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方法

更新时间:2023-12-02 01: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学习要掌握基本概念、地理事物演变过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的基本原理。 一、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和地理名词。它可分为记忆和理解两个层次 。不同层次的地理概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记忆层次的地理概念借谐音巧记。理解层次的地理基本概念,用图表与举例加深理解。

二、地理事物演变过程

可将事物演变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列,如地壳演化史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 中生代→新生代序列。 还可用复合图去表象抓实质, 如下褶皱与断层构造剖面图,分析:①从地质构造上 看属背斜的,②从地形上看属外力作用而成的山岭,③钻煤井、找泉水,④修建水库、铁路要注意的问题等。这样,就能避免被表象所迷惑,抓住了地理事物结构演变的实质。还可将地理事物量变的文字陈述转换成图表,揭示地理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趋势)

三、地理基本原理

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和规律。需要熟练掌握。许多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用归纳比较法区分它们的异同。如冷锋与暖锋天气特点,归纳比较可抓出其异同点。 四、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地理中有学多要记忆的知识。如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重点能源基地、矿产资源、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工业中心、特大城市等地理事物,需要学生不断背诵,并做填充图册,发现错误后改正,才能将这些知识掌握好。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笔者从多年的初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深切体会到,要教好地理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新的世纪,我们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向以前哪样只注重课内而轻视课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输入而轻视能力的培养。否则,把考试内容练了又练,考了又考,资料如山,题目如海,学生不堪重负。在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和家庭,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师德、师爱、师识、师艺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淡化功名利禄,提倡奉献,学习好、掌握好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知识更新,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观念,适应新的课程设置,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是教好课的重要一环。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学生实际,尝试和开拓新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1.注重教法,教学方式多样、灵活。应努力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法改革与学法发展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章节之间的关系,探索“愉快教育”的新方法,摸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新路子。

2.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地理现实。地理现实就是每个学生所接触的客观世界中的地理规律以及有关这些规律的地理知识结构。如:地理课讲些什么内容,地理教科书的结构,怎样学好地理这门课程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地理这门学科研究的问题既有全球性的、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但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以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

3.学习目标明确化。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具有诱发、导向、激励的功能。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地理课本每单元后设有“自学园地”的阅读篇、技能篇、练习篇三部分内容,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目标和任务。4.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地理知识结构。所谓地理知识结构,是指基本统一的地理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地理事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揭示地与理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通过知识内容小结掌握知识、了解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总结所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并通过教学较为完整地向学生展示知识间局部与整体、纵向与横向、正向与逆向的网络结构。

三、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环境实际地理教学要有成效,教师必须紧密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环境开展教学。如在教学中以生活的实际问题设问举例,用生动的语言讲些有关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自我需要、兴趣和情感因素,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地理事物的存在与产生过程编排得情趣盎然。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萌发求知动机,获得情感的满足,并进而利用情感的力量来使学习深入和持久。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归纳、整体优化等思维意识,使学生从地理课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尊重客观规律的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事物,由地理领域向非地理领域以及向全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发展

浅议地理教学中知识信息的收集与储存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不断获取、处理知识信息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使德育、智育、体育得到不断的发展。

一、从教学过程的本质看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德育的过程。对学生来讲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地获取、处理知识信息的学习过程。因而我们可以采用知识信息的流程示意图来解释学生学习的本质过程:知识信息通过外界刺激输入学生大脑瞬时感觉通过注意、初步编码形成短时记忆通过整理、复述再次编码形成长时记忆。

二、知识信息的获取与保持现代信息理论认为: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信息的收集、贮存及随时提取加以运用的过程。

1.知识信息的收集心理学家吉布森经过实验总结出如下的结论:“人从环境中所获取的信息量的大小与人的知觉感受的强度成正比关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促进和强化人的知觉感受可采取不少的方法和措施,其中比较有效的有:①强化和突出事物的局部特征,加深学生对某一事物的难以辨别的细微特征的印象。如在讲授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时,为了加深对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印象,利用某种教学手段促进和强化学生的知觉感受,从而达到提高收集信息的效率。②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对比刺激法”,增强学生信息的收集量。即通过把即将输入的信息与原有信息的比较,指出前者与后者的明显的联系,从而顺畅地输入信息。如在学习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时,通过比较形状、位置上的相互关系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通过声、像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外界刺激,帮助学生收集信息。

