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31 07: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摘要 ............................................................. (1) 一、金融服务贸易的含义 ........................................ (1)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及现状分析 ................... (1)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 ................................ (1)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 (2)

三、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 (2)

(一)市场占有率分析 ............................................ (2) (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 (3)

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 (5)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 (5) (二)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不足 ...................................... (5) (三)人力资本供给不足,流失加剧 ................................ (5) (四)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 (6) (五) 经营模式阻碍发展规模 ...................................... (6) (六)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技术含量不高 .............................. (6) (七)外资金融机构的类型结构不合理 .............................. (6)

五、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 (6)

(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7) (二)增强创新能力 .............................................. (7)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7) (四)提升金融服务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 (7) (五) 加快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 .................................... (7) (六)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 (8)

(七)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 (8)

六、结论 ........................................................ (8) 参 考 文 献 ..................................................... (9) Abstract ......................................................... (10)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我国目前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水平,并就如何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

一、金融服务贸易的含义

金融服务贸易是指发生在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金融服务的交易活动和交易的过程,是一种商业性的金融服务活动,它排除所有基于公共利益的政府行为,且不管行为主体是国有的或私营的实体,服务的内容涵盖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信息等领域,服务的提供方式为:跨境提供、国外消费、商业存在和人员流动[1]。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及现状分析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商品、资金、人才和信息的跨国流动成为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也被提上日程,不少国家相继不同程度地开放了本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伴随着整个金融体系的逐步开放而向前推进。尽管现阶段并未达到金融市场要素与结构的全方位国际化,但是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也是不可逆转的。如果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12 月)为界限,我国金融体系的开放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加入WTO 之前的金融对外开放,我国的主要工作是为引进外资服务,主要是银行服务的开放。第二个阶段是加入WTO之后,中国

第 1 页 (共 10页)

全面履行了金融服务开放的承诺,金融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践证明,金融开放引起的中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加强,打破了国内金融原有的垄断格局,带动了金融改革的深化,促使中资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和创新,提高了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金融的效率[2]。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贸易很大比例都是以商业存在的方式发生的,规模增长迅速,长期处于逆差地位,高度集中在以美欧和香港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区域发展结构和内部行业结构不协调,且各行业竞争力较弱, 不能有效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产品,从金融服务贸易所占服务贸易比重上来看,无论是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还是进出口总额,金融服务贸易都呈现出不稳定性,这充分说明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行业在整个服务行业中缺乏自身的竞争力[3]。

三、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产业(产品)的出口总额占全球市场该产业(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在综合考虑该国整体规模和实力的基础上,可以简洁的表明该国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我国金融服务出口额近年来一直在缓慢增长,但是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全世界的金融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三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低,持续徘徊在0.5% 左右。与英、美、日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明显劣势地位。。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Ai j=Xi j/Xw j其中,Aij表示i国j产业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 j表示i国j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总额,X w j 表示世界市场上j 产品的出口总额。

表1 各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2003——201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美国 15.3 15.8 18.1 18.4 18.7 19.9 23.2 27.2 第 2 页 (共 10页)

英国 22.3 25.4 19.2 23.4 24.2 22.3 28.2 22.3 中国 0.14 0.05 0.15 0.07 0.08 0.12 0.18 0.60 日本 2.5 3.4 3.0 3.1 3.2 2.8 2.4 [4]

1.5 数据来源:根据IMF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和计算

从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2010年,中,美,英,日四国相比,英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本在20%以上,高于其他三国,其次是美国和日本,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在1%一下,这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差,竞争劣势明显。

(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竞争优势指数,即一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总额与进出口总额之比,国外学者称之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alance,NTB)[12]。它是一个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出现的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较性。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竞争优势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该指标的理论值域为[-1,1],在值域内,竞争力单调递增,越接近1,表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表2 不同国家贸易竞争优势指数(2003——2010) 美国 英国 中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15 -0.16 0.03 0.05 0.11 0.51 0.64 0.56 0.64 0.67 0.61 0.63 0.64 0.66 0.67 0.67 -0.13 -0.27 -0.20 -0.18 -0.04 -0.73 -0.13 -0.04 日本 -0.20 -0.04 0.11 0.10 0.13 0.32 0.23 0.90 数据来源:根据IMF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和计算

