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论文终稿

更新时间:2023-08-19 02:44: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HUNAN UNIVERSITY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现代汉语类词缀的计量研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学院院长:

2014年5月20

日李明 20102410209 汉语言文学2010级2班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张平 郭建勋

湖南大学毕业论文

湖 南 大 学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本论文属于

1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 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湖南大学毕业论文

现代汉语类词缀的计量研究

摘 要

类词缀是介于词根与词缀之间的一种语言成分,处于中间状态。目前学术界对类词缀的数量、界定标准都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范围。本文基于北大语料库的当代部分的语料,对现代汉语类词缀的构词频率进行了统计,并且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合类词缀的界定标准和特点,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最后确定了类词缀包括类前缀和类后缀的数量。本文在内容上主要介绍了前人作品中提及的类词缀,关于类词缀的界定标准,还有最后基于语料库确定的类词缀,得出了类词缀在语音上的一些规律。希望本文能够对以后类词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现代汉语;类词缀;界定标准;计量研究

湖南大学毕业论文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Quasi-affixes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Abstract The quasi-affix is a kind of linguistic component between the root and the affix. At present, there is no identical standard for the quantity and definition of the quasi-affix in the academia. Based on the corpus about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in Peking University corpora, this article estimates the frequency of word-formation of quasi-affixes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and analyzes the data in detail. Referring to the definition standard and feature of the quasi-affix, it employs both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confirms the quantity of quasi-affixes, including quasi-prefixes and quasi-suffixe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quasi-affixes previous works mentioned in, the definition of standards on quasi-affixes. And finally determined quasi-affixes based on the corpus, get some laws of the voice of quasi-affixes.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later study of quasi-affixes.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language;quasi-affixes;definition standard;

quantitative study

目 录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Ⅰ 摘 要 Ⅱ Abstract Ⅲ

一、 绪 论 1

二、类词缀的数量 1

三 、类词缀的特征及界定标准 3

(一)词义开始虚化 3

(二)能产性 5

(三)定位粘着性 5

1.定词中词性 5

2.定词中词义 6

3.定词中位置 6

4.定词中功能 6

四、基于语料库确定的类词缀的范围 7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附录A 16 附录B 21

一、绪 论

词汇是语言各要素中最活跃的部分。随着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新词语大量出现,汉语语素词缀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有不少学者(如赵元任、吕叔湘、张斌等)谈到,汉语除了词缀和词根之外,还存在有大量的“类词缀”或称“准词缀”。

关于“类词缀”的概念是在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第49页)中提出的。他明确提出了“类前缀”和“类后缀”的术语,他说:“汉语里地道的语缀并不很多, 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儿,只可以称为类前缀和类后缀。 说他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是因为他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 存在这种类前缀和类后缀可以说是汉语语缀的第一个特点。”吕叔湘的这段话已经成为了汉语类词缀的经典论述,被许多研究者接受和引用。

但是目前学术界对类词缀的数量及界定标准仍然没有统一的看法,对类词缀和典型词缀的判定界限还有很大的分歧。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计量研究的方法,基于对北大语料库当代部分语料的研究,来全面考察类词缀,以提出类词缀的确立标准并了解其构词规律。希望能够对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数据支持。

二、类词缀的数量

对于类词缀的数量,很多学者的说法都不一样,有很大差别。以下内容是部分相关作品中类词缀的收录情况:

1979年,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提出:新兴前缀包括“不、单、多、反、亲、非、无、伪、准、泛”10个,新兴后缀包括“员、家、学、化、的、性、论、观、炎、界、率、法”12个。

1979年,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针对“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很多”的现象,提出了“类语缀”的说法,并列举出“代、可、好、难、准、类、亚、次、超、半、单、多、不、无、非、反、自、前”18个类前缀和“员、家、人、民、界、物、品、具、件、子、种、类、别、度、率、学、法、体、质、力、气、性、化”23个类后缀。

1981年,任学良在他的《汉语造词法》中列举出“准词头”:以、二、准3

个,“准词尾”:度、却、论、豪、式5个。

1983年,刘月华等人的《实用现代汉语》,列举出25个类后缀,包括员、长、士、家、师、生、工、匠、手、学、论、机、器、仪、型、形、式、度、性、则、厂、场、站、法、主义。

