抛光剂有: 1、钻石粉(C)将天然或人造的工业级金刚石压碎成粉未,经分级,即可制成不同型号的钻石粉,呈灰白色,极精细(W10以下)的可用作抛光剂。用法:干钻石粉与缝纫机油调成糊状;钻粉研磨膏可加适量缝纫机油稀释。可用于抛光任何宝石,效果好,但成本高,一般仅用于抛光硬度>7的宝石。 2、氧化铝(Al2O3)铝氧化粉:纯度低,抛光性能差,但价格低廉,适合大量用于珠型和随型宝石的抛光。铝钒土:纯度较低,抛光性能较差,价格低廉,用途同铝氧化粉。红宝粉:人造刚玉粉,红色,抛光性能好,主要用于刻面型和部分弧面型宝石的抛光。蓝宝粉:人造刚玉粉,多呈白色,性能和用途与红宝粉一样。 3、氧化铈(Ce2O3)呈微黄粉红色,粉状。易溶于浓硫酸或浓硝酸,不溶于稀酸和水。适用于抛光脆性的中硬度宝石,如水晶、橄榄石、锆石、绿柱石、电气石等,效果可达极佳。 4、氧化锡(SnO2)呈白色粉未状。可用于各种中硬宝石的抛光,但效果一般。 5、氧化锆(ZrO2)呈浓艳的红棕色粉未状,外观似红宝粉。可用于中硬以下宝石的抛光,但效果不及红宝粉。 6、氧化铬(Cr2O3)呈深绿色粉状,俗称绿粉。硬度中等(Hm=5~7)。性质稳定,不溶于水。适于中硬~中软(Hm=6~3)宝石的抛光,如翡翠、绿松石、孔雀石等,效果好。缺点:常因颗粒粗细均匀,若掌握不好,易在抛光面上留下擦痕;易污染工件、工具、手指、衣物等,故对裂隙或孔隙的宝石不适合。 7、氧化铁(Fe2O3)呈深棕红色,俗称红粉、铁丹。性质稳定,不溶于水,但溶液于盐酸。粉状粒度一般在0.25~0.75μm,细腻均匀。可用于多种中硬以下宝石的抛光,效果一般。缺点:易污染宝石材料,难清除。 8、硅藻土(SiO2)用含硅藻壳骸的生物岩经粉碎、分选、提纯而成。呈灰白~微黄色粉状,质地细腻。硬度中等,Hm=5.5~5.6。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仅易溶于氢氟酸。可用于玛瑙、翡翠等韧性较大或其它中硬宝石的抛光,对部分高硬度宝石如蓝宝石、海蓝宝石的抛光也可这到很好效果。

第2节磨具 磨具是切割、研磨和抛光工具的总称。 磨具按功能分为三类:切割磨具——锯片研磨磨具——砂轮、磨盘、磨头、砂带、砂布抛光磨具——抛光轮、抛光盘 6.2.1锯片 1、金刚石锯片的结构 金刚石锯片一般由刀基、金刚粉和结合剂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热铸钻粉锯片刀头结构 1)刀基:承载并支撑金刚石粉的金属薄片。大型锯片——硬质锰钢、锰硅钢片等材料。中型锯片——软钢片、冲压铁片、冷钆铁片等材料。小型锯片——薄冷钆铁片、青铜片等材料。 2)金刚石粉:被附在锯片边缘,起类似\锯齿\的作用。大型锯片——磨料粒度46#~80#中型锯片——磨料粒度100#~180#小型锯片——磨料粒度240#~W40 3)结合剂:把金刚石粘附在刀基上的材料。通常用金属结合剂,如青铜粉、电镀金属等为结合剂材料。 2、金刚石锯片的种类 金刚石锯片有种类很多(见下图),按制作工艺可分为热铸法和电镀法两大类。各种类型的金刚石锯片 1)粉未冶金法(热铸法)锯片制作方法:①将金刚石粉与黄铜(或其它金属)粉相混合,压特制薄环模具内;②加热使粉未熔合,烧结成圆环状薄片;③将含金刚石粉的铸压环片分段焊接或镶嵌到刀基边缘两侧。2)滚压-电镀法锯片 在宝石加工中使用最多,多为中、小锯片,刀片薄,对材料损耗少,适合小块宝石材料的切割和修整。 6.2.2砂轮用途:冲坯、倒棱、预形。种类:刚玉砂轮、碳化硅砂轮、金刚石砂轮 1、碳化硅砂轮 (1)砂轮材质:指砂轮的磨料成份。有绿碳化硅和黑碳化硅两种,前者更适用于宝石加工。 (2)砂轮粒度:指砂轮中所用磨料的粒度。宝石加工用的一般在46#~240#之间。 (3)砂轮结合剂:宝石加工常用的是陶瓷结合剂和树脂结合剂碳化硅砂轮,金属结合剂用于制做金刚石砂轮,宝石加工中也常用。各种结合剂的性能见下表。结合剂类型代号磨具性能及应用陶瓷结合剂A耐热,不怕水、油及酸碱,硬度高,耐磨性强,磨削效率较高但性脆,适合磨削高硬度脆性宝石树脂结合剂S有一定弹性,耐冲击,自锐性好,磨削效率较高,但耐热抗酸碱性差,适合磨削中硬以下韧性宝石橡胶结合剂X有较高强度,自锐性好,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差,很少用于宝石加工金属结合剂J结合力强,耐用磨性好使用寿命长,但自锐性较差,磨削效率一般,适于磨削各种宝石 (4)砂轮硬度:指磨表面上磨粒在外力作用下脱落的难易程度,与磨料本身硬度无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t7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