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新标准)

更新时间:2024-05-03 09: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Q/KH $$$$$$$$$$$$$$$$企业标准

Q/ KH G 07.00-2013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

依据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年$月$$日发布 $$$$年$月$$日实施

$$$$$$$$$$$$$$$$$$$$$$发布

目 录

前言???????????????????????????????????????1 公司概况????????????????????????????????????2 颁布令??????????????????????????????????????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4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5 3 总则??????????????????????????????????????5 3.1 术语和定义??????????????????????????????????5 3.2 职责?????????????????????????????????????7 3.3计量法制要求?????????????????????????????????7 3.4 技术能力要求?????????????????????????????????7 4总要求????????????????????????????????????8 5管理职责????????????????????????????????????8 6 资源管理 ???????????????????????????????????12 6.1人力资源??????????????????????????????????12 6.2信息资源??????????????????????????????????14 6.3物资资源??????????????????????????????????16 6.4外部供方??????????????????????????????????17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17 7.1计量确认??????????????????????????????????17 7.2测量过程??????????????????????????????????18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20 8体系分析和改进????????????????? ???????????????20 8.1总则????????????????????????????????????20 8.2审核和监视?????????????????????????????????21 8.3不合格控制?????????????????????????????????22 8.4改进????????????????????????????????????23 附录1 公司行政组织机构图????????????????????????????24 附录2 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25 附录3 测量管理体系技术组织机构图????????????????????????26 附录4生产工艺流程图??????????????????????????? ???27 附录5 测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28 附录6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更改记录?????????????????????????30

前 言

为了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能满足顾客和相关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加强对测量管理的运作领导,依据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 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及CMS04-2010《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第一层纲领性文件,各项计量工作的管理均应符合本标准要求,也是对外提供计量保证的承诺性文件。

为保证测量管理体系的全面贯彻实施和有效运行,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遵守并执行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并有权利和义务及时提出手册中的不适宜处和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标准选用的测量管理体系过程基本覆盖了计量法制、技术能力和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中规定的要求,但本公司暂无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 不适用“计量人员”条款规定的内容要求;本公司暂无建立用于计量检定的最高计量标准器,不适用“计量标准”条款规定的内容要求;本公司不涉及测量设备制造和修理、零售商品销售的各类过程,不适用“特定要求”条款规定的内容要求。

1

公 司 概 况

2

颁 布 令

为提高公司的计量、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加强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控制,以更大程度地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并能确保公司经营和其他管理活动适应日常经济活动的需求,根据本公司的管理实践,特编写本《测量管理体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本公司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深入贯彻实施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加快与国际计量规则接轨。

本标准依据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要求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写,阐明了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是公司一切计量活动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计量管理的准则,全体员工都要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

本标准由浙江科海仪表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科海仪表有限公司质检部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科海仪表有限公司质检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审核人:

本标准于年月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现为第A版、第0次修改。

签字:

2013年2月25日

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有效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强化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控制管理,为公司生产过程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以不断提高产品的检验检测水平,使公司的生产经营、质量、计量和其他管理活动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特任命 $$$ 同志为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授权履行如下职责:

1) 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主持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 2) 审核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和各部门的质量分目标; 3) 审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

4) 审核测量管理体系覆盖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各项计量职能;

5) 每年定期组织管理评审、策划内部审核,并及时向总经理报告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6) 就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代表公司与顾客、供方、认证机构的各项联络工作; 7)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签字:

$$$$年$$月$$日

4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

1、范围

本标准对公司测量设备、测量过程、计量确认等各项计量管理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严格参照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要求的各项条款进行撰写,并结合公司实际,进一步对各项条款进行了展开和阐述。

本标准覆盖的部门包括:质检部、生产部、技术部、供应部、销售部、办公室,其中质检部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归口管理部门。

本标准可作为顾客等第二方对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审核时的依据;也可作为本公司对测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以及第三方进行确认和评审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GB/T 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GB/T 19001-2008 idt ISO9001:20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名词及定义》 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总则 3.1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所涉及到的名词术语,如无特殊说明,均以GB/T19022–2003 /ISO 10012:2003标准及其引用GB/T 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标准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在手册描述过程中还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计量规章中所采用的某些术语。 3.1.1 测量管理体系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要素。 3.1.2 测量过程

5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1.3 测量设备

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其它的组合。 3.1.4 计量确认

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注:计量确认一般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修理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记。 3.1.5 测量设备的检定

查明和确认测量设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和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1.6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1.7 溯源性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3.1.8 测量不确定度

