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复习指导(物理)》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5 03: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B ’ A ’ ┘ ┐ 60° 40° 60° 45° ∠i =0° ┌ 甲 乙 丙 2013年版《初中毕业升学复习指导(物理)》参考答案

一轮复习 知识与技能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A

2、B

3、B

4、振动

5、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声音需要靠介质传播 模型法

6、振幅 高 物体振动越快,发声的音调越高

7、增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D 2、光速远大于声速 3、3×108 4、直线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1、60° 60° 120° 2、 0° 40°

3、镜面反射 漫反射 漫反射 镜面反射

4、A

5、A

6、B

7、平面镜 垂直 改变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 向后或向前折 同一平面上 法线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

第三节第6题

三.平面镜成像 1、B 2、B 3、B 4、2m 3m

5、(1)不能 虚 (2)平面镜 完全重合 (3)刻度尺 (4) 相等 相等 垂直

6、

四.光的折射 1、D 2、D 3、B 4、折射 远离 浅 虚

五.光的色散 反射 吸收

本章检测题

1、A

2、D

3、A

4、B

5、C

6、A

7、(1)位置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不能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刻度尺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8、透过的色光 各色光 红光 9、4.6

10、 11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巩固练习1、图略 2、①②④ 3、会聚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

1、E 正 放大 放大镜 倒 放大 实 投影仪 A 倒 实 照相机

2、C

3、C

4、C

5、B 本章检测题 1、D 2、D 3、D 4、C 5、A

6、(1)10 (2)缩小 照相机 7 略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液体热胀冷缩 2、D F 3、10℃ 38℃

二.熔化和凝固 1、B 2、D 3、D 4、D 5、D

┌ A ′ B ′

2 6、表格如下:

固体

熔化过程 凝固过程

是否吸热 温度是否变化 有无熔点 是否放热 温度是否变化 有无凝固点

晶体 是 否 有 是 否 有

非晶体 是 是 无 是 是 无

7、(1)晶体 0℃ -4℃ 3 (2)图像略 8、(1)乙 (2)固液共存 (3)加热时间 转换法 三.汽化和液化 1、D 2、B 3、C 4、D 5、液化 6、液化

7、表格如下:

汽化方式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吸收热量

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发生温度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平和 剧烈

8、(1)99℃ (2)99 (3)不变

9、做法:用蘸上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现象:温度计示数下降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2、吸 放 升华吸热 3、D 4、C 5、D 6、D 7、D 本章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B 4、C 5、B 6、C

二.实验题:7、6 100℃ c 8、(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乙 BC

(3)熔化 48℃ 4min 能 3、(1)温度 空气流速 蒸发 (2)蒸发 吸收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导体和绝缘体 1、D 2、C

二.电流和电路1、B 2、B 3、D 4、A 5、B 6、D 7、开路 通路 短路 8、断开 短路 9、略

10、(1) 或

(2)

11、

12、13、略

三.电流的强弱

1、B

2、D

3、1.2A 0.5A

4、A 接○

A 的“3A ”接线柱,

B 接○A 的“-”接线柱 5、略6、略 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

1、C

2、C

3、0.2A

4、1.2A

5、0.8A

6、1A 0.5A

7、= = = 处处相等

● ● S 1 L 1 S 2 L 2

3 本章检测题 1、D 2、B 3、C 4、C 5、C 6、B 7、C 8、略

9、(1)○

1电流表 ○

2

3处处相等 (2)○1略 ○20.3A 0.24A 略 10、并 L 1 0.24 0.6

第六章 电压和电阻

一.电压 1、D 2、C 3、A 4、略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C 2、0.1 22 3、S 2 S 1 1.5V

三.电阻 1、D 2、C 3、A 4、(1)A D (2)长度

四.变阻器 1、D 2、略

本章检测题

1、B

2、C

3、D

4、C

5、B

6、C

7、D

8、B

9、7 10、0.46A 8V 11、AP 左 12、L 1两端 13、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1、D 2、B 3、D 4、20 0.1 20

5、(1) (2)电压 0.2 (3)电阻 电压 正

6、解:U =IR =0.25A×20Ω=5V>3V 答:应选0~15V 量程。

7、R =U /I =220V/0.2A=1100Ω 8、I 乙=I 甲=U 甲/R 甲=20V/10Ω=2A U 乙=I 乙R 乙=2A×15Ω=30V

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

(1)如图。 (2)变大 变大 变亮 (3)=U /I =12.5V/0.4A=31.25Ω

三.串、并联电路计算

1、

特点 电路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图

数学表达式 电流关系

I =I 1=I 2 I =I 1+I 2 电压关系

U =U 1+U 2 U =U 1=U 2 电阻关系 R =R 1+R 2 1/R =1/R 1+1/R 2

2、A

3、I 1=U 1/R 1=U -U 2/R 1=6V -4V/8Ω=0.25A

4、I =I 1=U 1/R 1=6V/10Ω=0.6A U 2=U -U 1=9V -6V=3V R 2=U 2/I =3V/0.6A=5Ω

5、I =I 1=U 1/R 1=4V/10Ω=0.4A U =IR =I (R 1+R 2)=0.4A×(10Ω+5Ω)=6V

6、U =U 2=I 2R 2=(I -I 1)R 2=(0.6-0.4)×10=2(V ) R 1=U 1/I 1=U /I 1=2V/0.4A=5Ω

L 1

L 2

4 本章检测题

1、D

2、C

3、B

4、C

5、C

6、C

7、C

8、C

9、 2 0.8 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 0.33 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中的电阻成反比

