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更新时间:2023-06-12 09: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摘 要

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农产品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解释了国际竞争力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通过相关文献总结了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如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农产品的生产者价格、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农产品的品牌,和间接因素如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接着,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其特点表现为: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逆差也不断增大;出口结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出口市场仍然以亚洲为主,而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南美洲。其三,阐明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面临着比较优势下降,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产品,受贸易保护主义和食品安全事件影响,融资困难,影响企业规模,配套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和目前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分别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国内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等方面提出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结构分析;对策建议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Abstract

Agriculture a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to a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rough related literature summarizes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rect factors such as natural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ducer pric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brand, and indirect factors such as market environment, policy environment,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n,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is continuously expanding, but the trade deficit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mainly concentrated in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export market still in Asia, while import markets mainly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Thir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facing decline in comparative advantage, low degree of processing, the lack of brand products, affected,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food safety incident financing difficulties, influence of the scale of enterprises, supporting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he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by. Finally, separately from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crease the domestic support, promot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ild quality and safety standar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tructur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目 录

引言 ...................................................................... 1

一、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概述 .................................................. 1

(一)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1

(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2

(三)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 2

1.直接因素 ........................................................ 3

2.间接因素 ........................................................ 3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 4

(一)贸易规模 ........................................................ 4

(二)商品结构 ........................................................ 5

(三)市场结构 ........................................................ 7

三、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面临的问题以及原因 ................................ 9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面临的问题 .................................. 9

1、比较优势下降 .................................................... 9

2、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产品 ........................................ 9

3、受贸易保护主义和食品安全事件影响 ................................ 9

4、融资困难,影响企业规模 ......................................... 10

5、配套机制不完善 ................................................. 10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出现问题的原因 ............................. 10

1、生产条件要素状况 ............................................... 10

2、国内市场需求状况 ............................................... 11

3、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 ............................................. 12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主体状况 ................................... 12

四、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13

(一)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 13

(二)加大农产品国内支持力度 ......................................... 13

(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 14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 14

(五)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 15

结束语 ................................................................... 15

参考文献 ................................................................. 16 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引言

虽然国际农产品贸易量在世界总贸易量中所占比重不高,但是农业农产品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农产品贸易。首先,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各国把农产品安全至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是基础产业,它是食品和工业原料的来源,关系到国家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们的衣食住行,是一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即使最发达的国家业从未放弃过农业;其次,农产品作为保证工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原料,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是基于此,使得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关注它的存在和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的梦想变成现实,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中央政府已把"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的份额。这不仅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而且还能促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进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力地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产品市场是国际大市场,资源分配和农产品供求疆界将逐渐淡化。传统国内农业生产保护政策和以国家为界的市场均衡格局和发展战略将受到冲击。在同样质量和利润的情况下,哪个国家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其农产品,哪个国家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为此,比较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与国际主要竞争者的差距以及成本差距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迎接入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挑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选、编译、归纳和分析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文献著作、期刊资料,采用理论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数据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研究和分析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问题无论是对于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于具体的实践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概述

(一)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国际竞争力由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率先倡导进行研究。基于此,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是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的统一,所谓资产是指固有的或创造的,所谓过程是指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然后通过国际化所生产出来的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性概念,广义上讲,国际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在复杂多变国际环境中成功地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销售经受国内外市场检验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狭义上讲,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的企业或企业家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进行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如同类产品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的生产效率、创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的生产能力等。简而言之,国际竞争力是该企业产品或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国际竞争力根据其依附的主体可以分为产品国际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等等。就国家竞争力而言,大多数经济学家通常表现为对政府实现某类宏观经济目标的能力的关注,而这些都是政府的本职职能所在,因此对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必须在产业、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层面进行才显得更有意义;产业国际竞争力强调的是特定产业在获取市场、资源、利润方面的能力或优势地位[1];企业是竞争力的创造主体,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尽管各有不同但多数体现了企业经理人们对竞争策略、竞争手段等微观管理层面的内容的侧重[2]。