[4]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即TC指数)

[13]

它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系数越大

第 3 页 (共 10页)

表明优势越大。根据表2内容可知,2003年-2010年,中,美,英,日四国相比,英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历年都处于最高水平,与1最接近,这说明英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最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其次是美国,日本和中国,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3年-2010年间美国的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处于不平稳状态,有些年间是正数,接近于1,有些年间又是负数,日本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较小,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日本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连续几年都是负数,说明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较差,但2010年我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0.04相对于其他年份来说最接近于0,这也反映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尽管竞争力弱,但也有上升的趋势,而且有上升的潜力。 表3 不同国家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2003——201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美国 0.91 1.02 1.24 1.26 1.29 1.40 1.41 1.82 英国 2.68 3.11 2.50 2.61 2.57 3.02 3.15 3.50 中国 0.03 0.02 0.02 0.01 0.03 0.02 0.02 0.02 日本 0.61 0.78 0.66 0.71 0.75 0.60 0.42 0.33 数据来源:根据IMF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和计算

[4]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即RCA指数),通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根据表3可知,从2003年-201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美,英,日四国相比,英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最大,连续几年都在2.5%以上,依据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指标说明,英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连续几年都处于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最大值,说明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强,日本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数据显示日本的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差,2009年和2010年还呈下降

第 4 页 (共 10页)

趋势。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其他三国相比差距很大,都在0.1%一下,这一数据充分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太大。

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与工业化并进的阶段,第三产业占比依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还有很大的距离,其次,在第三产业中服务业所占比重低,在我国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却没有得到同步的高速增长,我国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最后,就目前而言,我国服务业也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部门,如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技术和知识高度发达和膨胀的时代技术和知识早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而我国的服务行业在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却很迟缓,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5]。

(二)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之一。与金融服务经济的现实需求相比,与国外多元化、全能化的金融服务相比,我国金融产品品种较少,缺乏特色和优势产品,产品研发的市场反应速度慢,产品研发深度不够,往往只能提供基本功能,不能对产品的潜在功进行深入挖掘,无法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缓慢,而且区域间差距非常大。这直接导致我国目前的金融服务依然处于一种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状态,服务创新能力也很弱。

(三)人力资本供给不足,流失加剧

我国虽然是劳动力供给大国,但就专门的金融人才而言,却很缺乏。首先是金融专门人才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教育的发展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培养出来的金融人才不能满足我国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无论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在培养模式上,都相对落后。其次是金融人才的流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才跨国流动。由

第 5 页 (共 10页)

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落后和现行的激励机制失效共同造成了我国为数不多的金融专门人才的流失加剧[11]。

(四)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信息技术无疑是21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服务业作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影响更大。然而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却十分落后,信息水平低下已经直接影响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五)经营模式阻碍发展规模

金融企业仍采用分业经营模式,不能为金融企业自身及海外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资金融通条件。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全球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金融管理日臻完善,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进入混业经营时代。但是,我国国内的金融机构仍处于独立分工、独立经营阶段。其结果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负担严重;非银行金融企业融资困难,规模难以扩大,不能满足海外客户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10]

(六)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技术含量不高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技术含量不高,难以满足国外企业和全社会对

金融服务更高层次的需求。长期实行的传统经营模式, 导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一方面,我国金融服务品种还停留在存贷及汇率结算业务上,金融衍生产品还处于起步和探所阶段,而发达国家已发展到金融超市阶段;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外资金融机构借助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已经实现网络化、电子化。通过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客户需求。

(七)外资金融机构的类型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引进外资银行的类型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在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中,外资银行分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他类型的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极少。

五、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第 6 页 (共 10页)

(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金融服务的中心从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部门,逐渐转向金融、保险、通讯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以此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6]。

(二)增强创新能力

国际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经验表明,金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要想提升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就要增强金融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提升金融服务贸易附加值的主要手段,以此来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从完善流程化研发方式,构建产品标准体系、产品研发新模式、新技术和新理论支持体系,完善产品创新组织架构、产品创意形成机制、产品研发专家团队、产品创新责任体系、产品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产品客户信息平台等方面挖掘金融服务的创新能力[9]。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首先,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提升我国金融专业人才的层次和能力,从而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且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用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措施减少我国金融人才的流失,并吸引国际优秀金融人才加入我国金融服务业,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人才基础。