1986年,沈孟缨在《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等文章中,提出了“词缀化倾向”的8个例子“多、非、反、大、软、可、无、高”和列举出“类词缀”、“准词缀”即“度、家、性、化、然、型、学、星、坛、爷、员、手、品、者、热、盲、族、户、感”共19个。

1994年,陈光磊在《汉语词法论》中用了“类词缀”的提法,举出19个类前缀:半、超、次、打、大、单、反、非、好、可、类、前、全、伪、小、亚、有、准、总,54个类后缀:夫、家、匠、师、生、士、员、长、手、汉、翁、馆、工、星、迷、族、佬、鬼、棍、蛋、虫、观、论、学、派、界、度、率、气、类、品、种、件、具、子、化、性、法、是、来、角、型、式、牌、号、热、业、料、处、局、厅、店、部、组。

1995年,马庆株在《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列举了7个“准前缀”:不、分、可、亚、准、伪、总,34个“准后缀”:性、化、热、家、户、棍、夫、迷、犯、派、师、鬼、士、徒、子2、别、带、法、份、坛、线、观、论、理、学、体、份、度、处、界、员、手、生、手儿。

2001年,汤志祥在出版的《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一书中用了“类词缀”和“准词缀”的提法。其中“类词缀”包括11个类前缀:超、多、高、性、软、核、半、全、大、单、双,和35个类后缀:风、热、难、人、车、卡、站、票、券、水、税、鞋、肉、舞、歌、班、灯、箱、酒、饭、货、楼、文化、意识、商品、经济、工程、消费、市场、精神、公司、小姐、现象、资源、行动。“准词缀”包括4个准前缀:可、反、非、准,和50个准后缀:者、员、家、士、师、生、手、夫、星、派、鬼、棍、品、性、化、然、感、坛、族、盲、户、学、论、观、界、机、赛、节、式、型、群、物、剂、金、法、款、库、服、价、罪、犯、案、级、牌、片、所、率、史、业、度。

2001年,朱亚军的文章《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中,把典型词缀和类词缀放在一起划分的。列出了前缀“阿、半、本、不、超、初、打、单、第、多、反、泛、非、分、副、该、可、见、老、所、总、准”共22个,后缀“巴、处、达、得、度、儿、法、分子、鬼、汉、化、家、件、匠、角、界、具、率、论、迷、派、品、气、然、热、师、士、式、手、坛、腾、头、性、学、员、者、子、族、主义”共39个。

2003年,曹炜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举出“准前缀”6个和“准后缀”12个,分别是“超、新、多、反、非、零”和“坛、热、感、户、角、难、风、

霸、星、型、制、族”。

2008年,曾立英的文章《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中,整理出类前缀23个,分别是“半、不、超、大、代、单、第、多、反、泛、非、负、副、可、老、类、零、软、伪、无、相、小、总”,类后缀53个,分别是“带、单、度、额、犯、方、费、风、感、观、鬼、户、化、机、计、记、家、件、界、狂、力、率、论、迷、面、品、期、气、器、群、热、赛、商、生、式、手、术、体、物、星、形、型、性、学、业、仪、员、园、者、症、制、状、族”。

2011年,尹海良在他的《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一书中确认并整理出的类词缀共有50个,其中包括类前缀16个:准、类、非、超、可、伪、亚、泛、前、后、单、多、零、软、分、子2,类后缀34个:性、化、家、者、率、度、学、

员、界、师、观、论、热、生、式、手、型、夫、棍、鬼、汉、迷、坛、别、星、族、霸、长、徒、门、盲、面、头2、子3。

从以上内容来看,没有任何一位作者的作品里列举出的类词缀是完全一致的,少的只列举出四五个,多的则列出了五六十个。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者们对类词缀的认识还存在着差异,并没有达成共识,然而对于类词缀的数量的界定更是差异巨大。