(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农产品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不同的国情、经济状况和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差异而发生变化。由于农业竞争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正如前文所提,国际竞争力根据其依附的主体可以分为产品、企业、产业、国家竞争力等等。其中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必须依托产品作为载体,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功能、改善产品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赢得竞争;产品市场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最终体现,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又组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而高生产率的优势产业群将最终带动国家生产力的增长,形成了所谓国家竞争优势。反过来,国家优势又有助于形成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这又将表现为特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国家竞争力,特别是一些重要产业的竞争力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农业就是其中之一,其研究的焦点即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迄今关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内涵的文献并不多。其中,姚於康和马康贫(1999)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定义为“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获利的能力。”在国际竞争力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一国、一地区或者一个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的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能够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这可以从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农产品价格、市场营销和满足消费需求程度等多方面表现出来,并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发挥要求有相应的市场制度与之相适应。

(三)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研究的目的,反映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情况,但也发现,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即发现导致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农业现状的原因。

国际竞争力主要是来源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因此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关系,如果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以及农产品市场需求适应性的四个层面上考虑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则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应该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个主要的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直接因素

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指作用于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对农产品本身的有重大直接影响的因素。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各种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特别是植物品种必然要求地理位置、气候、光、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条件,不同的农产品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成熟技术的外溢和推广对初级农产品和标准化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市场对产品的品质和差异性要求,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从而有利于推进产业的整体升级。我国在农业方面技术本来就很落后,这成为限制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大因素。

(2)农产品的生产者价格。决定产品价格的基础是成本,相同的产品在同一市场上,价格越低就越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公认的经济分析基础,因此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农产品本身而言,农产品成本主要取决于各种投入物的成本。但由于在国际分析中各个农产品的详细成本很难精确的掌握,于是一般采用与成本很接近的农产品的生产者价格。

(3)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农产品质量是影响其竞争力的较复杂的因素之一,农产品质量的评价不仅仅依赖量化指标和技术等级,还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需要状况。因为过高的质量意味着更大的成本投入,从而生产者价格会相应的提高,反而不利于竞争[4]。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对人类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强化,市场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卫生,也可以认为较高质量的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4)农产品的品牌。随着产品竞争阶段的逐步递进,品牌效应在现代社会普遍受到关注,农产品也有品牌效应。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就从廉价的“大路货”转向具有特色差异、高品位的精细产品,较高知名度的品牌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品牌能把本国的农产品和其他的农产品区别开来,能满足消费者对特殊品牌的偏好,是企业占领和保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也有利进入别国设置的贸易壁垒,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我国虽然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标志申办和检验,但为了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产品形象和品牌树立、经营特色、管理方式上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2.间接因素

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因素注重的是从外部影响来发掘导致农产品国际竞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争结果的原因。间接因素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具有基础性和持久性的影响。间接因素是在一国大的环境中的政策、法律、市场、文化因素等。

(1)市场环境。依靠市场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市场环境提高竞争力的最根本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市场发展程度,市场监管和市场效率水平将决定竞争力的提升速度。在市场环境下,市场可分为硬环境(各种硬件建设,市场的地方,交通和道路建设等)和市场软环境(如社会服务质量,市场信息,市场管理和监督等)。

(2)政策环境。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的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各种政策安排和实施法律,法规,可能使国内企业比国外同行生产具有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更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从而更加具有竞争力[5]。目前,中国经常用“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农民进入市场这个问题,但在整个营销的外贸公司,农业和农民或基地运营公司链管理,我们有必要加强质量检查和监测,必须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相关的利益分配,以促进农产品生产的市场更符合国际质量标准,也让更有竞争力的业务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了人工设置各种非关税壁垒[6]。

(3)文化环境。这里的文化环境是指影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一个国家的文化意识在农业越高,该国的农业工作者在农业和农产品更深的理解,和农产品的生产,种植,贸易,等更有动力,在农业技术和理论创新更可能发生,使全国的农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也将加强。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农产品国际贸易有了很大增长,出口数量和出口额都有了很大提高,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也大大提高,一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农产品及其制品的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出现了大量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龙头企业[7]。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是很强,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还很小。

在过去10年里,我国农产品出口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显著高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此外,深加工农产品也进一步显示出比较优势,但从农产品整体来看,其比较优势不断降低,处于进出口劣势地位,因此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状况抑止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且抑止作用不断增强。我国农产品贸易市场进一步多元化,特别是出口分布格局日趋合理,对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的依赖程度降低,对欧美市场增势强劲,出口市场的分布状况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开始发挥良性的促进作用。

