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克服厌学情绪,增强体育学习兴趣

更新时间:2023-07-22 10:31: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克服厌学情绪,增强体育学习兴趣

目前不少中学生在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跳出农门”的思想影响下,导致了学生中不重视体育只重视其他文化学科的现象产生;因而学生只喜欢部分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主要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好的体育活动项目课,在此种情况下,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体育锻炼,改变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由于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的现象,以致广大的学生、家长都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及格就行。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利用一切社会公共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例如非典的肆虐,给体育教育带来新的契机,教师要把握这一契机,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防止非典的侵入。不仅如此,其他疾病病毒的入侵也都与人体免疫力有关,因此,体育锻炼是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明确了认识,才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要通过具体方法的指导、讲解,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原则,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建立良好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喜好有很大程度是源于对该课程任课老师的喜好。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因而利用学生这一情感特点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途径。如何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感到信任和佩服。教师着装得体大方,举此优雅得体,具有亲和力;教师宽容平和,和谒可亲,具有凝聚力;教师业务娴熟,知识丰富,具有吸引力;教师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具有感召力。通过加强品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自身的优势来调动学生们热爱体育,认真参与的热情。其次,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和理解学生,和学生形成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只有在对学生的尊重、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身体等方面予以关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真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学习的动力,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必须用爱心去抚育每一株幼小的树苗。真诚而富有爱心的交流会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再次,在教育教学中要经常地去勉励学生。命令式的布置活动会损伤学生的荣誉感,而且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他们的活动热情。例如:“你必须……,否则……”此类语言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妨碍其潜在能力的发挥,如果改成勉励式的话题,“你只要掌握好要领,努力去做,你一定能行”之类,学生不但乐意

学,乐意练,而且效果会更好。再如某些有过失的学生最害怕教师当众的挖苦,讥笑和冷遇,如果采取适度的提示、评说,再加上期望,会促进他们改正过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目标。

3.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相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但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又会现出不同的个性差异,因而,教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方法,确定适当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跨栏教学中,对素质好,跨栏技术好的学生要多表扬,严要求,使之更趋娴熟;对体质差,跨栏技术差的同学要降低栏架高度,增加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地鼓励、辅导;对产生畏惧心理的同学要多鼓励、多帮助,及时发现闪光点,随时加以表扬;总之,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的不同个体,要有具体的要求,合适的目标,使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手段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倦怠的厌学行为,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教态亲和自然,语言风趣幽默,活动方式多样新奇就容易产生生动活泼的局面。例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如果每节课都要用直线跑,纠正动作等方法,学生就会兴趣寡谈,产生厌学情绪,但如果采用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赶超跑、追逐跑、分组对抗等,不但能增强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情绪高涨,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动活跃,团结紧张的气氛。

5.课内课外相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又一途径。课外活动不象课堂教学有明确的任务目标,需要通过反复来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它的目标相对模糊一些。可以利用多种形式,使其更具有趣味性,竞争性,表现性。因而周密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t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