三、类词缀的特征及界定标准

对于类词缀界定标准的问题,我们在前人研究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各家的观点和看法,依据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和语料,对类词缀进行具体的分析。我们认定类词缀的特征及界定标准主要包含有三个:词义开始虚化、能产性、定位粘着性。

(一)词义开始虚化

词义虚化是词根和词缀的区别性特征,也是类词缀和典型词缀的共同表现特征。词根的语义是实实在在的,典型的词缀语素的意义是完全虚化的,词汇的意义完全脱落,只保留了语法的意义。类词缀介于词根与词缀之间,它的意义逐渐虚化,但是并没有完全虚化,它还保留了一定的词汇意义,与原来的词根语素相比有明显的虚化。曾立英在文章《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中称之为“意义半虚化”。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1982,第29页)中认为“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

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第49页)中指出“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

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

马庆株从典型词缀与准词缀的异同出发,提出了界定类词缀的标准:1、真词缀的意义是虚化了的,准词缀的意义是实在的或抽象的;2、真词缀是成虚词语素或绝对不成词语素,准词缀是相对不成词语素;3、真后缀基本都轻音化了,准后缀通常不读轻声。

张斌在《新编现代汉语》(2002)中讨论词根、类词缀时指出:“只要某个语素在语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同别的语素自由组合、换位,就应该认为它还是词根;如果某个语素在位置上趋于固定、语义上开始类化(虚化),就应该认为它已是类词缀了”。

词汇意义的虚化程度是判断词缀、类词缀的必要条件,是界定类词缀的意义标准。但是,意义的实在、趋向虚化、虚化之间的边界是比较模糊的,人们很难干净彻底地划出清晰的界限,所以对于虚实的判断总会有一些偏差。意义虚化是词义在脱落的同时,它的比喻义或者引申义开始出现。比如“手”,本义是“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引申义指“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由引申义可组的词有“狙击手、操盘手、国旗手、拖拉机手、拳击手、攻击手”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家”,本义是指“家庭”、“家庭的住所”,引申义为“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可组的词有“画家、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等。从这些列举的词来看,类词缀的意义是不断虚化的,而和典型词缀相比,虚化程度有所不同。

类词缀常常会表示某个“范畴”义,即表示某一类人物或者是表示某一类动作行为。比如类词缀构成的词语常常形成一个词群,以“师”构成的词有“医师、面包师、魔法师、造型师、美甲师、美发师、会计师、音乐师”等等,其中的“师”就表示“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形成共同的语义类属,但是具体是指哪一类型的人,还得由前面的词语来决定。有学者Beard将此现象称之为“功能性派生”,认为类词缀在改变词的语义方面,所表达的意义相当于一些格(case),如表示施事、受事、地点、来源等。①

通过对类词缀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类词缀具有类化性。所谓类化性,是指类词缀在构成新词时有直接标志词性的作用,类词缀有决定整个组合语法功能的类范畴作用,它们可以肯定或改变词根的词类属性。例如,“率”是名词性的标志词,由它构成的词语大多数是名词性的,如“离婚率、发生率、收看率、返城率、呼吸率、脉搏率、正确率”等等。

类词缀常常概括性地表示某一类人、某一类事物、某一类性质、某一类时间或者处所等等。表示某一类的人的类词缀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有“员、师、犯、① 具体参见Beard’R.Lexeme-Morpheme Base Morpholog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5.

鬼、手、迷、匠”等等。表示事物的类词缀有“品、体、物、件”。表示事物的性质的类词缀有“度、气”等等;而表示处所的类词缀有“处、带、所、园”等等。

(二)能产性

关于能产性,能产性是类词缀的显著特点。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吕叔湘先生就说过:“关于语缀还有一点可以提一下的是能产和不能产的分别,说得通俗点就是活和死的分别。有些语缀是活的,能产生新词的,例如‘第’可以加在任何数词前边,‘者、们、性、化’等都可以随意用来造新词。相反,像‘初、老、子、然’等就是死的,不能产生新词 ”①

