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肺曲霉菌患者的病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3-10-15 16: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病例分析

前言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尤其是曲霉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1]。有研究显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可达60~70%[2]。侵袭性真菌病是临床治疗难题,主要包括诊断困难,确诊往往需要组织病理学[3],病情变化快,往往迅速导致呼吸衰竭,抗真菌治疗时机把握难,药费昂贵且疗程长,毒副作用大。此例患者初始抗菌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结合患者病史及胸部CT影像学特点给予经验性抗真菌药物治疗。下面就关于抗真菌药物治疗及药物选择,结合该病例及指南、文献分析如下:

病史概要

患者男性,7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活动后气促3年,再发加重1月”入院。患者因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偶有黄绿色浓痰,量约50ml/日,粘稠,不易咳出,伴胸闷,气促,稍事活动即气促明显,无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先后行头孢拉定、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既往史:有前列腺增生病史。个人史、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诊断为: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纤维条索影待查:陈旧性肺结核;尘肺待排

诊疗经过

入院时(4月6日)血象11*109/L、CRP11.01mg/L,先后予以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g q8h、莫西沙星0.4g qd ivgtt抗感染,患者血象、CRP恢复正常,咳嗽、咳痰有所减轻,双肺哮鸣音减少,4月10号CT示肺部渗出性炎症较前有所吸收,但双肺出现新发的多发斑片影,右肺空洞样改变,影像学症状明显加重。同时患者口腔出现白斑,上颚部可见出血点,4月6日至14日多次查G试验、GM试验、结核TAB试验阴性。4月14日降阶梯,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改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并加用伏立康唑片抗真菌治疗。4月15日将莫西沙星改为0.4g po qd治疗,2天后患者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加重,两肺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于4月16日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改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5天后患者咳嗽、咳痰逐渐好转,4月21日改亚胺培南西司他钠为头孢哌酮舒坦纳继续抗感染,4月22日复查胸部CT示:空洞样病灶及渗出性病变较前CT明显吸收。患者于24日病情好转出院,带药伏立康唑片3片继续巩固治疗。出院诊断为:诊断为: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重症肺炎;3、肺曲霉菌病;4、口腔真菌感染;5、纤维条索影待查:陈旧性肺结核;尘肺待排;6、前列腺增生;7、高血压;8、心律失常;9、冠心病待排;10、电解质紊乱

分析

患者入院后经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后,咳嗽、咳痰有所减轻,但患者双肺出现新发的多发斑片影及右肺空洞样改变,多次查ATB实验、G试验、GM试验呈阴性,痰培养未找到真菌,但根据目前治疗效果及影像学证据,不能排外曲霉感染的可能。

肺曲霉病是一种曲霉菌引起的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原有肺部疾病的基础上。随着人口老龄化、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恶性肿瘤的增加、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剂、糖皮质素的使用及各种导管侵入性操作的开展,该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4]。近年来发现,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易合并侵袭肺曲霉病,为此国内外专家都提出要重视对其的诊断和治疗[5-6]。慢性气道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有研究表明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机会感染,尤以COPD继发真菌感染为最多见[7-8]。

该患者经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但影像学表现加重,根据美国胸腔感染性疾病学会2008年关于《曲霉菌感染诊治指南》[9]和《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草案)》,患者胸部CT示肺部渗出性炎症有所吸收,但出现新的多发斑片影及右肺空洞样改变,符合曲霉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9],表明在细菌感染的同时可能合并有真菌感染。当怀疑有肺曲霉菌病时需及时给予足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对于肺曲霉菌病首选治疗方案为静脉注射用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3~5mg·kg-1·d-1),直到改善,之后改为口服伏立康唑(200mg/12h)或伊曲康唑(400~600mg/d)直到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正常或稳定;补救治疗:静脉注射卡泊芬净(第一天70mg,之后改为50mg/d)或静脉注射米卡芬净(100~150mg/d)直到缓解,之后改为口服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直到疾病消失;或泊沙康唑(起始200mg,qid,在疾病稳定后改为400mg,bid 口服)[10]。但因该患者经济原因,选择伏立康唑片口服治疗,于24日患者肺部斑片状影及空洞样改变明显吸收,症状好转出院。

总结

虽然该患者多次复查ATB试验、G试验、GM试验均为阴性,痰培养也未找到真菌,但该患者具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肺实变阴影不吸收,或者出现新的病灶,以及肺部出现单发或多发空洞阴影,根据影像学特征,在外排结核感染和肿瘤后需考虑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可能[8]。该患者给予伏立康唑片治疗后影像学症状明显吸收,说明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在临床上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COPD患者合并曲霉菌的感染的可能,并及时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当监测患者肝肾功能情况,监测其不良反应,一旦发生立

[7]

即给予相关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爱明,刘又宁.肺曲霉病23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11):836-838. [2] Bougnoux ME,Kac G,Aegerter P,et al.Candidemia and candiduria in critically ill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France:incidence,molecular diversity,management and outcome.Intensive Care Med,2008,34:292-299.

[3] Barberun J,Mensa J,Liamas JC,et al.Recommend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caused by filamentous fungi in the hematological patient.Rev Esp Quimioter,2001,24(4):263-270.

[4] 丹木,高鹏,韩梅,等.老年性肺部真菌感染22例CT诊断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41-2.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1):821-834.

[6] 庆元,贺航咏,童朝晖,等.重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4):282-286.

[7]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97-700.

[8] 金欣,陈建魁,于农,等.真菌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河北医药,20121,33:378-379.

[9] 何礼贤,邵长周.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分级诊断和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5月第29卷第5期.

[10] 范莉超,徐金富.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成人肺部与重症患者真菌病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年11月第11卷6期.

[11] 戴然然,张昊.慢性气道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临床分析[J].上海医学.2013年第36卷第1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jhf.html

Top