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更新时间:2023-07-19 10: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前言

1、接地和接地方式 出于不同的目的,将电气装置中某一部位经接地 线和接地体与大地作良好的电气连接,成为接地。 根据接地的目的不同,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是指为运行需要而将电力系统或设备的 某一点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消 弧线圈接地、避雷器接地等都属于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是指为防止人身触电事故而将电气设 备的某一点接地。如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 互感器二次线圈接地等。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综合性问题, 它不仅涉及到电网本身的安全可靠性、过电压绝缘水平 的选择,而且对通讯干扰、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 城乡配电网主要指10kV、35kV、66kV三个电压等级 的电网, 在电力系统中量大面广,占有重要的地位。在 过去,由于配电网比较小,主要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 圈接地,一般来说运行情况是良好的,在80年代中后期, 有些配电网的中性点采用了经低电阻接地或高电阻接地 方式,近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自动跟踪补偿的消弧线圈 开始在配电系统中运行。

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和装置都有一定的适 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为此,采用不同的中 性点接地方式是很正常的。我国城乡电网 正在加快建设与改造的速度,中性点接点 方式对于电网的发展是重要的技术问题, 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

涉及到供电的可靠性、过电压与 绝缘配合、继电保护、通信干扰、 系统稳定诸多方面的综合技术问 题,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 区,不同的发展水平可以有不同 的选择。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主要 有以下三种: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适于3~60kV系统中 使用;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适于 3~60kV系统,可避免电弧过电压的产生;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适于110kV以上, 380V以下低压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一般仅在3~60kV系统中 采用。当系统容量增大,线路距离较长, 致使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于某一数值时, 接地电弧不能自行熄灭。为了降低单相接 地电流,常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所以, 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即可保持中性点不接 地方式的特点,又可避免电弧过电压的产 生,是当前3~60kV系统普遍采用的接地方 式。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增高和系统容量 增大,设备绝缘费用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优点已居于次要地位, 主要考虑降低绝缘投资。所以,110kV及以 上系统均采用中

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对于 380V以下的低压系统,由于中性点接地可 使相电压固定不变,并可方便地获得相电 压供单相设备用电,所以除了特定的场合 以外(如矿井),亦多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

0、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两大种: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又称大电流系统;主要用在110KV及以上的供电 系统和380V系统 。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是 会使保护马上动做切除电源与故障点。 2.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主要用在35KV 及以下的供电系统。不接地系统如果发生单相接 地,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两小时以内,必须找出故 障点进行处理,否则会扩大故障。

第二节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对于高压系统,如110KV以上的供电系统,电压 高,设备绝缘考虑成本不会作得很大,如果中性 点不接地,当单相接地时,未接地的二相就要能 够承受√ 3 倍的过电压,瓷绝缘子体积就要增大近 一倍,原来1米长的绝缘子就要增加到1.732米以 上,不但制造起来不容易,安装也是问题,会使 设备投资大大增加;另外110KV以上系统由于电 压高,杆塔的高度也高,不容易出现单相接地的 情况,因而就是出现了接地就跳闸也不会影响多 少供电可靠性,因而从投资的经济性考虑,在 110KV以上供电系统,我们多采用中性点直接接 地系统。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在低压380/220V系统中,有许多单相用电设备, 如果中性点不接地运行,则发生单相接地后,有 可能未接地相电压升高,会因过电压烧毁家用电 器,从安全性考虑,我们必须采用中性点直接接 地系统,将中性点的电位牢牢接地。 1kv以下的供电系统(380/220伏),除某些特殊 情况下(井下、游泳池),绝大部分是中性点接 地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 危险。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优缺点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优点:发生单相接 地时,其它两完好相对地电压不升高,因 此可降低绝缘费用。保证安全。 其缺点: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 大,要迅速切除故障部分,从而使供电可 靠性差。

第二节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如果三相电源电压是对称的,则电源

中性点的电位为零,但是由于架空线 排列不对称而换位又不完全等原因, 使各相对地导纳不相等,则中性点将 会产生位移电压。一般情况位移电压 不超过电源电压的5%,对运行的影 响不大。 当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发生 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的二相对地 电压将升高,由于线电压仍保持不变, 对用户继续工作影响不大。

单相接地时,当接地电流大于10A而小于30A时, 有可能产生不稳定的间歇性电弧,随着间歇性 电弧的产生将引起幅值较高的弧光接地过电压, 其最大值不会超过3.5倍相电压,对于正常设备 有较大的绝缘裕度,应能承受这种过电压,对 绝缘较差的设备、线路上的绝缘弱点和绝缘强 度很低的旋转电机有一定威胁,在一定程度上 对安全运行有影响。 由于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的单相接地电流很 小,对邻近通信线路、信号系统的干扰小,这 是这种接地方式的一个优点。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也就是中性点对地绝缘方 式,该方式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要增 加附加电力设备,投资便宜,很适合于农村 10KV架空线路的辐射形或树状形供电电网。 这种接地方式在运行中,如果发生单相接地 故障,流过故障点的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 容电流,数值很小,可以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避 免其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对中压系统,如6KV-66KV系统,大多是三相用电 设备,且设备多在室外,出事的几率比较多,设 备绝缘强度也比较高,即便出现了单相接地,未 接地相电压升高也能承受,三相平衡对称的关系 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三相系统还能正常运转,这 时从可靠性考虑,还是在中压系统采用中性点不 接地系统比较好 在煤矿井下,我国、西德等国禁止中性点接地, 其主要目的是为安全,减小了单相接地电流,但 即使小的单相接地电流,煤矿井下也不允许存在, 因此在煤矿井下,安装有检漏继电器,就是当电 网对地绝缘阻抗降低到危险值或人触及一相导体 或电网一相接地时,能很快地切断电源,防止触 电、漏电事故,提前切断故障设备。

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这种系统发 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用电设备能正常工作, 允许暂时继续运行两小时之内,因此可靠 性高。 其缺点:这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其它 两条完好相对地电压升到线电压,是正常 时的 √ 3 倍,因此绝缘要求高,增加绝缘 费用。

第二节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该方式就是在中性点和大地之间接入一个电感消 弧线圈,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利用消弧 线圈的电感电流补偿线路接地的电容电流,使流 过接地点的电流减小到能自行熄灭的范围,它的 特点是在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按规程规 定满足电网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2h。对于中压电 网,因接地电流得到补偿,单相接地故障不会发 展成相间短路故障,因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方式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这一点优越于中性 点经小

电阻接地方式。

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保留了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全部 优点。由于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补偿了电网接地电容电流, 使得接地点残流减少到5A及以下,降低了故障相接地电弧 恢复电压的上升速度,以致电弧能够自行熄灭,从而提高 供电可靠性。 经过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过电压幅值不超过3.2Uph,因 此接有消弧线圈的电网,称为补偿电网。经消弧线圈接地 的电网称为谐振接地系统,它有自动跟踪补偿方式和非自 动跟踪补偿方式两种。前者比后者有无可比拟的优点,目 前电力系统无论新建或扩建都采用自动调谐消弧线圈,并 正在逐步淘汰非自动调谐消弧线圈。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优点:除 有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外,还可以减 少接地电流; 其缺点:类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一、产生原因 在中心点不接地系统中,当一相发生 故障时,故障点的电弧熄灭和重燃(称之 为间隙性电弧)引起电磁暂态的振荡过渡 过程而引起的过电压。(称之为间隙电弧 接地过电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7g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