(一)贸易规模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规模稳中有升。2002-201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速达11.7%,贸易总额由200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年的180.2亿美元发展到2010年的488.8亿美元,增长1.7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2008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贸易国。

表2.1 2002-2012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一览表(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6-2012)。

从绝对数量上看,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都不断上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从相对数量上看,进、出口额的增幅波动较大,贸易逆差不断增大。在过去1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从2004年开始连续呈现净进口局面,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成为世界上第五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出口创汇的贡献逐年减小。虽然从2005年到2006年,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高于进口增幅,贸易逆差不断减少,但是并未改变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局面,相反,从2007年开始,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不断正大。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已高达-498.4亿美元(见表2.1)。

(二)商品结构

过去十多年,整个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和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是相符的。从选取的农产品类别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商品的结构来看,主要农产品出口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其中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出口份额最高,农产品贸易顺差依次来自于水、海产品,水产品制品,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食用蔬菜,畜类产品,食用水果及坚果。(见下表2.2);主要进口农产品更加集中于土地密集型产品上,进口量居于第一位的农产品为油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等,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为油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等,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物产品,畜类产品,水、海产品。(见下表2.3)。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更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加具有优势。

表2.2 2006-2010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化情况(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6-2010)

表2.3 2006-2010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额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6-2010)。

以《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农产品分类为标准,选取2006~2010年农产品进出口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进出口农产品商品结构进行分析。特征如下:2006年以来,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为水、海产品蔬菜水果及制品和畜类,出口分别占农产品出口总额40%以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上,目前仍呈上升趋势;我国主要进口的农产品为植物产品,进口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5%以上,总体呈递增趋势,到2009年比重高达40.3%;出口农产品中,畜类产品在出口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份额保持在12%以上,总体趋势呈波浪式起伏,与2008年15%相比,2009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到2010年又上升了3个百分点;进口农产品中,畜类产品为第三大进口产品,2006年到2010年间,其所占比重在11%上下波动,趋于稳定;动植物油脂及分解产品、精制食用油脂、动植物蜡类产品进口增长迅速,每年进口的比重一直处于12%以上,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进口额的比重高达18.5%,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口第二的地位。

2010年,水产品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畜禽产品三大类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分别占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的27.1%、32.1%和5%,三者合计为64.2%。2010年,畜禽产品出口额为24.4亿美元,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2002的7.5%左右下降为5%。水产品出口基本呈稳定增长态势,2010年,水产品及其制品出口额为132.3亿美元,水产品出口正在克服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阻力,继续保持增长。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出口在加入WTO后增长迅速,所占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由2002年的23.3%增长到2010年的32.1%。2010年,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出口额为157亿美元,超过水产品,成为出口的第一大类农产品。粮食的出口很不稳定,2010年,粮食出口仅占农产品出口总额1.1%。

(三)市场结构

从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结构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仍然以亚洲为主,而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南美洲,前4位贸易市场的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

在我国出口市场中份额持续上升的有美国、德同、荷兰和英国,其余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在进口市场中,份额持续上升的有巴西、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日本和香港作为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5年来我国对这两个市场的出口份额不断下降,这—方面说明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分散化,降低了出口风险,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农产品在这两个市场竞争力的减弱。

表2.4:2010年前六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地区)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0)。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地区,2010年,我农产品对亚洲地区出口292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9.8%,位居各大洲之首;对南美洲地区出口增速最快,超过50%。日本市场的重要性下降,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上升。2010年,中国十大出口目的国或地区依次是:日本、美国、中国香港、韩国、印尼、德国、马来西亚、俄罗斯、越南和泰国。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去向地,2002-2010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年平均增长率只有5.4%,低于中国对全球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速6.3个百分点。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占中国对全球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5年的三分之一以上降低到2010年的18.7%。加入WTO以前,中国香港一直是内地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去向地,但其在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所占比重快速下降。在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4%下降到2010年的8.7%。韩国在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4.8%上升到2010年的7.2%。中国对美国出口农产品一直在增长,其在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4.9%上升到2010年的11.8%,仅次于日本。

