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思路

更新时间:2023-03-10 18: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思路

十三中学 林英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做简答问题 (如何下手,怎样符合解答要求), 这是考生做阅读题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

第一部分 怎样又快又准地读懂文本 一、初步掌握大意

1、命题者的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好高考散文阅读,必须首先了解命题者的选题意图,然后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方能成竹在胸,应对自如。

从已选为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散文材料来看,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高考命题组选材的标准,也即文章本身具有的共同点:强烈的时代感、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永恒光芒。如全国卷《马缨花》《岳桦》注重因果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散文中的形与神,情与景,内容与形式,主旨与材料等等,是近年来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所在。好的散文中,既没有孤立的景和物,也不存在抽象的情。随着事件的发展和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其中的因果关系逐步呈现出来。

高考现代文阅读设题,一是考查对整体或局部内容的把握,如2009 年高考全国卷 1 《彩色的荒漠》第16 题、第15 题, 2009 年高考全国卷 2 《岳桦》第16 题、第15 题,二是考查对整体或局部形式的理解,如2009 年高考全国卷 1 《彩色的

荒漠》第14 题、第17 题, 2009 年高考全国卷 2 《岳桦》第14 题、第17 题。而主旨决定了内容和形式的一切,可见,主旨是解决现代文阅读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不仅要通过整体阅读,找准突破口,探寻主旨,更要学会依据主旨来解决现代文阅读的一切问题。那么怎样快速找到文章的主旨呢? 2.把握文体特点

不同的文体其特点也不同,可为研读确定阅读方向。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写物散文――移物写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叙事散文讲究“以小见大” ,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最重要的是把握融于景物之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议论抒情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 散文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中结尾的议论抒情,对理解全篇主旨十分有帮助。它们往往就是全文主旨所在。 3.解读文章题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也是文章的窗户。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学会看题目。通过题目这个“窗口”,我们会看到文章这座

“屋子”里很多重要信息,如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主要的表现手法,等等。优美的题目就是一句很有魅力的诗句,深深吸引我们去探求文章里的秘密。

2009年全国卷一散文是《彩色的荒漠》。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思考:1、中国的荒漠在西北,这篇文章是写大西北的。2、荒漠是悲凉的,而彩色是热烈的,把矛盾的两者放在一起有什么作用?对比反衬,用昔日的“荒漠”反衬今天的“彩色”。 3、文章的主旨是赞美,赞美今日的大西北,赞美大西北的人。4、文章到底写了荒漠中的哪些“彩色”?这些“彩色”又是怎样使得荒漠不再荒凉?带着这些理解和思考去读全文,解题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学会解读文章题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会拟题目,考试作文时不至于写完作文才去编题目,更不会写完作文忘记写题目。 二.把握文章主旨

散文阅读第二步就是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因为文后的4道题目几乎每一题都与主旨紧密联系。

2009年全国卷二阅读的散文是《岳桦》。浏览全文可知,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扬岳桦顽强的生命力和在逆境中挣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把握了这个主旨,解答后面的问题就不太费劲了。 例如14题问:“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根据主旨和答题的方法,这道题应该这样回答:“内容上,用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与红绿交错模

模糊糊的虚影作对比,反衬岳桦是一个意外,是一个惊喜。结构上,为下文写岳桦在逆境中挣扎作铺垫。”需要指出的是,参考答案“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没有扣紧主旨,答得比较肤浅,又不全面。

还有15题解释句子的含意,16题筛选文中信息,都与文章主旨 有密切联系。就是17题“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也离不开主旨,因为这一段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如何去把握文章的主旨呢? 要讲究方法,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方法就是:有的文章主旨在题目,如2008年全国卷一《阳光古道苍凉美》;有的主旨在开头或结尾,如《岳桦》结尾一段;更多的主旨隐藏在中间各段之中,如2009年北京卷的《司马祠》。敏感就是:读者的心要细,要多情。见到文中那些表明观点的句子,隐含哲理的句子,饱含感情的句子,要画上线,读两遍,文章的主旨就在里面。 1、依文体寻主旨

物(景)——情——旨

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往往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感情。所以要由景及情的揣摩。一篇散文它的情感始终贯穿全文,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溢出他喜忧悲

思的情感,通过这种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因此,需得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由情及旨地体味。散文离不开情,阅读时也要围绕“情”来思考:表达什么情感,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抒“情”的依托物是什么,用什么语言来表“情”的。

如2009 年高考全国卷 1 《彩色的荒漠》,依文体(散文),由景(荒漠的特点 --- 彩色)及情(喜爱这彩色的荒漠),由情及旨(赞美使荒漠成彩色的人);

2009 年高考全国卷 2 《岳桦》,依文体(散文),由景(身处绝境、身躯匍匐、有倔强生命的岳桦)及情(喜爱有这特点的岳桦),由情及旨(赞美\更像一种抽象的神\的岳桦)。 2、依“主角”定主旨。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主要要表现的部分即文章“主角”。“主角”明晰了,“配角”的作用才好辨析,主旨也才明确。所以依“主角”定主旨,能很好辨清文章中各种材料及关系,能分清材料的主次,是从整体入手解决阅读问题的关键环节。

如2009 年高考全国卷 1 《彩色的荒漠》的“主角”是彩色的荒漠,“配角 ” 是荒漠,用荒漠来对比突出彩色的荒漠,借彩色的荒漠表现荒漠工人的伟大,赞颂他们的精神。

