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3-12-03 00: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调整和完善较为集中的一个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我高等国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为此很有必要就这一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做一些总结以总结经验教训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发展 不足 启示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很多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还不是很清楚,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很多专家学者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历史进程进行了探究和阶段划分,代表性的观点有四阶段和三阶段说,我们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进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起步阶段1979 年1991年。这一阶段政策的主要标志是职业大学及其相关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阶段:积极探索阶段是1992 年 1995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三改一补政策的产生、调整和完善[1]。

第三阶段:快速推进阶段1996 年1999年。主要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六路大军办高职政策及三不一高政策的出台。

第四阶段:深入发展期2000年2004年。在这一阶段的政策导向是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制定高等职业学校的设置

1

标准,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估工作。

第五阶段:稳定完善阶段2005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政策制定与实施[2]。

上面五个阶段中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制度越来越完善,体质越来越健全。但其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受制约

(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尚未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

要。1、国家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较少,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不好。2、教学资源投放不合理,教育不公。

(二)教学模式、内容有待提高。1、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体现职业教育

的特点。2、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不畅,中、高职课程脱节。3、课程改革困难

二、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在农村,这些地区高等职业学校发展规模

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高等职业学校在数量或规模方面对社会的满足程度偏小,在整个农村教育体系的比重不够,还需要加强农村教育结构的的调整[3]。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水平相对经济发达地

区高等职业学校较差。1.经费缺乏,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的关键因素是缺乏经费。大多数地方政府重点将教育经费投给普通高中,而职业学校办学经费没有一个稳定的来源,致使专业实验

2

室条件简陋,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4]。2.农村的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偏差,目前有一些农村职业学校没有认真研究全国特别是农村市场,未能主动适应弄寻需要,没有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使之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流向大体一致,而是单纯的、盲目的跟形式,争相开设一些“热门”专业,有的地市财会类学生占40%以上,造成专业趋同,供需脱节,人才结构性过剩,质量也难以保证。3.农村职业学校招生困难,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大理想。 三、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

(一)职业学校学费普遍较高,教师工资待遇低。职业学校的经费不

足,许多办学设施经费需要从学费里获得,所以学费普遍较高,使得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没条件上学。经费不足也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 导致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二)受传统观念影响。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加之普

通高中、大学扩招,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追求高学历更能在社会站住脚,职业学校是高等学校录取剩下的学生,分数低、学习不好??这样的观念,这样的评价标准,直接导致了职业教育受歧视的结果。

(三)职业学校学风、秩序较差。大部分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是对学习

不感兴趣但动手能力较强,活泼好动,又处于个人心理发展叛逆期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校也只为了混文凭,管理起来不容易,学生旷课、打架、早恋问题相对普通学校较严重。

(四)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不顺畅。

四、校企合作不明显,企业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困难

3

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法》中企业与学校责、权、利不明确,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利益。且这部法律内容不完善,可执行性不高,缺乏应有的确定性、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依法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意义显然不够。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企业接收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工作的质和量可能会受影响,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所以许多企业对支持职业教育不热心,不欢迎学生实习,使学生实习比较困难。有些学校由于联系不到实习企业,只好省掉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环节,只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为此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及方面着手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之路进行探讨:

(一)人才培养方案应当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学习,为终身学习

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是职业和岗位变动更加频繁的时代。许多传统的职业在社会上消失,同时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促使大量的劳动者从没落的生产领域转移到新兴的生产领域,因而吸收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队从业人员的客观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社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职业教

育中发展关键能力的问题已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英、美、德、加

4

拿大等国都相继提出要把培养关键能力作为今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5]。

(三)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创业教育, 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

解决劳动力特别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随着技术的进步,固定的工资形式的就业岗位呈现减少趋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四)校企合作将向深层次发展,企业将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要求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职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加大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立法。

要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用到实处,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教学秩序及规范,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种教学形式的顺利进行,规范高等职业教育各种专业的设立防止出现盲目跟风形式。

5

[参考文献]

[1] 徐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二十年发展初探[J].宁波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 2000, ( 3 )

[2] 付菊",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史[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 6 )

[3]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 [4]李晓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1 第一期

[5]王亚峰。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群众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d5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