构词的能产性是指作为语素,它的构词能力比较强,能够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新词,这些新词具有类化性。类词缀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能产性,只有当某个语素高频使用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能产性后,才有可能进入语法化过程,进而发展成为类词缀。所以,能产性是类词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在界定类词缀时我们要参考这个特点。但是,仅仅只凭能产性这个特点是没有办法来界定类词缀的,还要综合考察语素意义虚化情况、定位、粘附、成词等形式标记。

(三)定位粘着性

与典型词缀一样,类词缀也同样具有定位性的特征,这种定位性是相对定位。也就是说,词缀和类词缀在某个义项上出现在组合的固定位置上。作为类前缀则出现在组合的最前,作为类后缀则出现在组合的最后。类词缀的位置不能可前可后,缺少固定性。典型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此,位置固定是我们界定类词缀的一个重要标准。

关于定位性的讨论,马庆株先生谈到:“词缀分布特征是定位性的,不定位的不是词缀。”他提出了“相对定位”的说法为我们提供判定指导,他认为:“可以是在构词平面的定位与句法平面的定位不一致,也可以是在词缀意义上的定位,在非词缀上的不定位。”曾立英在她的文章《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中,认为类词缀的定位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定词性,二是定义项,三是定词中的位置。我们的观点与曾立英老师的所有不同,我们则认为类词缀的定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定词中词性。充当类词缀的语素往往兼有好几个词性,而最后进入类词缀的只有一种词性。如“感”,有动语素和名语素两种词性,在“使命感、责任感”等词中做名语素,表示“意识、情绪、心理上的反应和变化”时,“感”是类词缀。在“感动、感谢”中“感”为动语素,不是类词缀。 ① 邹晓玲:《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的界定标准探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期。

2.定词中词义。每个类词缀语素参与构词时的那个义项只有一个,但是类词缀的义项往往不只一个。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如“度”共有15个义项,但是“度”做类词缀时,只有“程度”这一个义项是可以的,可组的词有“知名度、透明度、舒适度”等等。再如“化”,它的义项共有8个,做类词缀时,义项解释是“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可组的词包括“绿化、美化、机械化、电气化”等等。

3.定词中位置。类前缀位于组合前,类后缀位于组合后,位置应该是固定的。如“半、总、单、反、副”等是类前缀,“度、感、观”等是类后缀。

4.定词中功能。类词缀具有语义类化和标记词义的功能。在类词缀组成的词语中,类词缀可以从整体上标记它们的含义,类化功能指类词缀有决定整个组合的语法功能的类范畴的作用。如“软环境、软饮料、购房族、考研族、解放者、成功者”中,“软、族、者”有标记词性和语义类化的作用和功能。

与定位性相联系的是类词缀的粘附性,和能否独立成词的问题。类词缀它是附加构词成分,具有粘着性,粘附在“X”上,在“类词缀”与“X”之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类词缀的定位性以及意义粘附性的特点直接决定了类词缀具有粘附性的特征,而这种粘附性也就决定了类词缀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以词缀义而独立成词的。类词缀要是不成词语素,因为如果是能够独立成词的绝对不是类词缀。如“左派、右派、京派、海派”中的“派”失去了独立性,但是在同一意义下又可以独立成词,如“我是武当派的,你是哪一派的”,由此可见,“派”不是类词缀。再如“车、酒、楼”等也是这种情况。

所以当我们在确定类词缀时,一定要把这些特征及界定标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考察,缺一不可。如果忽视任何一个条件,都会扩大汉语类词缀的范围。典范的《现代汉语辞典》(第六版)也是我们确定类词缀的一个标准。类词缀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词汇意义、不读轻声与词缀相区别,以词汇意义大部分虚化、具有定位性和能产性,与词根相区别,因此可以成为类词缀。所以“类词缀”,实质上就是意义虚化后具有类推功能的能够成批创造新词的介于词根与词缀之间的一种语法单位。

四、基于语料库确定的类词缀的范围

我们对于类词缀所做的计量研究采用的语料库是北大语料库当代部分的语料。在前面第二部分所写的内容,我对十二家作品里列举的类词缀取并集做了一个出现次数认同度降序排列的表格。表格内容如下:

