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重点

更新时间:2024-01-04 19:29: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加强城乡结合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西街办事处后圪塔社区党支部书记 和天山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发展比较快,老城区的改造力度也较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历年来都是“创卫”工作的老大难。城乡结合部区域与中心城区紧密相连,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城乡规划体制分割,造成城乡结合部建设混乱,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外来流动人口居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脏、乱、差”几乎成了这些区域的代名词。不仅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还为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隐患。因此,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加强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市化水平已经成为推进我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客观的重要举措。 一、城乡结合部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管理、社会治安、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办事处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下,搞好协调配合,采取各种措施,使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状况逐步得到改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提升,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安全管理逐步规范,城乡结合部整体面貌和形象有了较大变化,同时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例如,办事处每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各相关社区成立专业保洁队伍,负责本社区的卫生日常清扫保洁;区环卫部门定时清理清运垃圾;办事处和社区经常性开展义务劳动等。以上一些举措的落实,虽然有效改善了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状况,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城乡 1

结合部的基本状况,一些暴露出的问题仍然存在,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所形成的制约仍然较为突出。 (一)社会管理现状

目前,在我区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管理中,主要存在着“城乡交叉、农居混杂、交接无序、权责不清”等问题,由此带来了我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秩序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和流动人口无序增长等一系列问题。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问题的大量存在,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了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难题,营造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对我区实现“首善之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城乡结合部地区大量社会管理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和制约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2、制约了我区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建设。城乡结合部地区大量社会管理问题的存在,必然牵扯全区各级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我区各级部门集中精力抓经

济的决心。城乡结合部地区大量社会管理问题的存在,也使得我区的整体形象大大受损,对我区加快招商引资,实现产业升级都带来了不小的负面效应,不利于我区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建设。

3、不利于我区和谐社会建设。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员的高度集中,结合部地区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和破坏,必然导致生活在该地区人口生活水平的下降,与其它地区形成明显的反差。加上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制度、就业优惠政策、临时救助、劳动力培训投入等政策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上,存在明显的户籍差别,也必然会加剧该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我区整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环境面貌现状

1、环卫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环卫设施来保 2

障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如:垃圾投放点严重不足。不少城乡结合处及小企业、小商铺周围没有垃圾收集点,随处乱抛、乱倒;部分村、社区的保洁工作不到位,垃圾清扫、清运不及时,特别是冬季垃圾成山的现象较为明显。

2、经费不足和人员严重缺额。城乡结合部的专业清扫人员严重不足。以吕匠路城乡结合部为例,实际上只有固定环卫保洁人员1人。在经费上,政府对环卫的投入虽然逐年加大了,但与实际需要仍有很大差距。目前的环卫资金,仍然以社区自筹为主。

3、乱丢、乱堆、乱放垃圾现象严重。城市中心区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工厂废弃物、建筑垃圾残土乱倒、偷倒的现象比较严重,又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形成了垃圾成片、一片狼藉的局面,导致了环境面貌“脏乱差”的恶性循环

4、卫生死角较多。城乡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环境卫生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各村、社区交界之处,往往成为“三不管”的盲点,卫生死角多在这些地方。此外,城乡结合部遍布的小工厂、小废品收购和流动人口居住场所,平房多、无下水,人员混杂,素质不高,日常乱倒垃圾和脏水的情形十分严重,形成了卫生管理的盲区。

5、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居住人群缺乏归属感。近年来,城乡结合部地区居住的外来人口总数激增。这些外来人口经常处在流动之中,心理上只是把居住地当成自己的一个临时容身之所,缺乏基本的归属感。尤其是来自同一地域的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更为薄弱,因此,对周边环境卫生也缺乏最基本的关心和维护。另一方面,居住于这一地区的众多本地居民,由于正处在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失地、失业、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各种问题,也对传统居住地失去了依赖感,不仅容忍了外来人口对环境卫生的破坏行为,而且也逐渐成为了环境的破坏者。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管理,是我区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同时,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下大决心,切实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管理体制创新。按照“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加强管理、提高水平,突出重点、分步到位”的原则,理顺管理职责,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的城市化、管理边界的科学化、调整交接的规范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营造宜居宜业的区域环境。

