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03 09: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 目

自 然 辩 证 法 概 论

结 课 论 文

试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涵及实践意义

院 系: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实践的基础上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实现了自然史与人类史的高度统一,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它的理论本质是对对象、现实、感性的实践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对传统自然观的评析的理论,当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也不是凭空捏造的,人类自然观的演化发展过程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

判断一种自然观的适合与否,关键是看它是否能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指导意义。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成为全球的焦点,人类似乎已经与自然对立。严峻的生态环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核心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恰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要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与发展。人本身是自然存在物,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其一,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先后顺序;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这一观点主要说明了人离不开自然界,没有自然界的自然产品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人类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强调了人对自然界依赖性。也就要求人类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要善待自然,敬畏自然。

第二,人通过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创造属于人的“人化自然”。 人类通过实践把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联系起来,进而人类通过不断的劳动来维持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在劳动生产中人类不但生产人类自身,同时进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人类正是通过这样的生产实践活动,在改造自然界的劳动中,才使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认。这一观点指出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造自然、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这就要求人类的创造活动要靠消耗最小的力量来创造最大的价值,鲜明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第三,社会生产力要以自然生产力为基础。在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有两种生产力在起作用,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即不需要人工的干预即可产生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它制约着社会生产力。这一内容主要强调人类要保护自然的可再生能力。

第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只有建立真正合理的制度,才能使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真正的和谐。

总的来说,从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发展是伴随着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脚步的,是科学的,有坚实基础的;同时在思想层面也是不断总结了前人,辩证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经验。在如今资源临近枯竭,全球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给我们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从我国的政策来看,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处处体现了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涵: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 1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持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曾指出人和自然是具有绝对的相互关联性的。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界具有同源性,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绝对不存在与人类无关的自然界,没有自然界的进化和发展就没有人类产生的可能,没有人类和自然界的联系的自然界,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是不存在的。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没有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资料,人类就无法获取食物、维持自身的生存,更无所谓的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此外,人类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资料,满足人类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活动离不开自然。

社会是自然和人类的统一体。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的本质是“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社会作为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的纽带具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存在着广泛而又普遍的有机联系,是有机的生命统一体。其次,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类作为迄今为止最高的生命体在于,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即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前者反应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后者反应的是人的社会属性。

因而,人类具有双重属性,正因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才形成了人的基本特性。进而形成人与自然的原始生态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两方面的关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即人、自然界、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实践价值: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观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在人类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的自然环境问题。其原因都是人类不能正确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正是建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以哲学的广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客观的、全面的、深刻的分析,并指出人与然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没有自然界人类是不可能存活的。此外,自然界具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的认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想是关于自然环境建设理论、方法、观点的总和,它全面、科学、深刻的分析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及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出消除生态破坏、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规律。

- 2 -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从理论上来讲,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助于深刻理解生态文明观念的科学内涵。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是我国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作为新型社会的发展方向。

以上都体现了我国现如今加强环境建设的力度和决心。因此,理应认真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此为我国生态自然环境奠定理论基础。从实践方面来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想有助于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丰富正确的理论依据。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0j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