2.知识信息的贮存短时感觉贮存中的信息只有在受到注意以后才能进入意识,进而得到更高一级的加工。①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在优化学生周边学习环境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教师方面:如教师讲课时音调的高低变化、姿势、动作、手势等动态特征,教师语言的生动性等;客体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具的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声像教具的运用;学习环境方面:宁静与喧闹、洁净与嘈杂等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注意习惯的培养都有显著的影响。②应着重在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上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性,逐步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应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活动,让学生张驰有度、有劳有逸,有计划地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③注重信息编码的质量。信息组织和整理的越系统、越合理、越科学,输入人脑中的信息

编码的质量也就越好,就为下一步的信息贮存打下好的基础。一般而言,影响地理信息编码的因素主要有:信息量的大小、信息的熟悉程度、信息的出现次数等……。信息量适当、比较熟悉的信息、出现次数多的信息,其编码的质量就越高。此外,信息编码的载体性质,也影响贮存的质量。如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一般贮存的时间较短,而语义编码贮存的时间相对较长。因而,在教学中及时地将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转换成“概念”或“有意义的形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字表述或故事)。不言而喻,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短时记忆系统”,把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转化形成“长时记忆系统”,就成为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此外,将呆板的地图符号,变成形象的、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记忆符号,也是提高知识信息储存质量的好方法。如将欧洲西部的主要地形的分布拟人化,就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面对右面像娃娃脸的示意图,图中各部分分别代表欧洲西部地区的地形区与河流是:(1)头发代表 山脉;(2)两只眼睛:左眼代表 平原;右眼代表 平原;(3)鼻子代表 河;(4)嘴巴代表 山脉。

在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国家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部分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毫无疑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随着“知识爆炸”时代而出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实现学生生命价值与生命尊严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地理教育思想的精髓。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包括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两大部分,其内容涉及到与学生生活及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如学生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的地理知识及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运用地理图表等地理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塑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形象;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地理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最有效、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当数在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在论述学习方式时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际上这一基本理念是对在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一种诠释,也隐含着在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重要途径。

在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键是学习过程要走进学生生活,所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产生碰撞,激起灵感的火花。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这对学生生活有用,那对学生生活有用。但因为没有与学生生活激起碰撞的火花,学生根本不领情。生活是学生的生活,对生活有用是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一个认同过程。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中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认识到哪些知识是对生活有用的。只有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对他们的生活有用,认识到这些知识对自己有用,他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因为教学的生活化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而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留心发生和存在于自己身边的事和物,才可能感知哪些有用或无用,才能发现对自己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地图。地图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使用地图较少,以致于许多学生认为地图没有什么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眼”,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存在。如给学生讲述上海市的出租车司机绘制上海市公共厕所地图的新闻,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经过的主要街道,标出主要的标志性建筑物位置。进公园或动物园时,引导学生借助公园或动物园入口处的导向图,寻找捷径尽快到达自己要去的目的地。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地图在生活中的作用,自觉地去学会阅读地图,应用地图。

二、开展地理STS教育。STS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ique)、社会(Society)教育的简称。它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生活衍生性。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人们的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及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STS教育,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写信

封时所涉及的中国行政区划知识、车牌上蕴含的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等,然后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扮演交通警察,上路查车辆的来源,从而达到将地理知识生活化的目的。同时通过举办地理科普专题讲座、地理墙报、地理竞赛活动、地理参观调查活动等STS教育活动,使地理知识生活化、一体化。

三、利用案例开展研究性学习。案例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的生活中有许多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并提供生活案例。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网络以及开展社会调查捕捉、收集各种地理信息。通过这些处理地理信息的过程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灵感火花,在探究、研究过程中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如2002年6月在日韩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吸引了众多爱好足球的同学。以此为案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①世界上足球水平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哪些洲?足球水平较低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哪些洲? ②为什么世界上足球水平最高的国家会分布在这些洲?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③土耳其是亚洲国家,为什么属于欧洲球队?等等。

这些问题看上去并不是很难,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世界足球艺术的同时产生各种冲动,急切地、通过各种途径来寻找答案。这些答案虽然不是唯一的。但这种探究过程本身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ev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