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05 13: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试题

一、选择题

1.“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

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从杜甫的这句诗可看出是描述唐朝的一位草书书法家,A不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时间不符;CD不对,颜真卿与柳公权虽然是唐朝书法家,但擅长楷书。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唐朝书法艺术

2.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 )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佛教盛行——出现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形成新的书体“写经体”。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需要。故选C。依据所学知识,A、D两项说法不正确;魏晋时期的书法有隶书、行书、草书,故B项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中国古代艺术·书法

3.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这种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东晋王羲之为著名的书法家之一,擅长楷书行书,其代表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所以题干所说字体为行书,所以选D;A是秦朝时期盛行;B和C不是王羲之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艺术·书法

【名师点睛】

4.《汉书·艺文志》:“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对以上

材料认识正确的是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出现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③

隶书便于书写④隶书是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对隶书来源的叙述是有关于官狱文案的内容,

为了简便因此才产生。因此可以选出②③。①说法错误,楷书形成于隶属之后;④说法错误,甲骨文直接发展过来的是金文。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隶书

5.“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

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说明中国文字的统一性。“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许多国家了”说明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C项正确。A项

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具体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汉字

6.“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青铜器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答案】B

【解析】商朝商王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用来占卜记事,即甲骨文,它是中国已知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故B正确。

7.以“人”“言”构成的“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时期才产生。“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的,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

A.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信字在春秋时期出现

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等级制度遭到破坏,经常出现诸侯国之间战争和以下犯上的事件,因此,诸侯、卿大夫订立承诺、盟约并要求对方信守承诺。故答案选B。西汉以后,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故A项错误。商朝时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故C 项错误。“信”在春秋时已产生,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8.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读下面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序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盛行于商代,篆书盛行于战国--秦代,隶书出现于秦代,楷书是在魏晋时期开始出现。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9.下图是皖籍杰出书法家赵朴初的作品,该作品的书法艺术

A.创始于秦代成熟于东晋

B.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C.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D.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可知这种书法艺术属于行书,结合所学可知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故本题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B项说的是楷书;D项说的是草书。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名师点睛】古代书法小结:

【表1】

【表2】

10.“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王羲之《兰亭序》

B.柳公权《玄秘塔碑》

C.怀素《自叙帖》

D.颜真卿《祭姪文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狂僧”、“狂且逸”、“摧格律”、“锋芒疾”、“唐朝”等信息可推断出是唐朝僧人的草书,C项符合要求。A项是东晋王羲之行书,B项是唐代柳公权楷书,D项是唐代颜真卿行书。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化·书法

1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楷书

【答案】C

【解析】小篆字体的特点圆润均匀,与图片字体特点相符,故C正确;甲骨文、金文、楷书与图片字体特点不符,排除。

12.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B图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A、C、D文字在其后出现,排除。

【名师点睛】

注意解题关键信息“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即可。

13.下列哪一位书法家书写字体与下图所示字体一致的是()

A.李斯 B.苏轼 C.柳公权 D.张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片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字体属于楷书,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柳公权所写字体属于楷书,故选C;李斯是个写篆书很擅长的书法家,苏轼的书法作品属于行书,张旭是唐代的草书大家,故排除AB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艺术

14.***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略微宽扁,横长直短,十分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指的是下面图画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图片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庄重的字体”“横长直短”“蚕头雁尾”等,本题考查中国汉字艺术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属于隶书,符合题干要求;B项属于楷书,C项属于行书,D项属于草书。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艺术·汉字艺术·隶书

15.南朝人王情称:“次仲(人名)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由此可知王情认为

A.次仲是隶书的创立者

B.次仲尝试创立草书

C.古代的书是用楷体写的

D.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来看,次仲创造了一种新体隶书形式,并非创立隶书,故A项错误;从“以隶草作楷法”,可见其并非创立草书,故B项错误;楷书出现之前,已经有较多书

体形式,楷体并非唯一,故C项错误;从“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可见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起源演变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汉字和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2)书法:阶段特点: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自觉阶段——审美功

能超过实用功能。

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完全成熟。

二、连线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

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

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

画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画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

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字”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

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的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

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答案】因素:有利于文化交流传播和巩固国家统一。特点:由繁到简。

(2)不认同。认识: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

文字’的措施”归纳即可。特点:可以从材料二“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画匀称”,“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由于隶书笔画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归纳即可。

(2)“态度”,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不认可。“认识”,可以从中国文字的重要性出发考虑,

即文字的发展对中国民族以及中国的强大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mm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