10、(1)(2)12V

(3)断开 短路 阻值最大 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 变大 变大 不变

11、U =U 1+U 2=8V+4V=12V I =U /R 1+R 2=12V/60Ω=0.2A R 1=U 1/I =8V/0.2A=40Ω R 2=U 2/I =4V/0.2A=20Ω

12、I 1=I -I 2=0.5-0.4=0.1(A ) U 2=U 1=I 1R 1=0.1×20=2(V ) R 2=U 2/I 2=2/0.4=5(Ω)

第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 1、D 2、B 3、D 4、82125

5、(1)电能转化为内能 (2)电能转化为内能 (3)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6、W =UIt =3V×0.3A×60s=54J

二.电功率 1、B 2、C 3、D 4、A 5、B 6、工作1小时 7、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4.5 7.2×106

8、一样 9、2:1 10、P =UI =4×0.4=1.6(W )11、U =P/I=3.6/0.3=12(V )<15V 答:可以用量程15V 的电压表来测量两端的电压

12、U 甲=U 乙=P 乙/I 乙=60/0.5=120(V ) P 甲=U 甲I 甲=120×0.2=24(W )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1)断开 b (2)0.2A 0.76W

2、(1)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2) (3)电流表指针位置略 1.2 0.12

四.电和热

1、C

2、C

3、B

4、B

5、C

6、焦耳定律 多 多

7、电 内 电流的热效应 8、4

9、镍铬合金丝 镍铬合金丝 10、电流 电阻 电阻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D

2、A

3、D

4、熔断 保护电路

5、P /U 不变 总功率

6、P 总=UI max =220V×25A=5500W P 实际=nP 1+P 2=20×6×40W+500W=5300W<5500W 答:能再接入一只500W 的电炉子 本章检测题

1、D

2、C

3、C

4、B

5、D

6、D

7、(1)

(2)断开 防止短路 阻值最大 防止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 (3)0.28A

5 (4)P 额=U 额I =3.8×0.3=1.14(W)

8、(1)

(2)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3)在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4)热量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5)增多 在电流和电阻一定时,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6)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9、电流 时间 电阻 焦耳定律 电阻

10、(1)R =U 额2/P 额=(220V )2/40W=1210Ω (2)W =P 额t =0.04kW×2h=0.08kWh (3)P =U 2/R =(200V)2/1210Ω≈33.1W

第九章 电和磁

一.磁现象和磁场

1、南极 北极

2、磁场 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B

4、D

5、C

6、

7、 8、

9、找一根清楚N 、S 极的磁铁,拿N 极靠近被测条形磁铁的一端,若吸引,则这一端为S 极,若发生排斥,则这一端N 极

二.电生磁

1、奥斯特 磁 磁场 电流 电流方向

2、条形磁铁 磁极 改变 电流方向

3、

4、

5、用一根通电导线放在静止的小磁针的上方,发现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6、参照填空题2

三.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6 1、C

2、(1)长 有 无 通电 断电 (2)大 长 强 电流大小 电流越大

(3)短 弱 线圈匝数 匝数越多 (4)转换法

3、绿 红 过高

4、把螺线管通电后去吸引大头针,查看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插入铁芯后,再次吸引大头针,发现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变多了,说明:通电螺线管加铁芯后磁性增强

四.电动机

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保持电

源正负极位置不变,只将蹄形磁体NS 极位置对调 2,电能、机械能、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

到力的作用 3、B 4、B

五.磁生电 1、英 法拉第 机械能 电 发电机 2、磁场方向 导体运动方

向 3、电磁感应

4、(1)不偏转 无 (2)不偏转 无

(3)偏转 有 一部分 磁场 切割磁感线 电流 电磁感应 感应电流 5、

C

本章检测题 1、A 2、D 3、D 4、C 5、C 6、D 7、D 8、B

9、(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断电无磁场 (2)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10、(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2)C 、D 在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11、左右 导体运动 磁场 法拉第 发电机 12、导体ab 运动起来 电流 磁场

13、

14、

15、

16、

17、接通 有磁性 发光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7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拟人类比法

2、B

3、 空气 固体 有一定体积,有流动性

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作用力强大

铅球 液体 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大,粒子间作用力极小

石油 气体 容易被压缩,有流动性 分子无固定位置,粒子间作用力不够强大

二.质量

1、不变 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水平桌面 零刻度线处 中央 左 右 镊子

3、(1)8×10-5 (2)10-2 (3)6×103

4、C

5、D

6、C

7、A

8、(1)DEABCGF (2)m 2-m 1=61.2g 9、称量50张相同邮票的总质量,然后除以50,得到每一张邮票的质量。

三.密度及应用

1、(1)质量 体积 (2)图略 (3)正比 一定 (4)不同的

2、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 ρ=m/V ρ kg/m 3 m kg V m 3

3、20 2.0×10-5 kg/m 3 0.25 0.25 2.5×10-4

4、2×103 2

5、1.0×103 1 1立方米的铁质量是7900千克

6、A

7、D

8、A

9、D

10、m =ρV =1.0×103×3×10-3=3(kg )

11、ρ液=m 液/V 液 V 液=V 水 V 水=m 水/ρ水

m 液=m 杯+液-m 杯 m 水=m 杯+水-m 杯

解:m 水=400-50=350(g )

V 水=m 水/ρ水=350/1=350 (cm 3)

V 水=V 液 ρ液=m 液/V 液=(330-50)/350=0.8(g/cm 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1、质量 体积 m /V 体积 质量 2、(1)水平桌面上 (2)凹液面底部 相平