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3.1.9 强制检定

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机构,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并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测量设备,实行定点定期的一种检定。 3.1.10 周期检定

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测量设备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3.1.11关键测量过程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并且需要重点控制的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过程等。 3.1.12 关键测量设备

关键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测量设备。

6

3.2职责

3.2.1 质检部负责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归口管理,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修改和实施监督。

3.2.2 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负责按本标准的要求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3.3 计量法制要求 3.3.1 总则

本公司按照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的要求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并且充分考虑到顾客,特别是外部顾客的测量要求。 3.3.2 计量单位

公司从事下列活动,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

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 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 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

e) 国家规定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3.3计量人员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公司目前没有开展测量设备的检定工作,无计量检定人员,本条款予以删减。 3.3.4计量标准

本公司目前没有建立最高计量标准,本条款予以删减。

3.3.5强制检定

公司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测量设备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质检部负责按计划规定的时间间隔,联系相关检定/校准机构实施检定或校准,并保留好相关证书。 3.3.6 特定要求

公司不涉及测量设备制造和修理、零售商品销售的各类过程,本条款予以删减。 3.4 技术能力要求

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公司生产经营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 3.4.1 检测能力

7

本公司的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满足过程控制、产品监视等环节中对于测量的要求;

b) 通过加强测量和生产环境的管理,满足生产、测试环境对于测量的要求; c)为加强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等过程中对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控制,公司除配备相适宜的测量、监控设备来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外,同时需对测量过程分别从人员管理和制度规范两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如: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制定相关的测量过程控制规范来规范操作。 3.4.2 检测水平

公司的计量检测水平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a) 采用尽可能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

b)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测量管理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 4、总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由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合格后投入使用,体系应按照公司制定的程序更改。 5、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公司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相关人员和各职能部门的计量职能,总经理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质检部负责建立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测量管理体系相关人员和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计量职能、职责权限规定如下: 5.1.1 总经理:

1)确保建立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2) 批准并颁布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 3) 任命管理者代表,以文件的形式规定其职责、权限; 4) 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和各部门分目标; 5) 主持管理评审,确保评审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

6) 批准测量管理体系覆盖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各项计量职能; 7)宣传并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规。

8

格和测量过程记录的数据项及填写要求等均作了详细的规定。

公司对上述关键测量过程的设计可确保及时发现测量过程的异常变动,以便查找和分析测量过程失控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7.2.3 测量过程实现

测量过程设计文件经审核批准后,相关部门须严格执行,必须做到: a) 使用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 b) 严格执行相关的作业指导文件或检验文件; c) 明确所要进行的测量要求; d) 确保测量所需环境符合要求; e) 应由有资格的人员实施测量;

f) 测量结果须正确、真实,采用规定的记录报告方式; g) 选择相应的复核人员对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进行监视。

对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尽量采用国家标准或在相应的工艺文件或检验规范中做出明确规定。

编制《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并规定关键测量过程识别依据、关键测量过程控制要求,减少关键测量过程失效所带来的影响。

测量过程失控的原因应从测量过程受控条件逐一分析:

a)通过测量过程各种测量设备的重新检定/校准,确认测量设备是否仍然合格; b)重新验证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关键测量过程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是否有效,测量的频次是否太少;

c)检查设计的测量过程参数,如尺寸、压力等测量数据填写是否正确,填写数据是否有误;

d)确认使用现场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测量要求;

e)操作人员的操作,包括读数和填写记录表格的数据是否有误;

f)测量数据计算和汇总处理的方式是否适当,计量管理员对测量过程参数的监视是否有效。

质检部对以上原因进行分析并逐个排除后,确定造成测量过程异常的某个或某些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7.2.4 测量过程的记录

测量过程控制记录是说明测量过程受控的证据,是分析测量过程失控原因的依据,也是修正测量过程,提高测量过程控制水平的重要途径。

19

测量过程参数和测量过程要素的记录必须达到以下控制要求:

a) 按照规定的记录表格,详细记录关键测量过程使用的主要测量设备( 含名称、型号、编号、校准有效期);

b) 记录上须有负责测量过程操作人员的签名;

c) 有测量环境要求的仪器设备,须明确测量现场的环境条件; d) 须有当天测量过程参数显示的具体数据;

e) 若测量过程参数变动,需制定有可能使测量过程失控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f) 记录上必须有测量过程参数的记录日期;

g) 计量管理员应对测量过程参数有关记录的填写、修改、汇总等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和监督,确保测量过程监控记录真实、可信、完整和清晰。 7.2.4.1 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12-2013 《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7.3.1 测量不确定度