我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为南、北美和亚洲3个地区,2006~2010年间我国进口的78%以上均来自这三个地区。其中,北美洲市场由2007的25%上升到2009年的32%,而到2010年又回落到30%,但和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有所提升,目前表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其次是亚洲地区,占我国农产品进口的21%以上,近几年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保持着较稳定的份额;南美洲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也较强劲,虽然从2007年到2008年由28%上升到33%,但到2009年又下降到27%,且接下来几年一直稳定在27%附近,截止到2012年,其所占比重为26%;欧洲和大洋洲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相对有所提升,但2006~20010年间表现的相对比较平稳。

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亚洲地区,2006~2010年间年均顺差在120亿美元以上;其次是欧洲地区,一般在25亿美元以上。我国农产品最大的贸易逆差又2005年前的北美地区转向了南美地区,年均在100亿美元以上,2012年高达265亿美元。

总体看,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产品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2010年,中国蔬菜对前5大出口国家的依存度约为45%,水果对前5大出口国家的依存度约为53%,原料类水产品对前5大出口国家的依存度约为62%,蜂蜜对前5大出口国家的依存度约为74%。这些农产品一旦在某个主要出口市场遭遇药物残留、卫生检疫等SPS措施,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给出口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及市场风险。前十个目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占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81%已经下降到2010年的65.5%,但仍占较大的比重。

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有两点值得肯定:入世以来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迅速;我国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中少数产品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了,显示了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变动趋势,农产品出口规模容易受到个别种类产品贸易规模的影响,从而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增长[9]。势、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关键时期。目前还有一系列问题影响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制约中国农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产品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有效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出口增长。

三、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面临的问题以及原因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面临的问题

1、比较优势下降

近年来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以种植业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小麦、玉米、大米三种粮食生产成本增长了5.7倍,棉花和油料的生产成本分别增长了7.5倍和6倍。同时,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很缓慢,工业劳动生产率近10年来提高了6倍多,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提高1倍多,这使得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劳动力脱离农业转入非农领域,这又造成部分农业部门出现“去专业化”的现象。受加工工艺、技术装备、生产管理水平的制约,出口农产品的成本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难以降低。同时为了应对国外的技术壁垒,要加大农产品源头的质量控制,必然会增加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成本这一基本因素,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不利于农产品参加国际竞争[10]。

2、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产品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技术含量低,且大部分为贴牌生产加工,自主品牌少[11]。

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占60%以上,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依赖低价竞争,缺乏核心竞争力,使中国农产品出口既缺乏后劲,又容易引起发达国家采取反倾销等保护主义措施,国家不利于中国农产品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以茶叶为例,年出口近29万吨,创汇5.5亿美元,占全国茶产量的三分之一,解决了几千万茶农和相关人员就业。但我国出口的几乎全部是散装原料茶,自主品牌很少,出口平均价每公斤仅1.9美元左右,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效益不高[12]。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断提高出口产品价值含量,推动农产品出口走品牌发展之路,不仅对一些原料性产品如棉花、油料、糖料的竞争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对畜产品、蔬菜、水果等,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受贸易保护主义和食品安全事件影响

近年来,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大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已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13],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并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出口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但受整体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质量安全水平仍有待提高,质量卫生问题仍是制约我扩大出口的重要因素[14]。

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逐步扩大,发达国家对我国多种贸易限制将进一步升级。他们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2006年,商务部调查显示,中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影响,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近三分之一。尤其是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标志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已趋向制度化、法律化,极大增加了行业应对的难度。除了技术壁垒,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令农产品出口雪上加霜。2008年,“饺子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相继发生,造成中国食品的信用危机。据海外报道,自从中国爆发食品安全问题后,泰国出口至日本的食品总值攀升30%。由于泰国食品企业产业集中度高,质量控制相对中国企业更加稳定,而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日本客户将订单转移到泰国和其他一些东盟国家,导致我对日出口继续下滑。

4、融资困难,影响企业规模

在融资支持上,目前融资困难已成为阻碍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同时由于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导致我国出口农产品检测项目不断增加,加大了出口成本,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检验检疫费用都是由政府承担。不仅如此,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制度尚有待健全,农产品出口的风险性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弱,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15]。

2007年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6.17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1.54万亿元,仅占