3、A

4、117 33 30 1.1×103

本章检测题 1、C 2、C 3、C 4、A 5、A 6、A

7、(1)ABCED (2)左 取下最小砝码 调节游码 (3) 56.6g (4)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20cm 3

(5)2.83 g/cm 3 (6)2.83 g/cm 3

8、(1)m 甲>m 乙>m 丙; (2)ABC (答案不唯一,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点即可) 正比

9、V =m /ρ=158/7.9=20(cm 3)

10、V 水=m 水/ρ水

m 水=m 冰 m 冰=ρ冰V 冰

解:m 冰=ρ冰V 冰=0.9×103×1=900(kg ) m 水=m 冰 V 水=m 水/ρ水=900/103=0.9(m 3)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机械运动 1、A 2、运动 运动 静止 运动

二.速度 1、乙 距离 乙 控制变量 2、匀速 变速 3、A

4、(1)v=15 m/s=15×3.6=54( km/h ) 违反交通法规 超过40 km/h (2)t =v s =408

=0.2(h )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1)350 (2)1.865

2、(1)cm (2)mm (3)dm

3、4

4、5min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8 四.力 1、C 2、B 3、B 4、A 5、力的作用点 6、相互

7(1) (2)

五.牛顿第一定律

1、(1)小车受到的阻力 (2)同一 自由 (3)摩擦力 (4)一切 匀速直线运动

2、B

3、B

4、跳远

5、改变 运动 惯性

6、锤头朝上,锤柄向下,将锤柄用力撞击地面 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由于锤柄受力被迫停止运动,而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所以就紧套在锤柄上了 7 略

六.二力平衡 1、D 2、D 3、A 4、等量 大小相等 转动 同一直线 5、惯性 摩擦力 本章检测题 1、D 2、CD 3、D 4、A 5、C 6、D 7、A 8、C 9、B

10、(1)刻度尺 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 (2)同一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3)63.2 (4)小 远 (5)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11、 惯性 前 安全带

四、12(1)

(2)小明给箱子的推力和地面给箱子的摩擦力 箱子的重力和地面给箱子的支持力

(3)箱子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最后静止 因为箱子有惯性所以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因为箱子受到摩擦阻力所以最后静止 13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 2、弹性限度 伸长长度 正比 弹簧测力计 3、B 4、0~6N 0.1N 3.1N 3.1N 0.31kg

二.重力

1、 2、C 3、m =20t=20000kg G =mg =20000×10=200000(N )

物理量 重力 质量

符号

G m 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

N g kg 方向 竖直向下

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天平

联系

G=mg 4、解m=g G

=10490=49(kg ) 答:他的质量是49kg 5、竖直向下 重垂线

6、(1)略 (2)正比 mg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

7、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吊着一个2kg 、4kg 的重物,观察到它们的重力分别为20N 、40N ,证明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三.摩擦力

1、费力 压力 大 省力 光滑 小

2、滚动 其他条件 滑动摩擦

3、(1)水平桌面 匀速直线 平衡

(2)改变木块对桌面的压力 测出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甲 乙 (4)甲 丙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C

5、D

6、C

7、C

8、 四.杠杆

F N F

G F O F N =10N G =10N O

F N F 牵

G F f

O F N F

G F f O

9 1、图略 2、C 3、BD 4、(1)螺母 水平 (2)水平 使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

(4)2 (5)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 1l 1=F 2l 2

5、B

6、B

7、F 2=211L L F =0.11.2

150?=1800(N ) 答:道钉对道钉撬的阻力是1800N

8、 F 1=122L L F =2500

=250(N ) 答:至少需要250N 的力

五.其他简单机械 1、D 2、动 3、21 31 21 4、解:F =n G =2

120=60(N ) 答:拉力为60N 5、解:G =nF =4×200=800(N ) 答:物重800N 6、D

本章检测题

1、D

2、B

3、C

4、C

5、C

6、A

7、B

8、A

9、AC 10、AC 11、ACD 12、D

13、 0—5N 0.2N 3N 3N 0.3kg

14、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拉力 放砝码 A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15、(1)螺母 在水平位置平衡 (2)右 2 (3)4 (4)3 (5)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6、图略 17、图略

18、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用力擦黑板可以增大黑板擦和黑板的摩擦力。所以擦黑板时用力擦可以擦干净。

19、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 1l 1=F 2l 2 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拧生锈的螺母是,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在扳手柄上套一节管子就增大了动力臂,可以减小动力。所以用扳手拧生锈的螺母时,常在扳手柄上再套一节管子,这样容易拧下螺母。

20、解:(1)G =mg =30×10=300(N) (2)F 1l 1=F 2l 2 G 1 l 1=G 2(2- l 1) m 1g l 1=m 2g (2- l 1) 30 l 1=10(2- l 1) l 1=05(m) 答:这些大米重300N ,爸爸的肩膀应放在离扁担前0.5m 处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C 2、B 3、B

4、(1)甲 丙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5、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坦克的压力一定,安装履带后坦克对地面的受力面积变大,对地面的压强变小,使地面不会被压坏。所以坦克要安装履带

6、解:m =3t=3000kg S =600cm 2=0.06m 2

F =G=mg =3000×10=30000(N ) P =S F =06.0430000?=4

500000=1.25×105(Pa ) 答: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1.25×105Pa

二.液体的压强 1、B 2、B 3、C 4、B 5、D

6、(1)向下凸 (2)容器侧壁 (3)压强计 液体内部有压强 U 形管的两个液面高度差不变

(4)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且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7、液体内部有压强,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潜水员处于海水较深处时,受到水较大的压强,当压强过大时潜水员很危险。所以潜水员深海作业要穿抗压服才能保证安全