2009 年高考全国卷 2 《岳桦》, “ 主角 ” 是岳桦, “ 配角 ” 是白桦,写白桦是用来对比反衬岳桦的,文章借岳桦的特点赞其意志及品质。

3、 依题目推主旨。

揣摩题意,领悟基本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多半能

揭示全文内容的重点,有时暗示文章的主旨,还常常有启迪行文思路的作用。阅读中,我们通过仔细推敲题目所蕴含的信息,可以感知到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

2009 年高考全国卷 1 ,题目是“彩色的荒漠”,依据题目我们思考,荒漠是一般情况,荒漠呈彩色,为什么会这样?是谁使它这样的?赞美的主旨就明显了。 2009 年高考全国卷 2 《岳桦》,依题目思考,岳桦有何特点?作者对它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主题也就出来了。如何从整体入手,既快又准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旨所在呢?无疑,标题是最好的着眼点。

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主旨对理解文章非常重要。在确定文体、找出 “ 主角 ” 、分析揣摩题目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基调、思路、写法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加深了对文章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解决现代文阅读问题打下了基础。这是现代文阅读的正确程序,也体现了阅读过程的一般规律。实际上整体阅读探寻主旨,依据主旨考虑问题是一把金钥匙,它可轻松开启现代文阅读的一切问题。

第二部分 2010高考现代文大阅读 命题类型

现代文(指文学作品阅读)阅读无疑是影响学生高考得分的瓶颈,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与难点。在平常的复习中,常

用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考点”的角度逐一指导阅读训练,二是从“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训练。在这里,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还可以探讨从“命题”的角度归类来指导答题,以图让学生在答题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提高答题能力,提高该题的得分。

命题类型一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

(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或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一、真题回眸

例1.“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2009江西卷《木车的激情》)

答: 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二、答题技巧:

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要注意:

①着眼上文,确定指代词的指代内容, ②联系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③注意修辞方法,正确解释词义, ④结合写作背景,确定词语的内涵, ⑤注意词语搭配,准确辨析词义

文章标题的理解或赏析,一般来说重点也是对词语的理解,即使是短语,也要从理解词语着手。同时要掌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①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 ②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 ③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④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

⑤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因此,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注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和结构,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

命题类型二 :体会含意题(命题用意:考查句子的思想性) 一、真题回眸

15、 (2009全国Ⅱ《岳桦》)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答案: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答案: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15、(2009全国Ⅰ《彩色的荒漠 》)解释这两句话文中的含意。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答 (1)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好象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二、答题技巧: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所用修辞和句式特点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具体方法::

1.从关键词语入手,理解句子含义. 2.从句子结构入手,理解句子意义. 3. 从修辞角度入手,挖掘隐含意义.

4.从因果关联和文章中心入手,寻求句子的具体内涵. 赏析句子则应在抓住句子的关键性词语的同时从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内容和情感等方面欣赏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答题时,先作具体分析然后进行整合。

首先,把握句子本身(用了什么词、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修饰、限制,怎样的语气、几层意思)其次,把握上下文(前后说了什么:解说,铺垫,呼应,还是别的?) 三、答题要素: 1.关注提问模式

2.把握思维模式: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

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

句外三看,一看该句位置特点(开头、段首、段尾、文末),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3.规范答题模式(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注意联系段落和全文中心)

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答题特点。

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 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 表达有特色的句子突出其特点, 结构复杂的句子切分之。

命题类型三 原因概括题(命题用意: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概括) 一、真题回眸

16、 (2009全国Ⅱ《岳桦》)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

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 长在山上,身处绝境;

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 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14、(2009全国Ⅰ《彩色的荒漠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案: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4、(2008全国Ⅰ, 《阳关古道苍凉美》)根据文意,说明古边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二、答题要素: 1.关注提问模式

多以问“问什么(或原因、理由是什么)”的形式出现 2.把握思维模式

(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因多果。

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作者的感悟、道理(果)是来源于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 (2)思考原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 3.规范答题模式

一般有几种具体的答题方法,引述、整合、概括。 答题模式:因为①②③……,所以…

4.注意:高考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疏漏,答题要有意识寻找最后一点。

命题类型四:作用分析题(命题用意:考查分析综合能力) 一、真题回眸

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009全国Ⅰ《岳桦》)

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16.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08年全国《阳关古道苍凉美》)

答: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二、答题要素:

1、命题指向:一是某处句子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它穿插性材料)的作用。 2.、答题关注: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艺术手法回答。

内容作用,为写了什么内容,强调表达了什么中心;

结构作用,为引起下文、铺垫、照应、点明(深化、升华)主旨

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增强文章文采和感染力;更具有说服力。

3、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①对当前语段的作用;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 4.、现代文阅读中文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如果这句(段)话在开头,一般思考: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如果这句(段)话在结尾,一般思考: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如果这句(段)话在中间,一般思考:中间段如果比较短,

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位置 特点或作用 文章或段落 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开头 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文章或段落 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自然,深中间 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文章或段落 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结尾

命题类型五:鉴赏表达特色题(命题用意:主要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真题回眸

17、(2009全国Ⅱ《岳桦》)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强化感情,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答案:第一问:拟人、比喻

第二问: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17、(2007全国Ⅰ)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来表现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二、答题要素:

1.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表达方式(其次),文章章法,语言表达。 2.思考时两结合:

必须与文章中心相结合,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 和语言相结合,没有语言表达特色,鉴赏就是空谈。 3.规范答题模式

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

如何指导考生读懂散文,找准信息,理解题意,答好题目?今天从解读文章题目、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明确题目要求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希望对高三考生有所帮助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6x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