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更新时间:2024-01-05 17: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危化企业事故应急预案

目录

1 总则.......................................................................................................................... 4

1.1 编制目的..................................................................................................... 4 1.2 编制依据..................................................................................................... 4 1.3 适用范围..................................................................................................... 6 1.4 应急工作原则 ........................................................................................... 6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 7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 7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 7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11

3.1 应急组织体系 ..........................................................................................11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12 4 预防与预警.......................................................................................................... 19

4.1 危险源监控 .............................................................................................. 19 4.2 预警行动................................................................................................... 23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23 5 应急响应 .............................................................................................................. 25

5.1 响应分级................................................................................................... 25 5.2 响应程序................................................................................................... 26 5.3 应急结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信息发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后期处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现场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现场洗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善后处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保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工作总结与评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保障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应急队伍保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 经费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 其他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培训与演练..............................................................................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培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 演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奖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奖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奖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责任追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附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应急预案备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维护和更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 制定与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 应急预案实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附件及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专项应急处置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置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火灾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爆炸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方案要点错误!未定义书

签。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控制生产现场及其它场所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触电、可燃助燃气体及化学危险品泄漏造成人员伤亡、急性中毒或重大经济损失等突发事故发生,遵照宁波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甬安委[2007]7号)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通过预案实施使应急预案工作协调统一、紧急有序,从而达到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或消除人员伤亡和各种经济损失的目的。 1.2 编制依据 1.2.1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1-22发布)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4]43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剧毒化学品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 2003第2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0号)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8号)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化工部[1991]化劳字第247号

《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90号) 《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84号)

《关于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甬安委[2007]7号) 1.2.2有关技术规范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5603-1995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

中毒等事故。 1.4 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市、区安监局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危化品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和爆炸,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省、市、区安监局等有关部门配合、指导、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

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危化品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进行社会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工作。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宁波×××有限公司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型企业,公司地址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村,公司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万元,主要生产、经营范围为×××,公司采用×××原料、×××工艺生产。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亿,2006年实现产值×亿。公司占地面积××××平方米,、有××码头×个,拥有正式职工×××人,其中技术人员××人。

厂区地处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村,北侧临海,西边紧临××项目和××项目,南面为小山体,西南面为村庄,西北面紧临××化工储罐区,东面隔山体为××××有限公司。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

1.企业主要危险化学品调查表:(包括原料、中间品及成品)

类项 品名 年使用量 最大贮存量 存放地点 备注 第2.1类易氢气 燃气体 第2.3类有液氯 毒气体 第8.2类碱氢氧化钠 性腐蚀品 第3.2类中丙烯腈 闪点易燃有毒液体 ×× ×× 2.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为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分别按GB18218和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进行辨识。

经辨识,液氯储罐、丙烯腈储罐、××××、锅炉确认为重大危险源。 3.危险源确定:

企业存在危险源主要有:危险化学品储罐区或仓库、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有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登高

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车辆驾驶)。 2.2.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 火灾爆炸

(1) 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遇明火爆炸。

(2) 在各系统进行检修、动火、启停活动时,特别是在易燃易爆 物质存在的场所,会因管理不善或处置不当,发生误操作、误损伤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3) 输气管道的连接部位若发生泄漏,或管道破损发生泄漏遇明 火会发生火灾爆炸危险。

(4) 各种油系统存在较大的火灾危险:生产装置大量的油管、主 油箱,油贮量很大。由于油系统的管道特点和油的燃烧特性,油系统的火灾具有火势猛烈,蔓延迅速,破坏严重的后果。

(5) 变压器会因绝缘老化和层间绝缘损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 或由于绝缘套管损坏爆裂起火。

(6) 锅炉爆破事故:设备严重故障、运行人员松懈麻痹和误操作, 可能造成锅炉严重缺水、严重结垢、严重腐蚀、超压、安全附件失效等。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锅炉爆破事故。锅炉系统的其他承压部件如高压锅炉区及降水管、高压过热器、高压汽包也存在发生爆破事故的危险。

(7) 各类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由于安全附件失效或过载运行, 或由于金属材料疲劳、蠕变出现裂缝,均有发生爆炸和爆破的危险性。

(8)

电气火灾爆炸的危险:配电装置、电动机以及各种照明设备

等存在电气火灾的危险。如:在配电间,因开关触点等部位发热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2 中毒和窒息