8、解:h =76cm=0.76m p =ρgh =13.6×103×10×0.76=1.0336×105(Pa ) 答:管底受到的压强为1.0336×105Pa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托里拆利 2、减小 1×105 3、D 4、C 5、A

10 6、因为是大气压把饮料压进嘴中。用吸饮料时,嘴将吸管中的空气吸走,使管内的压强明显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外部的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嘴中。所以用吸管很容易将饮料吸入嘴中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靠拢 减小 小于 靠拢 越小 2、较小 较大

五.浮力和浮力的应用

1、气体 水 空气

2、0.4N 1N

3、>

4、B

5、2N

6、500N

7、C

8、D

9、D 10、C 11、D

12、(1)1、2、4、3(或2、1、4、3、) (2)4N 1N 1N

13、10N 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14、解:V 排=180cm 3=1.8×10-4m 3

F 浮=ρ水gV 排=103×10×1.8×10-4=1.8(N )

G =mg =0.14×10=1.4(N )< F 浮 所以会上浮至漂浮

本章检测题 1、B 2、C 3、C 4、D 5、C 6、D 7、D 8、A

9、受力面积 (1)甲 乙 受力面积一定 越明显 (2)受力面积 压力一定 受力面积 小

10、(1)出现高度差 液体内部有压强 (2)液体密度 (3)在同种液体中将探头向下移

11、(1)0.4N 0.8N (2)排开液体的体积 (3)

12、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压力一定时,钉尖受力面积小,对物体的压强大,钉帽的受力面积大对手的压强小。所以图钉的钉尖做的尖,钉帽做的大,方便使用

13、流速越快,压强越小。运行的火车周边空气流速加快,车周边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人在安全线以内时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会把人压站台内里,造成危险。所以乘客应在安全线以外候车

14、(1)h =10cm=0.1m p =ρgh =1.1×103×10×0.1=1.1×103(Pa ) S =100cm 2=0.01m 2 F =pS =1.1×103×0.01=11(N )

(2)F =G =mg =1.4×10=14(N ) p =S F =01

.014=1400(Pa ) 15、(1)V 排=V 31=150)3

11(?-=100(cm 3)=10-4m 3 G = F 浮=ρ液gV 排=1×103×10×10-4=1(N )

(2)m =10

1=g G =0.1(kg )=100g ≈==150100V m ρ0.67(g/cm 3) 十五章 功和能

一.功 1、力 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W =Fs 焦耳 2、C 3、A 4、W =Fs =3×2=6(J ) W =Gh =10×0.5=5(J )

二.机械效率 1、η=总有W W 小于 小于1 2、C D 3、D 4、(1)η=nF G =120

*2200=83.3% (2)G 0=nF -G =2×120-200=40(N)

三.功率 1、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P =t W 瓦 千瓦 1KW=1000W W =Pt t =P

W 2、D 3、 P =t W =t Fs =t Fnh =45.0*2*150=37.5(W ) 4、P =t W =t Gh =t mgh =t

Vgh ρ

=2500(W )

四.动能和势能 1、质量不同 同一 质量大的小球 速度 质量 大 2、C 弹性形变的大小

3、不变 不变 不变 降低 减小

4、D

5、用一个小球下压弹簧不同长度,发现下压弹簧长度越长,小球被弹起的高度越高,所以物体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C 2、D 3、降低 减小 重力势 动 增大 不变 增大

本章检测题 1、B 2、D 3、A 4、B 5、C 6、C 7、B 8、C 9、C 10、AC 11、AD 12、D 13、D F 浮 G

O F F 浮

G O

11 14、60% 58.5% 15、动能 动能 重力势能 质量 高 16、(1)W 有=Gh =100×4=400(J)

(2) η=总有W W =额有有W W W +=100400400

+=80% (3) F =s W 总=η有s W =10

*8.0400=50(N) 17、(1)h =G W 有=G

W 总η=20008.0*12500=5(m)或者 拉力做的功=F 1S=12500,S=nh , ∴h=112500nF n=4,F 1=625,代入得h=5m (2)F 2 =n G G 02+=n G nF G 12-+=4

2000625*43500-+=1000(N) 法2:η=

011G G G +=80% 把G 1=2000代入得G 0=500N ,F 2 =n G G 02+=45003500+=1000N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D 2、B 3、C 4、高 剧烈 扩散 快 二.内能 1、D 2、A 3、C 4、增大 升高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小 2、Q 吸=cm ⊿t =4.2×103×0.1×50=2.1×104(J )

3、Q 放=cm ⊿t =2.1×103×0.1×〔10-(-10)〕=4.2×103(J )

4、Q 放=cm ⊿t =4.2×103×2×30=2.52×105(J )

5、(1)水 (2)质量 相同 不同 (3)单位 1℃ 吸收 四.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B 2、D 本章检测题 1、D 2、B 3、D 4、A 5、C

6、B

7、C

8、A

9、B 10、ABCD 11、AB 12、AB ,13、ABCD

14、甲: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到了上面的空瓶子里。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乙:?丙:橡皮塞被顶出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5、(1)~(3)同第三节第五题 (4)区分加热时间(5)B 16、温度高、快、快

17、升高、增加、做功、热传递、等效 18、大、小、温度低、温度高、小 19略 20、 Q 放=cm ⊿t =4.2×103×0.5×(100-60)= 8.4×104J 21(1)吸收、增加、不变 (2)Q 吸=cm ⊿t =4.2×103×0.2×(36-34)= 1.68×103J

22、(1)a (2)升高、沸点

第二轮 专题复习 专题一 实验探究题

一.声、光学实验题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时,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正确的。