5.88%。全国有近半数的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特别是一些成长性的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低端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一些出口龙头企业为建立出口标准化基地,和农户签订了20年的合同,在基础设施、种子、科学施药等方面投入巨大,他们的流动资金非常紧张。政府的信贷放松政策落实到地方需要一段时间,如果龙头企业不慎倒下,将影响一大批农户的生产生活。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很多企业为求发展,不得已采取个人集资或社会民间融资等非正常手段,造成企业融资高成本和高风险[16]。

5、配套机制不完善

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缓慢,出口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农产品出口秩序和行业自律能力问题严重。使得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克服技术壁垒较差。因此需要加强的信息咨询,交流培训和推广等公共服务,出口营销渠道也需要扩大。目前信息服务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首先,信息资源分散,二是没有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机制,三是政府信息服务机制不健全。此外,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市场拓展,国际营销,监测和预警,技术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机制尚未形成。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农产品贸易出口促进政策,对农产品出口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早期预警和监测服务也缺乏必要的信息[17]。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出现问题的原因

1、生产条件要素状况

(1)资源条件的匮乏。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中国广袤的土地,耕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地是比较肥沃,农业生产的基础环境较好。中国的土地资源占世界的1/15,仅次于加拿大。与此同时,中国天然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优势,适合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在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阳光适宜,特别适合于农业生产。然而,相对于中国的人口在土地资源方面,却是缺乏的,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先天的不足。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低于美国,阿根廷,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水平。中国的人均拥有永久草地的量多于大多数欧盟国家,中国永久草原占世界比例和澳大利亚是类似,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主要羊肉和牛肉的出口地,可中国的永久性草原质量差,单位面积产出远比不上这些国家,中国远洋渔业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很小。农业自然资源人均禀赋不足,加上耕地资源的掠夺性使用,盲目开垦,生态退化恶化,都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8]。因此,在此基础上,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付出更多代价以提高农业资源的不足,这势必会削弱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设施(温室,冷库,操作机械等)和交通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农产品,天然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投资物业以及生产和管理决策制造、生产布局,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在农产品市场适应性、质量和价格竞争、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能力的形成等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设备和基础设施水平和完善程度,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近年来,中国增加了在农业和农村增加投资,特别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但是,总体而言,与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阿根廷,泰国等国家相比,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无法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国现有的农业水水利设施大多是修建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其中大部分已年久失修,功能陈旧,配套不齐全,保障能力下降显著,是不利于农产品的快速运输和市场信息的快速传递,对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构成一个强大的约束力[19]。

2、国内市场需求状况

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在所有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中是最高的,其他产品消费虽然有的已经接近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除了鱼和蛋消费较高外,其余产品还都处于较低水平。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十分强调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形成产生的巨大作用。如果某种产品的国内需求较大,就会促进国内竞争,产生规模经济。而且如果国内消费者是成熟而挑剔的话,会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取得国际竞争优势。

中国各种农产品消费增长与各种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相比都是较快的,虽然某些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己经开始出现递减的趋势,但与世界领先的各种农产品出口国相比,中国每一个种类的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饱和时间相对较晚。中国多数农产品的消费构成相对于各种农产品主要出口国都是初级产品消费比重高,而种子和加工制造产品消费的比重比较低。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消费模式已经进入以生活质量类产品为主导的阶段,主要食物构成中除了人均蔬菜消费量呈增加的趋势外,谷物类、肉类和蛋类等的人均消费量都呈减少的局面,这方面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因此,中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国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的成熟度和挑剔性,相对于其他各农产品主要出口国还要低。