(1) 输气管道的“跑”、“漏”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危险。 (2) 贮罐在修理过程中若罐内物质抽取或清洗不干净时,排除 不及时,有可能引起窒息伤害事故。

(3) 在使用有毒物质的过程中发生泄漏,操作人员不小心吸入

会引起中毒。

(4) 液氯储罐的破裂,大量氯气外泄,人吸入氯气会引起中毒

和窒息。

(5) 维修作业人员进入塔器及储罐内进行检修作业,事前未经

检测设备内的氧气浓度,会因缺氧危险,引起作业人员中毒窒息。

3 触电

(1)雷电伤害 (2)静电伤害 (3)漏电伤害 4 机械伤害

机械设备快速转动部件、快速移动部件、摆动部件、啮合部件等如果缺乏良好的防护设施或操作使用维修不当,都可能伤及手脚头发等部位。

5 起重伤害

本企业起重设备在运行、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起重伤害。 6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在正常生产巡查和设备维修时,可能发生高处作业人员的坠落和高空坠物伤人事故。 7 车辆伤害 8 灼烫

高温蒸汽等高温物质,如在事故状态下与人体接触或在高温热源旁长时间工作,均有造成作业人员高温灼伤的危险,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中和过程需使用硫酸、氢氧化钠等均为腐蚀品,有造成作业人员化学灼伤危险。

高温蒸汽泄漏喷出或操作人员触及高温设备表面,均有造成作业人员高温烫伤的危险。 9 台风、汛情的危害

在遭遇强台风时,固定或移动的设备、设施可能发生倾斜、倒塌,将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领导机构】公司应急指挥部是公司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的企业内部领导机构。公司总经理领导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公司有关领导按照业务分工和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中担任的职务,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公司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办事机构】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总值班室)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归口管理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公司系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履行值守应急职责,综合协调信息发布、情况汇总分析等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专业应急救援小组】 专业应急救援小组由公司有关部门领导和员工组成。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公司应急组织体系见附图:公司应急组织网络图。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如下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指挥部成员:总经办主任、安环主管、生产主管、设备主管、供 销主管、人事、警卫主管、各专业主管。

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全面指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具体的指挥工作,当总指挥不在现场

时,副总指挥行使总指挥职责。

总经办主任:协助总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 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安环主管:协助现场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外来救援 队伍的接待引导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监测工作,

生技主管:负责消防抢险。

设备主管:负责事故现场洗消去污工作。

供销主管: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及生活必需品的供 应。

人事主管:负责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组织引导外援救护队的现场抢救受伤中毒人员及护送转院工作。

保卫主管:负责现场警戒、治安保卫、人员疏散和道路管制工作; 各专业主管:按事故后生产调度指令,正确处置有关的开停车工作,做好停车后的各项善后工作,集中可以集中的车间人员、消防器材、防护用具,随时按现场指挥部的命令,支援现场抢救的各项工作。 3.2.2应急救援小组

发生紧急事故时,迅速在事故现场附近安全地带设立临时指挥

部,由总经理任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调度,总经理不在时,副总经理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现场指挥,事故应急

处理期间,全公司范围内一切救援力量与物资必须服从调派。

公司所有部门都有职责参与应急救援,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和现场应急需要,公司成立八个专业救援小组:。 3.2.3职责

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⑴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⑵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⑶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⑷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⑸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⑹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⑺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⑻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⑼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2.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 ⑴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决定。

⑵负责组织公司各应急救援小组,落实应急救援人员(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及各专业小组负责人和人员),并存档。

⑶实施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⑷检查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情况,是否符合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⑸检查应急救援的物资的准备情况。 ⑹负责员工的应急救援教育及应急救援演练。

⑺负责与外部有关部门的应急救援的协调、信息交流工作。 ⑻建立并管理应急救援的信息资料、档案。 ⑼应急救援办公室应备有如下资料:

1)危险物质数据库:危险物质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2)救援物资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质和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动方式。

3)重大危险源示意图,图中应注明; ——存放危险物质的地方; ——救援设备存放点; ——消防系统和附近水源; ——重大危险源的进口和道路状况; ——安全区;

——重大危险源的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公司重大危险源示意图见附图。 4)公司职工名单;

5)关键岗位人员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及各专业小组负责人和人员);