2、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真空罩内,同时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正确的。

3、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并靠近细线悬挂的乒乓球,发现响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越高 ,说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是正确的。

4、振动 快慢 伸出桌边的长度 低 高 控制变量

5、用激光手电透过烧杯外壁照射滴入几滴牛奶的水中,发现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正确的。

6、将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始终找不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正确的

7、激光手电 法线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8、平面镜 量角器 平面镜 不能 30 等于 同一平面内

9、玻璃板 点燃 未点燃 重合 像 5 10 相等 相等 镜面 相等 虚 玻璃板 换元

10、15 蜡烛 凸透镜 光屏 烛焰 光屏 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 b e a 倒立 实像 照相机 倒立 放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放大镜

二.热学实验题

1、D A B C E F H G

2、-15℃ 35℃

3、(1)晶体 (2)25 3 3 (3)固液共存 不变 吸

4、A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海波的熔点为48℃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5、99℃、 6 99℃ 不变 不能 不变

6、将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是正确的

7、(需要记录的是面积和时间) (1)用滴管在玻璃板上滴成少量的两堆同等质量的水,用玻璃棒将其中一堆摊平,分别记录变干的时间。

8、质量相同的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中,用滴管分别在杯底注入一滴墨水,发现热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是正确的

9、搓手时手感觉热,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是正确的 10、酒精灯 质量相同 酒精灯 温度计升高示数 加热时间

三.电学实验题

12 ● ● 1、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细线悬挂的、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发现相互靠拢,说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是正确的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细线悬挂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现互相排斥。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是正确的

2、材料相同 长度相同 横截面积不同的 电阻 转换法 材料 长度 小

3、正 反 U =2.4V I =0.48A 猜想假设

第4题图 第5题图

4、电流 电压 I U

滑动变阻器 断开 阻值最大处 1.2V 0.48A 2.5Ω 控制变量法

5、滑动变阻器 原理:P =UI 步骤:②

阻值最大处

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额定 ③低 额定 ④高 额定; 现象:3.8 1.14 1.24 暗 亮 结论:①< = 很亮 ②实际

6、温度计 电流表 质量相等 温度计 断开 左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电流 大 多 电阻 大 多 通电时间

7、(1)在直导线的下方平行放一小磁针,通电后发现小磁针偏转;改变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说明“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是正确的

(2)在通电螺线管的旁边放一小磁针,观察小磁针N 极指向,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N 极指向改变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是正确的

8、一盒大头针 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个数 转换法 A 、B 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线圈匝数 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个数 电流大小 线圈匝数

9、①偏转 有 ②不偏转 无 一部分 磁场 切割磁感线 感应电流 发电机

10、运动 受力的作用 磁场 相反 电动机

11、(1)R=I U

滑动变阻器 最大 电压 电流 12 电功率 P=UI 电功率 0.09W 、0.44W 、1.08W 3 实际功率 (2)温度计示数大小 甲 甲 乙 转换 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四.力学实验题

1、D

2、(1)水平桌面上 (2)相平 相平

3、天平 刻度尺 2.7 同种物质 正 质量 体积 一般不同

4、ρ=m /v 量筒 剩余液体和烧杯 73.4 28.4 45 40 1.125

5、B A C E D 7.6 2 3.8×103

6、棉布 同一 自由 棉布 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木板 越小 慢 做匀速直线运动

7、质量相同 转动 不平衡 相等 同一

8、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1个、2个、3个钩码的重力分别为G 1、G 2、G 3;(2)整理数据,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表格:

1 0题表

9、弹簧测力计 匀速直线 压力 匀速直线运动 毛巾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0、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示数为F ;

(2)在木板上分别放上1个、2个钩码,重复以上实验; (3)整理数据,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11、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表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示数为F ;

(2)将棉布、毛巾分别铺在木板表面,重复以上实验; (3)整理数据,归纳分析。

11 题表格 12题表格

S P A b V a ● ●

13

12、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示数为F 1;

(2)将小车反放,重复以上实验; (3)整理数据,归纳分析。

13、钩码 铁架台 螺母 在水平位置平衡 重力 2 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4、步骤: (1)如图组成滑轮组,分别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提升重物,读出三次示数为F 1、F 2、F 3;

(2)整理数据,归纳分析。

表格:

15、步骤:

(1)如图所示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拉动木块上升,读出示数为F 1、F 2、F 3;

(2

)整理数据,归纳分析。

23题表格

15题表格 16、小桌下陷的程度 甲丙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力作用效果 受力面积 压力 受力面积 压力作用效果 17、压强计 盐水 高度差 各个方向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18、将两张纸自由下垂,向两张纸中间吹气。发现纸互相靠拢,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是正确的

19、CBAD 4 1 重力 20、75% 75% 60%

21、不同 同一 木块被推动的的距离 转换 越大 猜想假设

22、小球陷入橡皮泥中的深度 乙、丙 质量 物体被举高度,重力势能越大 质量 被举高度 质量 重力势能越小

23、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固定,用木块将弹簧沿水平方向压缩1cm 然后松手,用刻度尺测出木块被弹出的距离;

(2)用木块将弹簧沿水平方向分别压缩2cm ,3cm ,重复以上实验;

(3)整理数据,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24、(1)相同 慢 匀速直线 转换 摩擦力大小 粗糙 摩擦力 钩码 刻度尺 控制变量 转换