3、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

任何生产过程都不会是孤立的,一个产业要取得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该产业内部的体系是否具有竞争力,而且取决于该产业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等相关支持性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首先,农产品商品性增强,要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大规模效益,农业机械就会被广泛使用,推动农村农业协作组织的发展和农机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升级,要求生产者的素质提高,强化技术教育,引导劳动力的转移,促进教育培训部门的发展;农产品专用化要求对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科研推广成为农业发展的动力;农产品质量要求和质量安全要求政府规范产品质量标准,提供先进的检疫检验仪器;产品的逐步升级使产品销售国际化,促进了货物运输业的发展[21]。相反,某一个环节的劣势都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进程,甚至影响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某一环节的优势可以通过技术相关性和要素相关性进行扩散,例如种植业的发展使适应动物营养结构的专用饲料粮种植成为现实,引起饲料业的发展,劳动力密集的条件下,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的劳动生产率优势和技术的可借鉴性,使近海养殖业也蓬勃发展。中国的水稻高产育种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小麦、玉米、大豆等在两种繁育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距离。中国种畜繁育体系与世界其他肉类产品主要出口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各种农业必需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但与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饲料资源足,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种类谷物饲料和动物饲料的净进口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也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都达到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中国还不到8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已近高达90%,中国只有20%~30%,尤其是水果和蔬菜加工比重还不足产量的10%,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产品产后技术(收获、干燥、运输、储藏、加工等)相对于产前和产中技术更为薄弱。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主体状况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对手,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员工的工作动机、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状况等方面。企业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然根据市场需求和上、下游企业生产技术的变化,通过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根据自己的目标体系安排自己的组织结构、资源结构和管理模式,以更好地接受市场信号,回应市场需求,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达成企业目标[21]。激烈的国内竞争,会迫使同类企业不断利用需求因素和科技进步更新产品,提高生产率,以取得一种持久的、特定的优势地位。不同的企业可能由于其内部资源在市场上的定位可能不同,供给的产品可能居于需求市场的不同层面,也可能由于供应同功能或相同的产品而形成激烈的竞争,同业竞争有利于企业争相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促进区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域经济发展。

生产者采取何种竞争战略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是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生产的管理水平、在市场上采取何种竞争策略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等,二是影响农业经营规模大小,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对于农业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农产品成本的降低以及农产品生产主体驾驭市场的能力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世界各种农产品主要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中,中国农户的种植和养殖规模是最小的。小而分散的家庭经营,组织程度很低,导致劳动生产率很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难以控制,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也现对较高,这些都是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而世界各种农产品主要出口国不仅农户的种植和养殖规模相对较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各种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市场高度集中还表现在农产品的流通和加工领域,世界各种农产品重要出口国的农产品流通和加工企业的规模都较大,市场集中度也较高,这不仅克服了农户种植和养殖规模较小的缺陷,也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四、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受制于自然资源的约束。在劳动力、土地、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方面,我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因此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避免过度发展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首先,我国农产品中的畜牧产品、林果蔬菜、水海产品既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结构调整中可以引导农民加大对这些产品的生产力度,同时要调整产品的品种结构,如水果要压缩大路品种,增加优质品种、小品种生产;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是协调南北方的生产关系,稳定反季蔬菜的供给量,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养殖业也要逐步转变增长方式,由追求产量最大化向提高质量、追求效益方向调整。其次,要主动减少次等粮和油糖等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同时要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粮食生产要逐渐压缩春小麦、南方小麦,劣质早籼稻的生产面积,增加国内市场需要的硬粒小麦、特种玉米、饲料稻、优质早籼稻和小杂粮的生产;棉花生产要发展抗虫优质和特种棉生产。第三,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农产品的生产依赖于自然资源环境,因此农业资源的质量高低,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的优劣和成本的高低[22]。因此只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的农业资源。这样,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保证。

(二)加大农产品国内支持力度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致使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代化水平不高,技术创新水平落后。在当前发达国家农业国内支持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增加国内支持,提高支持效益对于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更是有力的保障。

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的承诺,我国对农业支持的可能空间很大。应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教育和技术推广、质量标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产品价格支持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力度,调整农产品价格支持补贴结构,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和直接补贴农民,把支持与补贴的重点向农业生产者转移,帮助农民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政府除了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外,还需要制定能够促进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信贷政策、补贴政策、税收政策、农业保险政策等,并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提供高效优质低价农产品提供硬件支撑;同时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科研院所与农业生产单位的合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健全信息预警机制[23]。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中央、地方、行业协会和企业四位一体的预警体系和机制,但部门之间、上下之间、企业之间信息畅通共享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还有待于健全。