6)现场其它人员名单,如承包商和参观者等; 7)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法规、标准、手册;

7)正确使用与维护,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超温、超压、超振动、超位移、超负荷生产,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做好润滑、盘车、巡检等工作,做到运转设备振动不超标,密封点无漏气、漏液。

8)设置齐全可靠的安全阀、呼吸阀、压力表、液位计、爆破片、放空管等安全设施,当出现超高压力等异常情况时,紧急排泄物料,防止突然超压对设备造成损害和设备爆炸的危险;

9)对安全防护设施要进行维护,保证灵敏可靠。因为如果失灵,危险性更大。

10)采用控制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既能掌握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信息,又能清楚地实时观察到装置区的现场情况,并实现报警和自动控制; 11)使用泄漏检测仪器能够做到在不中断生产运行的情况下,诊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判断故障发生部位、损伤程度、有无泄漏,并能准确地分析产生泄漏的原因;

12)企业掌握全面的堵漏技术,对泄漏进行治理非常重要:焊接堵漏、粘接堵漏、带压堵漏。 2 火灾预防措施:

1)闪点低于 23 ℃ 的易燃液体,其仓库温度一般不得超过 30 ℃ ,低沸点的品种须采取降温式冷藏措施。大量储存(如苯、醇、汽油等),一般可用储罐存放。储罐可露天,但气温在 30 ℃ 以上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2)机械设备必须防爆,并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3)装卸和搬运中,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作业时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 4)一般不得与其他化学危险品混放。

5)热天最好在早晚进出库和运输。在运输、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运输易燃液体的槽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有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的静电。 3 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1)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

2)变更工艺。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3)隔离。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4)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以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腐蚀性、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5)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6)卫生。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 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4.2 预警行动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可能导致灾难事故的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当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出本级处置能力时,要及时向北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北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及时研究应对方案,采取预警行动。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信息报告与通知

1、应急管理办公室(总经办)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值守电话:8×××××××。一旦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总经办),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总经办)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企业负责人,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

场处置程序立即开展自救。

2、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总经办)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记录报告时间、对方姓名、双方主要交流内容。 4.3.2信息上报

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在1小时内向北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北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3.3信息传递

北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Ⅰ级:特别重大事故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Ⅱ级:重大事故

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Ⅲ级:较大事故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Ⅳ级:一般事故

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Ⅴ级:公司级安全事故

(1)公司内某装置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但未引起连锁爆炸,依

靠公司内灭火设备器材短时间内能消除危险;

(2)事故安全影响限制在厂界边界,环境影响控制在公司内现场周边地区,但未引起人员重伤、死亡;

(3)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威胁,需要调动全公司的资源进行控制。

分级响应机制见表5-1。

表5-1 分级响应机制对照表

级别 级别确认部门 启动应急预案级别 国家安监总局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应急报告最高级别 1、宁波市安监局报省发布预警公告 红色(特别严重)Ⅰ 国家安监总局 领导小组、省安监局。 据国务院授权负2、省政府在接到报告责发布 后1小时向国务院及启动浙江省级应急预橙色(严重)预国务院相关部门报案,宁波市、北仑区预警由省政府负责告。 案必须启动 发布 启动宁波市级应急预1、北仑区安监局报宁黄色(较重)预案,宁波市、北仑区预波市安监局; 警由市政府负责案必须启动,浙江省级2、宁波市安监局报省发布 应急预案视情启动。 领导小组、省安监局。 启动北仑区级应急预Ⅳ 北仑区安监局 案,宁波市级预案视情启动。 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 蓝色(一般)预北仑区安监局报宁波警由区政府负责市安监局。 发布 报北仑区安监局。 / 预警由省政府根Ⅱ 浙江省安监局 Ⅲ 宁波市安监局 Ⅴ 公司管理层 5.2 响应程序

公司应急反应系统见图5-1:公司应急反应系统图。公司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见图5-2:公司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框图。

社会公众 信 报 事故发现 息 警 发 疏 消防大队 布 散 社现场应急指挥部 北仑安监局 会援相邻单位 报警报告 助其它 指令下达 初期处理 执行指令 消防抢险安全警戒及治医疗救护队 物资供应队 通信联络队 监测队 疏散引导队 洗消去污队 全体员工 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 事故现场 应急救援办公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vr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