(2)大于 动能 速度;小球推动物体的距离 转换 慢 匀速直线

专题二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C

6、B

7、C

8、D

9、B 10、B 11、A 12、D 13、A 14、B 15、B

16、B 17、B 18、D 19、C 20、A 21、B 22、C 23、C 24、D 25、D 26、C 27、D 28、D 29、D 30、A

31、D 32、B 33、D 34、C 35、A 36、A 37、B 38、B (单位不对,改为J ) 39、C 40、A 41、B 42、C 43、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B

2、ABC

3、ABD 4、ABD 5、ACD 6、ABD 7、BCD 8、ACD 9、 ACD 10、BD 11、AB

12、ABD 13、AC 14、ABD 15、AC 16ABD 17、AD 18、CD 19、AC 20、BD 21、BCD 22、AB 23、B

24、B 25、A 26、ABCD

专题三 问答题

绳子股数 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N 2 3 4 斜面长度 l

弹簧测力计示

数 F /N

较长 长 F F F

一.光学1、(2)①镜面漫②粗糙漫2、(2)远离上方3、(2)反射反射透过透过二.热学1、(2)①增加加快加快吸收

②蒸发是个吸热过程。游泳的人上岸后身体表面水分蒸发,水分蒸发从人体吸热,所以人会感到冷。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风一吹,加快了空气流速,加快了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了水分蒸发从人体吸热,所以人会冷的打颤

2、(2)高快快

3、(2)①机械内能增加升高②升高增加做功热传递等效的

③做功减少降低液化④做功升高增加吸收升高对外减少

4、(2)①Δt= Q/(cm)相同较大大②大相同小炎热寒冷大

③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根据公式Q=cmΔt可知,对于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放出的热量比煤油多,因此用热水做暖气中的热源,而不用煤油。

三.电学1、(2)串相等焦耳Q=I2Rt相同电流电阻大多

2、(2)变大I=P/U电压越大越大

3、(2)①电能转化成光能和内能②机械能转化成电能③电能转化成机械能④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4、(2)①上升上升电磁铁电灯②产生 D A B 失去 D

四.力学

1、(2)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前

2、(2)①增加粗糙程度的增大②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减小

③增加粗糙程度的增加压力滚动滑动使接触面分离

3、(2)①阻力停止惯性向前运动②运动惯性原来向前

4、(2)①力力臂动力臂阻力臂小于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阻力臂动力

5、(2)①压力压强受力面积反比压力小压强大小

②压力一定时,增加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书包带子做得宽一些并且用双肩背,在压力一定时,增加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对肩部的压强,背起来舒服

6、(2)①增大大②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潜水艇用很厚的钢板做成,是为了承受更大的压强,所以潜水艇用厚钢板做成

7、(2)小于大气压8、(2)①流速小大气压②小流动速度小大气压

9、(2)①大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动能多

②不变不变不变减小减小动能和势能之和减少

五.综合问答

1、①用力擦油污,在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加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油污容易擦干净

②鸡蛋在碗沿上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容易磕破

③用细线切松花蛋,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容易切开

④在热汤里滴香油,热汤温度高,分子的热运动剧烈,香味容易扩散到空气中,所以小明闻到浓浓的香味

2、①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普通玻璃可以通过所有的色光,所以看上去是无色的

②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公式△t = Q吸/cm可知:对于相等质量的水和沙子,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沙滩热得烫脚,而海水不是很热

③把塑料吸盘贴在墙上,挤出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被紧压在墙上,,可以挂物体

④答:因为飞机机翼切面上方凸起、下方较平,空气流线被翼切面分成两部分,空气从机翼上方通过的距离较长,下方通过的距离短,因而使得机翼上下的空气流速不同,所以使得机翼上下的压强也不同,即上部气压小,下部气压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方形成了向上的压强差才使飞机有了升力

3、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运动员冲到终点时,由于惯性不能马上停下来,因此要继续向前运动冲过终点

②投影仪屏幕比较粗糙,光照到上面发生漫反射,使坐在教室各个方向上的学生都能看到屏幕上得字

③蔬菜用保鲜膜包起来,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慢了蒸发,使蔬菜不会很快干瘪

④导线和电热丝串联,通过的电流相等,而电热丝的电阻比导线的电阻大得多,根据焦耳定律Q=I2Rt知,在相同时间内,电热丝产生的热量比导线多得多,所以电热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不很热

4、①用锯锯木头时,克服摩擦对锯条做功,使锯条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锯条变得烫手

②用钳子剪铁丝,压力一定,钳子受力面积小,压强大,所以容易剪断铁丝

③重家具沾上橡胶垫,压力一定时,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对地板的压强,所以不会压坏地板

④暑天温度很高,分子热运动越快,扩散越快,所以离家很远就闻到浓重的油漆味

专题四作图题

14

15

单一作图题

一.光学作图题:

(一)光的反射 (二)平面镜成像

1、 2、 1 2

(三)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 2、 3、

4、

二.电学作图题:

(一)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1、

2、

(二) 安培定则、磁场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1、 2、

三.力学作图题: (一)力的示意图

40°

50° D S

L 2 L 1 L 2 L 1 S

L 2 L 1

S

L 1 S L 2

+

_

L 1 S 1

L 22

S 2

F 浮

G

16

F N

G

F

1、 2、

3、 注:浮力>重力

4、

5、

6、

(二)杠杆的示意图 1、

2、

3、 4、

综合作图题

1、

2

专题五 计算题

1、解:∵S 1=S 2,∴V 1(t+6)=V 2

t ∴t=1

21

6V V V - 把V 1=15m/s 、V 2=20m/s 代入得 t=18(s)