(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农业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竞争。科技在产业的发展和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作用已是有目共睹,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率水平、品质等方面有所帮助。我国现阶段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我国农产品频频受制于“绿色壁垒”,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后处理及加工方面的落后都反映了我们的产品在质量上与其他国家相比确实还有一定差距,而造成产品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科技的落后。加强科技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学新技术的研究,重点在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我国农产品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要重视科技推广体系的完善,特别是要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对农业劳动力培训力度,让农户能够掌握先进、实用的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入新的阶段后,数量问题被质量问题逐渐取代,只有符合进口国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的农产品才能顺利进入其市场。从世界各国来看,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消除贸易壁垒,顺利将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已经成为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24]。这就要求我们尽快与国际先进标准和质量安全制度接轨,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认证制度,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如此,我们还必须由标准执行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变,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加强科技创新,要加强农业科学新技术的研究,重点在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营销配送技术等方面,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和控制体系,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农产品出口系列技术标准建设的严重滞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为中国农产品出口赢得新的机会。

(五)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经营主体与市场连接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提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造成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业经营体制,而这种体制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在这种体制下,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也难以控制,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也相对较高。因此实行产业化经营把农户分散的生产联结为农产品基地生产,面对国际竞争的市场主体不是单个农户,而是龙头企业,企业在获取市场信息、准确决策、竞争实力、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强于单个农户,能有力地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经营[25],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大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多元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具体来讲,应该将提升产品品质等级和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作为调整重点,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环节的调整和各因素的有效利用,提升产品的品质等级,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结束语

农产品贸易是世界商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产品特殊地位和战略地位,世界各国都对农产品贸易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给予了多种形式的补贴和支持。随着农产品产量的稳步提升,大多数传统农产品市场呈现买方市场特征,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大的国际环境中,我国也面临着“三农”问题以及农产品连续多年出现贸易逆差的困境,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如何给农民增加收入,如何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如何保持我国农业稳定发展等问题,都集中到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

本文主要从理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出发,思考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了该现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给出了一些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由于相关数据不够充分,相关观点难免有些一孔之见,相信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会在以后的实践研究中不断涌现。在这个意义上,鉴于所学知识的局限性,本文的粗浅之间,只能是抛砖引玉,请诸位专家批评指正。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参考文献

[1] 沈瑶,翁兆杰.国际贸易新理论中政府作用的定位[J].南开经济研究,2002,(4);3~6

[2] 胡瑞法.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结构变化与农业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观察,2001,

(6);9~16

[3] 吕佳.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J].商业经济,2010,(9);21~35

[4] 孙海燕.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2009,(6);33~41

[5] 姜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2,(3);123~125

[6] 马松林.贸易摩擦的政治经学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9~20

[7] 钟甫宁.进攻还是防御?略论农业支持政策重点的战略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3,

(1);55~59

[8] 程春梅.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J].世界地理研究,2001,(2);11~23

[9] 刘寿涛,包玉泽,冯思思.评价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J].世界农业,2010,(1);56~78

[10] 王璇,秦茜茜.动态要素禀赋理论与中国资本要素禀赋实证研究[J].中国经济评论,2005,(6);102~124

[11] 钭一土,郑文钟.浙江省农业竞争力的总体评价与地区比较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6);51~83

[12] 温庭海.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国证券期,2010,(10);47~64

[13] 张晓燕.应对技术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3);8~16

[14] 马衍泉.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5);39~56

[15] 楚红粘.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影响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6);13~26

[16] 陈佳贵,张金昌.实现利润优势——中外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较[J].国际贸易,2002,

(5);21~24

[17] 侯杰.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J].世界农业,2010,(11);62~76

[18] Posner M.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echnical Change[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2003(6)

[19] 肖丹丹.山东省农产品贸易:显性优势与发展趋势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23)

[20] Vollrath T. A. theoretical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trade intensity measure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 2003, (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演变分析

[21] K. Vijayaraghavan, M. Sathishkumar, R. Balasubramanian. Biosorption of Lanthanum, Cerium, Europium and Ytterbium by a Brown Marine Alga, Turbinaria Conoides[J].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0, 49(9)

[22] Yang Y, Jin D. Competitive biosorption of Acid Blue 25 and Acid Red 337 onto unmodified and CDAB-modified biomass of Aspergillus oryza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16)

[23] 吴国松.实际汇率与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

[24] 周宏.对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362~1363

[25] Yanhua Wang, Shenggan Wu. Toxicity assessment of 45 pesticides to the epigeic earthworm Eisenia fetida[J]. Chemosphere, 2012, 88(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bb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