7.3.1.1 按照JJF1059-1999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关键测量过程的测量结果必须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测量体系人员在检查检定/校准机构返回的检定证书及附件时,也要检查是否有测量设备测量不确定度表述。 7.3.1.2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13-201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 7.3.2 溯源性

质检部须编制关键测量过程相应的量值溯源图,确保所有关键测量过程的测量结果能够溯源到SI单位标准。

送外部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的相应证书及附件、有关记录和量值溯源图由质检部统一保管。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监视、分析和必要的改进,确保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和体系文件的要求,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实现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0

8.2 审核和监视 8.2.1 总则

8.2.1.1公司应通过以下方式评价测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1)体系内部审核; 2)日常的监视;

3)收集顾客的反馈意见和满意度调查;

4)适宜的统计技术(关键测量过程参数变化趋势)。 8.2.1.2通过审核、监视和其它适用技术来确定: 1)测量体系年度计量目标是否适宜;

2)有关各部门计量职责和分工是否明确、合理,机构职责规定是否适宜; 3)测量体系文件是否适宜,文件是否需要修改和完善; 4)测量设备的配备、计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否适宜。

8.2.1.3质检部负责收集和汇总以上各方面信息为测量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证据,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必要时提交公司计量工作会议进行讨论、评审。 8.2.2 顾客满意

公司应对内外部顾客的计量要求是否已得到满足进行周期调查和统计,具体按《顾客满意度信息收集和分析控制程序》执行。 8.2.3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

应按照《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规定,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可与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同时进行。需要时也可以单独组织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内部审核,质检部负责相应的准备工作及保存相关记录。 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策划、准备和实施须符合《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要求,并将审核结果报告给体系相关部门和人员。 8.2.4 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

由管理者代表根据本公司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对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进行监视。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过程的符合性。

有关部门负责人根据规定程序严格执行过程监测方法,对反映出不符合规定的结果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测量和确认过程持续满足体系要求。 8.2.4.1相关支持性文件

21

Q/KH G07.14-2013 《顾客满意度信息收集和分析控制程序》

Q/KH G07.16-2013 《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Q/KH G07.19-2013 《测量管理体系监视控制程序》 8.3 不合格控制

8.3.1 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

质检部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发现本公司测量体系要素、过程和测量设备出现的任何不合格,并对发现的不合格,要求查明原因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8.3.2 不合格测量过程

测量体系管理人员应记录日常监视和检查中发现的由任何测量过程产生的不正确测量结果,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适当的标识,在查明原因后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当更改某个测量过程时,在使用前应对其进行有效性确认。

对关键测量过程应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操作人员的反馈,及时发现关键测量过程的不合格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8.3.3 不合格测量设备

不合格测量设备是指: a) 受到损坏,不能正常工作;

b) 过载、超量程使用,造成计量性能变化; c) 功能失效,自动测量和显示功能失灵; d) 测量结果不正确,有明显误差; e) 误操作,结果异常,封印受损或破坏;

f) 测量环境不满足要求暴露在已有可能影响其预期用途,影响其计量性能; g) 超过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 h) 封印或保护装置损坏或破裂。

测量体系管理人员应对测量设备的监督抽查作为监视和检查的重点。一旦发现现场有不合格的测量设备应作详细的记录,并按照《不合格控制程序》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处理。特别是对不合格测量设备作降级处理和限制使用的测量设备,以及不合格测量设备对检测产品造成影响时,应对不合格测量设备及其影响作详细的记录,并向质检部提出书面报告。 8.3.3.1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15-2013 《不合格控制程序》

22

8.4 改进 8.4.1 总则

质检部应根据测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认证机构的审核结果以及内外部顾客的反馈意见,对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进行策划和管理。需要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测量管理体系改进计划”,以实现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8.4.2 纠正措施

在日常监督抽查中,若测量设备多次或重复产生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要素或测量过程产生不合格,测量体系管理人员按照不合格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纠正,或对产生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后,立即制定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必须严格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 8.4.3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针对可能产生但目前尚未构成的潜在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为防止产生潜在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测量体系管理人员和内部审核员在日常监督和内部审核过程中应学会善于从可能产生不合格的迹象中进行分析,并与责任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首先确定可能产生的潜在不合格,分析产生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评价是否需要采取防止产生潜在不合格的措施,制定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记录。预防措施达到要求后,应评价其有效性。对于关键测量过程潜在不合格的监视和控制,应作为制定预防措施的重点。 8.4.3.1 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18-2013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0j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