表一:类前缀出现次数认同度降序排列表

上表中认同度为9的类词缀是认同度最高的,表示十二家作品中有九家都认同,以此类推,认同度为1表示的是认同度最低的。

表二:类后缀出现次数认同度降序排列表

以上类后缀的表中,认同度为10是认同度最高的,认同度为1是认同度最低的。

将前面列举到的类前缀和类后缀的数量作比较,我们发现类后缀的数量远远多于类前缀的数量。我们在假定类词缀的数量时,除去了认同度为一的类词缀,之所以要除去认同度为一的,是因为认同度为一的类词缀在各个作家作品中的被提及得比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所以我们在确定的时候除去认同度为一的类词缀。

假定以上两个表格所列举的类词缀(除去了认同度为一的类词缀)是全部类词缀,我们基于语料库和类词缀的界定标准对以上列举的类词缀进行认定。首先,利用“MyWordSeg语料分词和词性标注工具”对所有的语料进行词性分析。然后对词性分析的结果用EmEditor软件去搜索上面的类词缀,看看每个类词缀的用例有多少。然后用AntConc对上一步的结果进行搜索排序,再根据类词缀的界定标准和构词频率对上面所提及的类词缀进行认定。以“非”为例,在antconc里搜索到含有“非”的词条有812条,作为类前缀的“非”的词条列举的有:“非固定物体、非原则、非诗人、非个人因素、非理智性、非节假日、非酒徒、非和平方式、非实验班、非智力因素、非言语性、非语言、非生物、非创造性、非本质、非游戏、非合同权利、非贸易商品、非药品、非食品原料、非固有公司、非专有使用权、非营业性、非商业性、非专利技术、非中国籍、非经营性、非林区、非武装人员、非理论型、非尖端、非原则性、非决定论、非党员、非重点、非功利、非功能性、非包装、非现实主义、非结构化、非数量化、非商品化、非实质性、非金属元素、非专业演员、非对抗性、非生物、非生物体、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非生产部门、非嫡系、非军人、非军事、非本质、非正规、非事实、非正规、非正牌、非晶质矿物、非工作状态、非导体、非晶体、非生物体、非科学、非细胞结构、非双声、非叠韵、非天然、非正规军、非自由人、非直系亲属”等词语。从以上列举的词语来看,“非”字作为类词缀来说,它构词频率很高,且位置相对固定,出现在组合的前半部分,根据类词缀的界定标准进行判定,我们可以认定“非”是类前缀。但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非”的第五个义项解释的是: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金属/~晶体/~处方药。所以我们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明,最后认定“非”是词缀,不属于类词缀的范围。

我们用《现代汉语词典》对上述表格中所得到的类词缀进行了查阅,发现了“非、准、第、小、老、有、阿”是前缀,“家、性、化、生、子、头、然、面”是后缀,所以涉及到这些前缀和后缀的词,我们就不在语料库里予以讨论。

根据这样的方法步骤,我们对上面提及的类前缀(除去认可度为一的)进行认定,最后认定的类前缀有16个,分别是:反、多、可、超、单、伪、半、软、大、总、无、高、分、打、全、副。类后缀有38个,分别是:员、学、度、论、手、界、热、率、式、型、观、品、师、鬼、士、迷、气、感、夫、物、具、体、长、匠、机、业、处、犯、类、力、工、器、仪、形、站、主义、牌、制。