(一)充分认识改善城乡结合部环卫状况的重大意义。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一方面,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市流动人口数量的五成以上。这些群众与城市居民一样,都有着极为强烈的改善环境的要求。改善这些地区的环境卫生面貌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基本保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搞好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有利于疏散更多的城市人口,减轻城市中心区人口压力;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城乡结合部在地域上是城市连接广大远郊村镇的桥梁,其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可以起到辐射城市文明、引导广大农村地区改变落后的建设和生活习惯的作用。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尽快将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加强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逐步把城乡结合部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不分城乡,实施一元化管理,将更多的农村纳入城市管理,加大公共财政对城乡结合部的资金投入,发展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 4

导各村积极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开发建设。要创新机制,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问题不仅是一般性的管理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环境治安、绿化、社会工作、流动人口等社会管理事务,同时也涉及到行政区划与利益权属的问题,需要进行体制的创新,需要整体规划的统筹。一是要创新体制,强化城乡整体运作和高效管理意识。建议区有关部门牵头,共同建立科学工作管理的监管和考评体系,实现对城乡结合部地区敏捷、高效的管理。二是要创新理念,规范和细化城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城乡综合管理、规范运作的整体效能,转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模式,定期组织对城乡结合部存在的不和谐景观及不协调的因素进行检查,分清责任进行通报。三是要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综合监管的长效机制。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参与的城乡管理工作机构,变控制性管理为合作式管理,真正实现城乡共同管理。

(三)科学制订环卫设施建设规划。要抓好规划这个龙头,贯彻落实环卫配套设施建设,搞好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环境卫生规划。首先,要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垃圾管理规划。从垃圾的收集、清运到消纳,实行密闭化管理,制定一个比较符合城乡结合部实际的科学规划。做到日产日清,不积存,不堆积。其次,出台《城乡结合部公共厕所改造工作方案》。公共厕所是城乡结合部公共建筑的一部分,其建设要进行统筹、长远规划。公共厕所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状况。因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同时还要做到清洁队伍健全,责任区域明确,各项管理措施到位,彻底改变公共厕所脏、乱、差的状况。

(四)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范围。管理是有效组织、协调地区资源的重要手段,当基础建设初步成型后,管理即成为调控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管理体制要在实施管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加快改革城乡结合部现行管理体制, 5 消除“二元体制”,按照城市管理体制和属地管理原则,强化街道办事处的职权,理顺与市、区职能部门的关系,保证“以块为主”功能的实现。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和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进行摸底调查,凡是责任不清的地段,都要划清责任地界,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对重点地区和容易造成脏乱的难点地区,要用挂责任牌的方法,把各自的责任范围、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都写清楚,在城乡结合部尽量消除环卫管理的“盲点”和“死角”。

(五)多方筹措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结合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大小。所以,必须要保证充足的建设经费。增强城乡结合部的公共服务能力,争取区财政投入向城乡结合部倾斜。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加快城乡结合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硬化、绿化、公厕、污水管网等,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六)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环卫管理。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制定具体宣传方案,加大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问题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要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地大力宣传相关的法规、政策,切实使广大城乡结合部居民增强文明意识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要教育和引导外来人口关心环境卫生,通过合适手段,鼓励外来人口参与环境卫生维护和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总之,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长期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双创”工作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心所在,更是对城市发展过程的一种量化检验,城市的品位在于细节,为此,我们在城市建设中,更要注重细节,为把我们晋城市建设成“山清水秀天蓝,文明富足繁荣”的现代化新兴城市,使城乡结合部的广大居民能够和市区居民一样拥有一个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fa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