2、解:()12121251

2min 1203030

s s s s v t v t t h v v =+=+∴=

===++

3、解:(1)()7.1 6.20.9F G F N =-=-=浮 (2)()533

0.9

=91011010

F V V m g

ρ-===

???浮金排

水 m 金=G/g=7.1/10=0.71kg ρ=m/v=0.71/9×10-5≈7.9×103kg/m 3

4、解:∵G ×0.3=F ×1, ∴G=60×1/0.3=200(N )∴m=G/g=200/10=20(kg ) ρ=m/v=20÷(4×10-3)=5×103 kg/m 3

G

F

F N

F

G

F f

F N F G

F f l

S 1

绿 S 2

冰箱

L S 1 S 2

P R F 1

O

l 1

F G

F f F L 1

l

17 5、解:(1)()3330.81100.810m V m ρ-===??酒精酒精酒精 (2)()()()()32

0.20.8101010110110a F G m m g N F p P S -==+=+?=∴===?? 总容器酒精 6、解:(1)

()33=110100.16=1.610a p gh P ρ=????水 (2)()()()

34334100(2016400410110104104V S h cm m F gV N ρ--=?=?-==?∴==????= 浮水排)

7、解:

()

()

343362101010222101010010F G pS N m G Kg m V gV ρ--===???=∴====???

8、解:(1)()33110100.25 2.510p gh Pa ρ==???=?水

(2)思路:F G G F F p S =→=?→?=?浮木木

解:(

)4=30020010=6F G F p S N -==?=???浮木 (3)()

3336=0.610100.1m G Kg m V gV ρ===??木木木木木 9、解:(1)W F =F ×S=F ×nh=300×3×0.5=450(J )

(2)η=W 有用/W 总=Gh/450=500×0.5/450=55.6%

10、解:(1)W 总=Fs=600×4=2400(J ) P=W 总/t=2400/4=600(W )

(2)η=W 有用/W 总=Gh/2400=2000×1/2400=83.3%

(3)思路:η'=0''G G G + G 0

=G ηη-1 由(2)知G 0=G

ηη-1=(1-10/12)/(10/12) ×2000=400N ∴ η'=0''G G G +=3200/(3200+400)≈88.9%

11、解:∵ 冰是漂浮,∴ G 冰=F 浮 G 冰=ρ冰V g F 浮=ρ海水g (V —V 露出)

即:0.85×103×10×V=1.05×103×10×(V —20) 解得:V=105 m 3

12、解:(1)F 浮=G 排水=m 水g=0.6×10=6(N )

(2)∵ G 木=F 浮=6N ∴ m 木=G 木/g=6/10=0.6kg V 木=0.1×0.1×0.1=1×10-3(m 3) ρ木=m 木/V 木=0.6×103 kg/m 3

(3)F 浮=ρ水gV 排 设木块沉入水中的深度为h 则V 排=S ×h ∴ h=F 浮/ρ水g S=6/(1×103×10×0.1×0.1)=0.06m

P=ρgh=1×103×10×0.06=600 (Pa )

13、解:(1)R=P 2

U =402202=1210(Ω) I=U 额/R=220/1210≈0.18 (A )

(2)当滑动变阻器滑动到阻值最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小

U 灯=U ×R 灯/(R+R 灯)=220×1210/(1210+1210)=110 (V )

(3)当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时,灯泡的功率最大,P max =40 (W )

当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1210Ω时,灯泡的功率最小 P min= R

2灯U =(110)2/1210=10W 台灯功率的变化范围是10W~ 40W

14:解:(1)R=P

2额U =(220)2/100 = 484(Ω) (2)t = W/P = 0.1/0.1 = 1(h )

18 (3)思路

R=I

U U=U 总- U 额 I= P 额 / U 额

R= (U 总- U 额)×U 额 /P 额 =(250 — 220)×220 /100 =66 (Ω) 15、解(1)()()()()max 30.518612612242224480.5

Le P Le P Le le P P P P P P I I A U U U V U U R R R I ====∴=-=-=∴===Ω∴==?=Ω 串联,

(2)

()()22222max 61231812 1.081248Le L Le L L L L L P U R P U P I R R W R R ===Ω????∴==?=?= ? ?++????

16、解:(1)S 接a 时:

()()()1111139630.56360.5Le Le Le Le P U U U V I I A U U R I =-=-===

==∴===Ω 又

(2)S 接b 时:

()()()2

222269120.331218

0.312600648Le L L Le L L L L L L U U R I I A P R R W P t I R t J ===Ω∴====++∴===??= 17、解:

18、解:(1)当S 1、S 2都断开时:

()3333100.3U R I ===Ω (2)()31()0.3(1030)12U I R R V =+=?+=

(3) S 1、S 2、S 3都闭合:

综合计算:

R 3 R 1 R 1

R 2

19 1、解:闭合S 1、S 2:

断开S 1、S 2: ()()()()()()()()()()1'12122222

150.220140300015=10=3015=100.21020660.3610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e Le L R R U I R R I R R R R R R R R R R U I R R V U P W R ??∴+= ?+??

???∴?+=?∴-+= ?+??

ΩΩ?Ω∴∴Ω∴=+=?+==== 不变,解得:;舍去

2、解:(1)

()()

()

2211''2'21

1'''1

121119430.30.220.30.21530P I R I P I R I I I A I A I U IR I R R R R R ===∴==∴=∴=+∴=+∴=Ω 又不变 (2)()'22?ΩP 在b 时:U =IR =0.215=3 3、解:(1)()22

8203.2

Le L Le U R P ===Ω S 、S 1、S 2均闭合、P 在最右端时:

111111U P U I I R =→=

思路: ()

()()12221111110.254010105510 5.61899

U U U I R V U A P U I W R ∴====?===∴==?≈ 并联又I = (2)断开S 1、S 2闭合S :

()()()()

()()22222223.2=0.40.60.48

2108250.4=3103=773==0.358.6200.35

Le Le Le Le L L P P A A I A U U U U U V R I P U V U U U V U U A R R I ==<∴=∴=-=-=∴===Ω∴=-=-∴=∴==≈Ω 最大最小最小最小最大最大L 最小最大最大最小最小最大最小当向左滑: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小

I 当向右滑: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电压表示数变大I 8.65∴ΩΩ 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 4、解:(1)()3331.2100.07510 1.610A A A A A m G V m g ρρ?====??