我们最后确定了16个类前缀,38个类后缀。下面我们对确定的类词缀的音节构词规律进行分析。

表三:类前缀构成的各音节词语分布统计表

其中二音节词所占比例为17%,三音节词所占比例为69%,四音节及以上的词占14%。

表四:类后缀构成的各音节词语分布统计表

其中二音节词所占比例为7%,三音节词所占比例为76.5%,四音节及以上的词占16.5%

通过对类前缀和类后缀构成的词的音节的分布的统计发现,现代汉语类词缀构成的词语呈现三音节化的倾向。三音节词是汉语类词缀派生构词的主要样式,

类前缀中三音节词占69%,类后缀中三音节词占76.5%。

除了关于音节方面的分布特点,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类词缀构成的词语的音节是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不仅有二音节的词语,还有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及以上的词语。例如类前缀“反”构成的词:三音节:反饥饿、反内战、反革命、反政府、反侵略、反人民、反道德、反传统 ,四音节:反奴隶主、反神圣化、反法西斯 ,五音节:反资产阶级、反列宁主义、反殖民主义、反文艺复兴、反帝国主义 ,六音节及以上:反马克思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 。类后缀“度”构成的词:双音节:韧度、信度、效度、弯度 ,三音节:丰满度、密集度、深入度、溶解度、忍耐度、复杂度、可见度 ;类后缀“论”构成的词:三音节:技巧论、反应论、因果论、命运论、君主论 ,四音节:泛道德论、二因素论 ,五音节:宇宙无限论、天体运行论、天人感应论、哲学本体论、宇宙构成论 。从列举的例子来看,类词缀构成的词语突破了双音节的束缚,出现多样化的趋势。

我们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类词缀的分布规律是:音节多样化,但是三音节化占主要优势。

我们所确定的类词缀的范围跟其他学者、语言学家所认定的类词缀的范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虽有一定的继承,但是也有一定的发展。这是因为我们所采用的语料库不一样。定量研究是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所得出的数据,由于我所采用的语料库不同于其他学者,所以得出的类词缀的范围不同。我所认定的类词缀的范围,是基于北大语料库当代部分的语料,和《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解释。标准的差异和语言的发展,也是造成与前人的范围不一样的原因。

结 语

现代汉语类词缀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系统,我们对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研究和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对于认定的类词缀的数量也是不断增加的。因为有很多新兴类词缀在不断地兴起,所以对类词缀的认识问题,我们应该采用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这对类词缀的深入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类词缀判定的界定标准(文章中主要谈到的是三大判定标准:一是词义开始虚化,二是能产性,三是定位粘着性),并在北大语料库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类词缀进行了定量研究,在语音方面总结出一些规律(如音节多样化,三音节化占主要优势),希望能够对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由于类词缀的研究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所以类词缀的问题特别是类词缀的范畴和数量在学术界的分歧是比较大的。本人由于学识浅薄,在研究过程中对有的问题不够深入,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考察和具体分析的,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曹保平.汉语类词缀研究述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 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陈光磊.汉语词法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4] 崔平.类词缀的数量、性质及判定标准问题简述[J].辽东学院学报,2013,(4).

[5] 杜旭东.论对外汉语中的类词缀教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

[6] 杜旭东.现代汉语类词缀考察[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韩倩.当代汉语类词缀的历时发展与共时发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

(5).

[8] 韩晨宇.汉语三音节新词语与类词缀的发展初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3).

[9] 胡峰.浅析现代汉语类词缀[J].绥化学院学报,2009,(5).

[10] 雷蕾.浅析现代汉语中类词缀与词缀的区别[J].文学界.语言研究.

[11] 刘金梅.试论汉语中的类词缀[J].辽宁师专学报,2013,(3).

[12]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13] 卢芳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20年综述[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1).

[14]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5] 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J].中国语言学报,1995,(6).

[16] 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7] 沈光浩.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界定标准与范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

(3).

[18] 沈孟缨.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4).

[19] 汤志祥.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20] 万琴.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特点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1] 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5).

[22] 吴莎,康健.新词语中的类词缀化的倾向[J].新余学院学报,2013,(4).

[23]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

[24] 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4).

[25] 曾立英.三字词中的类词缀[J].语言文字应用,2008,(2).

[26]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7] 张小平.当代汉语类词缀辨析[J].宁夏大学学报,2003,(5).

[28] 张慧娜.当代汉语类词缀发展探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5).

[29]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3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2.

[31] 朱亚军.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汉语学习,2001,(2).

[32]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3] 邹晓玲.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的界定标准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3).

致 谢

这篇耗时五个多月的毕业论文终于写完。我的这篇毕业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向张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撰写论文的经历也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撰写毕业论文是要真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期待的目光、未来的责任和时时可以寻求的慰藉,是我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在此,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他们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

最后,感谢大学四年的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hg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