(四)提升金融服务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大量节约金融业的运营成本,衍生出种类繁多的新型金融产品并且大大提高金融业的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其业务拓展提供了可靠保障。随着金融的信息化、网络化,网点的虚拟化,业务的网络化,只有不断提高金融业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形成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因此,要全面结合信息技术,努力扩展我国金融服务的业务覆盖面,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加快提升我国金融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步伐[8]。

(五)加快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

第 7 页 (共 10页)

特别是离岸金融产品面对金融市场日益强劲的国际化趋势,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经营也必然国际化, 创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是提升我国金融业国际地位的良策。首先, 创建离岸金融市场能够吸引大批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 为我国国内金融企业的海外竞争创造锻炼机会, 从而尽早实现我国金融企业的跨国经营。其次, 大量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 必定带来最新的金融衍生工具, 国内金融机构因而可以学习和掌握。同时, 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还能扩大我国对外资的利用, 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外国客商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融资, 便利进出口, 从而实现金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良性互动互动。

(六)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防范金融风险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外资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 联合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对于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一方面, 建立一整套严谨科学的外资金融机构监管指标体系和防止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进和流出的措施。其监管指标体系包括以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清偿能力、资产集中程度、外汇风险、表外业务风险和资产综合风险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指标等。适时建立切实可行的评定外资机构的资信标准、信息公开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内控制度以及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等。另一方面, 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母国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以及金融机构本部的研究。

(七)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建立严格的企业制度依照“公司法” 的要求, 完善金融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 实行严格的企业领导经营负责制和离任审计制度。首先是要改革财务管理体制, 使利益和成绩挂钩。其次是要真正落实经营自主权, 弱化和消除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个人对业务经营的干涉。再次, 改革现行的干部管理考核制度, 全面实行对企业的干部聘用制和行员制。最后, 金融企业要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做到“ 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六、结论

第 8 页 (共 10页)

通过对出口市场占有率, 现实性比较优势等指标的分析, 得出结论: 尽管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贸易净值近年来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的差距并没有减少, 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 且多年来的贸易逆差的状况没有改变, 一系列指标都表明了中国金融服务体系整体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 国际竞争力很弱。而我国金融服务业基础薄弱, 专业人才缺乏, 信息技术与其他地区存在的较大差距都是导致金融服务业缺乏竞争优势的原因。所以无论是从金融服务企业出发的微观层次还是行业结构甚至相关的政策法律等宏观层面都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以促进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此, 我们建议: 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大力开发金融服务行业的人力资源; 加快信息科技的研发和转化速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发展科学技术, 生产率才会提高, 从而才能改变金融服务业的比较优势; 优化金融服务行业结构, 针对不同金融服务机构的竞争力状况不同而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 比如重点发展和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水平等, 在整体行业中又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另外, 完善金融服务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也很必要, 能为金融服务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的宏观环境。综上, 只有抓住症结有的放矢, 从不同角度着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有贸易状况, 推动该行业的蓬勃发展, 进而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使我国金融服务业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 在与其他发达国家角逐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取得可喜的成果[7]。

参 考 文 献

[1]邹晓辉,陈亚珊.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业时代.2010,(4). [2]郑展鹏.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9,(3). [3]韩景华.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9,(5).

[4]曾一秀,郭秀君.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金融经济.2010,(2). [5]陈维杰.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8,(9). [6]肖待娣.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消费导刊.2008,(4). [7]孔群喜.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J].经济导刊.2008,(2). [8]董小麟.朱征兵论.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J].岭南学刊.2008,(5).

第 9 页 (共 10页)

[9]黄桂良.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C].南方金融.2009,(8). [10]邓瑶.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策略分析[G].中国商贸.2011,(9). [11]李吾荣,禹响平.中日韩三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3).

[12]张华.我国政府在促进服务贸易中应发挥的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2000,(2). [13]赵锡军.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之路[J].中国经贸.2011,(6).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financial service trade

ZHENG Xiao- fan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financial service trade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Global trad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trad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 and intra industry trade index analysis of China's current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 and the stat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financial service trade the.

Key words:Financial service trade;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trad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 ; intra industry trade index

第 10 页 (共 1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g4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