R 1 R 2

12222U U U I R =→=

F N

G 人 F O G 物

F 浮

nF

G 动 O

20 (2)()()

3110100.07575032007501200150A A A A F gV N G nF F G N ρ==???=∴=+-=?+-= 浮水动浮 (3)()()()()()'''34=80%600150

600150==250==5010=5003

5002502502507.11035010B B B B B B N N N a W G G G N W G G G G G F N G m g N n F F G F N F p P S η-===∴=++++∴=

?∴==-=-=∴==≈?? 有

动总动动人人‘人又

5、解:(1)如图 (2)F N =G-nF=ρVg — nF=7×103×0.13×10 — 2×20=30(N )

∴P=F/S=30/0.12 = 3000 (Pa )

(3)对于电动车:F 拉=F + F f ; 对于A : n F=G A +G 动

∴ F 拉=(G A + G 动)/n +F f = (7×103×0.13×10 + 10)/2 +5 =45(N )

W 拉=F 拉×S=F 拉×nh =45×2×0.5=45J ∴ P=W/t = 45 / 3 =15(w )

6、解:(1)如右图 (2)()

()'32610410240=600240=360N N N F F pS N F G F N -===???=∴=-- 人 (注:人对地面的压力'N F 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N 相等,人的受力如图 ) (3)F 浮=ρ水gV 排 =1×103×10×0.02=200(N)

出水前:G 物+G 动 = n F + F 浮 ()

=2360200100=820820==89%820100G nF F G N W G W G G η=+-?+-∴=≈++ 浮动物有物总动物出水后

(注:此题也可以引申为,求物体的密度、出水前的滑轮组效率等。注意受力分析)

专题六 方法与程序题

科学方法题

1、D

2、B

3、C

4、D

5、A

6、A

7、C

8、D

9、D 10、D 11、B 12、B 13、D

14、深度 拟人类比 15、等价变换 16、缺点利用 17、间接测量法

思维程序题

1、(1)黏性 同种液体从相同斜面流下所用的时间 (2)建立假说 归纳分析

2、猜想、实验检验。

3、(1)控制变量 转换 将豆子粘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勺子的勺柄相同高度,同时放入玻璃杯中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将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转换为比较豆子掉落的时间是转换法的应用

(2)提出问题 设计并进行实验

专题七 问题解决及设计制作题答案

F N

G F 1 O F 浮 G nF O

F N

G 人 F O

21 1、在铁钉上缠绕相同匝数的细软导线制成电磁铁,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吸引大头针越多,通过该导线的电流越大

2、办法:

将铅笔用细绳从中间挂起,把石块和钩码挂在铅笔两端,调整到支点的距离使铅笔在水平位置平衡,分别用刻度尺测出石块到支点距离l 1和钩码到支点的距离l 2,读出钩码的质量m 码

道理: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可知G 物l 1=G 码l 2 即:12l l G G 码物= 1

2l l m m 码物= 3、答:(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V 1; (2)将石蜡块放入量筒中漂浮时,读出此时体积V 2;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被测液体,读出体积V 3; (4)将石蜡块放入量筒中漂浮时,读出此时体积V 4;

(5)在水中漂浮时: )(12V V g gV G F G -====水排水水排水浮物ρρ

在被测液体中漂浮时: )(34V V g gV G F G -====液排液液排液浮物ρρ 同一物体,故浮力相等,即:34121234)

()(V V V V V V g V V g --=-=-水液水液ρρρρ 4、(1)水盐水ρρ0102l l l l --=

(2) 步骤:挂上空桶,测量弹簧长度l 0;将桶装满水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长度L 1;将桶装满盐水,挂在弹簧上,测得弹簧长度L 2.

5、装置图:如图,将筷子从中间挂起,并将小桶和钩码分别挂在筷子两端。

使用方法:在小桶内倒满被测液体,移动钩码使筷子平衡,并标出钩码的位置。钩码距离支点越远,液体密度越大。 6、(1)水金ρρ211F F F -=

(2)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录示数为F 1;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入水中,测得示数为F 2。

7、略

专题八 归纳与演绎探究题

归纳探究题 1、①吸引 ② 0.5 0.3 2×10-7 b

2、(1)mv 2/r 1Ns 2/(kg·m) (2)c (3)1.8

(4)答:由公式F =k mv 2/r 可知,在转动半径和质量一定时,向心力与物体转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故橡皮转动速度越快,需要拉力越大。

3、竖直向上 (1)增大 (2)F =k v 2 (k=0.02N·s 2/m 2) (3)a

4、(1)顺时针力矩之和等于逆时针力矩之和 (2)0.5 2.4

5、北极 4.0×10-3 (1)N/(A·m ) (2)4.0×10-5 N/(A ·m )

演绎探究题

1、(1)水流 大 (2)St mv A 22

1= 32212v St Vv ρρ== 2、(1)大 (2)v t =η

ρρ9)(202-g R 第三轮中考冲刺 2013年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l 2l 1O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x9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